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我来做导游

我来做导游. ——镇海口海防遗址一日游. 班级:二 (9) 班. 姓名: 杨 兵 兵. 邀请书. 请跟我来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来过 镇海 吗?你们参观过 镇海 口 海防遗址 吗? 素称“海天雄镇”的海防要地镇海口海防遗址具有历史悠久、遗址多、类型全而集中,且保存好的特点,在我国海岸线上所见甚少,这是镇海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镇海口遗址已被列为国家海防历史保护区。为发挥海防遗址史迹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巨大作用,今已在招宝山南麓建成“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 。. 自我介绍.

mori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我来做导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来做导游 ——镇海口海防遗址一日游 班级:二(9) 班 姓名: 杨 兵 兵

  2. 邀请书 请跟我来吧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来过镇海吗?你们参观过镇海口海防遗址 吗?素称“海天雄镇”的海防要地镇海口海防遗址具有历史悠久、遗址多、类型全而集中,且保存好的特点,在我国海岸线上所见甚少,这是镇海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镇海口遗址已被列为国家海防历史保护区。为发挥海防遗址史迹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巨大作用,今已在招宝山南麓建成“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

  3.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杨兵兵!是镇海大地旅游社的导游!你们就叫我小兵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镇海这美丽的地方吧!!! GO

  4. 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 上午游览:月城 、 明清碑刻 、 威远城 、安远炮台 下午浏览: 俞大猷生祠碑 、 吴公记功碑、 泮池 、 吴杰故居

  5. 月城 1883年欧阳利见主持浙江防务后,在镇海招宝山上建造防御工事——月城,是镇海之役中清军的主要阵地。图为月城之门。

  6. 月城 招宝山北侧,有一个不大的古城,叫月城。它建于中法战争镇海口战役前一年。月城也叫瓮城,通常建于城外,是古人用于屏蔽城门以增强城池防御能力的小城。 光绪八年秋(1882年),欧阳利见任浙江提督,他在巡视镇海海防时,见招宝山襟海带江,又有威远城“耸峙山巅”是“海口锁匙”。但他又略嫌威远城建得太高;山麓的威远炮台建得太露,认为一旦发生危急,山顶山麓不能相互接应,招宝山就恐难于久守。因此他在山腰增建月城一座,既为山麓威远炮台后应,又作山巅威远城的前屏。 ,

  7. 明清碑刻

  8. 明清碑刻位于招宝山威远城中。现存碑刻九方,依城而立。碑高2至2.4米,宽1至1.2米。其中明代四方,清代五方。 碑刻中,有赞誉招宝山在海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如明天启五年(1625年)仲春镇浙都督何斌臣题的“撑半壁天”碑;天启七年(1627年)孟冬钦差镇守浙江太保左都督郭钦题的“擎天鳌柱”碑;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冬宁绍台道周彦题的“海天雄镇”碑。有描写倭寇平定后海上太平景色的,如明天启二年(1622年)夏钦差督抚都御史苏茂相题的“海天清晏”碑;明崇帧十四年(1641年)春总镇两浙太子少保杜弘域题的“天开图画”碑。

  9. 威远城

  10. 威远城位于招宝山巅。自山麓沿石阶上,过半山亭、棋子坪,有一砖石古城雄踞道间,城门上“威远城”三字苍劲有力,是清道光十二年十一月,知县郭淳章在着手重修威远城时所书。 明时,倭寇常侵扰浙江。从1369年(明洪武二年)倭寇入浙境掠宁波开始,到1576年(明万历四年)止的200余年间,镇海城乡曾多次遭到倭寇劫掠。其中嘉靖年间,倭患最为严重,倭寇直接攻打镇海县城就有7次之多。 面对倭寇骚扰,沿海各地都加强了防御措施。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春,为防御倭寇进犯镇海、宁波,都督卢膛与海道副使谭纶提议于甬江入口处的招宝山上筑城。工程由卢膛负责,劳力主要来自军队,经费取于渔税,历时三月余竣工,取名“威远”。城周200丈

  11. 安远炮台

  12. 沿招宝山麓南行,至江边顺路往东约百米处,可见一棕黄色古垒,这就是镇海区现今仅存的一座古炮台--安远炮台。安远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之前,当时镇海口共有“威远”、“靖远”、“镇远”、“定远”、“安远”、“天然”、“自然”、“南栏江”等八座炮台,其中威远炮台火力最强,镇远、靖远、定远次之。安远当时是个小炮台,配有80磅弹重的阿姆司脱郎前膛钢炮三尊。 光绪十一年秋(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不久。为进一步加强镇海口防御力量,镇海炮台增配了德国克虏伯24厘米和21厘米口径新式后膛钢炮7尊。其中一尊21厘米口径的大炮,计划安置在安远炮台。但该炮重13.5吨,炮身长13米,原安远炮台无法安置。

