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17 Views
第 10 章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10 . 1 金融抑制 10 . 2 金融深化 10 . 3 中国的金融改革. 10 . 1 金融抑制. 10 . 1 . 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E N D
第10章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 10.1 金融抑制 • 10.2 金融深化 • 10.3 中国的金融改革
10.1 金融抑制 • 10.1.1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金融结构的演进,即金融发展,对一国经济增长有巨大的刺激与推动作用,这是因为金融结构的进步可以改善社会融资的条件,增大资本流量与投资规模,并大大地改进融资的效率,降低资金成本,为资本的流动转移与合理配置创造有利的条件。与此相应,一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也会对金融结构的演进与金融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水平较快地增加,社会资金的流量也相应增加,社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会上升,金融的发展也就具有相应的基础与条件。
10.1.2 金融抑制 • 1.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一般特征 • (1)金融机构单一。 • (2)金融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 • (3)金融资产形式单一,数量有限。 • (4)直接融资市场极其落后。 • (5)政府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
2.金融抑制论 •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本著作,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分别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明确指出,金融对经济发展既能起促进作用,又 能起阻滞作用,关键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选择。 • 根据他们的观点,金融抑制是指一国金融制度落后,政府对金融干预过多,压抑金融发展,而受到抑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滞经济的发展。
3.金融抑制的负效应 • 金融抑制战略对经济发展有四个负效应: 第一,负储蓄效应。 第二,负收入效应。 第三,负投资效应。 第四,负就业效应。
10.2 金融深化 • 10.2.1 金融深化论 • 金融深化论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与该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刺激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在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的前提条件下,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能有效地动员社会闲散资金并向生产性投资转化,还能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各经济单位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又刺激了金融业的扩展,由此形成金融——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10.2.2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改革 • 第一,逐步放松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实行较为灵活的管理方式,推进利率决定的自由化。 • 第二,减少政府对信贷资金的计划控制。 • 第三.对金融机构的发展放松控制,主要是取消各种不合理的行政障碍,放松金融业的进入限制,允许本国与外国金融机构的自由进入,以此来消除金融业的垄断与促进同业竞争。 • 第四,发展直接融资、活跃证券市场。 • 第五,放松对汇率的限制。
10.2.3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教训 • 第一,金融自由化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 第二,金融自由化需要加强金融监管。 • 第三,金融自由化需要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合。 • 第四,金融自由化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10.3 中国的金融改革 • 10.3.1 中国经济改革前金融体制的特点 • (1)金融机构单一,在部分时间里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办理一切银行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中央银行职责,又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一身二任。 • (2)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实行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存款由各级分支行吸收后上缴总行,贷款按总行下达的指令性信贷计划发放。 • (3)融资方式单一,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直接融资遭到拒绝。 • (4)实行严格的利率管理制度,国家统一规定存贷款利率。 • (5)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国家对黄金、外汇买卖、汇率、国际结算实行严格控制。
1.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 • (1)建立独立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专业银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 • (2)建立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 (3)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引进外资金融机构。 (4)建立中央银行体制。 • (5)在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组建其他商业银行。 (6)组建一批政策性银行。
2.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 (1)建立同业拆借市场。 (2)发展股票市场。 3.建立中央银行间接调控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4.建立现代规范的金融管理体制 5.推动利率改革
10.3.3 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2.国有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 3.提高资产质量,减少不良贷款 4.利率市场化 5.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6.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 7.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8.金融安全问题
6.外汇体制改革 • (1)实现官方汇率和市场调剂汇率的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了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中央银行适时入市干预,调节外汇供求。 • (2)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 • (3)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