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85 Views
第三課 國際關係、組織 與全球社會. 壹、國際關係. 一、國際關係的本質 (一)沒有中央政府 1. 國際聯盟 2. 聯合國. (二) 國際社會行動者愈來愈多. 1. 國際政府組織 : ( 1 ) 國際聯盟 ( 2 ) 聯合國 2. 國際非政府組織 ( 1 ) 國際紅十字會 ( 2 )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三)國家利益至上. 在國際關係中,沒有永遠的敵人, 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只有永遠的利益。. (四)衝突與合作. 1. 合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團體,為了達成共同目標,而透過妥協,採取互不衝突,甚或一致的政策立場。
E N D
壹、國際關係 • 一、國際關係的本質 • (一)沒有中央政府 • 1.國際聯盟 • 2.聯合國
(二)國際社會行動者愈來愈多 • 1.國際政府組織: • (1)國際聯盟 • (2)聯合國 • 2.國際非政府組織 • (1)國際紅十字會 • (2)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三)國家利益至上 • 在國際關係中,沒有永遠的敵人, 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只有永遠的利益。
(四)衝突與合作 • 1.合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團體,為了達成共同目標,而透過妥協,採取互不衝突,甚或一致的政策立場。 • 2.國家與國家間的衝突,國際關係的常態。衝突的成因主要是為了利益,有時嚴重的衝突會導致戰爭,甚至有學者認為,當政治與外交的手段用盡,仍無法解決衝突時,就會爆發戰爭;但另有些學者的看法則不然,認為戰爭不過是政治與外交為了達到政策目標不得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也是外交策略的另一種應用。因此,國際社會才會有「以戰止戰」的想法。
中日爭霸 • 1.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日本是中國第二大投資國 • 2.参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
中韓問題 • 1.中國政府重修東北歷史,展開「東北工程」,且把高句麗遺址,向聯合國交科文組織申報為古蹟,引起韓國的抗議(將韓國歷史上重要國家視為中國地方政權的看法) • 2. 「漢城」的改名
二、國際關係的形成、演進與特點 • (一)成形期(1648-1789) • 1.各國基於國家利益考量,合縱連橫保權力均衡。 • 2.1648年西發里亞條約,確立了現代國家的概念,形成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與衝突。
(二)發展期(1789-1945) • 新興民族國家興起:亞、歐、非洲、拉丁美洲等 • 1.國際政府組織: • (1)國際聯盟 • (2)聯合國 • 2.國際非政府組織 • (1)國際紅十字會 • (2)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三)冷戰期(1945-1989) • 1.美蘇兩大超級強權,競相發展核子武器,彼此抗衡 • 2.美蘇之間代理人戰爭,如越戰 • 中共與蘇聯支持北越,美國與盟國支持南越
(四)後冷戰期(1989-) • 1.蘇聯、中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瓦解;由美蘇對立轉變為一超多強局面 • 2.特色:非國家成員角色愈來愈重要 • (1)國際政府組織日愈重要,其決策影響國家政策與行動,如WTO。 • (2)國際非政府組織介入原屬國家統治事務,如國際標準組織。 • (3)跨國企業
貳、國際現勢 • 一、國際政治結盟 • (一)近代國際政治結盟 • 近代以二元、多元權力平衡為特色
(二)20世紀初國際政治結盟 • 1.兩次世界大戰:協約國、同盟國;同盟國、軸心國 • 2.東西對抗與南北對抗 • (1)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公約組織 • (2)
二、東西對抗與南北對抗 • (一)東西對抗 • 1.意義:冷戰時期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國家對立與競爭 • 2.階段 • (1)冷戰階段 • A.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國家對立 • B.第三世界國家中立