  13. 俞大猷生祠碑

  14. 俞大猷 (1504-1580)明代抗倭名将,福建晋江人,历任参将、总兵等职。当年转战东南诸省沿海,战功卓著,与戚继光齐名。  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浙江,镇海深受其害。俞大猷调防宁波、绍兴、台州、温州四府,常驻镇海。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俞率水师追捣镇海口外沥港(今舟山市金塘岛)贼巢,用火药喷敌寨,倭贼落荒而逃。经四天奋击,倭巢尽毁,又乘胜追击,连败贼于普陀、昌国、观海等地。斩杀生擒四千余人,还有许多落海溺死。从此倭贼不敢再犯镇海。第二年,俞大猷升调直隶副总兵,镇海百姓请留不成,就在城东镇远门内建立都督俞公祠,并立碑四方,记其功绩。1994年学校扩建田径场拆迁周围民宅时,发现俞公祠遗址及碑。碑迁梓荫山东南麓,旁又建亭以纪念。

  15. 吴公记功碑亭

  16. 吴杰字吉人,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清道光十七(1837)年,卒于宣统二(1910)年,墓葬在今北仑区东岗契黄梅堰。吴杰在1885年3月中法战争镇海口之役中,亲操大炮重创法舰及敌首孤拔,立下战功。邑人尊称为“吴大佬”。抗日战争前夕(1936年),值吴公百岁诞辰,里人集资在梓荫山麓修建“吴公纪功碑亭"。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招宝山开放后,游客慕名前来瞻仰吴公碑亭,为方便游客,1984年4月,在招宝山紫竹林与登云坊之间,仿建吴公纪功碑亭一座,全石结构,飞檐翘角,亭脊石雕双龙抢珠,亭高5米,宽3米,进深2.5米,面积为10.2平方米。亭内置石碑一方,高3.12米,宽1.25米,厚0.17米,正面上刻"一九八四年镇海县人民政府拨款。园林处仿造";碑正中“吴公纪功碑”五个大字,系荆溪蒋师愚题,里人顾百惠刻石。反面刻原碑拓片吴杰生平事迹。亭额“吴公纪功碑亭”,为耔燮书;亭柱有联;“威望震欧洲,丰功留宝山”。越东萧云书。吴杰字吉人,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清道光十七(1837)年,卒于宣统二(1910)年,墓葬在今北仑区东岗契黄梅堰。吴杰在1885年3月中法战争镇海口之役中,亲操大炮重创法舰及敌首孤拔,立下战功。邑人尊称为“吴大佬”。抗日战争前夕(1936年),值吴公百岁诞辰,里人集资在梓荫山麓修建“吴公纪功碑亭"。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招宝山开放后,游客慕名前来瞻仰吴公碑亭,为方便游客,1984年4月,在招宝山紫竹林与登云坊之间,仿建吴公纪功碑亭一座,全石结构,飞檐翘角,亭脊石雕双龙抢珠,亭高5米,宽3米,进深2.5米,面积为10.2平方米。亭内置石碑一方,高3.12米,宽1.25米,厚0.17米,正面上刻"一九八四年镇海县人民政府拨款。园林处仿造";碑正中“吴公纪功碑”五个大字,系荆溪蒋师愚题,里人顾百惠刻石。反面刻原碑拓片吴杰生平事迹。亭额“吴公纪功碑亭”,为耔燮书;亭柱有联;“威望震欧洲,丰功留宝山”。越东萧云书。

  17. 吴杰故居

  18. 泮 池

  19. 泮池 位于现镇海中学校训碑后面。池呈半月形,东西长26米,南北宽6米,上有石桥三座。池周围有石栏,下缭石砌。该池原为古学宫(文庙)的内环河,始浚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嘉定四年1211年)复建三桥于其上。鸦片战争时,督办浙江军务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曾在此投池殉难。

  20. 亲爱的游客, 今天的旅游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游览,你们是不是对镇海口海防遗址有了初步的了解。 欢迎大家下次有机会再到镇海来玩,来的时候可不要忘了来找我小兵哦。 最后祝大家一路顺风。 再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