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教師諮商技巧訓練 同理的接觸,接觸即是力量

教師諮商技巧訓練 同理的接觸,接觸即是力量.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助理教授 孫頌賢 主講 課程用講義,請勿轉載. 學校心理學家的誕生 school psychologist. 強調 Local ,本土化的實務經驗培養 學校諮商 / 輔導專業 「在地化」 領域: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 諮商心理學 心理學:心理病理學、發展心理學 … 實務工作: 學校生活適應 心理衡鑑 家庭與社區資源整合與轉介. 時間資源運用. 上午: 諮商技巧概論 啟開覺察力:非語言觀察的力量 專業輔導工作開展:個案紀錄、同儕督導團體 下午: 分組演練說明

nai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師諮商技巧訓練 同理的接觸,接觸即是力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師諮商技巧訓練同理的接觸,接觸即是力量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助理教授 孫頌賢 主講 課程用講義,請勿轉載

  2. 學校心理學家的誕生school psychologist • 強調 Local,本土化的實務經驗培養 • 學校諮商/輔導專業「在地化」 • 領域: •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 • 諮商心理學 • 心理學:心理病理學、發展心理學… • 實務工作: • 學校生活適應 • 心理衡鑑 • 家庭與社區資源整合與轉介

  3. 時間資源運用 • 上午: • 諮商技巧概論 • 啟開覺察力:非語言觀察的力量 • 專業輔導工作開展:個案紀錄、同儕督導團體 • 下午: • 分組演練說明 • 演練:接觸情緒 • 演練:接觸歷程

  4. 人類的問題

  5. 人類的問題 • 我是誰? 我的感受、我的想法… • 我如何活下去?怎麼做才對的… • 人類是…害怕與不確定感的組合體

  6. 同理的力量 • 聽到、看到、感受到「可看到的外在」 • 聽到、看到、感受到「可發現的內在」 • 聽到、看到、感受到「不可看到的秘密處」 • 最大目的:我們在協助孩子「認識自己」

  7. 依戀

  8. 個案 依戀 依戀 諮商師

  9. 求生存的姿態

  10. 個別晤談技巧

  11. 個別晤談階段(諮商師角度) • 階段一:衡鑑 • 收集資訊、建立關係 • 階段二:介入 • 形成個案概念化、形成介入策略 • 階段三:改變 • 協助問題解決與行為改變 • 衡鑑即是介入,介入即是衡鑑

  12. 展現「同理的接觸」 • 聽的晤談技巧 • 說的晤談技巧 • 問的晤談技巧 • 個案概念化 • 共擔責任的晤談技巧

  13. 展現「同理的接觸」 • 聽的晤談技巧 • 1.聽見外在 • (1)事件 • (2)語言內容 • (3)非語言、言行舉止、行為 • 傳統技巧:摘要、重述、專注、傾聽

  14. 展現「同理的接觸」 • 聽的晤談技巧 • 2.聽見內在 • (1)非語言 • (2)情緒與感受 • (3)想法、價值觀、世界觀 • 傳統技巧:情感/情緒反應、

  15. 展現「同理的接觸」 • 聽的晤談技巧 • 3.聽見聽不見的內在 • (1)未覺察的 • (2)渴望與需要 • (3)抗拒的 • (4)心底深處生命的愛與被愛 • 挑戰/面質/促發面對、解釋、深層次同理心、自我表露

  16. 展現「同理的接觸」 • 說的晤談技巧 • 「說」即是練習說出自己內在冰山的過程,不僅是表達情緒,更要能覺察更深的內在渴望與期待(What I Want)

  17. 展現「同理的接觸」 • 問的晤談技巧 • 瞭解何謂Here and Now的狀態,此經驗一定要職皆經驗,並非只是用語言就可以瞭解。 • 分辨「歷程接觸process」與「內容接觸content」 • 瞭解良發良接的溝通,即是「person-to-person」的接觸過程

  18. 展現「同理的接觸」 • 個案概念化:What is this • 衡鑑:對個案問題進行「瞭解」 • 什麼是問題:對個案問題提出「解釋」 • 如何改變:對個案問題提出「介入」方式 • 如何行動:如何協助個案改變

  19. 展現「同理的接觸」 • 個案概念化:How to do it • 運用「歷程process」的資訊形成個案概念化 • 運用「內容content」的資訊形成個案概念化 • 運用此時此刻(Here and Now)的力量

  20. 展現「同理的接觸」 • 共擔責任的晤談技巧 • 協助孩子或家庭為該問題共擔責任,並形成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力量。 • 同步性技術 • 三明治說話術 • 具同理的面對:同理與挑戰/面質/面對的結合

  21. 與孩子晤談時的注意事項 • 注意你的「非語言」 • 不適當的專注與傾聽 • 問太多封閉式問句 • 講太多話、太多指導 • 過早或給太多(或過早)忠告與建議 • 不允許沈默