(2)低盪階段 • A.中、蘇因領土與意識形態路線爭議, 反目成仇 • B.美法也時生齟齬
(3)冷戰後期 • 美強化對中、蘇圍堵,東西對立,箭拔驽張
(4)後冷戰時期 • 蘇聯、中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瓦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但美國也針對中國、俄羅斯,展開軟性圍堵。
俄消美長 • 1.加勒比海地區與中美洲,從1823年(門羅宣言),之後,就被視為美國的勢力範圍。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發生後,美國反應激烈,因為蘇俄在古巴部署飛彈,大拉拉打手伸到美國的勢力範圍。 • 2.1956年匈牙利抗暴,1968年蘇聯紅軍坦克盡入捷克,1980年波蘭共產黨開始戒嚴,準備鎮壓團結工聯,包括美國在內整個西方束手無策,也是因東歐被大家很有默契認為是蘇聯的勢力範圍,而不便介入。
3.灰色地帶 • (1)1980年蘇聯軍隊進入阿富汗,美國認為是侵略,也是想擴張地盤,趕緊扶植巴基斯坦,透過巴基斯坦去支援阿富汗內部反蘇勢力,希望在南亞維持權力均衡。 • 回教徒戰士在阿富汗對抗蘇聯和蘇聯所扶植 魁儡政權,他們把支持阿富汗對抗蘇聯無神論者的戰爭,視為回教聖戰,賓拉登。
土庫曼 • (2)前蘇聯的中亞共和國,在蘇聯沒瓦解前,他們是蘇聯的一部份。蘇聯解體,這些國家獨立之後,就想把自己變成。中亞共和國灰色地帶。政治上他們從不想實施民主,經濟上他們又想從西方獲得奧援,所以便在外交上保持等距等,以便能左右逢源。
寒冬 經濟低迷不振 俄羅斯仍對烏克蘭斷氣 • 歐洲東部正值天寒地凍之際,俄羅斯供應烏克蘭天然氣的「斷氣」戲碼又再度上演;其實,天然氣價格與續約並不是爭議的真正重點,只要烏克蘭這個前蘇聯斯拉夫小老弟一天不斷念向西方國家靠攏,俄羅斯老大哥就會毫不猶豫地讓烏克蘭的冬天更冷。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提出的理由是,雙方遲遲未能就2009年供氣合約的條款達成協定,也對烏克蘭積欠款項存有爭執。事實上,這不是第一次「斷氣」。3年前,2006年第一天,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斷氣就已成為國際新聞焦點,這場前蘇聯斯拉夫兄弟間鬩牆之爭,把缺乏天然氣資源的歐洲國家捲入,以後幾乎年年如此。俄羅斯輸往歐洲聯盟的天然氣主要取道烏克蘭境內的天然氣管線。去年,俄羅斯在冬季把對烏克蘭的天然氣減半供應。烏克蘭天然氣管線系統是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最大的管線系統,連接歐洲天然氣主產區和消費區,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樞紐。另外,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黑海艦隊仍駐紮在烏克蘭塞瓦斯托波爾港(Sevastopol),一直到2017年,俄羅斯以每年近1億美元租用。烏克蘭原本一直以為俄羅斯考量這些因素,不致突然斷氣。但蘇聯瓦解後,獨立的烏克蘭明顯且持續向西方靠攏,已經成為美國與俄羅斯地緣戰略爭奪的重要標的物;烏克蘭外交部去年8月表示,烏克蘭準備與歐洲和其他強權國家合作,將彼此飛彈防禦網統合。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防衛協定已經在2008年上半年中止,「使烏克蘭得以與歐洲國家建立積極合作的關係」。更由於俄國去年入侵鄰國喬治亞部份地區,烏克蘭與俄國間的關係出現緊張氣氛。喬治亞是烏國的密切盟邦,也與俄國毗鄰。俄羅斯國會去年元月表決,退出與烏克蘭的雙邊飛彈雷達協定,以回應烏克蘭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烏克蘭加快與美、英、德、法等國的外交接觸,尤其是以開放雷達站等方式拉攏美國向俄羅斯施壓,其中不乏強權國家的斧鑿痕跡。新一波的斷氣事件終將落幕,但只要烏克蘭想獨立闖出自己的國際天空,天然氣能源就將一直是俄羅斯展現強硬立場的工具。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防衛協定已經在2008年上半年中止,「使烏克蘭得以與歐洲國家建立積極合作的關係」。更由於俄國去年入侵鄰國喬治亞部份地區,烏克蘭與俄國間的關係出現緊張氣氛。喬治亞是烏國的密切盟邦,也與俄國毗鄰。俄羅斯國會去年元月表決,退出與烏克蘭的雙邊飛彈雷達協定,以回應烏克蘭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烏克蘭加快與美、英、德、法等國的外交接觸,尤其是以開放雷達站等方式拉攏美國向俄羅斯施壓,其中不乏強權國家的斧鑿痕跡。新一波的斷氣事件終將落幕,但只要烏克蘭想獨立闖出自己的國際天空,天然氣能源就將一直是俄羅斯展現強硬立場的工具。
