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498 Views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冯德显 13803865301.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2011-9-8. 一、关于区域旅游发展阶段. 1 、旅游的个人化阶段 : 我国历史上不乏行走天下之人,著名的人物秦始皇游历天下,孔子周游列国,苏秦背剑走天下。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三藏西天取经,徐霞客有劲祖国万水千山,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郑和远下西洋,还有马可波罗中国游记等。但这实际上都具有旅游的性质,但却不是旅游,没有现代旅游的业态。
E N D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冯德显13803865301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2011-9-8
一、关于区域旅游发展阶段 1、旅游的个人化阶段 :我国历史上不乏行走天下之人,著名的人物秦始皇游历天下,孔子周游列国,苏秦背剑走天下。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三藏西天取经,徐霞客有劲祖国万水千山,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郑和远下西洋,还有马可波罗中国游记等。但这实际上都具有旅游的性质,但却不是旅游,没有现代旅游的业态。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物质生活逐渐发展大精神生活成为大众需求一部分,这是游山玩水成了大众一种生活之后,更有以旅游服务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时候,旅游从纯粹的个人行为变成一种业态,旅游就成了旅游业。 2、旅游的团(集)体化(参与性扩大):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大众一直为温饱问题而努力,游山玩水被视作一种奢侈行为,一种小资行为,文革期间更是为千夫所指的不良嗜好被批判的。这时的多是领导视察和会议等,缺乏组织,更没有旅游服务,至少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人员和设施,旅游业没有形成产业业态。人们拼命的抓革命促生产。但不否认团体形式的景点游览的存在。只是旅游服务业态尚未大量形成。
3、旅游的产业化: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生活得到改善,尤其是我国的构建和谐社会,增加劳动者的休闲时间等,旅游如火山喷发,短短数十年,已经发展成世界旅游大国,不仅国内大好河山尽情旅游,国人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旅游,成为设计出境旅游大国。同时,国际游客被我国大好河山吸引,尤其是5000年延续不断的中华厚重文明吸引,大量国际游客到中国来旅游。服务于国内外旅游和游客的旅游服务业迅速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骨干产业。3、旅游的产业化: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生活得到改善,尤其是我国的构建和谐社会,增加劳动者的休闲时间等,旅游如火山喷发,短短数十年,已经发展成世界旅游大国,不仅国内大好河山尽情旅游,国人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旅游,成为设计出境旅游大国。同时,国际游客被我国大好河山吸引,尤其是5000年延续不断的中华厚重文明吸引,大量国际游客到中国来旅游。服务于国内外旅游和游客的旅游服务业迅速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骨干产业。 4、旅游产业组织化:一方面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在现代产业组织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立省,旅游兴省等口号震天动地,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结构的基本抓手。产业组织结构逐渐清晰化;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空间不断集聚,形成旅游产业集聚区。整体整合优势得到凸显。 5、旅游的社会化:目前,旅游业和产业、社会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各部门都把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促进剂,加快相关产业、社会等部门旅游服务和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如: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城市旅游、教育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军事旅游等。
6、旅游的意识形态化: 一方面游客本身更重视旅游的体验,包括文化的体验尤其是精神的体验,物质体验和感官的直接感受降为次要的地位;二是旅游产品提供者更重视非物质旅游产品的提供,更重视创意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三是多数国家都把旅游作为国家形象宣传、意识形态感化(教育)和输出文化和信仰的重要载体。旅游不仅承担着经济社会功能,还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传播精神文明,先进意识形态的功能。 在此阶段,创意旅游在旅游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意旅游产业将逐步成为最主要的产业。
二、现代旅游特征的新认识 现代旅游规划的核心是创意,具体技术路线是策划,实施路线环境(氛围)营造。原来的美和景是重视物质的客观存在,现代旅游更是心灵体验,重在精神层面的感受。因此要从两方面发展旅游。从游客角度,旅游重视体验,重视心灵的净化和美的理解;从旅游产品的提供者角度讲,核心是创造环境和氛围,给游客提供不同的触景生情的景观氛围,这就是创意旅游,游客市场细分旅游。 ——现代旅游是创意。物质景观是有限的,创意旅游是无限的。和旅游是有限的,非物质旅游对资源要求较小,“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现代旅游重要的是过程。 ——现代旅游重要的是服务。 ——现代旅游的模式是互动。讲的是人与景观、人(游客)与人(服务)的心灵感应。现代人的心理负担都比较沉重,释怀于自然,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需求。同样,旅游规划者同样也要策划出这样一些景观。即不仅发现美的内容,人的各种感情都需要发泄,也可塑造这些景,让人能充分的发泄。
——现代旅游操作手法是分类(有区别的)旅游环境(氛围)营造。塑造一种给游客遐想的机会,给人以发现美和感悟美的机会;使之能触景生情。触什么景?生什么情?就是你想要生什么情,就要做什么样的景,就是规划的创意,是现代旅游发展和策划的核心。——现代旅游操作手法是分类(有区别的)旅游环境(氛围)营造。塑造一种给游客遐想的机会,给人以发现美和感悟美的机会;使之能触景生情。触什么景?生什么情?就是你想要生什么情,就要做什么样的景,就是规划的创意,是现代旅游发展和策划的核心。 ——现代旅游是环境:重视旅游创意、旅游服务和旅游环境(氛围)的营造: 营造不同的氛围,满足不同的客人的感情需求,感情宣泄需求。这是现代旅游的更高境界,这是高于原来纯粹观光感官享受的规划的。是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 ——现代旅游目的重要的是感悟。精神享受的旅游是旅游的最高境界,通过旅游感悟自然,参悟(感悟)人生。 心中有佛佛自在,心中无佛佛不怪,佛在心中。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心中有美即有美,不美也美;心中无美即无美,美也不美;横批:美在心中 心中有景即成景,无景生景;心中无景即无景,景不成景;横批:景在心中 因此旅游规划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心境,
