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972 Views
教育評鑑模式. 北市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劉春榮. 評鑑模式的概念. 評鑑模式的意義 評鑑模式的發展 評鑑模式的分類 以評鑑本質區分 以內涵真實區分 以評鑑取向區分 以評鑑對象區分. 目標導向評鑑模式. 目標獲得模式. 意義 代表人物: Tyler,1933 歷程 1. 建立廣泛的目標 2. 將目標加以分類 3. 對目標作操作性定義 4. 尋找能顯示目標達成程度的情境 5. 發展或選擇測量技術 6. 蒐集受評對象學生表現資料
E N D
教育評鑑模式 北市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劉春榮
評鑑模式的概念 • 評鑑模式的意義 • 評鑑模式的發展 • 評鑑模式的分類 以評鑑本質區分 以內涵真實區分 以評鑑取向區分 以評鑑對象區分
目標獲得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Tyler,1933 • 歷程 1.建立廣泛的目標 2.將目標加以分類 3.對目標作操作性定義 4.尋找能顯示目標達成程度的情境 5.發展或選擇測量技術 6.蒐集受評對象學生表現資料 7.將蒐集到的資料與行為目標作比較
差距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Provus,1969 • 焦點:應然與實然 • 歷程 1.設計 2.裝置 3.過程 4.產出 5.成本效益分析
認可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始自1871密西根大學認可州內中學 • 歷程 • 建立認可最低標準 • 受評學校自評 • 專家訪評認可 • 給與改善機會 • 專家複評認可
CIPP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Stufflebeam,1971 • 歷程 1.背景評鑑 2.輸入評鑑 3.過程評鑑 4.結果評鑑
全貌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Stake,1967 • 歷程 1.先在因素 2.過程因素 3.結果因素 • 評鑑全貌 1.描述矩陣--意圖、觀察 2.判斷矩陣--標準、判斷
評鑑研究中心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 Alkin,1969 • 歷程 1.系統評估 2.方案計畫 3.方案實施 4.方案改進 5.方案授證
消費者評鑑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Scriven,1967 • 概念 1.需要評估 2.內在評鑑 3.大模樣目標 4.後設評鑑
反應評鑑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Stake,1975 • 歷程 1.與當事人討論 2.確認方案範圍 3.綜觀方案活動 4.發現評鑑目的與關注點 5.將問題概念化 6.由問題確定所需資料
7.選擇觀察工具 8.選定先在、過程和結果因素 9.抽出主題,描述個案 10.將問題與讀者搭配 11.讀者使用的架構 12.組合成為正式報告
闡明評鑑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Parlett & Hamilton,1972 • 焦點:描述與解釋 • 歷程 1.探索 2.探究 3.解釋
教育鑑賞與批評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Eisner,1978 • 歷程 1.教育鑑賞—感知 2.教育批評—描述、解釋、評價
方案理論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Weiss,1996 • 歷程 1.建立理論基礎 2.對應實施項目 3.比較理論與項目發展 4.連接知識體系 5.有目的性運作
方案邏輯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McLaughlin&Jordan,1999 • 歷程 1.蒐集相關資訊 2.界定問題及其脈絡 3.定義邏輯要素 4.繪出邏輯模式 5.檢視邏輯模式
抗詰評鑑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Owens,1973 • 歷程 1.計畫階段 2.聽證階段
增權賦能評鑑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Fetterman,1996 • 步驟 1.定義任務 2.檢討評估 3.為未來進行規劃
歷程 1.評估關切的議題及資源 2.設定任務與目標 3.發展策略與行動計畫 4.監督過程及結果 5.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資訊 6.促進適應更新及制度化
評鑑模式的選擇 • 評鑑的目的 • 委託人的期望 • 評鑑人員專業考量 • 評鑑的運用期望 • 評鑑的配套條件
後設評鑑模式 • 意義 • 代表人物:Scriven,1969 • 規準:適切性、效用性、可行性、精確性 • 歷程 1.決定評鑑焦點 2.設計評鑑 3.蒐集資訊 4.分析資訊 5.報告資訊 6.管理評鑑
課堂討論問題 • 泰勒目標獲得模式與CIPP模式的異同比較? • 自然探究評鑑模式的資料蒐集方法? • 理論本位導向評鑑為什麼日益受到重視? • 校務評鑑中學校的關切事項有哪些? • 如何依需要選擇校務評鑑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