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中醫 “ 體質養生 ” 理論 應用及研究

中醫 “ 體質養生 ” 理論 應用及研究.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童瑤教授 2010.11.6. 前 言. 生、老、病、死是人體生命過程的必然規律,健康與長壽則是人類共同的渴望與追求。醫學的任務不僅在於有效地治療疾病而且要科學地指導人們養生強體,防病益壽。 《 內經 》 所創導的 “ 治未病 ” 思想以及豐富的養生理論和經驗,是今天預防醫學、康復醫學、老年醫學等的寶貴財富。. 壽命與健康. 壽命( 天年 ):是人的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亦即天賦之年壽。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醫 “ 體質養生 ” 理論 應用及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醫“體質養生”理論應用及研究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童瑤教授 2010.11.6

  2. 前 言 生、老、病、死是人體生命過程的必然規律,健康與長壽則是人類共同的渴望與追求。醫學的任務不僅在於有效地治療疾病而且要科學地指導人們養生強體,防病益壽。 《內經》所創導的“治未病”思想以及豐富的養生理論和經驗,是今天預防醫學、康復醫學、老年醫學等的寶貴財富。

  3. 壽命與健康 壽命(天年):是人的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亦即天賦之年壽。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人類自然壽命的最高限度,稱為壽限。中醫學認為人的天年限度一般為100-120歲左右。壽命的長短有人體的健康狀況所決定。 健康狀況 決定 壽命(天年) 100-120歲左右

  4. 長壽之訣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數術,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素問·上古天真論》 治其未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養生防病方法 全面調節 精神情志 藥物調理 四時陰陽 飲食起居 體育運動

  5. 養生的原則——“體質養生” 在形態結構、功 能活動方面固有 相對穩定的個體特徵 ,並表現為與 心理性格的相關性。 先天遺傳 “體質” 中醫學稱之為 “素體” 後天獲得

  6. 養生的原則——“體質養生” 在中醫理論指 導下,根據不 同體質 採用相應的 養生方法 和措施, 糾正其體質 之偏 防病 延年 “體質養生”

  7. 養生的原則——“體質養生” 辨別易感人群 提高人們的 健康水準 意義 調整改善 體質狀態 降低發病率

  8. 中醫體質學説的形成發展 • 《黃帝內經》奠定了體質學說的理论基础 早在《素問·異法方宜論》、《靈樞·逆順肥瘦》、《靈樞·通天》、《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等篇就比較系統的論述了有關體質的一系列內容,明確指出了人在生命過程中可以顯示出顯著的個體差異: 剛柔 強弱 高低 陰陽 肥瘦 勇怯

  9. 中醫體質學説的形成發展 • 《黃帝內經》奠定了體質學說的理论基础 中毒等的耐受力 顯著的 差異 全面的體質 分類 疼痛耐受力 體質學說的 理论基礎 針刺效應 + 結合心理活動 與生理機能分 析 經絡感應傳導

  10. 中醫體質學説的形成發展 • 現代完整系統的體質學說的理論體系的形成 • 1978年王琦、盛增秀明確提出了“中醫體質學說”的概 • 1982年王琦、盛增秀主編出版了第一部中醫體質學專著《中醫體質學說》, • 1987年中國中醫研究院召開了“首屆全國中醫體質學說學術研討會” • 1995年王琦主編出版《人體體質學》 • 20多年來,以王琦、匡調元、何裕民等為代表的中醫體質學者,採用傳統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對中醫體質學進行了深入的理論與臨床研究,相繼提出並建立中醫體質病理學、體質治療學、體質藥物治療學、體質預防學等中醫體質學的各級分支學科。

  11. 體質分型 • 傳統的中醫學體質分類的方法 体魄形态 確定人群中不同個 體的體質差異性 如<內經>: “隂陽二十五人”和 “五態人” 以中醫學的陰陽 五行理論为基础 心理素质 生理特征