三、现代旅游新业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产业间融合加快,促使旅游业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多业共生、混业发展的模式。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传统旅游业态的基础上经过产业的发展、演变、融合和创新,新业态逐渐成为构建整个“大旅游业”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 旅游业态从单一物质形态旅游产品生产,向多元化物质和非物质旅游产品的生产;旅游业--旅游产业--到(全)社会旅游业;观光延续产业,旅游与工农社会等产业融合而出现的发展新产业;农村旅游;城市旅游;国际化旅游(元素融入)区域旅游 中国旅游协会与中国旅游研究院不久前联合发布的《中国旅游集团发展报告(2010-2011)——产业融合与新业态发展》(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在产业融合的大环境下,旅游业融合化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产业内各要素不断衍生分化的新业态,如分时度假、换房度假、购物旅游等; 二是与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交叉融合形成的新业态,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医疗旅游等; 三是与其他第一、第二产业进行融合渗透产生的新业态,如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等。
四、现代旅游产业组织新形式 1、产业组织形式 2、空间按组织形式
五、关于旅游发展面临新问题 • 1、旅游发展新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新认知 资源新发现:有形资源:岩道资源--攀岩;冰川地貌资源关山、秋沟等(需研究认识开发);岩溶壶穴地貌(溶洞中壶穴地貌资源);南水北调资源;黄河故道的认识和开发;平原新区旅游;农科院试验区(农业科普旅游资源); 原有资源的新认知:文岩渠开发;农耕文化;黄河滩地湿地;黄河故道。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文化资源,创意资源:牧野主题文化的确立;传统太行精神;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新农村建设展示; • 2、产品开发问题:单一,现代旅游业态不足,旅游产业和产品体系不完善,新游产品开发不够;量为主,质方面不够,整体竞争力不够; • 3、主题形象定位问题:不突出,形象体系不完善 • 4、旅游体制机制问题:突出;产权问题; • 5、旅游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旅游环境和氛围 • 6、旅游发展市场细分问题:旅游市场细分和开拓。老年市场,青年市场;本地市场,国外市场,日韩市场;度假市场,观光市场; • 7、和谐旅游新理念:旅游新体制、新机制 • 8、新技术应用问题:数字景区,智慧景区等
六、现代旅游发展规划思想 1、现代旅游规划新背景旅游资源的新认识 旅游消费行为新变化 市场细分观点 旅游的产业化组织观点 旅游的社会化意识 2、规划编制指导思想:科学认识旅游发展阶段,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提升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 3、旅游规划的新思路 外延式拓展—向综合开发 内涵式挖掘—文化深度 创意式创新—主题打造 产业化组织—主导或支撑产业 社会化模式—旅游的社会意识提高 分类环境营造—旅游意境氛围形成
4、规划技术路线: 目标导向----产业规划(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立省概念)。 问题导向—发展阶段问题,资源问题,体制问题。 5、规划分类: 规划类型分:总规,控制性规划,详规,修建性祥规 技术路线:资源为导向,市场为导向,创意为导向
七、区域旅游规划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旅游规划通则之关键词 旅游发展规划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旅游区 tourism area: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 旅游区规划 tourism area plan: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旅游客源市场tourist source market: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客源市场是指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产品 tourism product:旅游资源经过规划、开发建设形成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与对象,可分为自然、人文和综合三大类。 旅游容量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旅游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 2、旅游规划编制要求 旅游规划编制要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根据国民经济形势,对上述规划提出改进的要求。 旅游规划编制要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 旅游规划编制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旅游规划编制鼓励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编制过程中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旅游规划编制鼓励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编制过程中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 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所采用的勘察、测量方法与图件、资料,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旅游规划技术指标,应适应旅游业发展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 3、旅游规划编制 政策法规研究:对国家和本地区旅游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评估规划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政府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旅游资源调查:对规划区内旅游资源的类别、品位进行全面调查,编制规划区内旅游资源分类明细表,绘制旅游资源分析图,具备条件时可根据需要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确定其旅游容量,调查方法可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在对规划区的旅游者数量和结构、地理和季节性分布、旅游方式、旅游目的、旅游偏好、停留时间、消费水平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规划区旅游客源市场未来的总量、结构和水平。
