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66 Views
改革,再出发 --- 研读十八届三中全会 《 决定 》 主讲:萧北婴 微博:北方小孩 2010 微信: 396658648. 【 引言 】 在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史上党的历次三中全会 都体现了“息息相关”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中国人民的生活福祉 历次三中全会对中国的改革发展作出战略性部署,引领和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并不断取得新成就,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 重要里程碑 。.
E N D
改革,再出发 ---研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主讲:萧北婴 微博:北方小孩2010 微信:396658648
【引言】 在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史上党的历次三中全会 都体现了“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中国人民的生活福祉 历次三中全会对中国的改革发展作出战略性部署,引领和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并不断取得新成就,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改革---根本任务 是突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 其中, □东欧国家率先兴起,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苏联的改革总体上是失败的。 □中国的改革则取得巨大的成功。
本次三中全会诸词: “新的伟大革命” “伟大觉醒” “关键抉择” “活力之源” “重要法宝” “必由之路” …… 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的重大作用。
一、解放思想理论创新 是历次三中全会的鲜明特征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批判“两个凡是”,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 ○充分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 ○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开始创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84 十二届三中全会】 理论上突破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的观点,强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重要内容。 □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 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 十三届三中全会】 ○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
【1993 十四届三中全会】 强调社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政府公共预算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
【2003 十六届三中全会】 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作为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指导思想。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 ……
二、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是历次三中全会的目标 历次三中全会, 把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会议研究的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革”经验教训: ○要保证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群策群力地建设社会主义。 ○着重强调,对农民“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
十二届三中全会强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 “必须正确解决 职工和企业的关系” 真正做到职工当家作主→ 劳动者在岗位上以主人翁姿态进行工作: ①关注企业的经营; ②重视企业的效益; ③工作成果同其社会荣誉和物质利益密切相联。
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 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的积极性→ 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妥善处理积累和消费 全局和局部 长近期利益 ……关系,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使改革赢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十五届、十七届三中全会: 专门讨论农业农村,重点强调保护农民利益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13.4.24小组第一次会—11.9.三中全会召开 《决定》起草200天 80余次讨论 广征意见2564条 其中 □ 反馈意见吸收率超40%; □ 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539处; □ 覆盖114个单位、8个民主党派、 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 □ 204名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充分讨论。 十六届三中全会收到1700条建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收到2193条意见
★最终体现: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 ★全面深化改革→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大突破 ★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 对历次三中全会的继承与发展 □继续坚持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主题 □继续解放思想、创新理论 □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发展→ ⑴ 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方案。 更重视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历次三中全会: 主要专门研究(经济体制改革 / 农村农业改革) 这次研究审议的改革方法是全方位的→
突出六方面的改革:“紧紧围绕” 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深化经体改革:政府职能.市场体系.非公经济) 第二,坚持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建设社核心价值体系、社文化强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四,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四,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第五,建设美丽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阐释了改革的 顶层设计、总体思路、深化重点 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整体要求
⑵ 再次实现了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 全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 加快发展 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总结35年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最重要的四条经验: ①坚持 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②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科学总结国内成功做法; ●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 ●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③坚持 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坚持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改革发展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互促进; ○提高决策科学性,广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这次三中全会既实现了理论创新,又为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
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创新: 1、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体现中共的政治勇气)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指明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 (体现中共的高超智慧) 坚持社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 (体现中共的必胜信心)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4、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体现中共的坚强决心) “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5、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体现中共的崇高理念)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6、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体现中共的不竭力量)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⑶ 继续坚持党的宗旨,更强调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 以人为本,人民主体地位,群众首创精神, 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在经济改革中→ □要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B.在政治改革中→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C.在文化体制改革中→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D.在社会体制改革中→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十八届三中全会 突出的“意识”→ 一、方向意识。 “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二、市场意识。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系统意识。 围绕七个部分的改革,系统提出十五个方面的改革部署→ 是全面深化改革主题具体化 是全会精神的主体 →
四、协同意识。 全会把“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并列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彰显协同意识的重要性。 深化改革的部署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和制约,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五、攻坚意识。 经35年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强化攻坚意识,“四个要”: 1、要凝聚改革共识 2、要坚定必胜信心 3、要突破重点领域 4、要以开放促改革
六、群众意识。 把“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 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强调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人民的分量、彰显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表明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民生具体新政体现: 1.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平衡教育资源; 3.户籍制度改革; 4.完善收入分配体制; 5.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6.住房制度改革; 7.调整消费税增收范围; 8.建立健全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
七、创新意识。 (新思想、新要求、新体制) 在 ①总结35年的改革经验; ②阐明总要求与总目标: ③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任务 都体现了浓厚的创新意识。 尤“管理” →“治理”重大转变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八、安全意识。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强化了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方面任务和挑战更复杂多样; 维护国家安全已超越传统军事力量可承担范畴,经济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恐怖主义等均需应对。
“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是本次三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之一。 “潜台词” → 1、我们的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2、我们需要快速反应机制; 3、表现出捍卫中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决心。
我们相信,中共再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续写新的历史篇章,创造新的辉煌。我们相信,中共再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续写新的历史篇章,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