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65 Views
第 5 章. 第 5 章 切削加工. ◆ 5.1 概述 ◆ 5.2 切削基本原理 ◆ 5.3 切削液. 5.1 概述. 1. 了解切削加工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的相关知识。. 任务书. ● 切削加工的特点 。 ● 切削运动及切削用量相关概念。. 本节重点. 一、 切削加工的分类. 切削加工就是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式。 任何切削加工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切削工具、工件和切削运动。
E N D
第5章 切削加工 ◆5.1 概述 ◆5.2 切削基本原理 ◆5.3 切削液
5.1 概述 1. 了解切削加工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的相关知识。 任务书 ● 切削加工的特点 。 ● 切削运动及切削用量相关概念。 本节重点
一、切削加工的分类 切削加工就是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式。 任何切削加工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切削工具、工件和切削运动。 按照切削加工工具的不同,可将切削加工分为传统式切削以及非传统式切削. 1. 传统式切削 传统式切削就是用比工件材料硬度更高,且具有适当角度的切削刀具,切入工件内部,使刀具与工件间产生相对运动,以切除多余部分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锯削、拉削以及镗孔等。
2. 非传统式切削 非传统式切削是指利用热能、电能、化学能或电解能将多余材料去除的加工方式。非传统切削的对象大都为用传统方式难以加工的,如硬度太高、加工部位太小、形状特殊或无法承受切削力等工件。 二、 切削加工的特点 • 优点 • (1) 可获得相当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 (2) 不受零件的材料、尺寸和质量的限制。 • 2. 缺点 • 费时费料,对工人技术要求较高,切削会伤害加工面、产生变质层等。
(1) 主运动 三、 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 1. 切削运动 主运动是直接切除切屑所需要的基本运动。主运动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主运动在任何切削过程中必须有一个,也只有一个。 在切削过程中,加工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就是切削运动。 (2) 进给运动 进给运动是由机床或人力提供的运动,它使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附加的相对运动。进给运动可能有一个或几个。
2. 切削过程中的三个表面 (1) 待加工表面:将要被切去金属层的表面。 (2) 已加工表面:切去金属层后形成的表面。 (3) 过渡表面:主切削刃正在切削的表面,也称切削表面。
3. 切削用量 (1) 切削速度 vc 切削速度是指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用符号vc表示,单位为 m/s。当主运动是旋转运动时,切削速度是指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即 υc =πdn/(1000×60) 式中:n—工件的转速(r /min); d—工件或刀具在切削表面上的最大回转直径(mm)。 当主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时,则其平均切削速度为 υc=2Lmnr/(1000×60) 式中:Lm—刀具或工件往复直线运动的行程长度(mm);nr—主运动每分钟的往复次数。
(2) 进给量 f 进给量是指主运动的一个循环内(一转或一次往复 行程)刀具在进给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用符号 f表 示,单位为 mm/r。 若刀具齿数为 z,进给量与进给速度、每齿进给量的关系为: vf = fn = fzzn 式中: f—每转进给量(mm/r); fz—每齿进给量(mm/z); vf —进给速度 (mm/min)。
(3) 背吃刀量 ap 背吃刀量是指切削时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用符号ap表示,单位为 mm。 ap= (dw—dm)/2 式中:dw—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径(mm); dm—工件已加工表面的直径(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