对规划区旅游业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立规划区在交通可进入性、基础设施、景点现状、服务设施、广告宣传等。各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综合分析和评价各种制约因素及机遇。现为SWOT分析对规划区旅游业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立规划区在交通可进入性、基础设施、景点现状、服务设施、广告宣传等。各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综合分析和评价各种制约因素及机遇。现为SWOT分析 4、规划编制阶段 规划区主题确定: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确立规划区旅游主题,包括主要功能、主打产品和主题形象。 确立规划分期及各分期目标:提出旅游产品及设施的开发思路和空间布局。 确立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确定投资规模,进行经济社会环境评价。 形成规划区的旅游发展战略:提出规划实施的措施、方案和步骤,包括政策支持、经营管理体制、宣传促销、融资方式、教育培训等。 撰写规划文本、说明和附件的草案。 征求意见阶段 规划草案形成后,原则上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
5、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主要任务:是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内容: 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及与相关规划衔接。 分析规划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 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 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 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 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作出安排。 提出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原则和办法。 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措施。 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对规划实施的总体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分析。
6、旅游区规划 • 游区规划按规划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 •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 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 • 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 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 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 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 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 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规划文本。 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 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7、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建筑类型。 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规划文本。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
8、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对于旅游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 用地布局。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 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 竖向规划设计。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规划设计说明书。 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2000。
八、现代技术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 1、遥感技术 • 2、GIS技术 • 3、信息技术 • 4、智慧景区建设技术和思路 ---即,将信息系统技术与先进的经济管理和经营理念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对景区和大区域的地理、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情况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为景区建设管理和游客旅游提供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和创新服务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
二、旅游发展新阶段 1、开发导向阶段划分: • 我国旅游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刘峰1999 ): • 资源导向阶段;市场导向阶段;产品导向阶段;形象驱动阶段 • 2、消费阶段划分:物质消费,荣誉消费; • 3、市场消费模式和行为: • 消费行为:物质型消费vs感受型消费 • 消费结构:物质满足vs情感愉悦 • 消费内容:大众产品vs个性化服务和产品 • 产品质量:产品本身质量vs产品的形象展示(吸引力)和获得产品的愉悦感 • 消费目标:产品本身实体消费vs实体消费(静态消费)+过程消费(体验式旅游)(动态体验,对不可知状态的好奇)(形象符号,时尚元素) 获得的愉悦感。眼靓,心美,情感。形象代言。 • 消费产品形态:物质形态vs非物质形态(软件,服务,现象,文化,民俗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