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265 Views
板塊 構造與其相關學說的發展. 趙興儒. 牛刀小試. 何謂地殼均衡學說? 何謂海洋 地殼、大陸地殼? 何謂軟流圈? 何謂大陸飄移 學說? 何謂海底擴張學說? 何謂板塊構造學說? 海板塊 ?陸板塊?. 地殼均衡學說. 在地震學家研究地球內部構造以前,地球物理學家就利用 重力 的研究來了解地下的構造 大陸 地殼:密度約為 2.7g/ ,主要的成分為 花崗岩 海洋 地殼:密度約為 2.85 g / ,主要的成分為 玄武岩 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同時浮在密度約為 3.15g / 的地函之上. 小試身手.
E N D
板塊構造與其相關學說的發展 趙興儒
牛刀小試 • 何謂地殼均衡學說? • 何謂海洋地殼、大陸地殼? • 何謂軟流圈? • 何謂大陸飄移學說? • 何謂海底擴張學說? • 何謂板塊構造學說? • 海板塊?陸板塊?
地殼均衡學說 • 在地震學家研究地球內部構造以前,地球物理學家就利用重力的研究來了解地下的構造 • 大陸地殼:密度約為2.7g/,主要的成分為花崗岩 • 海洋地殼:密度約為2.85g/,主要的成分為玄武岩 • 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同時浮在密度約為3.15g/的地函之上
小試身手 • EX1:假設海水厚4km,比重為1,海底沉積物厚2km,比重為2,海洋地殼厚5km,比重為2.85,海洋地殼下的地函厚24km比重為3.15,大陸地殼比重為2.7,試問大陸地殼約多厚? • 因花崗岩較玄武岩輕,因此浮在地函上較輕的大陸地殼較海洋地殼厚,這就是地殼均衡說。
岩石圈與軟流圈 • 地震學快速發展之後,地球內部構造的情形已可由地震波的研究得到更精確的了解。 • 地表下65~120km之間,S波波速開始變慢,至225km處又變快,其間稱為低速帶。而低速帶的存在顯示其具有較大之可塑性,並將之稱為軟流圈。
岩石圈與軟流圈 • 軟流圈的上層,波速隨深度增加的層次稱為岩石圈(海洋地殼、大陸地殼與上部地函)。 • 由於軟流圈可塑性很大,因此可以上下左右調整岩石圈。
大陸飄移學說 • 內容:現今六大洲的分布是由最初的盤古大陸經飄移之後而形成的。 • 創立者:西元1915年由韋格納A.weagner提出。 • 動力:最初提出時因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大陸漂移的來源,1950年後,由於海底不斷有新的資料發現,並且研究認為地函對流可推動大陸,此學說才因此被重視。而之後也因此導出海底擴張的概念。
大陸飄移學說 • 證據: • 地理上的證據: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線契合。 • 地質構造上的證據:非洲與南美洲呈連續構造趨勢,礦床也一一對應。 • 冰川證據:在非洲、南美洲、馬達加斯加島、南極大陸、澳洲和印度半島上皆有冰川作用的痕跡,且冰川刻畫過的刻痕顯示這些大陸曾經連在一起。 • 古生物證據:非洲和南美洲的相當地層裡,有同種的陸生生物化石。
海底擴張學說 • 內容:地函內部的熱對流使上部地函物質熔解,自中洋脊處湧出,凝固後形成新的地殼,向兩側推擠;另一方面,老的海洋地殼於海溝處隨地函熱對流下沉進入地函,熔化成地函的一部份。 • 創立者:西元1962年由海斯提出 • 動力:學說認為海底擴張的動力為深部地函放射性元素的蛻變,放出大量熱能,使地函物質受熱上升,升至地殼後向兩側移動,逐漸冷卻而下沉,填補因受熱上升的地函物質的空缺。
海底擴張學說 • 證據: • 地形方面:中洋脊的中央斷裂谷是玄武岩流湧出的所在,頂峰區與側翼區因新的海洋地殼生成而非常崎嶇,而海溝處為老的地殼進入地函的所在,因此下陷。 • 地質方面:海洋地殼都很年輕(因老的地殼已進入地函),而年紀自中洋脊向兩側漸老。 • 地球物理方面:地熱流量在中洋脊處最大,海溝處最小。
板塊構造學說 • 依據:綜合大陸飄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並加入地震學資料。 • 組成:岩石圈(地殼+上部地函),漂浮在軟流圈之上。
板塊構造學說 • 動力: • 板塊間相對運動的起源,一般認為係由地函內的熱對流,使剛性的板塊在塑性的軟流圈上做一種近乎輸送帶式的運動。 • 地球的自轉: • 海洋地殼的擴張,似乎是圍繞著一個軸而進行著。 • 擴張軸幾乎與地磁軸符合,而與自轉軸間有一夾角。 • 暗示地磁的生成與地函的熱對流可能有相似的原因,而兩者又與地球自轉有密切的關係。
板塊構造學說 • 將全球岩石圈劃分為若干板塊,每一塊板塊可以個別包含大陸或海洋,也可同時包含兩者。 • 影響:1.海底擴張 2.大陸飄移 3.造山運動
駕輕就熟 • 地殼均勻學說: • 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同樣浮在密度較大之地函上,因海洋地殼之密度較大陸地殼大,因此大陸地殼較厚。 • 軟流圈: • 由地震波可得知地表下65~120km左右到225km間為低速帶,推估其中組成物具較大之可塑性,稱為軟流圈。 • 大陸飄移學說: • 認為原先全球只有盤古大陸,經分裂和飄移,形成目前大陸的分布情形。
駕輕就熟 • 海底擴張學說: • 認為新的海洋地殼不斷在中洋脊湧出,老的海洋地殼在海溝處隱沒,海底因而擴張。 • 板塊構造學說: • 綜合大陸飄移及海底擴張二學說,加上地震學資料,主張全球岩石圈分成若干板塊,每一板塊可包含大陸或海洋,也可同時包含,另外,主張各種地質現象是由於板塊的相對運動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