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771 Views
龍貓的學名為 ” 絨鼠 ” ,目前已被國際動物保育團體列為瀕臨絕種動物,非常珍貴。 龍貓是具有灰藍外帶黑色紋樣毛皮的齧齒類動物。由於其毛皮之貴聞名於世,因此遭大量濫殺。龍貓巢穴是築在岩石的縫隙裏,或山地的洞穴中,晝夜溫差極大,但巢穴中的溫度變化較外面緩和。龍貓是日行性草食動物,棲息在全無水的乾燥地,多在傍晚和黎明活動。龍貓雖是群居,但雌雄配偶會持續一生。一年生產 1~3 次,一次生產 5~6 胎。懷孕期依棲身地之高低而不同,但至少在 100 天以上。幼鼠出生約 2~3 個小時就能奔跑、跳躍,兩個月內就能長的像媽媽一樣大。. ( 條紋袋鼯鼠 )
E N D
龍貓的學名為”絨鼠”,目前已被國際動物保育團體列為瀕臨絕種動物,非常珍貴。龍貓的學名為”絨鼠”,目前已被國際動物保育團體列為瀕臨絕種動物,非常珍貴。 龍貓是具有灰藍外帶黑色紋樣毛皮的齧齒類動物。由於其毛皮之貴聞名於世,因此遭大量濫殺。龍貓巢穴是築在岩石的縫隙裏,或山地的洞穴中,晝夜溫差極大,但巢穴中的溫度變化較外面緩和。龍貓是日行性草食動物,棲息在全無水的乾燥地,多在傍晚和黎明活動。龍貓雖是群居,但雌雄配偶會持續一生。一年生產1~3次,一次生產5~6胎。懷孕期依棲身地之高低而不同,但至少在100天以上。幼鼠出生約2~3個小時就能奔跑、跳躍,兩個月內就能長的像媽媽一樣大。
(條紋袋鼯鼠) 學名:Sugar Glider、Lesscr Flying Phalanger英名:Petaurus breviceps分佈:新幾內亞島及附近小島、澳洲東半部、達斯馬尼島 《生息地》森林地帶《型態》體長14-17.5公分,尾長17.6-19公分,體重雄性130公克,雌性90公克,外形和小鼯鼠相似,耳大、前足第5指到下腿之內踝有飛膜。 《習性》棲息樹上,日間潛於樹洞內,夜間出來活動,在樹上極為活潑,滑空距離可達55公尺,又能在滑空中時用手去抓蛾。常發出〈ㄐㄧㄐㄧ〉的叫聲及〈嗯嗯〉的聲音。食昆蟲及其幼蟲、小鳥、花蕾、花、花蜜、果汁、樹汁。懷孕期3週,一胎產1-3子(普通產2子)生產後四個月可獨立生活,有十年的飼育例子。
【黃金鼠】 哺乳綱 齧齒科 豚鼠 《特性》豚鼠之一,屬短毛種,是最近於野生的種類,也稱為〈幾內亞豬〉 。牠是白化種,故眼睛呈紅色;白天通常躲在洞穴裡,入夜後才外出活動。 由於其肉鮮美,為狩獵的對象。 一年生產1-2次,一次生產2-4胎,為人類飼養的豚鼠,懷孕期約 60天,一次生產約 6 胎。
松鼠】 英名:FORMOSAN TREE SQUIRREL學名:CALLOSCIURUS CANICEPUS分佈:台灣 《特性》為齒動物,其門牙可鑿堅硬木頭,對針葉植物破壞力極強,以氣味區分勢力範圍。 天敵為貂、狐、貓頭鷹、老鷹,可飼養成寵物。 其尾巴在躍時,有平衡與減震作用。
【松鼠猴】 哺乳綱.靈長木. 原猿亞目. 廣鼻猿下目‧卷尾猴科學名:Saimiti sciureus體長30公分,尾長40公分 《特性》松鼠猴的體型很小,廣泛地分佈於亞馬遜河的河岸。居住於樹頂部份,每天過著跳躍的生活。有時將近500隻松鼠猴會聚集在一起,但牠們卻並非過著有組織的社會生活。松鼠猴棲息的地方,是河岸周圍的樹林和附近地帶,因為這裡的果實與昆蟲較多,捕食容易,有時候松鼠猴也會離開50公尺高的樹木,到地面來。 松鼠猴粗而長的尾巴,約為自己身長的三分之二,卻無法盤捲東西,屬於晝行性,黎明時分,龐大的猴群開始覓食,白天通常都不休息。遇到危險的狀況時,可以不聲不響,靜悄悄地在樹上移動,是中美、南美森林最常見的動物,也是人類的寵物之一,每胎產幼猴一隻。
