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97 Views
从中美比较看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 聚焦教育教学目标与绿色教育. 主讲人:王 红 教授 / 博士. Email:wangh@scun.edu.cn; wanghscnu@hotmail.com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13925112706. 题 目 解 读. 主要内容及我的观点. ◆ 主要内容:关于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应该教什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E N D
从中美比较看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聚焦教育教学目标与绿色教育从中美比较看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聚焦教育教学目标与绿色教育 主讲人:王 红 教授/博士 Email:wangh@scun.edu.cn; wanghscnu@hotmail.com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13925112706
题 目 解 读 主要内容及我的观点 ◆主要内容:关于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应该教什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主要观点:①中国的中小学生之所以学得那么苦但同时却 又非常缺乏创新性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目 标出了问题;②要改变我们中小学的现状,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而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首先要对我们现实中的教育教学目标有着清醒的认识; ③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目标,我们要追求“绿色教育”
题 目 解 读 聚焦绿色教育 ◆“绿色”:意味着和谐、健康、“亲”环境、净化、可持续; ◆“绿色教育”:追求教育自身生态平衡;可持续,去“异化”,“净化”教育内容。在此,特指以“净化”的内容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题 目 解 读 聚焦中美教育比较 ◆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多数是向美国学习,但是有许多误解,没有把握本质,因此我们在改革中有很多困惑,对美国的好的做法学不到或学不象;必须把握中美教育的本质差异,从中反思教育改革的实践。
题 目 解 读 聚焦教育教学目标 ◆把教育教学目标的差异作为解读中美教育差异的根本出发点。目标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模式。 ◆对中美教育的比较、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反思,以及对“绿色教育”的理解,都是从“教育教学目标”这个概念切入。目标是最核心的,其他的都是手段。绿色教育首先必须是“绿色目标”。
主 要 内 容 一 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究竟何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在教什么) 二 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奠定什么样的基础 (我们应该教什么) 三 让教育变“绿色”,我们能够做什么
一、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究竟何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一、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究竟何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于“长城“的教学;两次助教经历;西游记的教学故事;关于“长城“的教学;两次助教经历;西游记的教学故事; 中国的“基础”与美国的“基础”:现象辨析 现象 现象 现象 现象 美国高考的科目为什么那么少? 校长推门听课的课堂评价标准:信息量与参与度;教学的进度 快乐课堂的“负担”;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
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 实质训练说 知识导向型目标 能力导向型目标 两种学说 两种教学目标 两种教学目标 (学 会) (会 学) 两种学说 形式训练说
基础教育的目标在于奠定“基础”,但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目标在于奠定“基础”,但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基础 美国 中国 学会:知识导向 会学:能力导向
不同的“基础” • 美国对基础的理解不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于“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即在于“会学”而不在于“学会”; “会学”的重点不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而在于培养思考能力,在于培养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1年10月,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在一个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美国高中的教育目标”。其中第1点就是“培养学生善学、好学的品质,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面对问题解决过程中莫衷一是的情形时乐此不疲的情怀,从而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诸方面为中学后教育做好充分准备”。
匪夷所思? 1968年,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0”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保护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想像力不受桎梏。
中国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知识导向型”, 美国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能力导向型”。 • 尽管新课改文件中表述的是追求能力导向,但现实仍然是知识导向的教学目标在主导着教育实践。
测试一下你的观念 “中学老师比小学老师水平高”
何为基础 人在未来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起点 Add your title in here
有一种说法…… 赢在起点 • 我们的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至于中国学生在各种竞赛中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把美国学生给“比下去了……”,因此有人得出结论,中国学生的“基础好”,美国学生的“基础差”。 输在终点 • 我们的教育在后续阶段,在高等教育乃至在学生毕业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各行、各业、各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和所取得的成绩却比不过美国人。诺贝尔奖问题;钱学森之问 Add your title in here
我们在起点赢了吗?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基础?