  12. 體質分型 • 現代中醫體質的分類法 临床角度 体质分类 分析 疾病群体 与疾病的关系 体质变化 表现特征

  13. 體質分型 ◆現代中醫體質的分類法 陽虛質 瘀血質 痰濕質 七分法 陰虛質 氣虛質 正常質 濕熱質

  14. 體質分型 ◆現代中醫體質的分類法 濕熱質 特稟質 陽虛質 痰濕質 九分法 瘀血質 陰虛質 氣虛質 平和質 氣鬱質

  15. 體質分型 正常質 ◆不同性別、年齡人群的體質分類 陽虛質 婦女體質 瘀滯質 腎虛質 陰虛質 痰濕質 氣血虛弱質

  16. 體質分型 ◆不同性別、年齡人群的體質分類 脾胃陰虛型 小兒體質 陰陽平和型 滯熱型 脾胃氣虛型 脾胃氣陰兩虛型

  17. 體質基本類型 體質 陰陽平和質 隂陽偏頗質

  18. 陰 體質基本類型 陰陽平和質——正常體質 陰:人體內有寒涼、滋潤、濡養、寧靜、抑制、促進成形作用的物質與功能。 陽:人體內有溫煦、推動、興奮、促進化氣的物質與功能。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19. 體質基本類型 1. 陰虛質: 形體消瘦,午後面色潮紅,口咽 少津,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 眠,便幹,尿黃,不耐春夏,多 喜冷飲,舌紅少苔,脈細數。 偏頗體質 2. 陽虛質:形體白胖,或面色淡 白,平素怕寒喜暖,手足欠溫, 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 ,常自汗出,舌淡胖,脈沉無力。 3. 氣虛體質:形體消瘦或偏胖, 面色恍白,語聲低微,常自汗出 ,動則尤甚,體倦健忘,舌淡苔 白,脈虛弱

  20. 體質基本類型 4. 瘀血質:面色晦滯,口唇色暗 ,眼眶暗黑,肌膚乾燥,舌紫暗 或有瘀點,脈細澀。 偏頗體質 5. 濕熱質:形體壯實,面赤,聲 高氣粗,喜冷怕熱,小便熱赤, 大便薰臭。 6. 痰溼質:形體肥胖,肌肉鬆弛 ,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懶動嗜睡, 口中粘膩,或便溏,舌胖苔滑膩, 脈濡滑。 7. 氣鬱質:形體消瘦或偏胖,面 色蒼暗獲或黃,時或性情急躁易 怒,易於激動,時或憂鬱寡歡, 胸悶不舒,時欲嘆息,舌淡紅, 脈弦。

  21. 體質物質基礎研究 反映組織結構特性 的“分析單元”,如體表的 皮膚、毛髮,體內的內分 泌腺,神經系統的形態學 特徵及DNA雙螺旋結構基因 順序等; 3. 反映物質代謝特徵 的“分析單元”,如基礎 代謝率(RMR)、體溫、尿 色、血糖水平、氮平衡水 平等。 2.反映生理機能特性 的“分析單元”,如心率、 肌力、肺活量、膜電位 等;

  22. 體質物質基礎研究 過敏性哮喘 • 不同的體質類型有一定的遺傳學基礎 。 已證實其基因結構、 功能和表達調控等方面有 異常改變 原發性高血壓 精神病

  23. 體質物質基礎研究 • 不同的體質類型有一定的遺傳學基礎: 。 拷貝數變異( copy number variance) (CNV) 痰濕體質 差異表達基因單核苷酸多態性特徵 (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24. 體質物質基礎研究 • 不同的體質類型有一定的生物化學基礎: 。 甲狀腺激素受體β (TRβ)表達 陽虛體質 血清皮質酮(CORT), cAMP /cGMP 白介素(IL-1β) 促甲狀腺激素顯著

  25. 體質物質基礎研究 痰濕質與非痰濕質比較: 。 高密度脂蛋白及亞組分水準, 紅細胞Na +2K+2ATP 酶活性 痰濕體質 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 血糖及胰島素 微循環障礙

  26. 體質分型的流行病學研究 涉及方面: 1.人格 2.地域 3.體型 5.不同 年齡 4.健康人 6、性別

  27. 體質分型的流行病學研究 不同年齡的人群體質分佈不同,男女體質有不同特點(15歲以上): 無論男女,隨著年齡的增加 陽虛質的分佈逐漸增加, 陰虛質的分佈逐漸減少; 氣虛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平和質的分佈出現穀值 瘀血質的分佈出現峰值; 女性在25~34歲組 男性在25~34歲組 痰濕質分佈的峰值 男性在35~44歲組 平和質的分佈出現谷值, 濕熱質的分佈出現峰值

