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23 Views
營造永續校園生態環境 量化之研究. Create a sustainable campus study to quantif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指導教授:林昭遠 教授 學 生:洪婉萍 學 號: 5099042026. 研究動機. 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未來?. 一、氣候變遷與環境的關係. 研究動機 1. 自從有人類以來,為了求生存以及求更好的生存環境,人類不斷向大自然爭取生存空間,成為影響環境變遷的因素之一。 人類居住越久、 人口越多的地方,受到的影響也越大。. 一、氣候變遷與環境的關係 2. 研究動機 2.
E N D
營造永續校園生態環境量化之研究 Create a sustainable campus study to quantif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指導教授:林昭遠 教授 學 生:洪婉萍 學 號:5099042026
研究動機 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未來?
一、氣候變遷與環境的關係 研究動機1 • 自從有人類以來,為了求生存以及求更好的生存環境,人類不斷向大自然爭取生存空間,成為影響環境變遷的因素之一。 • 人類居住越久、 人口越多的地方,受到的影響也越大。
一、氣候變遷與環境的關係2 研究動機2 3.當人口稀少、科技不發達,人類焚燒森林擴張耕地,對大自然的影響是區域性而且緩慢的。 4.隨著人 口快速增加、科技不斷突飛猛進,人類的影響不斷加速而且擴大影響範圍。 5.假以時日演化成森林縮小、土壤流失、水污染、空氣污染、降低生物的多樣性、沙漠化,甚至可能導致全球氣候變遷。
二、保育重於防災 研究動機3 建構「健康的生態」比復育「完整的生態」更為有效且實際。
三、永續發展須從校園開始 研究動機4 • 由於環境的劣化與資源的耗竭,人類社會已經面臨嚴重的威脅。 • 環境工程與現代科技無法解決環境劣化與資源耗竭的問題,人的行為需要改變才是重點。 • 人對環境行為的改造,根源在於環境教育。 • 學校教育在環境教育中扮演重要的基礎角色,必須從課程、生活與行政管理中著手。
研究目的 • 校園棲地環境調查。 • 建立生態基礎資料及評估系統。 • 期能建立可量化的指標,作為校園自我評量之基礎,並提供規劃設計者進行校園環境改善之參考。 • 達到生態循環、永續發展的目的。
文獻探討1 一、永續校園: 永續發展是21世紀最重要的關鍵詞
永續發展的三基線(Triple Bottom Line, TBL) 文獻探討2 環境績效 永續發展 社會包容 經濟發展
永續發展的詮釋生態、經濟、社會 文獻探討3 • 經濟角度:追求以最小量的資本投入獲致最大量的福祉效益。 • 生態角度:集中於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以保持全球生態系統的穩定與生物多樣性。 • 社會文化角度:強調保持社會與文化體系的穩定,包括減少它們之間的互相衝突,以保持全球文化多樣性,促進跨世代公平。
文獻探討4 一、永續校園: 1.由於永續發展的內涵一方面以環境與生態為主軸,另一方面強調跨世代正義。因此以校園作為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行動者來展開「變遷全球」是當仁不讓的 (王俊秀,1999)。 2.依環境社會學的主張:環境是由社會所生產出來的,校園作為一個社會行動者,更作為延伸的家園(extended community),有責任協助生產更好的環境。換言之,校園作為綠色生產單位,不但生產知識,也應該生產典範。
文獻探討5 二、校園空間扮演之角色: 1.學校已由教育性公共設施中納入台灣現行綠地系統資源,成為有效建構生態綠地生態網路的一環。 2.在空間上,其為動植物棲息的島嶼。 在生態永續教育的推廣上,其為生物多樣性 概念教學的最佳教室。
文獻探討6 陳綺維,孔憲法(2002)都市棲地調查與評估系統之研究
文獻探討7 三、綠建築指標 (一)意義:在於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共存,而不是一味的開發,其結果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氣候變化。 (二)綠建築指標四大指標群: EEWH系統:生態Ecology 節能Energy saving 減廢Waste reduction 健康Health
文獻探討8 三、綠建築指標 (三)九大指標 1.生物多樣化指標:包括社區綠網系統、表土保存技術、生態水池、生態水域、生態邊坡 / 生態圍籬設計和多孔隙環境
文獻探討9 三、綠建築指標 (三)九大指標 2.綠化指標:包括生態綠化、牆面綠化、牆面綠化澆灌、人工地盤綠化技術、綠化防排水技術和綠化防風技術
文獻探討10 三、綠建築指標 (三)九大指標 3.基地保水指標:包括透水鋪面、景觀貯留滲透水池、貯留滲透空地、滲透井與滲透管、人工地盤貯留
謝謝 邱吉爾言:「人創造環境,環境影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