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建國簡史: 越南古名「文郎」、「甌雒」、「南越」、「交趾」、「交州」、「安南」、「大瞿越」及「大越」等,西元968年成為獨立之封建國家。1858年法軍入侵越南,1883年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1930年胡志明創立「印度支那共產黨」,成立「越盟」抗法。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利用法國崩潰之機會,於1942年侵佔越南,扶植「保大」(Bao Dai)為安南皇帝。1944年,胡志明發動民眾組織游擊隊作戰,迨1945年日本投降,在胡志明主導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取得越南政權。不久,法國再次攻陷河內,宣佈重建越南政府,由保大皇帝擔任元首,與胡志明政權對峙。1954年,越共於「奠邊府」(Dien Bien Phu)之役戰勝法國,嗣後並簽署「日內瓦停戰協定」,以北緯17度將越南劃分為二:北方由胡志明領導,稱「越南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nam),南方由吳廷琰領導,稱「越南共和國」(Republic of Vietnam)。1967年9月,南越之阮文紹獲選為第二任總統。美國為避免南越被北越兼併,於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大舉介入越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迨1973年美國停止軍經援助後,南越陷入孤軍作戰困境,1975年4月30日西貢失守。1976年南北越正式合併,更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國家基本資料: • 國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 國慶:9月2日 • 首都:河內(Ha Noi) • 面積:32萬9,556平方公里(約臺灣9倍大) • 人口:約9,200萬人(至2012年7月),共有54族,以「京族」(Kinh)為最大族(約89%),華族約200萬人。 • 位置:位於中南半島東側,北與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及雲南省為界,西臨寮國及柬埔寨,東濱「東京灣」(越南稱「北部灣」)及南海(越南稱「東海」),全境狹長如S狀。境內3/4為山地森林,平原主要分佈於北部紅河三角洲及南部九龍江三角洲。主要港灣有北部之海防(Hai Phong)、中部之峴港(Da Nang)、中南部之金蘭灣(Cam Ranh)及南部之頭頓(Vung Tau)及胡志明市(Ho Chi Minh City)。主要國際機場有河內之「內牌」(Noi Bai)機場及胡志明市之「新山一」(Tan Son Nhat)機場。 • 語言:越語,略通英語、華語、俄語及法語,粵語可在南部華族間溝通。 • 氣候:兼亞熱帶及熱帶性季風氣候。北越與臺灣氣候類似,分春、夏、秋、冬4季,7至11月沿海多颱風,南越與泰國、馬來西亞氣候類似,終年濕熱,分雨、旱兩季,5至10月為雨季,11至4月為旱季。冬、夏河內平均氣溫分別為攝氏16.5及26.8度,胡志明市為攝氏25.8及28.9度。
政治結構 • 南共產黨創立於1930年2月3日(曾更名為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勞動黨),依據1992年憲法,越南共產黨遵循馬克斯列寧主義與胡志明思想,為國家與社會之領導力量,經濟係以社會主義為導向之市場經濟。憲法雖規定國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實際上越共中央政治局方為最高權力核心。2011年1月越共召開「第11屆全國黨代表大會」,選出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4人、中央書記處書記8人、中央委員175人、候補委員25人、越共中央檢查委員會21人,並確認若干高層人事,包括新任越共總書記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國家主席張晉創(Truong Tan Sang)、總理阮晉勇(Nguyen Tan Dung)等。 • 越南除共產黨外,尚有若干政治組織如:祖國陣線、胡志明共青團、越南婦女聯盟、越南農民協會及工團組織等,實際均係共黨外圍組織。 • 國會:越南國會代表任期5年,通常每年舉行兩次例會(5月及11月),負責憲法及法律之制定與修正、國家計畫預算之編列及高層人事之任免等。第13屆國會於2011年5月22日由827人選出500位國會代表,投票率高達99.51%。越南國會運作已較前活潑,國會代表除於會期中提出質問並由行政部門當場進行答復外,在政府若干人事案上也展現較多自主性。 • 內政:2011年8月3日「越南第13屆國會」通過第13屆政府(2011至2016年任期)成員任命,共27人,包括總理、4位副總理及22位部長及部級機關首長:
