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600 Views
质 谱. 质谱法是有机物结构分析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测定有机物的准确分子量; 提供分子式和其他结构信息; GC - MS , LC - MS 联用技术解决了复杂 有机混合物的快速分离和定性鉴定; “ 软电离 ” 技术可测定生物大分子准确分子量以及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等; 灵敏度远高于其他结构分析方法。. 什么是质谱. 分子的电离 和碎裂 (离子生成). 离子按 质荷比分离. 离子的 检测记录.
E N D
质谱法是有机物结构分析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 测定有机物的准确分子量; • 提供分子式和其他结构信息; • GC-MS,LC-MS联用技术解决了复杂有机混合物的快速分离和定性鉴定; • “软电离”技术可测定生物大分子准确分子量以及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等; • 灵敏度远高于其他结构分析方法。
什么是质谱 分子的电离 和碎裂 (离子生成) 离子按 质荷比分离 离子的 检测记录 以某种方式使有机分子电离、碎裂,然后按质荷比(m/z)大小将生成的各种离子分离,检测其强度,并依次排列成谱图的形式,这种研究物质的方法叫做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各类有机物有其特定的、可以重复的质谱图, 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化合物的的裂解规律。
质谱用于有机物结构解析 图示质谱原理
质谱的表示方法 基峰 正戊烷的电子轰击质谱图
正戊烷的电子轰击质谱表 质谱表示方法
质谱的基本原理和仪器 • 样品的电离---电离方式 • 离子的分离 • 离子的检测与记录 • 质谱仪器的基本结构
样品的电离 电子轰击电离法(Electron Impact, EI) 利用一定能量的电子与气相中的样品分子相互作用(“轰击”),使分子失去价电子电离成分子离子,当分子离子具有的剩余能量大于其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时,分子离子便发生碎裂,生成碎片离子。
ABC+ + D · AB+ + C -2e A+ + B ABCD+ · (分子离子) ABC · + D+ AB++CD · AD+ · +BC … 有机分子电离、碎裂示意图 ABCD + e (气态分子) (70eV)
吡啶的电离效率曲线 轰击电子的能量 大部分有机物的电离电位为 103eV,如: 甲烷为13.1eV 苯为9.24eV 所以分子离子有较多剩余能量,能产生丰富的碎片离子。
重排离子: 离子碎裂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原子连接次序的变化,即在断键的同时还有新化学键的生成,如ABCD+ AD+ · +BC中的AD+ · 就是重排离子。 • 注意:如果分子中含有较多弱键,过高的剩余能量将导致分子离子大部分甚至全部断裂,质谱图上将不出现分子离子峰,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可采用软电离技术测定其分子离子峰,也可降低轰击电子能量以提高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但是轰击电子能量降低会使总电离效率下降,进而导致灵敏度下降。
EI的特点: • 方法成熟,是经典、常规的有机物电离方法。已积累了数万张标准谱图; • 碎片离子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 灵敏度高,能检测纳克(ng)级样品; • 相对其他质谱电离技术,重复性好; • 离子源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是商品质谱计的基本配置。 • 70eV轰击能量使部分化合物分子离子峰信号太弱或不出现; • 要求样品先气化然后才能电离,限制了应用范围。
其他电离技术(统称为“软电离技术” ) • 化学电离法(CI) • 场致电离法(FI)和场解吸电离法(FD) • 快原子轰击法(FAB)和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法(MALDI) • 大气压电离法(包括大气压化学电离法(APCI)和电喷雾电离(ESI))
脯氨酸的EIMS和CIMS比较 样品的电离 软电离技术的特点: • 用温和的、低能量的方式使分子电离,实现分子量测定的目的,如CI、FI。 • 使液、固样品不经气化直接电离,解决难挥发、热不稳定样品的测定,如FD、FAB等。
离子的分离原理 • 基于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磁场或电场作用下有不同的行为。 • 分析方法: • 磁偏转质量分析器 • 四极滤质器 • 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 飞行时间质谱 • 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磁偏转质量分析器原理 zV = mv2 /2 (1) Hzv= mv2 /R(2) m/z = H2R2 /2V(3)
分子电离碎裂 离子的生成 离子 按m/z分离 离子检测、记录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进样系统 离子 检测系统 真空系统 质谱仪器的基本结构
质谱仪器对真空的要求 • 质谱仪内的气压:10-3~10-5 Pa • 要求高真空的原因: • 避免离子与其他粒子碰撞而改变运动轨道或能量及动量; • 避免发生离子-分子反应; • 防止电子轰击离子源中的灯丝烧断。 • 高真空对进样系统的特殊要求
质谱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质量范围 m/z • 分辨率 R=M/M 为两个离子的平均质量,为两个离子质 量之差。 • 灵敏度
