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生物学中的

生物学中的. “ 遗传特例”.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生物学中的“遗传特例”. 一 : 不完全显性. 具有 相对性状 的亲本 杂交 后, F1 显现中间类型的 现象 。. 例 : 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 23 只白色, 26 只褐色, 53 只棕色。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 50 %. 如柴茉莉红花品系和白花品杂交, F 1 代即不是红花,也不是白花,而是粉红色花, F 1 自交产生的 F 2 代有三种表型,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比例为 1 : 2 : 1 。

morg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物学中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学中的 “遗传特例”

  2.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3. 生物学中的“遗传特例” • 一: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 例: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23只白色,26只褐色,53只棕色。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 50% 如柴茉莉红花品系和白花品杂交,F1代即不是红花,也不是白花,而是粉红色花,F1自交产生的F2代有三种表型,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比例为1:2:1。 另如,红白金鱼草的花色(红花、白花、粉红)也是不完全显性;金鱼中的透明金鱼(TT) × 普通金鱼(tt)→F1 半透明(五花鱼)F1自交→F2 1/4透明金鱼 、2/4半透明、 1/4普通金鱼。 再如小麦高产(AA)、中产(Aa)、低产(aa);人高胆固醇血症正常(DD)、中度患者(Dd)、重症患者(dd)等类似问题。

  4. 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三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形成。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三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形成。 二:复等位基因 【答案】 D • 1.(10江苏卷)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基因决定雌株。G对g 和 g -、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 g-是两性植株. g- 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Gg和GG 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2.在一个品种的兔子中,复等位基因控制皮毛的颜色并具有如下的显隐性关系:C(深浅环纹)>ch(喜马拉雅色)>c(白化)。一只深浅环纹兔和喜马拉雅色兔交配后产生了50%的深浅环纹和50%喜马拉雅色的后代。以下哪组交配会产生这一结果( ) Ⅰ. C ch×chchⅡ. Cc×ch cⅢ.C ch×chcⅣ. C c×ch ch A. Ⅰ、Ⅱ和Ⅲ B.Ⅱ、Ⅲ和Ⅳ C. Ⅰ、Ⅲ和ⅣD. Ⅰ、Ⅱ和 Ⅳ 【答案】 C

  5. 三:基因致死 • 1904年,法国遗传学家L.Cuenot在小鼠中发现黄色皮毛的品种不能真实遗传。黄色小鼠与黄色小鼠交配,其后代总是出现黑色小鼠,而且黄色、黑色的比率往往是2∶1,而不是3∶1。通过研究发现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纯合的黄色个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了。基因致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合子致死,合子含隐性或显性致死基因并在纯合状态下有致死效应。另一种是配子致死,配子含有隐性或显性致死基因时有致死效应。

  6. 某基因使配子致死: • 某些致死基因可使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考虑是“雄配子致死”的问题。 • 例1、剪秋萝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经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现将杂合子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 ) • 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 • 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 • C、 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1:0 • 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1:1 选C 解析:由题意可知,杂合子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又知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则窄叶雄株只能产生一种花粉,即含有Y的花粉,雌株能产生含XB、Xb的两种卵细胞,则后代的表现型为宽叶雄株和窄叶雄株,无雌株。

  7. 基因使合子致死: • (一)、致死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种情况一般后代雌雄比例是2:1,不是1:1,但不会出现只有一种性别的情况。 • 例、若果蝇中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是隐性可致死基因(导致隐性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Xb的配子有活性)。能否选择出雌雄果蝇杂交,使后代只有雌性?请作出判断,并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 答案:不能。果蝇中,雄性中只有XBY个体,雌性中有XBXB和XBXb个体,雌雄果蝇的两种亲本组合中均会出现XBY的雄性个体。

