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k likes | 1.45k Views
第五节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 概述. 老年心脏瓣膜病 分三类 老年期特有的心瓣膜病,即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或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延续至老年的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 其他原因致心瓣膜损害,如先天性瓣膜畸形、缺血、感染.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特点 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病变部位与性别有关: 主要表现为心瓣膜纤维化及钙盐沉着 病变范围可累及冠状动脉和传导系统,甚至累及主动脉和左心房 —— 老年心脏钙化综合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 机械压力:高血压、左心系统好发 慢性炎症学说 :. 临床表现. 一 . 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
E N D
概述 • 老年心脏瓣膜病分三类 • 老年期特有的心瓣膜病,即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或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 延续至老年的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 • 其他原因致心瓣膜损害,如先天性瓣膜畸形、缺血、感染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 特点 • 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 病变部位与性别有关: • 主要表现为心瓣膜纤维化及钙盐沉着 • 病变范围可累及冠状动脉和传导系统,甚至累及主动脉和左心房——老年心脏钙化综合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因:不明 • 发病机制 • 机械压力:高血压、左心系统好发 • 慢性炎症学说 :
临床表现 一. 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 1. 症状 累及瓣膜狭窄:呼吸困难、充血性心衰、心绞痛、晕厥、猝死 累及传导系统:心律失常
2. 体征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特点:(1) 轻度收缩期杂音:心尖部、乐音样、腋下传导(2)脉压正常或增宽(3)主动脉瓣反流性杂音少见
二. 二尖瓣环钙化 1. 症状 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时出现症状: • 心力衰竭:乏力、呼吸困难 • 心律失常:房颤 • 血栓栓塞并发症:脑、视网膜动脉栓塞 • 感染性心内膜炎
2.体征 • 钙化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特点: 心尖部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腋下传导。二尖瓣后叶脱垂或腱索断裂时,杂音向胸骨左缘和心底部传导 • 心尖部出现舒张期杂音时,90%有二尖瓣环钙化
Lev 病 • 当心脏左侧纤维支架硬化症或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进一步发展,累及到双侧束支并发生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时,称为Lev 病
症状 (1)与心脏左侧纤维支架硬化相关的症状 • 非特异:胸闷、气短、心悸 • 80%患者合并心律失常 • 部分患者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心功能减退 (2)与双侧束支阻滞相关的症状 • Lev 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之前很少症状 • 房室传导阻滞部位低,晕厥、猝死明显增加
2. 体征 主要表现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是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钙化的相应体征
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 X线检查 •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侧位片上主动脉瓣钙化影 • 二尖瓣环钙化合并中度关闭不全 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 Lev病 主动脉弓有条状钙化影,冠状动脉、心瓣膜、心包也有钙化影,心脏多无明显扩大
心电图 1.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可有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 2.二尖瓣环钙化 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表现为左心房和/或左心室肥大图形。可有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 3. Lev 病 心电图表现为左右束支同时发生阻滞,阻滞程度可有不同 • 双束支存在程度相同的传导延迟:P-R间期延长,QRS波正常 • 单侧束支完全阻滞,另一侧不全阻滞: • 双束支完全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图形 • 双侧束支阻滞交替出现:
三. 超声心动图: •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 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 • 受累瓣叶开放幅度偏小 • 合并主动脉瓣环钙化
超声心动图 2. 二尖瓣环钙化 以瓣环钙化为主。 二尖瓣下回声增强、二尖瓣叶钙化、主动脉瓣叶增厚、反射增强及钙化。左心室乳头肌和冠状动脉也可发生钙化
一. 钙化性主动脉狭窄 • 老年患者既往无其他心脏病史 • 心脏B超表现为主动脉瓣增厚、瓣环钙化 • 排除其他心脏病之后 • 鉴别诊断:与风湿性、先天性、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的主动脉瓣病相鉴别
二. 二尖瓣环钙化 • 老年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 • 心脏B超可见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钙化 病变严重时可在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 • 鉴别诊断:与风湿性、炎症性二尖瓣病鉴别
三. Lev 病 出现慢性双束支传导阻滞伴以下特征时高度怀疑本病: (1)年龄>40岁 (2)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下的传导系统 (3)双束支阻滞发展为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史或心电图资料 (4)X线和心脏B超显示心脏正常或轻度扩大 (5)不伴明显而严重的心血管病 (6)心脏B超证实老年心脏钙化
治 疗 •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1. 早期无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 2. 重视并存基础病的治疗 3. 控制心绞痛: 4. 针对晕厥原因进行处理: 5. 外科手术治疗:
二尖瓣环钙化 • 无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 • 减少二尖瓣口反流: •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 控制心房纤颤 • 治疗心力衰竭 • 外科手术治疗:
Lev 病 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 1. 易患因素的控制和治疗: 2. 双侧束支阻滞阶段的治疗:人工心脏起搏器 3. 已发生晕厥患者的治疗:人工心脏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指因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和/或传导障碍而导致的以严重心动过缓为主的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病因:最常见于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的硬化性退行性变和缺血性心脏病 • 机制:年龄增长使老年人窦房结细胞减少,胶原纤维组织增加,伴有脂肪浸润与钙化,使窦性冲动形成减少和/或传出障碍
临床表现 • 可见于各年龄段,发病高峰在50-70岁 • 起病隐匿,病程迁延漫长,临床表现多样 • 早期无症状,继而出现心脑肾等供血不足表现 • 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猝死
实验室检查 一.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1)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
(3)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又称双结病变(3)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又称双结病变
(4)其他心电图改变 • 在未用药时,房颤的心室率缓慢 •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 • 老年人虽然夜间最慢心率<30次/分,但最快心率>90次/分,无窦房、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2秒时,可能属正常,可密切观察
二. 窦房结功能测定 • 固有心率(IHR)测定 • 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 • 窦房传导时间(SCAT) 三. 药物试验 • 阿托品试验 • 异丙肾上腺素试验
诊断 • 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可确诊: (1)严重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分,持续时间>1分 (2)窦性停搏时间≥3秒 (3)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停止时,窦性恢复时间>2秒 (4)二度II型窦房传导阻滞
诊断 • 不能确诊的病例,可行窦房结功能测定、药物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 • 病因治疗 • 药物治疗 无心动过缓有关症状,仅定期观察 • 起搏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的病窦患者,应及早给予临时性或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可以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束支等不同部位。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三度
病因与发病机制 老年人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一度和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健康老年人 病因: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电解质紊乱等
临床表现 症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无症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与心室率的快慢、心脏基础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听诊:一、二度传导阻滞可出现第一心音减弱。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闻及大炮音
心电图特征 •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每个P波均能下传,但P-R间期延长> 0.20 s
2.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MobitsⅠ型)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2)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bitsⅡ型) P波突然不能下传,但P-R间期恒定不变
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心房和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 • 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冲动来源于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节律 • 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
治疗 • 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一度和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不慢者无须进行治疗 • 二度II型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血流动力学紊乱或阿-斯综合征者,应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