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泰戈尔

泰戈尔. 08 汉基班 周玥 2008050658. 泰戈尔的生平. 姓名: 罗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 ) 生卒年: 1861 年 5 月 7 日 ~1941 年 8 月 7 日 出生地: 印度加尔各答 国籍: 印度 职业: 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印度民族主义者 成就: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与黎巴嫩诗人 纪 · 哈 · 纪伯伦齐名, 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 的两位巨人”. 他的诗,含有深刻的宗教 和哲学的见解, 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他,是家人眼中的“拉比”.

myr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泰戈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泰戈尔 08汉基班 周玥 2008050658

  2. 泰戈尔的生平 • 姓名: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 生卒年: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 • 出生地:印度加尔各答 • 国籍:印度 • 职业: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印度民族主义者 • 成就: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3. 他,与黎巴嫩诗人 纪·哈·纪伯伦齐名, 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 的两位巨人” 他的诗,含有深刻的宗教 和哲学的见解, 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他,是家人眼中的“拉比”

  4. 泰戈尔的家庭 •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泰戈尔家庭原姓塔克尔(孟加拉人的尊称,意为“圣”),泰戈尔是它的英文变称。 • 泰戈尔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有着 “玛哈希”(意为“大圣人”)的美称 • 泰戈尔的哥哥姐姐们亦颇负盛名

  5. 泰戈尔的生命轨迹 • 8岁开始写诗 • 12岁开始写剧本 • 15岁发表了第一首散文诗《野花》 • 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 • 1878年赴英国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 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 • 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 • 1886年发表《新月集》 • 1901年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 • 1905年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 • 1910年发表长篇小说《戈拉》 • 1913年发表《飞鸟集》和《园丁集》,并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

  6. 泰戈尔作品概况 • 文学作品 诗集(50余部) 《刚与柔》(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 《心中的向往》(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 《刹那集》(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 《新月集》《飞鸟集》《吉檀伽利》 剧本(20多部剧本) 《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 《国王与王后》 《顽固堡垒》 《摩克多塔拉》 《夹竹桃》

  7. 小说(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 《人是活着,还是死了?》《摩诃摩耶》《太阳与乌云》《四个人》《戈拉》《家庭与世界》 • 散文与论文集 散文《死亡的贸易》《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 论文集《生之实现》《人格》

  8. 其它作品 • 绘画(1500余幅) • 音乐(2500余首) • 音乐创作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881~1900),主要为印度古典风格的歌曲。    第二时期(1901~1920),爱国主义歌曲,受到保乌尔歌曲风格的影响。 第三时期(1921~1941),印度古典音乐与孟加拉民间保乌尔音乐的结合,形成“泰戈尔风格”。    • 音乐作品四个类别: • 颂歌;赞美祖国;赞美自然;赞美爱情。 还包括各种“庆典仪式歌”。

  9. 泰戈尔文学创作3个阶段 • 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 • 创作的最辉煌时期。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 • 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 • 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诗,宣扬的是爱与和谐 • ③1919年直至逝世 • 充满政治激情,视野开阔,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10. 泰戈尔诗歌的思想艺术 • 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 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 “菩萨慈眉”与“金刚怒目” • 歌手与哲人 • 孩子的天使

  11. 《飞鸟集》Stray Birds • 《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共收录诗325首,初版于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由诗人译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微思集》,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1916年造访日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 • (这些小诗就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 ——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

  12. 初读这些小诗,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初读这些小诗,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 这部思绪点点的散文诗集,乍眼看来,其内容似乎包罗万象,涉及的面也比较广,然而,就是在这种对自然、对人生的点点思绪的抒发之中,诗人以抒情的彩笔,写下了他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从而给人们以多方面的人生启示,让人有自由的感觉。

  13. 辽阔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 但她摇摇头,笑着飞走了。 如果你为了错过太阳而流泪, 那么你也将与群星擦身而过。 跳着舞的流水啊,在你底下的泥沙, 正乞求着你的歌声、你的旋律呢! 你是否肯担负着跛足的泥沙向前奔流? 她那热切的脸,如夜雨般,萦绕着我的梦。

  14. 有一次,我们梦见彼此竟是陌生人; 醒来后,才发现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忧郁静静地沉埋到我的心里, 正如黄昏落在寂静的树林中。 一些隐形的手指,如慵懒的微风, 正在我的心头,弹奏着潺潺的乐音。 “海啊,你说着什么语言?” “是永恒的疑问。” “天啊,你用什么语言回答?” “用永恒的沉默。”

  15. 不要因为峭壁高耸,就让你的爱情坐在那上头。不要因为峭壁高耸,就让你的爱情坐在那上头。 • Do not seat your love upon a precipice because it is high. •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而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 I cannot choose the best. The best chooses me. • 我们辨识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 We read the world wrong and say that it deceives us. • 我的存在,就是一个永久的惊奇,而这,就是人生。 •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 让生命有如夏花之绚烂,死亡有如秋叶之静美。 •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16. 《新月集》 • 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阅读这些诗篇,能陶冶性情,净化人格,美化心灵。 • 你会注意到花的香气,但却不知道是从我这里散发。 • You would notice the scent of the flower, but not know that it came from me. • 我希望在某个陌生的地方,有人会发现它们,并且知道我是谁。 • I hope that someone in some strange land will find them and know who I am. • 我将化作一缕清风爱抚着你;我将是阵阵涟漪,在你沐浴的水中,一遍遍地亲吻着你。 • I shall become a delicate draught of air and caress you; and I shall be ripples in the water when you bathe, and kiss you again.

