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298 Views
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中的生活. 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研讨 松江二中 吴玉峰 2007-01-10. 专家解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 生活世界 ” 是胡塞尔的现象哲学范畴,而 “ 现象学的 ‘ 生活世界 ’ 是空无一物,主客不分,不可 ‘ 经验 ’ ,没有逻辑;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明,只能解释;没有对象性活动 ” 的世界,是将科学 “ 悬置 ” 的立场。 郭元祥(华中师大教育学院)评论郭华博士 《 评教学 “ 回归生活世界 ” 》 ( “ 回归生活世界 ” 的教学意蕴).
E N D
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中的生活 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研讨 松江二中 吴玉峰 2007-01-10
专家解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的现象哲学范畴,而“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是空无一物,主客不分,不可‘经验’,没有逻辑;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明,只能解释;没有对象性活动”的世界,是将科学“悬置”的立场。 郭元祥(华中师大教育学院)评论郭华博士《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 “生活世界”的概念,决不是指“生活环境”,也不是指“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生活世界”一方面是指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在其中的世界,生活着的心物统一的世界;另一方面是指人生的过程、人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 (同上文)
专家解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指回到生活原点和日常生活事件 “回归”的本质不是机械地、简单地回到生活细节、生活事件、生活经验甚至整个日常生活,更不是抛弃科学知识。 勿容置疑,把“生活世界”等同于日常生活、经验世界,把“回归”等同于“回到”,是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主张的歪曲。 郭元祥(“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
我的理解 专家的思考不能替代我们自己的思考。 教学生活化就是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日常生活的界定,无非就是衣食住行。 地理,就是这么简单!
教学案例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红灯停、绿灯行”有什么科学道理? 为什么早晨和傍晚的太阳是红彤彤的,为什么发生月全食时月球表面呈现红铜色?
教学案例4 气候类型 冬季,我国北方省份都会集中供暖,为什么南方地区没有?
教学案例5 台风、寒潮、梅雨 《时代报》9月20日:来势汹汹的“韦帕”,并未如预期那样与申城正面接触,记者昨天从上海中心气象台获悉,昨天半夜前后,“韦帕”已越过上海,从上海西侧直抵江苏。随着“韦帕”渐行渐远,大风大雨的天气今天就将结束。
2005年8月5日下午,上海浦江东方明珠等建筑群被层层的乌云包围。第九号台风“麦莎(MATSA)”不日将至。2005年8月5日下午,上海浦江东方明珠等建筑群被层层的乌云包围。第九号台风“麦莎(MATSA)”不日将至。
2005年8月6日,上海受到第9号台风“麦莎”袭击。2005年8月6日,上海受到第9号台风“麦莎”袭击。 上图:8月6日,上海奉贤路边的一棵大树被大风刮倒。 右图:8月6日,上海浦东,一台空调机被吹落到人行道上。
“麦莎”刚走,“卡努”又来。 左图:阴云密布 左下:河水溢出堤坝 右下:小区顿成泽国
2004年12月30日,上海市区罕见地飘起了雪花,市民在寒潮中度过了2005年的元旦。这次寒潮中,上海市区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部分郊区最低气温甚至降至-6.8℃,这是上海自1998年以来所遇最寒冷的天气。 2005年1月1日,上海市区的一些房屋屋顶积雪严重。
教学感言 爱生活,爱地理。 生活中不缺乏地理,缺乏的是发现地理的眼睛。 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生活,生活就会增添一抹色彩。 将自己的体验和学生分享,鼓励他们共同体验地理带给我们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