  8. (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1、这种致死情况与性别无关,后代雌雄个体数为1:1,一般常见的是显性纯合致死。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1,而隐性纯合致死(例如白化苗)后代只有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3:2:1。(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1、这种致死情况与性别无关,后代雌雄个体数为1:1,一般常见的是显性纯合致死。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1,而隐性纯合致死(例如白化苗)后代只有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3:2:1。 • 例1、(2010福建卷 27)已知桃树中,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 实验方案:,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 (1)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 (2)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蟠桃:圆桃=2:1 蟠桃:圆桃=3:1

  9. 2、在某些生物体内存在致死基因,常常会导致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死亡,致死基因与其等位基因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同之处在于致死基因导致配子或个体的死亡而引起比率9:3:3:1偏差。常见的变式比有4:2:2:1等形式。2、在某些生物体内存在致死基因,常常会导致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死亡,致死基因与其等位基因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同之处在于致死基因导致配子或个体的死亡而引起比率9:3:3:1偏差。常见的变式比有4:2:2:1等形式。 例2.某种鼠中,已知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是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是显性,且基因Y或基因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 (1)黄色短尾鼠与黄色长尾鼠的基因型分别是、 。若让黄色短尾雄鼠与黄色短尾雌鼠交配,理论上子代胚胎的成活率为。成活个体中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 (2)如果想验证一只灰色短尾雄鼠的基因型是否为yyTt,应让其与一只表现型为的雌鼠交配,正常情况下,雌鼠平均每胎怀8只小鼠,请预测杂交结果:理论上每胎约有只活鼠产生,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YyTt Yytt 9/16 1/9   灰色长尾 8 灰色短尾:灰色长尾=1:1

  10. 四:基因的互作 1.1 概述 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及其表现型比例如下表:

  11. 基因的互作 1、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A_B_ : 3A_bb : 3aaB_ : 1aabb 9 : 7

  12. 香豌豆 P 白花CCpp 白花ccPP  F1紫花CcPp  F29紫花(C_P_):7白花(3C_pp + 3ccP_ + 1ccpp)

  13. 【答案】D • 【例1】 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 C.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 3 •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 • 【命题意图】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解析】 由图解可知,紫色素是否合成与酶A、酶B有关,而酶AB分别由基因AB控制,故A对。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不能合成酶A,也就不能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故B对。AaBb × aabb的子代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只有AaBb基因型的个体才能合成紫色素,故C对。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发生性状分离。

  14. 【题2】 (08宁夏,29Ⅰ)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请回答: 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其中基因型是的 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基因型 为和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基因型为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 4 AaBb AaBB AABb AABB 【命题意图】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解析】 由题意可知,AB开紫花,其他(Abb、aa B、aabb)都开白花。故开紫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情况。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开紫花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4×3/4=9/16,由此可推知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ABB和aaBB的比例为3:1;同理,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AAB和AAbb的比例为3:1,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是AABB,表现为紫花植株。

  15. 2、重叠作用 不同对基因互作时,不同的显性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 9A_B_ : 3A_bb : 3aaB_ : 1aabb 15 : 1

  16. 荠菜蒴果形状遗传 • 受T1/t1、T2/t2两对基因控制: • P 三角形 (T1T1T2T2) × 卵形 (t1t1t2t2) ↓ F1三角形(T1t1T2t2) ↓ F2 15 三角形 (9T1_T2 _ + 3T1_t2t2 + 3t1t1T2 _) : 1 卵形 (t1t1t2t2)

  17. 【例3】 小麦种皮红粒对白粒为显性,由两对等位基因(R1与r1、R2与r2)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有红粒对白粒纯种亲本杂交,结果如下: P: 红粒 × 白粒 ↓ F1: 红粒 ↓ 自交 F2: 红粒 白粒 15/16 : 1/16 种皮红色深浅程度的差异与所具有的决定红色的基因(R1、R2)数目多少有关。含显性基因越多,红色越深,F2的红色子粒可分为深红、红色、中等红、淡红四种。 (1)请写出F2中中等红色小麦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 (2)从F2中选出淡红色子粒的品系进行自交,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命题意图】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 【解析】 淡红色子粒基因型为R1r1r2r2或r1r1R2r2,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中等红:淡红:白=1:2:1 【答案】 (1)R1r1R2r2(或R1R2 r1r2等) 3/8 (2)中等红:淡红:白=1:2:1