歐巴馬上台 國際關係重開機 • 3月6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日內瓦與俄國外長拉夫洛夫會談。雙方談笑風生,拉夫洛夫也一改以往會見賴斯國務卿時的撲克臉,和希拉蕊有說有笑。希拉蕊送給拉夫洛夫一個象徵意義極濃的紅色按鈕做為禮物,表示美俄關係從此刻開始,像電腦一樣「重新開機」(reset)。一個月前,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演說時,就用了reset來象徵美俄改善關係的契機,現希拉蕊接續這個比喻,以紅色按鈕正式將其落實。
這次美國與俄國的重開機也是國際關係的轉變。去年俄國與喬治亞打了一場戰爭,布希政府加以譴責,美俄關係一下倒退好幾步。現美國主動示好要重設美俄關係,自有背後的考量。原因是歐巴馬上台後,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仍是外交重點,而伊朗和阿富汗都需要俄國幫忙。這次美國與俄國的重開機也是國際關係的轉變。去年俄國與喬治亞打了一場戰爭,布希政府加以譴責,美俄關係一下倒退好幾步。現美國主動示好要重設美俄關係,自有背後的考量。原因是歐巴馬上台後,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仍是外交重點,而伊朗和阿富汗都需要俄國幫忙。
以阿富汗為例,美國增兵阿富汗,所有的後勤補給是一大問題。從巴基斯坦這邊運過去,屢屢遭到恐怖份子攻擊,從吉爾吉斯的馬納斯空軍基地運過去,又碰到租金談不攏,吉爾吉斯關閉馬納斯基地。於是美國只有改從波羅的海過去,從拉脫維亞的里加出發,經俄羅斯、哈薩克、到阿富汗。這條鐵路運補路線較為安全,但需要俄國點頭才行。以阿富汗為例,美國增兵阿富汗,所有的後勤補給是一大問題。從巴基斯坦這邊運過去,屢屢遭到恐怖份子攻擊,從吉爾吉斯的馬納斯空軍基地運過去,又碰到租金談不攏,吉爾吉斯關閉馬納斯基地。於是美國只有改從波羅的海過去,從拉脫維亞的里加出發,經俄羅斯、哈薩克、到阿富汗。這條鐵路運補路線較為安全,但需要俄國點頭才行。
伊朗的問題也是一樣。伊朗的核電廠是俄國幫忙建造的。建成之後,防衛核電設施的飛彈,也是向俄國買的。所以要說服伊朗放棄核武計畫,或不要發展長程飛彈,可能也只有俄國有辦法。那俄國為什麼要幫美國?就阿富汗而言,俄國也希望美國和北約能夠成功,因為萬一阿富汗情勢失控,也會燒回來影響俄國南部的安寧。至於在伊朗問題上幫忙,俄國想要換的是美國放棄在中歐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因為俄國認為這都是衝著抵銷俄國戰力來的。伊朗的問題也是一樣。伊朗的核電廠是俄國幫忙建造的。建成之後,防衛核電設施的飛彈,也是向俄國買的。所以要說服伊朗放棄核武計畫,或不要發展長程飛彈,可能也只有俄國有辦法。那俄國為什麼要幫美國?就阿富汗而言,俄國也希望美國和北約能夠成功,因為萬一阿富汗情勢失控,也會燒回來影響俄國南部的安寧。至於在伊朗問題上幫忙,俄國想要換的是美國放棄在中歐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因為俄國認為這都是衝著抵銷俄國戰力來的。
其實美國和伊朗的關係也可能重開機。歐巴馬在競選時就表示要和伊朗對話,現美國也邀請伊朗參加重建阿富汗的會議。伊朗為阿富汗西鄰,沒有伊朗相助,重建阿富汗不可能克竟全功。伊朗目前反應也很正面。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其實美國和伊朗的關係也可能重開機。歐巴馬在競選時就表示要和伊朗對話,現美國也邀請伊朗參加重建阿富汗的會議。伊朗為阿富汗西鄰,沒有伊朗相助,重建阿富汗不可能克竟全功。伊朗目前反應也很正面。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二)南北對抗 • 1.南方與北方國家定義 • 北半球的國家幾乎是工業發達國家,南半球的國家包括部分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澳洲、紐西蘭與少數產油國除外),皆為比較貧窮落後的國家,一般統稱為開發中國家或第三世界的國家。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之工業國家間的衝突及對抗,通稱之。
2.南方與北方國家歧見 • (1)「七七集團」策動下,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宣言 • (2)問題範圍廣泛:包括人口過剩、糧食不足、武器擴散、軍備競賽、人權保障、環境保護、新殖民主義貿易及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等。其中仍以經濟發展不均衡所衍生的種種紛爭,為問題的核心。 • (3)北方國家提供南方國家的援助 •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