重大議題:越南雖屬共黨一黨專政且政府對社會管控嚴密,惟民眾意見仍可適度反應並得到重視。自革新開放以來,越南可說已進入「全民拼經濟」之時代,而人民對政府廉潔、效率之要求也較從前更為嚴格;另伴隨經濟高成長所產生之社會公平問題未來勢將獲得更多之關注。 • 華人社會:目前在越台商已逾3萬人,並有台灣學校於1997年在胡志明市成立。越南現無「華僑」,但有「華族」(為越南籍,係越南54個少數民族中一族)約1百萬人,大部分集中在南部,分為廣肇、潮州、福建、客家及海南五大幫。越南改革開放以來,台、港、星等地來越投資者眾,學習華語已成為謀取優渥工作之捷徑。自2007年開始,我已在越南辦理「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與越南大學院校簽約在越南辦理「越南地區華語文能力測驗」及選派教師在越南大學院校協助相關科系之華語文教學。 • 媒體概況:隨著經濟成長及與國際接觸日益增多,越南電視、廣播或報紙已較前展現更多元之風貌,以符合不同觀眾、聽眾或讀者之需求,惟在共黨一黨專政之政治體制下政府對思想及言論之管控頗為嚴密,未來媒體能否朝更自主之方向發展仍有待觀察。 • 外交政策:越南外交現正加強與不同政治、社會制度國家廣泛交往,為國家整體發展及融入全球體系服務。自越共「六大」迄今約20年來,越南迄有180個邦交國,外國元首、總理、部長或其他重量級人士訪越絡繹不絕,除曾舉辦法語國家高峰會議(1997年)、東協高峰會(1998年)、東協外長會議(2001年)、亞歐高峰會議(2004年)、APEC年會(2006年)、東協高峰會(2010年)、亞洲開發銀行(ADB)年會(2011年),2007年加入WTO及出任聯合國安理會2008至2009非常任理事國,2010年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外交自信心及企圖心已逐漸顯現。
經濟資本資料(2011年) • 幣值:盾(Dong),1美元約20,828盾。 • 經濟成長率:5.89% • 國內生產總值(GDP):1,190億美元。 • 出口總額:969億美元。 • 進口總額:1,067億美元。 • 外債:500億美元。 • 通貨膨脹:18.6%。
宗教 • 越南主要有6大宗教: • 佛教:越南最大的宗教。越南佛教最原始是從印度傳入,大約在第一世紀初,印度商人已經經由海路進入越南,其中有許多為佛教徒商人,因此佛教開始傳入了越南。東漢末年,大乘佛教從中國傳入越南,越南人稱為「北宗」。10世紀後,被尊為國教。上座部佛教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稱之為「南宗」。目前全國佛教徒約5000萬人。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 • 天主教:1533年傳入越南,發展迅速。法國統治時期取得合法地位。目前有信徒約300多萬,南方的同奈省是越南天主教友最多的地區,教堂林立。位於胡志明市中心的哥德式聖母大教堂是該市的重要旅遊景點,教堂前的「巴黎公社廣場」上豎立手捧地球的巨大聖母像。海濱度假城市頭頓的耶穌山上,矗立著32米高的巨型耶穌像。(建於1974年)。前阮朝的南芳皇后和南越總統吳廷琰都篤信天主教。越南現在使用的拼音文字,也是一位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羅德(Alexandre de Rhodes)所發明。 • 基督新教:1893年傳入西貢,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宣道會在越南打穩基礎。基督新教現有不少信徒,主要分佈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峴港、波萊古、平順等地。 • 高台教:是1926年吳文昭、黎文忠揉和佛教、基督教、道教、儒教創立的本土宗教。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穌(聖道)、老子(仙道)、釋迦(佛道)。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 和好教:1939年黃富楚創立。該教為佛教的變體,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像,供品為鮮花和清水。流行於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 • 伊斯蘭教:主要為部分占族所信奉,為數甚少。 • 另外,由於受到中國文化與儒家思想影響,在越南祭祖的習俗也頗普遍。
