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特点 发生最早,胚胎最早建立具有功能的系统 胚外血管发生早于胚内血管   合并 早期成对出现 不成对   胚体循环 三套循环通路 卵黄囊循环 脐循环 均来自 中胚层.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一)血岛和胚内外毛细血管的发生 ( 胚 2 周 ) 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细胞局部聚集成群 增生 胚 2 周末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2. 特点 • 发生最早,胚胎最早建立具有功能的系统 胚外血管发生早于胚内血管   合并 • 早期成对出现 不成对   胚体循环 • 三套循环通路 卵黄囊循环 脐循环 • 均来自中胚层

  3.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4. (一)血岛和胚内外毛细血管的发生(胚2周)(一)血岛和胚内外毛细血管的发生(胚2周) 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细胞局部聚集成群 增生胚2周末 血岛 周边细胞变扁 中央细胞变圆 游离 原始内皮细胞 造血干细胞 (原始血细胞) 原始毛细血管

  5. 原始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出芽 卵黄囊壁 体蒂 胚外中胚层 绒毛膜 相互 联络 胚外毛细血管网

  6. 胚内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内皮 原始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出芽 胚内毛细血管网

  7. (二)心管的发生(胚3周) 口咽膜头侧脏壁中胚层 (生心区) 出现空隙间充质增生 (背侧) (腹侧) 心周体腔 生心板 (2条) (围心腔) 心管 (2条) 侧褶 心包腔 1条心管

  8. 围心腔(背侧) 心 管(腹侧) 头褶 心 管(背侧) 围心腔(腹侧)

  9. (三)血管的发生 • 原始动脉 融合 腹主动脉(1对) 主动脉囊 弓动脉 (6对) 卵黄动脉 背主动脉(1对) 背节间动脉 尿囊动脉 脐动脉

  10. 原始静脉 卵黄静脉 (1对) 脐静脉 (1对) 前主静脉 总主静脉(1对) 后主静脉

  11. 胚外毛细 血管网 胚3周末 胚早期 胚体循环 三套 尿囊循环 胚内毛细 相互通连循环 卵黄囊循环 血管网

  12. 二、心脏的发生

  13. (一)     心脏外形的改变 1条心管心球 (头侧延伸 动脉干) 2个缩窄心室左角 3个膨大心房尾部 静脉窦 横部 (头 尾) 膨大 右角

  14. 3个缩窄心球 4个膨大心 室 心 房 静 脉 窦 左角 横部 右角

  15. 2个弯曲 第一弯曲: 心球与心室之间,使心管呈“U”形 (心室右偏) 第二弯曲: 心房与心室之间,使心管呈“S”形 (心房至心室背上方)

  16. 心房左右扩展,膨出 左、右心房 心球近侧段并入原始心室,扩大 右心室,原心室 左心室 房室管:心房、心室间缩窄更明显, 在房室间形成一条狭窄通路 胚5周,初具成体心脏外形

  17. (二)心脏内部的分割(胚4—5周) 1、房室管的分割: 房室管内壁心内膜增厚 背侧腹侧 背心内膜垫 腹心内膜垫 融合 心内膜垫 左房室管 房室管 右房室管

  18. 左:二尖瓣 左、右房室口处 心内膜皱褶隆起 右:三尖瓣

  19. 2、心房的分割 第一房间隔发生 第一房间孔出现 心房背侧正中的膜性隔膜 第一隔 背侧 腹侧,头侧 尾侧 (软) 原始心房 左、右心房 第一孔:第一隔与心内膜垫间的孔 (后消失)

  20. 第二房间孔出现 第一房间孔消失 第二孔:第一隔上部发生许多小孔 大孔 (不消失)

  21. 第二房间隔发生 卵圆孔出现 第二隔(厚,硬) 第一隔右侧,盖住第二孔 心房头端产生新月形不完全隔膜 头侧 尾侧, 腹侧 背侧 卵圆孔:第二隔与心内膜垫间的孔 卵圆孔瓣:第一隔覆盖卵圆孔处,薄

  22. 3、静脉窦的演变 右角 (增大) 总主静脉 + 前主静脉近侧段 上腔静脉 卵黄静脉 下腔静脉终末部 扩大处 右心房, 原始右心房 右心耳 右心房扩大 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

  23. 左角 (缩小) 总主静脉 左房斜静脉 左角近端 冠状窦 左角扩大部分 左心房 原始左心房 左心耳

  24. 左肺血 左肺静脉(2支) 左心房 右肺血 右肺静脉(2支) 左心房扩大 4支肺静脉均 开口于左心房

  25. 4、动脉干和心球的分割 局部内膜增厚 位置相对螺旋状纵嵴 动脉球嵴 向心室延伸 靠拢融合螺旋状隔膜 主动脉肺动脉隔

  26. 动脉干和心球 主动脉肺动脉隔 升主动脉 肺动脉干 左侧右侧 背侧腹侧 右边腹侧左边背侧

  27. 5、心室的分割 胚4周末: 肌性室间隔——心室尖部底壁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的半月形肌性纵隔 室间孔——肌性室间隔游离缘的凹陷与心内膜垫间所留的孔

  28. 胚7周末 心内膜垫结缔组织赠生 左动脉球嵴尾部膜性组织 右动脉球嵴尾部膜性组织 三者融合使室间孔关闭 膜性室间隔 (未融合 室间隔缺损)

  29. 三、弓动脉的发生与演变 弓动脉 腮弓中连接腹主动脉与背主动脉的血管 胚4周起成对出现(6对) 胚6-8周演变为心脏附近的大动脉

  30. 第1对 发生最早,退化 第2对 与其相连的部分动脉囊 颈总 近侧端 动脉 第3对 发出分支 颈外动脉 左右 远侧端 颈内 对称 与其相连的背主动脉头侧 动脉

  31. 第4对 左侧 左第4对弓动脉 动脉囊左半 主动脉弓 相连的尾侧背主动脉 (动脉囊右半 无名动脉) (左第7节间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右侧 右第4对弓动脉 右第7节间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与其相连的背主动脉

  32. 第5对——退化 近侧端 左、右肺动脉近侧部 (内侧) 第6对 右:退化 远侧端 (外侧) 左:动脉导管 (胎血左肺动脉 主动脉弓的通道) 出生后未闭锁 动脉导管未闭

  33. 四、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1.房间隔缺损 卵圆孔未闭(最常见):第二孔过大 第二隔发育不全 心内膜垫缺损 2.室间隔缺损 • 膜性室间隔缺损 左动脉球嵴 任何 (高位缺损) 右动脉球嵴 部分 最常见 心内膜垫 异常 • 肌性室间隔缺损(低位缺损)

  34. 3. 动脉干和心球分割异常 肺动脉狭窄(*) • 法洛氏(Fallot)四联症 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大 • 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 主动脉肺动脉隔笔直下降 • 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 动脉干分割不均等 • 动脉导管未闭(常见) 主动脉和肺动脉相通

  35. 四、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及生后改变 出生前出生后 特点改变 脐动脉 脐动脉 脐外侧韧带  脐静脉 脐静脉 肝圆韧带 静脉导管 静脉导管 关闭静脉韧带 卵圆孔分流 卵圆孔关闭 卵圆窝 动脉导管 动脉导管闭锁 动脉韧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