180 likes | 327 Views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一、. 1840 年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澳门被分割出去,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强行占据。. 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
E N D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一、 1840年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澳门被分割出去,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强行占据。 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是分别属于中英、中葡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占。 1945年10月中国政府收回了对台湾的主权。1949年,被打败的国民党统治集团逃至台湾,从而使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离。
二、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确立 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关于对台工作的思想又有新的发展。这就是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归纳的“一纲四目”方针。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关于对台工作的思想又有新的发展。这就是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归纳的“一纲四目”方针。
台湾和大陆必须统一。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 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 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 “一纲” “四目”
邓小平逐步提出并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邓小平逐步提出并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1983年4月,邓小平和廖承志共商统一祖国大计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的涵义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分别正式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
七子之歌--澳门(演唱:容韵林) • 合: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 容: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 合: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宣誓就职,胡锦涛主席监誓。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与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与发展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不移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功武备”的总方略。 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的内涵。 •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 3、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