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第一章電子商務與商業模式

第一章電子商務與商業模式. 本章架構. 電子商務的簡介 電子商務的內涵 網路商業模式 結論. 電子商務的特性 ( 續 ). 產品 電子商務的出現帶來新產品的發展,例如:電子書、線上電影、線上音樂等 Google 嘗試發展數位圖書館,便是將傳統紙本書籍呈現的方式轉化為數位之樣貌 通路 電子商務可直接接觸顧客,且進行資訊溝通,並對現存產品,提供另一個新的銷售通路 PC home Online 商店街可讓中小企業在此設立商店. 電子商務的特性 ( 續 ). 價格 企業透過資訊科技協助,經由網路來銷售產品的話,將可降低產品複製的成本

mrina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電子商務與商業模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電子商務與商業模式

  2. 本章架構 • 電子商務的簡介 • 電子商務的內涵 • 網路商業模式 • 結論

  3. 電子商務的特性(續) • 產品 • 電子商務的出現帶來新產品的發展,例如:電子書、線上電影、線上音樂等 • Google嘗試發展數位圖書館,便是將傳統紙本書籍呈現的方式轉化為數位之樣貌 • 通路 • 電子商務可直接接觸顧客,且進行資訊溝通,並對現存產品,提供另一個新的銷售通路 • PC home Online商店街可讓中小企業在此設立商店

  4. 電子商務的特性(續) • 價格 • 企業透過資訊科技協助,經由網路來銷售產品的話,將可降低產品複製的成本 • 像是數位學習,第一次拍攝製作教學影片時要耗費大量的成本,但轉製為數位產品後,重製成本很低 • 促銷 • 電子商務有直接、資訊豐富、互動性與消費者接觸且即時回應的本質,此對於促銷產品有極大的助益 • 在Yahoo!奇摩進行網路廣告幫助促銷

  5. 電子商務的特性(續) • 顧客服務 • 透過建立線上知識庫與發展資訊系統來解決顧客問題、增進雙方關係,並提高服務品質 • 東森集團透過超過1300位人員提供每位消費者在購物上的服務,讓消費者只要打電話或上網下單,就可以享受方便的購物服務 • 企業識別 • 成功的電子商務能強化公司形象或品牌,尤其針對科技導向的顧客區隔而言更是重要 • 提到網路書店,就想到Amazon.com、想到網路搜尋引擎就會想到Google

  6. 電子商務的特性(續) • 創新研發 • 電子商務發展快速,迫使公司須採用新技術,對現有作業流程進行改變 • 隨著網路的風行,消費者對於電子書籍的需求提升,聯合線上UDN在2007年提出「部落成書」的模式,只要擁有個人的部落格,就可輕鬆完成屬於自己的電子書 • 創新學習 • 電子商務以資訊為基礎,讓企業可以開創新的產品,或是將現有的產品依顧客的需求做修正 • 文化大學在2006年推出透過手機學習的數位服務,讓學生可在網路上處理行政服務、選課等行為

  7. 電子商務的構面(續)

  8. 電子商務的構面(續) • 商流 • 所有權轉移,指的是存在於企業與消費者間的商業交易活動,包括了銷售、產品促銷、商情蒐集、消費者行為分析等活動 • PayEasy與牛爾合作銷售女性保養品、化妝品等過程 • 物流 • 廠商將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上這一段,當消費者下單後,除了非實體商品(如:軟體等),廠商必須透過物流系統運送 • 各大購物網站均與便利商店合作,讓消費者得以透過超商取貨,提高便利性

  9. 電子商務的構面(續) • 金流 • 透過信用卡等支付工具,讓消費者付錢給網站 • PayEasy與牛爾的合作,就是由PayEasy提供支付工具的解決方案,讓消費者願意在此進行購買 • 資訊流 • 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或是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資訊的流通,可透過網站搜集消費者的資訊 • Viva TV基於客戶群大多為女性網友,對於網路購物接受度高,決定先發展網路購物

  10. 電子商務的構面(續) • 設計流 • 指產品、或網站的規劃設計 • Google首頁只有六個單字與搜尋功能的設計,簡潔明瞭的告訴使用者Google就是提供搜尋服務的廠商 • 服務流 • 將多種服務順暢地連結一起,使分散的網路服務變完整的模式