  28. 體質分型的流行病學研究 正常質居多,占68% 從兼挾類型來看,挾痰濕者以肥胖體型最多,兼瘀滯者以瘦削型最多。 小兒體質 老年人 老年人異常體質,常以一種體質為主,兼挾其他體質,其中以陽虛兼挾痰濕及瘀滯質最多。 脾胃虛弱型次之 陽虛質 異常體質為多,占97% 瘀滯質

  29. 體質与疾病易感性具有相關性 不同體質的人,對不同的疾病具有易感性 常內熱上火,極易感受熱邪而見 咽喉疼痛、失眠、煩躁等病症。 陰虛體質 瘀血體質 易患腫瘤及各種痛證。 氣鬱體質 易情緒低落患身心疾患。

  30. 體質与疾病易感性具有相關性 飲食及生活起居不當易出現體質偏頗 營養過剩 促生痰濕體質 營養不足 促生氣虛或陽虛體質 長期吃辣 加重濕熱和陰虛體質

  31. 體質与疾病易感性具有相關性 飲食及生活起居不當易出現體質偏頗 常食寒涼 促生陽虛或瘀血體質 常吃夜宵 促生痰濕體質 身體過勞 過神 促生為氣虛體質 房勞過度 促生為陽虛體質

  32. 體質與病證關係研究 阴虚质 分布最多 病理体质 其次为 痰湿质 瘀滞质

  33. 體質與病證關係研究 表现出 虚寒质 消化性溃 疡患者 较正常人都具有气滞、 紧张易激惹的体质特点 很高的相关性 冠心病患者 表现出形 盛热质

  34. 體質與病證關係研究 阴虚质 过敏性鼻 炎患者 痰湿质 较高频率 气虚质 阴虚质和 瘀滞质 全身性红斑狼疮 患者 倾向主要为 其次为 血虚质

  35. 體質與病證關係研究 對肥胖人體質與常見疾病的相關性研究發現: 肝陽化風證 屬陰弱質的占這兩個證 候總數的78%。 肝陽上亢證 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 中风、糖尿病的機會遠大於 非痰濕型體質 肥胖人痰 濕型體質

  36. 體質與病證關係研究 有人調查了小兒貧血、厭食、複感的體質類型分佈,其中: 多見氣虛型體質占85.94% 貧血者 以氣陰兩虛型 為多,占47.86% 厭食 陰虛型次之,占34.28% 以氣虛型為多 複感兒 氣陰兩虛型次之

  37. 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 飲食調養 《黃帝內經》就提出了“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藥食保健康的基本原則。目前,“醫食同源”、“藥膳同功”已經成為中國人對飲食生活的一種哲學思想,飲食養生也成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病人原來的體質來指導病人用藥及飲食,長期的飲食習慣亦影響著體質的形成。

  38. ◆飲食調養 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陽虛體質 進食宜溫而忌寒;應多食壯陽作用的食品,如 羊肉、雞肉、牛肉、狗肉、魚肉 、海參、韭菜、 生姜、 辣椒、黃酒等。藥膳如羊肉附子湯。 痰濕體質 食宜清淡而忌肥甘,不宜多飲酒,勿過飽。多 食利溼化痰食物,如白蘿蔔、荸薺、紫菜、海 蜇、洋蔥、枇杷、白果、扁豆、薏苡仁、赤小 豆、蠶豆等。

  39. 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飲食調養 氣鬱體質 可少量飲酒,多食有行氣作用的食物,如佛手 、柳丁、柑皮、蕎麥、韭菜、茴香菜、大蒜、 高粱、刀豆、香櫞等。 血虛體質 可食補血養血作用的食物,如桑椹、荔枝、松 子、黑木耳、菠菜、胡蘿蔔、豬肉、羊肉、牛 肝、豬肝、羊肝、甲魚、海參等。 血瘀體質 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山楂等具 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飲,多 食醋。

  40. ◆飲食調養 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飲食宜甘潤保陰生津,宜芝麻、糯米、蜂蜜、 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魚類等清淡食品。 條件許可,可食用燕窩、銀耳、海參、淡菜、 龜肉、蟹肉、老雄鴨等。忌肥膩厚味、辛辣燥 烈之物,如蔥、薑、蒜、韭、椒等。 陰虛體質 氣虛體質 • 可常食小米、黃米、大麥、山藥、 • 馬鈴薯、大栆、胡蘿蔔、香菇、豆腐、 • 雞肉、鵝肉、牛肉、青魚、鰱魚。藥膳 • 如“人參蓮肉湯”

