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k likes | 1.28k Views
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一、高中课改背景 二、高中课改内容 三、高中课改效果. 一、高中改革的背景. 1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趋势 2 、我国高中课程存在的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热潮。 各国都把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的有效战略,把培养什么样的国民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改革的背景 国外课改的主要方面. (一)关于培养目标 (二)关于课程内容与结构 (三)关于课程实施与管理 (四)关于课程评价.
E N D
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一、高中课改背景 二、高中课改内容 三、高中课改效果
一、高中改革的背景 • 1、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趋势 • 2、我国高中课程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热潮。 • 各国都把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的有效战略,把培养什么样的国民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改革的背景 国外课改的主要方面 (一)关于培养目标 (二)关于课程内容与结构 (三)关于课程实施与管理 (四)关于课程评价
课程改革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 90年代以来,共同关注: (一)关于培养目标 • 公民的责任 •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 信息素养 • 国际视野
课程改革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 芬兰 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全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1992年《高中教育法》)
(二)关于课程内容与结构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 法国: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年 )
课程内容与结构 各国在设计课程结构时,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选课 • 在同一学校内选择不同的专业,如挪威、瑞典。 • 选择不同的课程,如美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等。
课程内容与结构 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 美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年10月)
课程内容与结构 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 适应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和信息技术; • 适应个性发展需要的活动课程(如个人实践活动等等)。
英国 • 设计与技术 • 信息和交流技术 • 公民 • 综合学习 课程内容与结构 日本 信息科 综合学习
(三)关于课程实施与管理 瑞士 “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1.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课程实施与管理 2.实行学分制 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
(四)关于课程评价 1.校内评价 • 学科考试或考查 • 学生成长记录
课程评价 • 美国80年代以来,成长记录袋(档案袋或档案录)评价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课程评价 2. 高中校内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 校内评价、高中毕业生学业成就认定考试是大学招生的重要依据
课程评价 韩国:从1994年起选拔学生的根据有3项: 高中生“综合生活记录簿”、 大学学习能力考试成绩、 大学单独考试成绩。
一、改革的背景 2.我国高中课程存在着必须改革的问题
我国高中课程存在着必须改革的问题 • 1998年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清华大学分别面向高考落榜生、大学生、大学教师和专家院士开展关于高中教育质量的调查; • 2000年委托北师大在十个省区面向不同层次学校的14036名高中学生、 1650名教师、 158名校长开展高中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 • 2001年委托北师大在四个省面向学生家长、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负责人开展高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调查。 、
(一)高中生学习生活现状 • 学业负担较重(或太重) •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 • 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机会太少,学校生活内容单一
校长和教师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看法 90.3%的校长和7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或太重。
学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58.3%的学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足4小时。
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机会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机会 62.7%的学生几乎不参加或没有机会参加社团活动,57.0%的学生没有时间或机会参加社区服务。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72.2%的学生没有参加或没有机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二)对课程目标的认识 •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和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最重要的基本素质;而学生认为学校实际关注的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教师很少关注学生人生规划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终身发展基本素质的认识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和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但学生认为在学校教育实际中对此三项关注程度很低,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发展有益,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参加的机会。 • 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但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开设选修课。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看法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86.9%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发展有帮助;但是72.2%的学生没有参加或没有机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开选修课的情况 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 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但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
(四)对课程内容的看法 • 多数校长认为课程内容偏多,课程难度过大。 •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课程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但几乎所有的校长和教师都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离。
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 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 93.6%的校长和90.7%的教师都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离。
(五)对课程实施的看法 • 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等。 • 目前学生的作业主要以练习、记忆或背诵为主,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比例极少。 • 学生缺乏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教师对待学生不同意见的态度和方式不够积极。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学生作业的调查 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
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机会 52.3%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偶尔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
(六)对学业评价的看法 • 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为笔试。 • 学生普遍认为分数不能全面反映其发展状况,期望以更丰富的方式对其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评 价 学 生 的 主 要 方 式 97.5%的校长和75.5% 的教师反映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
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 85.4%的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
(七)学校资源的利用 • 学校资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相当多的学校资源不对学生开放。 • 学校资源的利用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外自由使用的机会较少。
图书馆使用的情况 49.7%的学生很少去图书馆,只有14.6%的学生几乎每周去图书馆。
学 校 机 房 的 使 用 情 况 只有16.1%的学生几乎每周都去机房,32.9%的学生很少去机房;41.4%的学生反映学校的机房不对他们开放。
实验室课外使用的情况 45%的学生反映实验室在课外不对学生开放。
(八)对学分制的看法 63.8%的教师和47.4%的校长赞同实行学分制。
学生发展现状反思 问 题 优 势 知识 技能 解题能力 勤奋与刻苦 实践能力 创造性 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 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育部组织了一千多名课程和学科专家在两年的时间内,召开了十三次大型工作会议,完成了高中新课程方案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送审稿。教育部组织了一千多名课程和学科专家在两年的时间内,召开了十三次大型工作会议,完成了高中新课程方案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送审稿。
2002年9月,以教育部的名义通过中科院、工程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向50名院士和12位学者征求了对高中课程方案及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意见;2002年9月,以教育部的名义通过中科院、工程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向50名院士和12位学者征求了对高中课程方案及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意见; • 向教育行政人员、教研员、大学教授、一线教师等广泛征求了意见;
就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向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以及北大、北师大、人大等高校的专家多次征求了意见;就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向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以及北大、北师大、人大等高校的专家多次征求了意见; • 与体卫艺司共同召开座谈会,邀请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及在京部分高校的专家就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四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
与学生司和考试中心就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问题进行沟通和研讨;与学生司和考试中心就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问题进行沟通和研讨; • 多次组织不同地区的普通高中校长(包括贫困地区的农村高中),就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 12月2日,邀请十四位教育厅局长就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实验推进策略进行了研讨。 教育部2003.3.31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实验 2004年 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第 一批进入新课程; 2005年 江苏省进入新课程; 2006年 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五省市进入新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