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05 Views
普 通 话. 第七章 说话. 一、说话的概念. 说话:用语言表达意思。 一般是指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它最能全面体现说话者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二、说话的基本要求. 1 、有的放矢 2 、科学规范 3 、声情并茂 4 、生动鲜明. 在日常生活中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 、提高意识。不管是否发出声音,都保持着用普通话思维和表达的状态。 2 、持之以恒,加强自我约束力。 3 、虚心好学,有错就改。. 三、说话的基本方法. 1 、导入语:切题 求精 求巧 设疑
E N D
一、说话的概念 • 说话:用语言表达意思。 • 一般是指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它最能全面体现说话者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二、说话的基本要求 • 1、有的放矢 • 2、科学规范 • 3、声情并茂 • 4、生动鲜明
在日常生活中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 1、提高意识。不管是否发出声音,都保持着用普通话思维和表达的状态。 • 2、持之以恒,加强自我约束力。 • 3、虚心好学,有错就改。
三、说话的基本方法 • 1、导入语:切题 求精 求巧 设疑 • 2、讲述语:通俗易懂 重点突出 • 3、提问语:选点准 表达明确 • 4、过渡语:顺妥 精当 求巧 • 5、总结语:少而精 深而巧
四、说话技巧 有话题后,有些人说不到几句话,就无话可说了。有的颠来倒去重复前面的话;有的就干脆一声不吭、准备放弃。其实,这除了是因为准备得不够充分外,也是缺乏说话技巧的表现。那么,说话中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测试效果的技巧呢?
(一)选择自己熟悉的和感触较深的内容 选择自己熟悉的和感触较深的内容,可以使你摆脱无话可说的尴尬,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向思维确定说话内容 确定说话的内容,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那就是把大题目化小、小题目放大。 对于内容宽泛的话题,可以运用聚向思维,把视角缩小,甚至着眼于话题的某一点。比如, 《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这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如果想面面俱到,反而会无从下手,泛泛而谈也会流于肤浅。如果把思维定向于文学中的诗歌或小说,就能轻松驾驭。
相反,遇到范围较窄的话题,我们则需要运用发散思维来扩大视野范围。比如《谈谈服饰》,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谈最早的服装和饰物,可以谈阶级社会里如何根据服饰去判断人的高低贵贱,还可以尽情想像未来的服装。相反,遇到范围较窄的话题,我们则需要运用发散思维来扩大视野范围。比如《谈谈服饰》,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谈最早的服装和饰物,可以谈阶级社会里如何根据服饰去判断人的高低贵贱,还可以尽情想像未来的服装。
(三)从细微处着手,积极拓展说话内容 掌握从细微处着手,拓展说话内容的技巧,可以有效地克服内容贫乏的现象。 比如《我的朋友》。说到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时,不能只是笼统地用“好”、“很好”、“非常好”、“绝对的好”,来进行简单的评价,笼统地说“形影不离、无所不谈”也还是不够,而应该从小处着手,深入下去,铺展开来,发掘“好”的具体表现,而且是越详细越好。用具体的事例去铺陈。
再比如《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你可以介绍你所喜欢的某一种花,你可以细致描述它的干、枝、叶的色泽、形状,尤其对花朵可以浓墨重彩的去铺陈:谈它的颜色、它的形状,它给你带来的种种奇妙的联想:还可以谈它在一天之中不同的时刻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甚至还可以谈它的习性、它的养护知识、药用价值等等。再比如《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你可以介绍你所喜欢的某一种花,你可以细致描述它的干、枝、叶的色泽、形状,尤其对花朵可以浓墨重彩的去铺陈:谈它的颜色、它的形状,它给你带来的种种奇妙的联想:还可以谈它在一天之中不同的时刻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甚至还可以谈它的习性、它的养护知识、药用价值等等。
(四)把语速适当放慢些 有人说话语速非常快,结果,语音失误频频出现,词汇、语法错误也接二连三。更有甚者,规定的时间未到,而准备的内容已经很快说完,在余下的时间里,不知所措。这种情况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正常语速大约240个音节/分钟均应视为正常。 • 语速过快:就容易导致发音时口腔打不开、复元音的韵母动程不够和归音不准。 • 语速过慢:容易导致语流凝滞,话语不够连贯。
所以,在说话时,不妨把语速放慢些:一是可以一边说,一边注意自己的发音,避免许多发音上的失误;二是可以一边说,一边斟酌词句,大大降低用词和语法上的错误;三是可以一边说,一边检查说话过程中的一些疏漏,及时更正或补救。所以,在说话时,不妨把语速放慢些:一是可以一边说,一边注意自己的发音,避免许多发音上的失误;二是可以一边说,一边斟酌词句,大大降低用词和语法上的错误;三是可以一边说,一边检查说话过程中的一些疏漏,及时更正或补救。