【刺蝟】 哺乳綱.食蟲目.刺蝟科 《特性》通常都具有短而銳利的刺,但也有些刺蝟沒有刺,這種刺在剛出生的一段時間內十分柔軟。生活在森林、田園或草原中,是夜行性動物,只能依靠嗅覺與聽覺來行動。 刺蝟是雜食性動物,不論什麼昆蟲都可以食用,容易飼養,能夠消滅蟑螂等害蟲。 雖然不是完全免疫,但對毒蛇的毒液有很強的抗力,所以能幫助人類除去毒蛇,十分有利。
【印度大松鼠】 哺乳綱. 囓齒目.松鼠科學名:Ratufa indica 《特性》身長31-45公分,尾長37-51公分,蓬鬆的長尾巴是其的特色,藉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棲息在喬木上,受到像貂等的敵人追趕時,能一次跳躍6公尺到另一株樹上。〕 他們用小樹枝或苔類,在茂盛的綠葉和樹枝上,建築如足球般的窩巢,有時也會以樹洞為巢。松鼠在秋天覓得豐富的食物後,即會利用樹洞或在地上挖洞,儲存果實等的食物。同時,以泥土或落葉堵住洞口。
【熊貓鼠】 產地:敘利亞、伊朗 《特性》熊貓鼠屬倉鼠類,原產於敘利亞的野生種,經養馴成為寵物及實驗用動物。黑白相間的熊貓色種,偶而有情緒暴噪的現象,除兄弟外最好單獨飼養。即使懷孕、撫育幼兒期間,雌雄也應分開飼養,懷孕期為14天,一胎可產下6-8隻幼鼠。善加飼養,可以大量繁殖,熊貓鼠頭身長約14.5公分,尾長約 2 公分體重約130公克,飲食習慣屬雜食性,臉部有頰囊,有將食物存放在囊內的習慣。
【花松鼠】 哺乳綱.囓齒目.松鼠科學名:Callosciurus prevosti分佈:北美洲 《特性》身長23-27公分,尾長24-30公分,身上具有多種毛色而得名,嗅覺非常敏銳,即使是堆積一層厚厚的雪地上,也能覓得食物。他們使用像長鉤的爪,緊緊嵌住樹枝,用長而篷鬆的尾巴取得平衡。 也可以爪和尾巴倒吊樹枝上,在樹間敏捷地活動。
【原倉鼠】 哺乳綱.齧齒目. 絨毛鼠科 《特性》作為寵物及實驗動物,而與人類親近的原倉鼠,正式名稱為金原倉鼠,為絨毛鼠的一種,大部分是夜行性,但有時也會在白天活動。冬眠之前,會在頰儴塞滿食物,搬運回朝儲存,有時會醒過來食用。通常是獨居。 為人類飼養的金原倉鼠,懷孕期為15天,會生產6-12胎,幼鼠在一個月左右就能獨立。天敵是鼬鼠、日本小型黑尾鼬、鷲等。
【草原犬鼠】 哺乳綱. 囓齒目.松鼠科 《特性》草原犬鼠是地面生活的松鼠,其粗大的身軀、碩大的頭及短尾巴,不太像松鼠。分佈於從蘇俄南部到中溝東北部的廣泛地區。窩巢的出入口推高成高約1.2公尺,直徑約3.2公尺的土推,則不冬眠。因構築『大社區』而有名。以發出類似狗吠的聲音,來宣言勢力範圍,或作為外敵入侵的信號。 毛軟、毛皮會被誤認為水瀨的毛皮之故;其肉質鮮美,常被獵殺。人類接近時,會快速地鑽進巢穴。有留守一隻在外偵察的習性。一年生產一次,在3-5月間通常會生產4胎。若一區的數量過多,則一部份的成年鼠會挖掘新洞穴移居。