这说明,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的基础和我们现实中所关注的基础并不一致。这说明,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的基础和我们现实中所关注的基础并不一致。 • 难道说,“创新与创造”是不需要“基础”的吗?“创新与创造”是与“基础”相矛盾的吗? • 美国人的“基础”不如我们好,为什么他们又能表现出那么高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呢?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基础? 是把人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质疑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还是把他们改造成唯唯诺诺、按部就班、记忆力超群、计算能力高超、但却缺乏创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永远只能成为别人的计算工具的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基础? 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非常缺乏 “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
基础: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输”与“赢”要和教育的最终目标相联系 教育的目标要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相联系 引领世界发展的力量是“创新与创造” 中国的发展目标:“创新型”国家。 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具有创新与创造力的人,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
不同的“基础” • 美国对基础的理解不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于“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即在于“会学”而不在于“学会”; “会学”的重点不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而在于培养思考能力,在于培养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愈深,创更新”与中国学生的“不善问”。
不同的“基础” 知识体系强调“学会”,而“能力体系”强调“会学”;中国人认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应当是扎实的知识体系, 而美国人认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是高强的学习探究能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世界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结论——“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世界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结论——“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并不是出研究成果的主要因素”、“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是进行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思想条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并不是出研究成果的主要因素”、“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是进行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思想条件”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对哈佛学生的描述“他们知识积累不多,但其心灵是开放的,他们时刻准备吸收新知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对哈佛学生的描述“他们知识积累不多,但其心灵是开放的,他们时刻准备吸收新知识”。 刘易斯对哈佛学生做了类似的描述:“他们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但这并不是因为哈佛课程教会了他们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天资聪颖、好学上进、自信满满……”。 《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作者前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曾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你忘掉了所有学过的知识以后留在你脑子里的东西。
显然,真正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需要奠定的基础是:显然,真正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需要奠定的基础是: “会学”的基础而不是“学会”的基础, “能力导向”的基础而不是“知识导向的基础” 作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 的基础并非扎实的知识体系 而是高强学习兴趣、好奇心、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等“能力体系”
我们能做什么? 高考没有改变之前我们 什么也不能做? 并非没有做事的空间 等待将一事无成
绿色教育:净化知识 究竟学什么知识? 学多少才够用? 1 2 知识教学 知识是手段 还是目的? “知识就是力量”? Vs”思维才是力量”? 3 4 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减轻负担? 5 从为高等教育作准备的角度,基础教育阶段知识的学习“度”在哪里? 6
重新认识知识教学…… 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原本不是矛盾,但当知识的量过度时,就成了矛盾…… 因为,人的大脑资源是有限的; 过重的知识教学压力会扼杀学习的 兴趣和好奇心
绿色教育,净化知识:决非不要知识教学,而是要解析知识结构,减少垃圾知识,够用即可绿色教育,净化知识:决非不要知识教学,而是要解析知识结构,减少垃圾知识,够用即可 程序性 知识体系 陈述性
绿色教育:净化知识 我们总说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只有“20%”是有用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握住这20%,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究? 要对所教的知识进行分析 只有把知识教学弄“干净”了,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 填充的知识越多,所留下的思维空间越少 专家真正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家进行知识的分析,而不仅仅是进行教学技巧的分析 20%
如何判断学校是否为学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高一级的学校对低一级学校的满意程度, 代表了学校的质量。 • 大学与中小学是相互埋怨还是相互称赞?
知识教学:大学与中小学的分工 • 基础教育阶段重在智能的发展,高深知识留待高等教育阶段、待学生的身心都更成熟时再去承受。 对比:美国中小学的轻松与大学的辛苦以及中国中小学的辛苦和大学的轻松。 Add your title in here
我们能做些什么? • 做点准备:净化知识以后,如何培养“会学”的能力?呵护脆弱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课异构的启示 Add your title in here
结语:改革需要智慧 更需要勇气
为什么你认同却也做不到? 你真的有勇气吗? 憨豆跳水视频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