  41. 食物調整體質的臨床研究 改善高血壓陰虛體質 中醫食療 降低血壓 患者血清總 膽固醇 6周飲食控制 甘油三酯下降 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

  42. 中醫辨體膳食指導法 食物交換份法 + 辨體質進行 飲食幹預 食物調整體質的臨床研究 2型糖尿病人 有效控制糖尿 病患者的病情

  43. 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 精神調攝 精神狀態與臟腑氣血功能互為影響, 情志過度會引起臟腑 功能失調,使體質改變,易發生疾病和早衰。所以,有意 識的調養精神,保持樂觀情緒,避免情緒過激,使心神寧 靜,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在心神的統一之下,取得協 調而身強無病。

  44. 要根據個體體質特徵,採用各種心理調節方法,以保持心理平衡,維持和增進心理健康。如:要根據個體體質特徵,採用各種心理調節方法,以保持心理平衡,維持和增進心理健康。如: 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精神調攝 • 精神多抑鬱不爽,神情多 • 愁悶不樂,性格多孤僻內 • 向,多愁善感,氣度狹小, • 故應注意情感上的疏導, • 消解其不良情緒,以防過 • 極(以喜勝憂)。 氣鬱質者 • 精神多萎靡不振,神情偏 • 冷漠,情緒不佳,善恐善 • 悲。應幫助其樹立起生活 • 的信心,消除不良的情緒 • 的影響。 陽虛質者

  45. 明·綺石《理虛元鑒·虛症有六因》中曾概括說:“蕩佚者,惕之以生死;偏僻者,正之以道義;執著者,引之以灑脫。”明·綺石《理虛元鑒·虛症有六因》中曾概括說:“蕩佚者,惕之以生死;偏僻者,正之以道義;執著者,引之以灑脫。” 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精神調攝 情較急躁易怒,所以在平素工 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要少 與人爭吵,以減少憤怒,儘量 少參加爭勝負的文體活動,同 時應向患者介紹疾病的性質及 治療方案,鼓勵患者堅定信心 ,配合治療,以達到最佳療效。 陰虛體質

  46. 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主動鍛煉 鍛煉可以改變體質,《呂氏春秋》雲:“若要防病肌膚欲其 密緻,血脈欲其通利,筋骨敞其堅固,心志欲其調和,精 氣欲其行也,何以能做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中醫學非常重視運動的防病治病作用,提出以“導引”、“ 吐納”作為保健防病的方法。鍛煉促使各器官組織的正常代 謝,健全神經系統,強壯體質,祛病延年。各類體質,其 鍛煉方式強度各不相同,應辨質養護。

  47. 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主動鍛煉 “動則生陽”,要加強體育鍛煉,春夏秋冬, 堅持不懈。具體項目應體力強弱而定, 如散步、慢跑、太極拳、工間操、球類 活動和各類舞蹈活動等。也可常作日光浴、 空氣浴,氣功等。 陽虛體質 例如陰虛體育鍛煉不宜太激烈,著重調養 肝腎功能,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 還有 保健功, 長壽功等傳統體育項目。同時 鍛煉要循序漸進,不可以一次鍛煉強度 太大而損傷正氣。 陰虛體質 多參加鍛煉,讓陽氣散發出來。 如游泳、跑步、武術、球類等。 陽盛體質

  48. 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中藥調理 痰濕體質可以運用調理痰濕體質的中藥,即具有健脾利濕, 化痰瀉濁的藥物,如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山藥、 白扁豆、薏苡仁、砂仁、萊菔子、蘇子等,代表方劑有參 苓白術散、三子養親湯等。

  49. 食物體質養生具體方法 人參 治疗低 體重儿童 中藥調理 鹿茸 紫河車

  50. 顺应四时调整体质 • 起居有常 保持足夠的睡眠。 順應四時,調攝起居, 早晚有時。 《靈樞·本神》雲“智者之養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 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邪僻不至,長生久視”。 《素問·上古天真論》“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春夏三 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