质谱仪器中的各种离子 • 分子离子 • 同位素离子 • 碎片离子 • 多电荷离子 • 负离子 • 离子-分子反应产生的离子 • 亚稳离子
分子离子(M + ·) • 最重要的一种离子,其质荷比为分子量; • 是奇电子离子;是分子失去一个价电子而生成的离子。 • 注意:并非所有的有机物的分子离子都能出现。
同位素离子 • 由元素的稳定天然同位素产生; • 如存在12C和13C,甲烷就有12CH4 (m/z16) 和13CH4(m/z17)两种不同的分子。 又如35Cl和 37Cl 。 • 质谱仪测定的是离子(由原子组成)的真实质量,而化学家使用的是平均原子量。
碎片离子 • 由M + ·或碎片离子单分子裂解产生; • 数量多,并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 通过裂解机理对其进行研究。
常规的EI谱图中最常见到的只有七种离子中的三种—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和同位素离子。有许多化合物,如支化度高的烷烃、叔醇、多元醇、缩醛等连分子离子都不出现。常规的EI谱图中最常见到的只有七种离子中的三种—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和同位素离子。有许多化合物,如支化度高的烷烃、叔醇、多元醇、缩醛等连分子离子都不出现。
分子离子峰的判别标准 • 必须是谱图中最高质量的离子(不考虑同位素离子); • 必须是一个奇电子离子; • 质荷比的奇偶性必须符合氮规则; • 有合理的中性丢失; • 其丰度与化合物类型匹配。
奇电子离子的判别 • 当元素组成已知时,可用环加双键公式判别。 • 环加双键公式: f= 1+n4+1/2(n3-n1) 如果计算值为整数,则该离子为奇电子离子,计算值为半整数时则为偶电子离子。
氮规则 • 某化合物中若含偶数个氮原子,其分子离子的质量一定是偶数;若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其分子量一定是奇数。 例如:CH4 C2H5OH H2NCH2CH2NH2 C6H5Cl NH3 C6H5NH2 CH3SH等。
合理的中性丢失 • 分子离子与最靠近它的高质量碎片离子之间有一个合理的质量差,如这个质量差在4~14,21~25的区域内,则不合理,原先假定的分子离子是错误的。
丰度与化合物类型匹配 • 分子离子的丰度主要取决与它的稳定性。 • 各类有机物分子离子稳定性顺序如下: 芳香族化合物、共轭烯烃、脂环化合物、硫醚、直链烃、硫醇、酮、胺、酯、醚、羧酸、支链烃和醇。
化合物名称 M+·相对强度 /% 化合物名称 M+·相对强度 /% 萘、喹啉 100 正-壬 烷 6 四 氢 萘 90 3-乙基-庚 烷 1 甲基己基硫 醚 45 二 丁 胺 11 4-壬 烯 20 辛 胺 0.5 3-辛 酮 8 庚 酸 0.5 2-辛 酮 3 辛 醇 0.1 二 丁 醚 2 缩 乙 醛 0 一些典型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气相色谱仪的高效分离能力与质谱仪的高灵敏度检测、高鉴别分子结构的能力相结合的一种仪器,它是分析复杂有机混合物的非常有效的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多组分混合物样品经过色谱柱分离,得到各个单一组分,按保留时间顺序随同载气逐一进入质谱仪的离子源,单组分样品被电离成碎片(离子),经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检测,可给出单一组分的质谱图,根据对所得质谱图进行计算机检索和谱图解析的结果,便可以对这些单一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LC/MS的联用始于70年代,90年代以来,由于大气压电离的成功应用以及质谱本身的发展,液相色谱与质谱的联用,特别是与串联质谱(MS/MS)的联用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LC-MS/MS已成为现代分析手段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LC-MS/MS联用的优点非常显著,因为气相色谱只能分离易挥发且不分解的物质,而液相色谱则把分离范围大大拓宽了,生物大分子也能分离,LC与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MS/MS结合,可对复杂样品进行实时分析,即使在LC难分离的情况下,只要通过MS1及MS2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中性碎片扫描,则可发现并突出混和物中的目标化合物,显著提高信噪比。
在串联质谱方面,目前以四极杆串联质谱为主,它可进行MS1和MS2操作(空间上)。离子阱质谱和傅里叶变换质谱(FT—ICR—MS)亦可完成多级串联质谱分析(时间上),离子阱质谱通过改变阱里射频场最多可进行10级MS操作,FT-ICR-MS通过离子回旋共振进行多级MS操作。飞行时间质谱(TOF)作为第二个质量分析器,由于其分辨率高、质量范围宽、扫描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串联质谱方面,目前以四极杆串联质谱为主,它可进行MS1和MS2操作(空间上)。离子阱质谱和傅里叶变换质谱(FT—ICR—MS)亦可完成多级串联质谱分析(时间上),离子阱质谱通过改变阱里射频场最多可进行10级MS操作,FT-ICR-MS通过离子回旋共振进行多级MS操作。飞行时间质谱(TOF)作为第二个质量分析器,由于其分辨率高、质量范围宽、扫描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 芯片/质谱联用Chip/MS) 毛细管电泳(CE)适用于分离分析极微量样品(nl体积)和特定用途(如手性对映体分离等)。CE流出物可直接导入质谱,或加入辅助流动相以达到和质谱仪相匹配。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可实现分离、过滤、衍生等多种实验室技术于一块芯片上的微型化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等优点,目前也已实现芯片和质谱联用,但尚未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