(3)北方國家與南方國家組織 • A.北方國家─歐盟、經濟合作組織 • B.南方國家─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東南亞國協
三、當前主要的國際衝突 • (一)東亞分裂國家與主權爭議問題 • 1.南北韓問題 • (1)金大中擔任總統時,開始對北韓和解,金大中將對北韓政策叫做「陽光政策」,金大中認為唯有和解,才能讓北韓改變。 • (2)2006年6月兩金高峰會,南北韓關係沒有大幅進展,北韓依然發展核子武器,對東亞構成威脅依然存在
2.釣魚台主權之爭 • (1)中國、台灣、日本三國之爭 • (2)起源:1970美國將琉球群島與釣魚台交給日本,引發兩岸與海外華人保釣運動。
(3)歷史因素、國際法、戰略考量 • A.日本理由 • (A)國際法「無主地先佔原則」為主,釣魚台並不在馬關條約割讓台、澎範圍之內。 • (B)舊金山合約未註明釣魚台為日本放棄的領土 • (C)沖繩返還協定將琉球群島與大東島底地歸還日本,釣魚台亦在內 • (D)釣魚台豐富漁源與油源
B.台灣 • (A)歷史記載:釣魚台屬於台灣,非琉球群島。 • (B)地質構造:釣魚台地質與中國大陸棚相同,與琉球群島不同。 • (C)國際法:台灣漁民長期使用釣魚台漁場 • (C)主權歸屬鄰接原則 :釣魚台接近大陸棚與台灣
C.美國 • 美國將琉球群島交給日本,使日本以琉球群島為跳板進窺釣魚台,以此鞏固太平洋島鏈,防堵中國與蘇聯的勢力直入太平洋
3.南海之權之爭 • (1)南沙群島主權爭議,牽涉到中國、台灣、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六國 • (2)資源豐富(石油、 天然氣、 熱帶海產與珊瑚礁),且為東亞、東南亞區域重要航道必經之處,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戰略地位重要
(3)各國利益之爭 • A.美國有多家石油公司参與南海石油開採,美國也擔心中國勢力進入南海, 主張維持南海區域和平。 • B.日本與美國共同主張維持南海自由通航與區域和平;也積極與東南亞國協交流互動,防範中國獨霸南海。 • C.中國主張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南海資源;也積極擴充軍備,建立軍事設施、氣象探測站,將南海納入中國主權範圍, 並與美國石油公司合作探勘南海油氣。 • D.東協各國透過各種宣言、部長會議、論壇與研討會,以集體合作方式,爭奪南海主權。
(二)西亞地區 • 1.以阿問題 • (1)聯合國1947年將巴勒斯坦分為二,巴勒斯坦與猶太人。 • (2)1948以色列建國
(3)以阿戰爭 • A.1948年第一次以阿戰爭,亦稱巴勒斯坦戰爭或獨立戰爭。 • B.1956年第二次以阿戰爭,亦稱運河之役或百時戰役。 • C.1967年第三次以阿戰爭,亦稱六日戰爭。 • D.1973年第四次以阿戰爭,亦稱贖罪日戰爭或十月戰爭。 • E.1982年六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亦稱黎南戰爭。
2.伊拉克 • 美2001年遭受911恐怖攻擊,美攻打伊拉克。
參、國際組織 • 一、國際組織及其功能 • (一)全球性國際政府組織 • 1.綜合性:聯合國(UN) • 2.經濟性:世界貿易組織(WTO) • 3.軍事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 4.慈善性:國際紅十字會(ICRC)
國際組織功能 • 1. 國家安全利益的保障。 • 2. 提供國際合作的平臺。 • 3. 扮演衝突協調者的角色。 • 4. 發揮弱勢國家集體的力量。 • 5. 取代國家部分功能。
(二)區域性國際政府組織 • 1.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 (1)美、加、墨 • (2)推動成員間自由貿易 • 2.東南亞國協 • (1)會員國10國,東協加三(中、日、南韓) • (2)推動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文化發展、區域和平穩定。 • 3.歐洲聯盟(EU)、石油輸出國家 (O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二、國際非政府組織及其功能 • 1.定義:非國際條約建立國際組織 • 2.分類: • (1)環保: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 (2)政府成立:國際透明組織 • (3)技術援助 • (4)慈善與人道援助:國際紅十字會(ICRC) 、國際特赦組織(AI)
5.反全球化 世界社會論壇(WSF):批判以資本主義為主的全球化,如世界經濟論壇(WEF)
3.國際非政府組織功能 • 1.代表政府執行對外交涉 • 2.提供政府資訊與專業研究意見 • 3.讓各國政經領袖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