  22. 與孩子晤談時的注意事項 • 過早的自我表露 • 害怕接近個案的情感 • 對自殺情緒/特殊議題的不當處理 • 解離與恐懼 • 你已經討厭她/他了 • 通常都是「諮商員自己卡住了!」 • BUT 一切都不一定

  23. 專業輔導工作的開展 一、寫紀錄 二、同儕專業督導團體

  24. 個案紀錄 • Part 1:個案描述 • Part 2:諮商與輔導過程 • Part 3:個案概念化 • Part 4:諮商員的反思

  25. 個案紀錄 • Part 1:個案描述 • 個案背景資料、成長史 • 家庭圖與社會支持統網絡 • 晤談觀察、外貿 • 問題主述、問題歷史 • 問題脈絡 • 疾病歷史 • ……………

  26. 個案紀錄 • Part 2:諮商與輔導過程 • 晤談內容與發展、晤談逐字稿、或摘要稿、錄音 • 諮商關係發展過程 • 個案的狀況 • 諮商員的狀況 • 個案如何影響諮商員 • 諮商員如何影響個案

  27. 個案紀錄 • Part 3:個案概念化 • 危機與轉機:個案的資源是什麼? • 個案的問題是什麼? • 危機的問題 • 短期的問題 • 長期的問題 • 輔導目標與計畫是什麼? • 立即性的目標 • 短期的目標 • 長期的目標

  28. 個案紀錄 • Part 4:諮商員的反思—第一種 • 你作為諮商師,這次你經驗到什麼?(Real Feeling) • 以下哪些地方你覺得做的好?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 • 鋪陳改變:與人接處、目標設定、投入程度、催化個案自我覺察 • 發生改變:引導歷程、把改變帶進來的過程、邀請參與、挑戰師功能與行為思考模式、新的想法與作法的學習過程 • 加強改變:穩定改變的過程、演練與練習、有焦點且注意正向的改變 • 結束會談 • 晤談過程中,你如何進行引導? • 你如何幫這案主深入並維持焦點? • 檢視你的內在領域進行「人與人接觸」時,你覺得你運用內在互動情形如何?

  29. 個案紀錄 • Part 4:諮商員的反思—第二種(互動要素分析) • 我聽到什麼、看到什麼? • 我賦予什麼意義? • 我對該意義的感受如何? • 對於我的感受,我又有何感受? • 我使用了哪些防衛:(你作了什麼)? • 在評論時,我使用了哪些條規?

  30. 同儕督導團體 • 促使「自主學習團隊」的誕生 • 幸福專賣員的故事 • 高雄陽明國中的志工媽媽 • MOXA幸福專賣員—教師專業成長訓練課程計畫 • 每個月一次的同儕督導團體 • 督導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31. 諮商技術的最終奧義 真誠無敵

  32. 孫頌賢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 助理教授 • TEL:02-27321104#5078;sonhein@tea.ntue.edu.tw 謝謝您的聆聽 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幸福專賣員吧!!

  33. 附件—實務演練

  34. 實務演練-同理的接觸(1)早上進行 • 接觸外在:語言與非語言觀察 • 目標:針對個案的語言與非語言作觀察與覺察 • 活動:(約20分鐘) • 分組:三人一組,個案、諮商師、觀察員 • 傾聽:個案陳述,諮商師表現傾聽,約3分鐘 • 角色調換:諮商師盡量能演出剛剛個案的樣子 • 觀察與討論: • 語言與非語言的差異?此差異代表的意義? • 相互回饋

  35. 實務演練-同理的接觸(2)早上進行 • 情緒辨識: • 目標:學習聽到/覺察內在情緒與感受 • 活動:(約20分鐘) • 分組:三人一組,個案、諮商師、觀察員 • 抽情緒卡:個案演該情緒,諮商師試著同理 • 討論與相互回饋

  36. 實務演練-同理的接觸(3)下午13:00-14:10 • 情緒反映: • 目標: • 學習聽到個案的內在情緒與感受 • 學習說出個案的內在情緒與感受 • 學習詢問個案的內在情緒與感受 • 活動:(全程約70分鐘) • 帶領的諮商師進行示範與討論,約20分鐘 • 分組:三人一組,個案、諮商師、觀察員 • 個案想一個情境,諮商師試著諮商,約15分鐘 • 小組討論與相互回饋,約10分鐘 • 大團體討論,約15分鐘

  37. 實務演練-同理的接觸(4)下午14:20-15:10 • 歷程性的同理接觸/歷程闡述: • 目標: • 學習分辨內容與歷程 • 練習使用歷程性的同理接觸 • 活動:(全程約70分鐘) • 帶領的諮商師進行示範與討論,約20分鐘(對話演練的討論) • 分組:三人一組,個案、諮商師、觀察員 • 個案想一個情境,諮商師試著諮商,約15分鐘 • 小組討論與相互回饋,約10分鐘 • 大團體討論,約15分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