  11. 電子商務的發展 • 第一階段─資金轉換(1970年代) • 1970年代的電子資金轉換(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技術 • 這是經由銀行之間私有網路所提供的電子支付體制(例如:轉帳、ATM) • 第二階段─電子交換(1970年代晚期~1980年代初期) • 電子資料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及電子郵件(e-mail)等交換技術的出現,使得電子商務換上新的面貌

  12. 電子商務的發展(續) • 第三階段─線上服務(1980年代中期) • 藉著使用全球網際網路,人們可用較少的成本與地球彼端的人進行溝通、資訊的存取和交換 • 網路世界產生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y)的想法,也造就了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觀念 • 第四階段─發展Internet (1980年代晚期~1990年初期) • 網路技術有了突破性發展,利用網際網路能夠進行快速有效的商業活動 • 傳統交易進入到在網上完成全部流程的電子商務虛擬市場,整個電子商務活動為企業增加產值、降低成本、創造商機

  13. 電子商務的發展(續) • 第五階段─Web 1.0(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中期) • 由於易學易用,讓更多的人願意使用網際網路,進而在網路上進行消費,電子商務開始普及 • 第六階段─Web 2.0(2000年代中期之後) • Web 1.0的時代,資訊內容的主控權操之在網站的管理員、或提供者手中 • 此階段強調的是開放參與的架構,網路使用者都能快速在網頁上編輯 • 網路上具專業知識的使用者可協助企業提供更正確的資訊;有創意的網友也透過網路傳遞自己設計的影片、圖案、或概念,達到讓網頁成為互動的通道,而非是單向資訊提供的管道

  14. 電子商務的發展(續) • 第七階段─Web 3.0(未來…) • 分享將更為容易,電腦本身就可當作分享平台,開放某些資料夾就可讓網路使用者存取資料 • 網站轉型為資訊素材的提供者,藉此讓網友加工編輯使用,並且創造出具思考能力的資訊科技,透過主動分析需求與聯接可能的服務,來讓使用者在資料廣泛的網路世界中,找尋出對自己而言有意義的資訊

  15. 電子商務的範圍 • 以類型區分 • 企業對消費者間(B to C或C to B) • 企業對企業間(B to B) • 消費者對消費者間(C to C)

  16. 電子商務的範圍(續) • 企業對消費者間(B to C) • 消費者利用瀏覽器連上網路,在供應商所建構的網站上進行瀏覽商品目錄、加入會員、線上訂購以及訂單查詢等 • 供應商透過系統,將消費者在網站中所購買的資料加以分析,再送商品至消費者手上,消費者則將現金透過金融機構,轉至商家 • 即是電子商務B to C交易的實體架構

  17. 電子商務的範圍(續) • 企業對消費者間(C to B) • 集結對某產品有需求的消費者,透過購買人數的累積來壓低產品的售價,此舉將可匯聚消費者(C)對企業(B)進行議價的商務行為 • 舉例來說:Yahoo!奇摩就曾提供集殺商品的服務

  18. 電子商務的範圍(續) • 企業對企業間(B to B) • 指企業與上下游廠商的整合能力,透過ERP整合內部的資源,再由Intranet來進行彼此的聯絡 • 以生產製造部門為中心,另外加上對上游的供應鏈管理(SCM)以及對下游的顧客關係管理(CRM),形成交易的模式 • 例如:商家可在Google Earth上創造宣傳的效果,而Google也可向這些商家收取廣告費用,產生B(Google)2B(商家)商務的模式

  19. 電子商務的範圍(續) • 消費者對消費者間(C to C) • 交易雙方均為消費者,簡單的說就是消費者本身提供服務或產品給消費者 • 買賣雙方利用瀏覽器連上網路,透過網路中間商所建構的網站進行線上撮合。當撮合成功之後,賣方將產品透過物流業者送到買方手上,買方將現金透過金融機構,轉至賣方手中,此即是電子商務C to C交易的實體架構

  20. 電子商務的範圍(續) • 以企業環境區分 • 企業資源規劃 • 供應鏈管理 • 顧客關係管理

  21. 電子商務的範圍(續) • 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 藉著企業內部網路快速建置及整合公司採購後勤、生產、行銷、人資、財務、研發等部門機能來提升企業作業流程的系統 • 天仁茶業導入國外大廠的ERP軟體,整合內部的資訊以精確的掌握財務數字,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22. 電子商務的範圍(續) •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 協助企業面對供應鏈(供應商、庫存配送、通路、付款管理)變革所帶來的衝擊,並藉著公司間的商際網路傳遞資料與訊息 • 台灣科技大學推出RFID智慧卡整合學生證、門禁管制、借書證、與悠遊卡等功能,並由系統串連達到多卡簡化為一卡的效果