有人为了不在声、韵、调上出错,说话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挤,听起来非常生硬。因而,过快和过的语速都应该努力避免。 有人为了不在声、韵、调上出错,说话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挤,听起来非常生硬。因而,过快和过的语速都应该努力避免。
(五)不要选择大喜或大悲的内容 多数人说话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一旦情绪异常激动,就很难调整好气息,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说话。所以,在选择说话内容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大喜或大悲的内容,以免因此说不出话来。
(六)了解自身的语音缺陷,尽量回避难点音 比如说: h与f不分的,就尽量不要使用h作声母的音节(湖、虎、户等);再比如:舌面音靠前,就尽可能少用“j、q、x”做声母的音节,如把“母亲”换成“妈妈”等。
(七)避免使用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 1.不要使用方言词汇。比如:不要把“洗衣粉”说成“肥皂粉”;把“自行车”说成“脚踏车”、“单车”;把“冰棍儿”说成“棒冰”等。 2.也不要使用方言语法。比如:“再吃一碗添”“先坐一下起”等。 3.同时也要注意使用的新兴词汇是否合乎语法规范。
例: • 站班 出现状况 三八 雷人 巨生气 • 搞晕掉了 好冰人 好怕人一个 得人痛 • 这样就OK了 I服了YOU 丢丑 • 摆平、搞定
新兴语言、网络用语最好不用,国家语言权威部门认定后再使用。新兴语言、网络用语最好不用,国家语言权威部门认定后再使用。 稀饭:喜欢 果酱:过奖 BXCM:冰雪聪明 网上高手--大虾 网上低手--菜鸟
LOL:Laugh Out Loud,大笑 • KFC:要是和某人有仇,就KFC他吧 • PK:player kill,也可解释为先批后K
用语流畅 • 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使用的句式大体也是相同的,但是,从句式使用的经常性来看,口语和书面语仍然存在着差别,其特点是:
①口语句式比较松散,短句多; • ②较少使用或干脆不用关联词语; • ③经常使用非主谓句; • ④较多地使用追加和插说的方法,句间关联不紧密; • ⑤停顿和语气词多。
说话题目提纲及举例 • 30则说话题目可以按以下四个方面分类: • 说人物——朋友、明星、尊敬的人、集体 • 聊生活——童年记忆、学习生活、成长之路、业余生活、 • 愿望、喜爱的职业、假日生活、向往的地方、 • 我的家乡、学普通话、难忘的旅行、 • 社会公德、个人修养、知道的风俗 • 服饰、美食、购物 • 叙所爱——文学艺术形式 动(植)物、季节(天气)、 • 节日、体育、书刊 • 谈科技——卫生与健康、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环保
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一、离、改题(包括直接离题和间接离题) • 1、思路混乱,不知所云。 • 2、偷换概念:我向往的地方是教室(实际内容是“我喜欢的职业”)。
3、随意增添话题项目:准备的内容说完了,自作主张,另起炉灶或者把试卷上的两个话题在考试时间内都说一遍。3、随意增添话题项目:准备的内容说完了,自作主张,另起炉灶或者把试卷上的两个话题在考试时间内都说一遍。 • 4、由于看错题目而导致话题偏离。 如“节日”——“节目”、我喜爱的文学(或其它)艺术形式——我喜爱的体育
二、时间安排不当 • 电脑屏幕上出现第四题的界面后,考生没有立即开始考试内容,即“延时开口”导致缺时。 • 考试过程中无话可说,说话时间总计少于30秒,此题零分计算。
读出题目名称后,因事先未充分准备,断断续续,不流畅。读出题目名称后,因事先未充分准备,断断续续,不流畅。 • 因为语速慢,最后全考场只剩个别同学还在说话时,本题没结束的考生就不敢正常进行本项考试内容,导致不应有的缺时。
三、词汇、语法不当 • 1、使用方言词汇 • 2、语法混乱,词不达意 • 3、使用未经规范的新词语、网络语言等,如“好烂”、“搞笑”、“雷人”。
四、无效语料 • 故意拖延时间,提供毫无意义的语料,说废话。如:念歌词、数数,罗列。 • 复述作品,没有自己的思维。 • 考试时与监考老师对话、讨论,说与话题无关的内容。
五、朗读文本背稿 • 背诵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属自行改变考题性质(将说话改为背诵) • 直接从网络下载有关的说话题考试内容,半背半讲。
判断以下说法是不是方言 • 快点,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 快点,要不然就来不赢了。 • 太沉了,我们拿不动。 • 太沉了,我们拿不起。
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 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 • 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 离考试还有个把月。 • 你能走吗? 能走。 • 你走得不? 走得。
这朵花真香啊! • 这朵花几香啊! • 这件事我说过。 • 这件事我有说过。 • 这件事我有说。
我太紧张了。 • 我太过紧张了。 • 我忒紧张了。 • 我们慢慢地走。 • 我们慢慢子走。
这是上次看的电影吧? • 这是上次看得电影哇? • 这件事情我不知道。 • 这件事情我不晓得。 • 我很喜欢吃西瓜。 • 我蛮喜欢吃西瓜的。
我给他一支笔。 • 我给一支笔他。 • 我拿笔给他一支。 • 我给一支笔给他。 • 我笔一支给他。
你来得了来不了? • 你来得倒来不倒? • 妹妹只吃得了半碗饭。 • 妹妹只吃得倒半碗饭。
这道题我不会做。 • 这道题我做不倒。 • 他好象不太高兴似的。 • 他好象不太高兴样的。
你看过这部电影了吗?看过了(轻声)。 • 你看过这部电影了吗?看过了(上声)。 • 牛比猪大很多。 • 牛大过猪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