語言 • 越南的官方語言為越南語。歷史上,越南語最初並無文字而只有口頭語言,因此當時越南人多使用完全由漢字組成的文言文(越南語:Han Văn/漢文)來書寫文章,但口頭的交流仍使用與書面的文言文差異很大的越南語。13世紀時,越南人發明了本民族文字的喃字(越南語:Chữ Nom/𡨸喃),同漢字混用以書面表記本民族語言的越南語,從此越南語進入了言文一致的階段。越南著名的漢喃文小說《金雲翹傳》(阮攸著)便大量採用了喃字。在法屬時代,亞歷山德羅(Alexandre de Rhodes)和其他羅馬天主教會傳教士在17世紀發明了羅馬化的越南語拼音文字國語字(越南語:Chữ Quốc Ngữ/𡨸國語),用以表記越南語。因為拼音文字的易學性,國語字逐漸為越南人所接受。 • 除主體民族越族(亦稱為:京族)外,在其他少數民族中也存在著很多語言。這些少數民族語言中最常見的為岱依語(越南語:Tiếng Tay/㗂㌗)、芒語(越南語:Tiếng Mường/㗂芒)、高棉語、華語、儂語(越南語:Tiếng Nung/㗂儂)、苗語。由於法國曾長期殖民越南,法語因此也是部分年長者的第二語言,但現在已不普遍了。越南仍然是全球法語區的成員國之一。俄語,或其他影響力更弱的如德語、捷克語、波蘭語,常被一些有親屬在原共產主義國家(東方集團)的人們所通曉。近年來,英語作為一種外語在越南越來越受歡迎。英語也是很多越南學校的必修課程之一。華語、韓語、俄語和日語也逐漸為越南人所重視。
教育 • 2000年越南已基本實現小學義務教育普及化的目標。2001年全面推廣9年義務教育。2001-2002學年,越南全國在校大、中、小學學生約1,860萬名。全國共有2.58萬所三級普通學校,179所高等院校。2001年大學在校學生91萬人。著名大學有國立河內大學、國立胡志明市大學、順化大學、太原大學、峴港大學、河內經營管理大學、國立河內百科大學、雄王大學等。 • [編輯]文學 • 越南文聯是由全國性文學藝術協會、全國61個省、中央直轄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全國專業文藝工作者聯合組成的人民團體。其最高權力機構為全國代表大會及其選舉產生的全國委員會。全國委員會選舉主席1名,副主席若幹名及委員若幹名組成主席團。越南文聯全國委員會設在首都河內。
廣播電視 • 越南廣播事業始於1945年。當年8月,越南軍隊在河內郊區繳獲法國無線電發射機,以此成立越南之聲廣播電臺,用有聲無線電和摩爾斯電碼傳播秘密和公開信息,同時承擔國家通訊社的任務。1950年,越南通訊社分出成立獨立機構。1976年全國統一後,同越南南方解放通訊社合併。80年代以來,廣播事業取得較快的發展。對外廣播語種有漢語普通話、廣東話、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日語、泰語、寮語、柬埔寨語、印尼語、馬來語等。全國各省、市設有各地地方電臺,每天累計播音時間約300小時。近幾年,越南之聲電臺大量採用新技術,開發新頻道,並且開始了網際網路廣播,其播出時數也大幅度增加。 • 1971年,在東歐國家援助下建立越南中央電視臺,並開始試播。1975年前,南北方各有一個電視臺。全國統一後,相繼在榮市、順化、峴港、歸仁、芽莊、芹苴和胡志明市等大城市設立省級電視臺。1980年7月,蘇聯援建的荷花地面衛星通訊站峻工,越南中央電視臺開始直接接收蘇聯莫斯科彩色電視節目。1987年至1990年,澳大利亞國際海外電訊委員會分別在河內和胡志明市安裝衛星地面接收站。1990年,為轉播第11屆北京亞運會購買衛星地面接收裝置。1991年又租用印度尼西亞發射的衛星播放電視節目。1995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援建衛星地面接收站,以直接接收中央電視臺第四套節目。同年,越南電視臺在河內和胡志明市試播MMDS微波加密電視節目。 • 1995年,越南中央電視臺開辦漢語電視教學節目。1997年4月,越南之聲廣播電臺開辦漢語廣播教學節目。
飲食文化 • 法式麵包 • 羊肉火鍋 • 越式咖啡 • 河粉 • 檬粉 • 生春捲 • 越南海鮮火鍋 • 越式早餐 • 順化牛肉豬腳粉 • 廣南米粉 • 會安高樓粉 • 雞肉爐 • 清蒸螺(小吃)
越南舞蹈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HjGu7k1A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