  23. 電子商務的範圍(續) • 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CRM) • 藉著網際網路來進行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與資料採擷(Data Mining)的技術,針對不同市場區隔發展不同行銷組合來滿足不同的目標客戶 • 信義房屋自行發展的顧客關係管理系統,可讓業務人員藉此掌握消費者的需求,以達到銷售的目的

  24. 網路商業模式 • 需要透過何種的營運模式 • 拍賣網站的收費方式 • 入口網站提供需要的資訊 • 搜尋引擎提供資料

  25. 網路商業模式(續)

  26. 網路商業模式的類型 • 包含11種類型 • (1)直接交易模式;(2)中介者模式;(3)廣告模式;(4)社群模式;(5)網路服務模式(政府機構、媒體或電子郵件等);(6)企業網站(服務或形象);(7)免費資源提供者;(8)資訊彙整者;(9)內容提供者;(10)全面服務提供者;(11)公開平台提供者

  27. 網路商業模式的類型(續) • 直接交易模式 • 主要是指購買行為發生時,買方付費給賣方後,賣方可以用電子(如軟體)或實體(如書籍)的方式遞送貨物。獲利模式為賺取產品售價的差價 • Yahoo!奇摩購物中心 • 中介者模式 • 位於買方和賣方之間的網站,獲利模式為交易過程的費用,像是上架費、交易費用等 • Amazon.com網路書店

  28. 網路商業模式的類型(續) • 廣告模式 • 大部分搜尋網站除了具備搜尋功能外,也提供各式各樣的生活資訊與廣告。獲利模式為廣告排序的費用,出資愈高者將可排在愈前頁 • Google關鍵字廣告 • 社群模式 • 透過網友的相互號召更多的人潮,營收或價值來源包括:會員費、第三者(如產品銷售商)的廣告收入、協助其接觸更多社群會員、廣告點選費或會員購物佣金、販賣全體或某族群會員資料、直接銷售貨品或服務等 • 無名小站

  29. 網路商業模式的類型(續) • 網路服務模式 • 這類網站主要是以服務為目的,可分為免費的或是收取部分費用的。此類主要以服務為主,較少有獲利的行為 • 我的E政府網頁 • 企業網站 • 大部分都還屬於推廣形象為主,而只有少部分是真正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商業運作,後者才會帶來獲利的可能 • 數位學堂網頁

  30. 網路商業模式的類型(續) • 免費資源提供者 • 在Web 2.0使用者為主的時代中,開始有網站開放網頁設計的程式碼,讓網友可進行修改,並重新上傳、或與原網站連結分享給其他的使用者,藉此在網站上提供許多的免費資源,藉此匯聚使用者的數量 • Google免費文書軟體 • 資訊彙整者 • 網路上充斥過多的資訊,使用者需耗費心力才能找出自己需要的資料,現在有網站提供使用者只要透過RSS訂閱機制。與前一種的獲利模式同為透過會員人數增加而帶來廣告效果 • Yahoo!pipes服務

  31. 網路商業模式的類型(續) • 內容提供者 • 內容提供者是透過數位形式創造、供應內容(資訊、產品或服務)的企業,並透過第三者(仲介者)傳送內容給顧客,獲利模式為銷售內容的結果 • 聯合知識庫首頁 • 全面服務提供者 • 在一個特定領域提供的服務,涵蓋顧客所有需要,並由一個單一的窗口統合起來。透過顧客需求的滿足來提高人數,並帶來獲利的可能 • Google藉由購併而致力於成為全面服務提供者

  32. 網路商業模式的類型(續) • 公開平台提供者 • 透過使用者人數的增加,帶來廣告效益、或是提高網站的價值 • 此為Web 2.0的概念

  33. Web 2.0與Web 1.0的差異

  34. Web 2.0模式的特性與應用模式

  35. 結論 • 電子商務絕對不是只有架設一個網站而已,我們應該將它當作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來看待 • 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日,企業可以藉由網路商業模式的十一項特性,有效掌握顧客的真正需求,來增加顧客的吸引力,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