  17. 《吉檀迦利》Gitanjaei • 《吉檀迦利》,是1912-1913年间,泰戈尔本人用英文从孟加拉语诗作《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选择部分诗作而成。《吉檀迦利》的孟加拉语诗作是韵律诗,而翻译成英文之后变成自由诗。 •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汇粹着泰戈尔对人生真谛的执着求索和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沉思。

  18.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 思想的极大深度 • 灵魂对永恒的渴望 • 充满诗意的思想

  19. 较之印度的传统宗教文学,《吉檀迦利》集中表现出泰戈尔对生命本体的跨越性认知。泛神论与博爱精神是贯穿于泰戈尔生命的两大主题。印度宗教传统与西方文化对泰戈尔具有双重影响,在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中表现为人的觉醒以及“神人合一”的理想。较之印度的传统宗教文学,《吉檀迦利》集中表现出泰戈尔对生命本体的跨越性认知。泛神论与博爱精神是贯穿于泰戈尔生命的两大主题。印度宗教传统与西方文化对泰戈尔具有双重影响,在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中表现为人的觉醒以及“神人合一”的理想。 • 这是一种关于生命召唤的力量,承载着梦的理想。大爱的指引,迷路的天使寻找到了无垠纯洁的天堂,泰戈尔《吉檀迦利》中所阐述、描绘、用心呈现的是爱的引力带来的巨大的心灵震撼, 将人类的思绪提升到了无法测量的高度,使人感受内心渴望的充盈的爱,再不孤独,直击心底的醒中梦。

  20. 《吉檀迦利》这部宗教抒情哲学诗集,以轻快、欢畅、朴实、思辨、自知、优美、热情的笔调歌唱对神的敬意、生命的枯荣、自我的反省、生死的思考、与神结合的渴望、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前途、人类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的无私情怀,是一种大爱的展现,是对生命本体的跨越性认识,在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泛神论与博爱精神是贯穿于泰戈尔生命的两大主题。《吉檀迦利》这部宗教抒情哲学诗集,以轻快、欢畅、朴实、思辨、自知、优美、热情的笔调歌唱对神的敬意、生命的枯荣、自我的反省、生死的思考、与神结合的渴望、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前途、人类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的无私情怀,是一种大爱的展现,是对生命本体的跨越性认识,在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泛神论与博爱精神是贯穿于泰戈尔生命的两大主题。

  21. 我来到了永恒的边涯,在这里万物不灭———无论是希望,是幸福,或是从泪眼中望见的人面。呵,把我空虚的生命浸到这海洋里罢,跳进这最深的完满里罢。让我在宇宙的完整里,感觉一次那失去的温馨的接触罢。(第87首节选)我来到了永恒的边涯,在这里万物不灭———无论是希望,是幸福,或是从泪眼中望见的人面。呵,把我空虚的生命浸到这海洋里罢,跳进这最深的完满里罢。让我在宇宙的完整里,感觉一次那失去的温馨的接触罢。(第87首节选) • 在诗人看来,死亡是神的使者,而不是可怕的魔鬼,应恭迎;死亡是通向神的门槛,是带领我们朝向更广阔空间的引领者。

  22. 天空里晨光辉煌,我的前途是美丽的。不要问我带些什么到那边去。我只带着空空的手和企望的心。旅途尽处,晚星将生。(第94首节选) • 死亡是融入宇宙, 飘荡着的灵魂在完整的宇宙里感觉一次失去的温馨。诗人隐喻现实的冷漠,但内心仍充满了爱的呼喊。对死神的欢迎态度,反映了诗人死与生等同,生之美,死亦美,生与死的轮换如同这昼与夜的交替的思想。

  23. 当我刚跨过此生的门槛的时候,我并没有发觉。就是这样,在死亡里,……我爱今生,我知道我也会一样地爱死亡。(第95首节选) • 死亡之美,美不胜收。终于有了充满情感哲理的吟唱 • 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第95首节选) • 大爱无垠,面对死亡、热爱死亡

