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595 Views
第十章. 国家决算的编制和管理. 第一节 国家决算的部署. 一、国家决算的意义 国家决算指按照法定程序 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 执行结果的报告,由决算报表 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一)国家决算体系. 我国国家决算按统一的决算体系 逐级汇编 而成,包括 中央级决算 和 地方总决算 。 编制预算的都要编制决算: 1 、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财务决算、基本 建设财务决算; 2 、参加组织预算执行,经办预算资金收纳和拨 款的机构,如国家金库、税务部门、企业利润监 缴机关、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
E N D
第十章 国家决算的编制和管理
第一节 国家决算的部署 一、国家决算的意义 国家决算指按照法定程序 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 执行结果的报告,由决算报表 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一)国家决算体系 • 我国国家决算按统一的决算体系逐级汇编而成,包括中央级决算和地方总决算。 • 编制预算的都要编制决算: 1、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财务决算、基本 建设财务决算; 2、参加组织预算执行,经办预算资金收纳和拨 款的机构,如国家金库、税务部门、企业利润监 缴机关、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 3、各级财政部门还要编制预算外收支决算。
(二)国家决算的功效 1.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 政上的集中反映。 2.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的结 果。 3.是制定国家财经政策的 基本资料。 4.是系统整理和积累财政 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
二、编制国家决算的部署 (一)拟定决算编报办法 1.指明决算编审重点和原则。 2.提出完成预算的措施和审查决算的要求 。 3.明确决算编报方法和有关问题的处理原则 。 4.确定报送决算的期限、份数 。
(二)修订和颁发决算表格 1. 修订和颁发决算表格的时间:每年第四季度 2. 制订决算表格的原则 (1)要有利于总结全年预算执行情况,并兼顾下年预算设计和预管理管理的需要。 (2)要有利于保持决算表格的稳定。 (3)要在满足工作发展需要的同时,做到简便易行。 3. 决算表格按预算财务系统的分类 (1)财政总决算表格 (2)事业行政单位决算表格 (3)企业财务决算表格 (4)基本建设财务决算表格 • 预算外收支决算表要随同总决算或单位决算一并上报。
三、年终清理和结算 (一)年终清理 年终清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基本建设单位,在年终对预算收支、会计账目、财产物资进行的全面核对和清查。
三、年终清理和结算 (二)年终结算 年终结算指各级财政在年终清理的基础上,结清上下级财政总预算之间的预算调拨收支和往来款项。
(一)年终清理 1. 年终清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 (2)清理本年预算应收应支 (3)结清预算拨借款 (4)清理往来款项 (5)清查财产物资 (6)进行决算收支数字的对账工作 2. 决算数字的核对: (1)决算收入数字共同核对一致 (2)决算支出数字共同核对一致 • 我国采用历年制预算年度情况下,反映总预算执行情 况及结果的会计结账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 。
(二)年终结算 1.税收返还的结算 2.体制结算 3.定额结算 4.单项结算 5.政策结算 6.其他结算
第二节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 一、加强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的成因 二、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 三、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程序和职责分工
一、加强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的成因 (一)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特点:合理性和弊端并存 (二)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 (三)强化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的原则
(一)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特点:合理性和弊端并存(一)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特点:合理性和弊端并存 • 合理性: 1.政府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不断提高。 2.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 3.部门财政拨款结余 (结转)越来越多。 • 弊端: 1.资金使用效率低。 2.影响部门预算的完备性。 3.滥用结余资金。
(二)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 1.制度的原因 2.管理的原因 3.预算调整的原因 4.其他方面的原因
(三)强化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的原则 1.依法管理,完善制度。 2.统筹安排,提高效率。 3.划分类别,突出重点。
二、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含义: 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年度内,按照 财政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当年尚未支用的财政 拨款资金; 是单位财政拨款收入与财政拨款支出之间的 余额。
(一)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涵义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主要以如下几种方式划分: 1.按支出性质划分,可分为基本支出结余和项 目支出结余。 2.按批复时间划分,可分为当年结余和以前年 度结余。 3.行政、事业单位和特定企业。 4.按国库管理制度划分,可分为国库集中支付 结余和非国库集中支付结余 。
(二)不同类型结余的管理方式 1.基本支出结余的管理方式。 2.项目支出专项结余的管理式。 3.项目支出净结余的管理方式。
3.项目支出净结余的管理方式 (1)项目支出净结余的形成 ; (2)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净结余的加 强是结余资金管理的重点; (3)对净结余资金的管理,在不同 的阶段具体采取不同的方式。
三、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程序和职责分工 (一)结余报送阶段 (二)结余确认阶段 (三)预算执行阶段 (四)预算编制及批复阶段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一、绩效评价机制 二、绩效考评的管理体制 三、绩效考评的适用范围 四、绩效考评的方法 五、绩效考评结果