【瘠懶猴】 學名:Nycticeus coucahg分佈:中南半島 《特性》體長32~37cm,屬夜間動物、樹棲性,無尾的靈長類動物,有柔軟的厚毛,大而圓的眼睛為其特徵。動作緩慢,主要以昆蟲為食,但也會吃水果、葉子、嫩芽及能捕捉到的小動物。 懷孕期約三個月,每胎通常只生一子、分佈亞洲南部、婆羅洲、爪哇及蘇門達臘。
【慢行懶猴】 英名:Slow Loris學名:Nycticebus coucang分佈:亞洲南部、婆羅洲、爪哇及蘇門答臘 《特性》懶猴有六屬十二種,體長30-38cm,體重約1-1.5kg,屬夜間活動、樹棲性,無尾的靈長類動物。 有柔軟的厚毛,大而圓的眼睛為其特徵。動作緩慢,主要以昆蟲為食,但也會吃水果、葉子、嫩芽及能捕捉到的小動物。懷孕期約三個月,每胎通常只生一子。
【條紋花栗鼠】 學名 : Funisciurus Pyrrhopus英名 : Red-Footed Squirrel分布區域 : 非洲中部、利比亞、甘比亞、烏干達、安哥拉 《特性》在樹的下部或樹根附近,搜隻有葉子的小樹枝築巢,常出沒在地上跑來跑去,活動時間是早晨和傍晚,最喜歡在地上吃椰子的果實,也吃其他果實,樹的果實、種子、昆蟲、小鳥及爬蟲類之卵等。 通常雄、雌成對生活,無固定繁殖期,一 次生1-2子,身長13-27公分,尾長10-20公分,體重250-350公克
【魔王松鼠】 哺乳綱、齧齒目、松鼠科學名 : Sciurus vulgaris 《特性》魔王松鼠生長在高冷的北歐,夏季全身紅色的毛,到了秋天會更換成黑灰色的冬毛緊密地覆蓋全身。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別長,能適應樹上生活;牠們使用像長鉤的爪和尾巴倒吊樹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會離開樹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覓得豐富的食物後,即會利用樹洞或在地上挖洞,儲存果實等食物,同時以泥土或落葉堵住洞口。 可吃食的東西很多,像是水果、種子、葷類等。在繁殖期間會吃食鳥蛋。 初生的松鼠,全身無毛,眼睛亦不明,生後 8 天,才開始長毛,30天以後即睜開眼睛,45天就能食用僵硬的果實,行動變得十分敏捷。
鴕鳥 Ostrich分佈:非洲棲息:大草原形態: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鳥類。公鴕鳥胸部和背部的羽毛為黑色,雌鴕鳥全身灰褐色,體型也稍小。翅膀退化不能飛行,但腿很修長,每條腿有2趾,奔跑速度約為60-80公里,在陸地上僅次於印度豹。習性:生長在少園的鴕鳥是一夫多妻制,每年春季公鴕鳥會在母鴕鳥的面前表演熱情的求偶舞,雄鳥先挖巢穴再由雌鳥生蛋在裡面。每個蛋約有1.5公斤,大約是雞蛋的20倍,白天由雌鳥孵蛋,夜裡由公鳥孵蛋。
鵜鶘 White Pelican分類:鳥綱、鵜鶘目、鵜鶘科分佈:中國東北和西伯利亞東部形態:大型水鳥,嘴下有很大的皮囊,可伸縮自如。習性:傳說鵜鶘在食物缺乏時會啄開胸部用自己的鮮血餵哺幼鳥,因此牠們成為慈祥母愛和自我的象徵。鵜鶘又稱為塘鵝,因身體重,不易升空飛翔,但一升空卻飛的很快,時速能達50公里。