  24. 《吉檀迦利》饱含激情而又质朴的语言,真理和完美的心,令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若无形的力量,引导着读者走向世人构筑的激情与爱的世界里。其中隐含着对生命、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存在的赞美,其伟大与崇高依然在于对生的喜悦与对消逝的敬仰。这种善良、美好的情怀,是对作为人类自身的灵魂的净化和升华,人性的觉醒和生命的觉悟。《吉檀迦利》饱含激情而又质朴的语言,真理和完美的心,令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若无形的力量,引导着读者走向世人构筑的激情与爱的世界里。其中隐含着对生命、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存在的赞美,其伟大与崇高依然在于对生的喜悦与对消逝的敬仰。这种善良、美好的情怀,是对作为人类自身的灵魂的净化和升华,人性的觉醒和生命的觉悟。

  25. 泰戈尔与冰心 • 冰心的诗歌创作在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方面更多地接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并有所发展。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并用诗歌来表达宗教精神,这是泰戈尔与冰心诗歌创作的共同点,而全方位的宗教式的爱,则是两位诗人诗歌情感的共同主题。

  26. 一、泛爱精神。 • 泰戈尔诗中的宗教情感主要是对神的依赖、崇敬和对泛爱哲学的肯定。同时泰戈尔是一个“爱”的宗教的崇奉者,他认为真正增强文明的力量、使人类进步的是协作和爱、是互信和互助。爱的思想始终是他诗歌统一的宗教基调,是其诗歌精神价值的主要取向,在他的诗中宇宙万物因为爱而融为一体,体现着宗教关怀的终极意义。

  27. 冰心诗歌中的泛爱主义少了对神的依赖和崇拜,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其爱的宗教情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献身精神。冰心认为,爱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欲望的自然发展,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这种爱涵盖了自然之爱、母爱、儿童之爱和人类之爱。

  28. 泰戈尔和冰心都把爱看成是拯救人类的精神宗教,只不过冰心更关注宗教与人的情感意义,希望通过爱来唤起人类的理智行为,从而达到世界的永生和谐。因此,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但是在宗教精神价值的取向上,两位诗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泰戈尔和冰心都把爱看成是拯救人类的精神宗教,只不过冰心更关注宗教与人的情感意义,希望通过爱来唤起人类的理智行为,从而达到世界的永生和谐。因此,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但是在宗教精神价值的取向上,两位诗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29. 二、万能的神。 • 在泰戈尔的诗中,宇宙是万能的,“梵”则是宇宙万能的统一体。泰戈尔认为“梵”是无限的,而现象世界和人是有限的存在,在“有限”中证悟“无限”的欢乐,是他宗教诗歌创作的又一母题。泰戈尔诗中的“梵”与基督教中的“上帝”是相通的,都是宗教万能的体现者,都是人的有限生命的主宰,而人类要依赖于神,人只有把自己的灵魂交给神,与神融为一体,人的价值才具有存在的意义。

  30. 冰心也深受东西方宗教方化的影响,她的许多诗歌都透露出神的万能论思想,把“上帝”看成是拯救人类的力量源泉,是包容万物的宗教客体。但与泰戈尔的人和“梵”相统一的宗教的万能论思想不同,冰心对“上帝”的理解是一种内心自悟的解脱,希望通过“上帝”的启示而得到一种宁静澄澈的心境,冰心更期望从万能的“上帝”的那里得到一种神圣光明而又充满智慧的力量,以便达到解救“众生”的目的,而最终回到现实生活的和谐状态。冰心诗歌中关于神的万能论的宗教精神,比之泰戈尔的神人合一论更具有宗教生活的现实意义。冰心也深受东西方宗教方化的影响,她的许多诗歌都透露出神的万能论思想,把“上帝”看成是拯救人类的力量源泉,是包容万物的宗教客体。但与泰戈尔的人和“梵”相统一的宗教的万能论思想不同,冰心对“上帝”的理解是一种内心自悟的解脱,希望通过“上帝”的启示而得到一种宁静澄澈的心境,冰心更期望从万能的“上帝”的那里得到一种神圣光明而又充满智慧的力量,以便达到解救“众生”的目的,而最终回到现实生活的和谐状态。冰心诗歌中关于神的万能论的宗教精神,比之泰戈尔的神人合一论更具有宗教生活的现实意义。

  31. 三、神人合一。 • 在“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上,泰戈尔倾向“梵”我合一、我与非我合一的宇宙和谐论。他的诗歌中最刻骨铭心的是那些赞美人向神飞奔的殉道精神。 • 冰心的诗歌中也有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但是与泰戈尔不同的是,冰心更多地借助个人心灵的感受与经验,祈求与期待中的神界相沟通,让神从外在偶像的祭坛上走下来。

  32. 泰戈尔无疑是一位哲人,他给人的哲理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人生涵义的。泰戈尔无疑是一位哲人,他给人的哲理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人生涵义的。 • 郑振铎曾说:“泰戈尔的歌声虽有时沉寂,但是只要有人类在世上,他的微妙幽宛之诗,仍将永远是由人的心中唱出来的。” • 泰戈尔的诗,是从他心底里流出来的,是他对人生深层领略的真诚感受。正因为如此,泰戈尔的诗才会在世界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33. 谢谢观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