一、绩效评价机制 (一)绩效评价的意义 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 资金使用效益 (二)绩效评价机制的构架 1.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机 构,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积极探索,分步实施,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 出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 (三)绩效评估和绩效预算
二、绩效考评的管理体制 (一)绩效考评的职责分工:部门的主体地位 (二)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的步骤 制定各部门发展战略 部门年度计划 年度绩效计划指标 对实际绩效进行评估 调整下年度预算。 (三)绩效考评的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 (三) 绩效考评工作程序 绩效考评工作组织实施形式的流程图
三、绩效考评的适用范围 (一)绩效考评的资金范围: 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 注意对部门的定义
(二)绩效考评的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可以是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内的部门 预算支出,也可以是项目支出。 1.鼓励以部门预算整体为对象进行考评。 2.如果以项目支出为绩效考评对象 : 建议 以行政事业类项目或其他类项目为主,尽量不考评基建项目 ; 慎重选择绩效考评项目,将重大项目考评和一般性项目考评结合起来。
(三)绩效考评项目的选择 1.应选择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的项目。 2.应选择部门有较大自主决策权的项目。 3.尽量不考评基建项目。 项目册
(四)绩效考评的内容 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 1.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 2.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的使用 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 3.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 制度、措施等; 4.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考核内容。
(五)绩效考评的指标和标准 1.绩效考评指标设计应该 遵循的原则。 2.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
四、绩效考评的方法 • 绩效考评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实施年度考评,其中重大跨年度支出项目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考评。 • 绩效考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 • 绩效考评实施阶段的考评方法:形式审查;现场和非现场考评;三是综合评价。
绩效考评 五、绩效考评结果 1.绩效考评报告。 2.绩效考评结果可作为财政拨款的参考。 3.绩效考评信息公开发布。
第三节 国家决算的编制 一、国家决算的编制原则 二、国家决算的编制方法 三、决算说明书的编写 四、我国决算的改革
一、国家决算的编制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工协作,按程序办事 编制决算草案在组织工作和程序上应遵守 的原则。 (二)符合法规、掌握政策 编制决算草案在政策上应遵守的原则。 (三)真实、准确、全面、及时 决算编审工作在技术上应遵守的原则
二、国家决算的编制方法 (一)单位决算的编制方法 单位决算是构成各级总决算 的基础,编制好单位决算是保证 国家决算质量的关键。 (二)总决算的编制方法 (三)政府和国家决算的汇编程 序 国家总决算(即国家决算)以 单位和部门决算为基础,由财政 部汇编。
三、决算说明书的编写 决算说明书是年度预算执行和预算管 理的书面总结。 它是研究政策、分析问题的重要资 料,也是决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单位决算说明书 (二)总位决算说明书
(一)单位决算说明书 说明书 1.一年来单位预算执行的情况,收入越收 或短收,支出超支或结余的原因; 2.业务计划完成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3.事业发展的成果和问题; 4.预算管理、财务 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问题以及今后提高管理水平的改进意见 等。
(二)总决算说明书 1.收入方面。 2.支出方面。 3.结余方面。 4.预算执行中的调整、调剂方面。 5.总结一年来贯彻执行各项财政方针政策、管理体 制、规章制度的情况和问题。 6.其他方面。如工资和物价的调整、制度办法的变动 对预算收支的影响等。 7.编制决算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索预算管理 的规律。
四、我国决算的改革 (一)现行年终决算的缺陷 1.结算事项多、项目繁杂。 2.扭曲了决算的功能,强化了地方对 年终结算的依赖思想。 3.决算工作效率低下。 4.财政算账难。
(二)我国强化预算、淡化决算的改革 1.科学合理安排预算,严格执行预算。 2.完善财政体制,在体制框架内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不要把属于支出责任范围内的事项纳入决算中去解决。 3.规范决算,强化分析。
(三)我国决算工作改革的措施 1.规范和简化结算项目,归并 定额结算项目。 2.严格按照事权划分支出。 3.规范年终结算办法。
第四节 国家决算的审批 一、国家决算审查的层次及其机构 1.上级 下级决算 2.财政机关 同级主管部门的部门决算 3.立法机构 政府总预算 4.政府审计机构 政府预算的审查
二、国家决算审查的内容 (一)政策性审查 1.收入审查。 2.支出审查。 3.结余审查。 4.资产负债审查。
(二)技术性审查 1.数字关系审查。 2.决算完整性和及时性审查。
三、国家决算审查的方法和形式 1.决算审查的方法: 就地审查、书面审查、派人到上级机关汇 2.决算审查的形式 自审、联审互查、上级部门审查 方 法 形 式
四、国家决算草案的审核和批 准 决算草案的审核:包括对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基 本建设财务决算草案的审核。 1.上年国家决算和当年国家预算同时审查批准。 2.国家决算经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后,财政部即代国 务院批复各省(市、区)总决算。 3.中央各主管部门的单位决算,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 批复。 4.中央各主管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决算,分别批准所 属单位决算。 5.地方各级总决算由地方财政部门报送同级人民政府 讨论通过后,提请同级人代会常委会审查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