鸕鶿 Great Cormorant分類:鳥綱、鵜形目、鸕鶿科分佈:西伯利亞東南部烏蘇里地方、蒙古、中國大陸東北部至華南,西達雲南、海南島,以及台灣、菲律賓、婆羅州等地,在夏威夷群島亦有分布。形態:大型水鳥,全身幾乎成黑色,嘴尖下鉤,嘴角黃色,裸皮區呈圓弧形或垂直於眼下;停棲時姿勢挺直,頭常「上仰」。飛行時翅位於身軀中央,呈大十字形;游泳時很多時候只露出頭頸。習性:十月至次年二月之冬候鳥,尚稱普遍,多見於距海不遠之大型水域。有時也在礁岸棲息,群聚性強。本種屬於漂浮覓食,大部份軀體沒入水中,「潛水」覓食,主食魚類。
台灣獼猴 Formosan Rock Macaque分類:哺乳綱、靈長目、獼猴科分佈:台灣形態:體重4.9-6公斤,體色暗棕色,四肢及尾巴顏色較深,臉裸呈肉色。習性:野生下為10-20頭的群居生活,族群裡有嚴密的社會組織,小時溫馴,長大後兇猛好鬥。雜食。抵抗力強,現已瀕臨絕種。
黑冠猴 Macaca nigra分類:哺乳綱、靈長目、獼猴科分佈:印尼婆羅洲東方之西里伯亞島形態:全身烏黑,顏部細長突出狀似狒狒,尾巴極短,若有若無,常被誤為無尾。頭頂有顯著的冠毛,興奮時冠毛直立,怒髮衝冠是其最主要的特徵。習性:主要為雜食性,以水果、樹葉、昆蟲、鳥蛋為主食。樹棲性,主要棲息在熱帶雨林區,喜居近水之所,相當聰明。為多公多母的社會群系,母猴於發情期有性皮腫脹的現象。懷孕期162~168天,育子1年。
白領白眼瞼猴 White-Collared Mangabey分類:哺乳綱、靈長目、獼猴科分佈:非洲形態:體重10.7公斤,體背暗棕至黑色,體下部白色,尾暗色,尾端白色,頭頂紅色,白眉白領。習性:白色的眼瞼為其最主要的特徵。群居生活,半樹上性。行走時常高揚長長的尾巴,富跳躍力,以果實、樹葉、嫩芽為主食。
白髯翁面猴 Cercopithecus neglectus分類:哺乳綱、靈長目、獼猴科分佈:非洲赤道附近沼澤及雨水充沛雨林區形態:不管公母或是老少外觀形態皆相同,紅色的上額毛髮和白色且長的鬍子,遠看極似盛裝打扮的老公公是他們的最大特徵。公的睪丸為鮮豔的藍色且體型較母的大兩倍。習性:雜食性。是位游泳健將但是大多時間卻喜歡待在樹上。他們很少會像其他猴子般一齊發出叫聲或是警告聲。在野外可見一夫多妻或是一夫一妻的社會族群,懷孕期約六個月一次產下一仔。
松鼠猴 Squirrel Monkey分類:哺乳綱、靈長類、捲尾猴科分佈:中南美洲形態:體重0.5-1.2公斤,體上部臉粉紅色,嘴吻黑色,頭頂灰黑,耳毛白色。體上部灰橄欖色,體下部淺黃色,背及四肢黃橘色。習性:迷你型的小猴子,小丑般的長相很惹人憐愛,常數百頭群居於樹林裡。叫聲似小鳥尖銳。是第一次登上太空作實驗的猴子。
豬尾猴 Pig-Tailed Monkey分類:哺乳綱、靈長目、獼猴科分佈:東南亞形態:體重4.7-14.5公斤,體上部橄欖棕,體下部白色,頭頂暗棕色,尾短狀如豬尾而得名,尾部無毛或毛稀。習性:頗耐寒,性兇猛。泰國人常將雌猴及年輕雄猴加以訓練,利用牠們幫忙爬樹採椰子,又稱椰子猴。
賽克斯猴 Sykes Monkey分類:哺乳綱、靈長目、獼猴科分佈:非洲形態:體重4.2-7.3公斤,體上部暗灰,臉灰,白喉白耳。習性:平時大群的居住在高樹上,偶而會到地面覓食,雜食性,動作敏捷,且頗神經質,因此不易為人類發現其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