  18. 3、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为抑制基因 9A_B_ : 3A_bb : 3aaB_ : 1aabb 13 : 3 B A

  19. 家蚕茧色遗传 欧州白茧 X 黄茧 • I I yy ii YY • 白蚕茧 Ii Yy • 白茧 白蚕 白茧 黄茧 • I-Y- I-yy iiyy iiY- • 9 3 1 3 • 13 : 3 I Y

  20. 【例4】 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 A. 3:1 B. 13:3 C. 1:1 D.15:1 【答案】 B 【命题意图】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基因型为iiY _的个体才表现为黄色茧,而基因型为I_Y _、I_ yy和 iiyy的个体都表现为白色茧。当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时,后代中白色茧:黄色茧=13:3。

  21. 4、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第三种性状 9A_B_ : 3A_bb : 3aaB_ : 1aabb 9 : 6 : 1

  22. 南瓜果形遗传 • 南瓜果形受A/a、B/b两对基因共同控制: P 圆球形 (AAbb) × 圆球形 (aaBB) ↓ F1扁盘形 (AaBb) ↓ F29 扁盘形(A_B_) : 6圆球形(3A_bb + 3aaB_) : 1 长圆形 (aabb)

  23. 【例5】(07江苏模拟 )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 A.9/16 B.1/2 C.8/9 D.1/4 【答案】 C 【命题意图】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解析】 假如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根据题意可推知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和aaB_、aabb,用于杂交的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扁形块根占F2的概率为3/4 × /3/4=9/16,其中纯合子占F2的概率为1/4 × /1/4=1/16,因此,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9。

  24. 【答案】 C • 【题6】 (2010安徽,4)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BB和Aabb B .aaBb和Aabb C. 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命题意图】 考查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两圆形的南瓜杂交后代全为扁盘形可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而从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9∶6∶1看出,F1必为双杂合子。所以本题是考查基因间的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代表现型有3种,比值为9∶6∶1。

  25. 【题7】 (10全国理综I,33)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 :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定律。(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 1 :1 ,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主要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和理解能力。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第(1)小题,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F2的分离比9:6:1 。第(2)小题,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F2的分离比9:6:1可以推测出,扁盘形应为A_B_,长形应为aabb,两种圆形为A_bb和aaB_。第(3)小题中,F2扁盘植株共有4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9AABB、2/9AABb、4/9AaBb和2/9AaBB,测交后代分离比分别为:1/9A_B_;2/9(1/2A_B_:1/2A_bb);4/9(1/4A_B_:1/4Aabb:1/4aaBb:1/4aabb);2/9(1/2A_B_:1/2aaB_)。 2 基因的自由组合 AAbb、Aabb、aaBb、aaBB AABB、 aabb AABb、AaBb、AaBB 4/9 4/9 扁盘:圆:长 = 1 :2 :1

  26. 5、显性上位作用 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 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 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下位性:后者被前者所遮盖 上位显性基因:起遮盖作用的基因如果 是显性基因 9A_B_ : 3A_bb : 3aaB_ : 1aabb 12 : 3 : 1 B A

  27. 燕麦穎壳颜色遗传 • 黑色 X 黄色 • BByy bbYY • 黑色BbYy • 黑色 黑色 黄色 白色 • B-Y- B-yy bbY- bbyy • 9 3 3 1 • 12 : 3 : 1

  28. 【例8】 燕麦的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已知黑颖(用字母A表示)对黄颖(用字母B表示)为显性,且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双隐性则出现白颖。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l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A(d)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F2中白颖的基因型为,黄颖占所有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 (2)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表示出题目所述杂交过程(包括亲本、F1及F2各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自由组合 aabb 3/4 【命题意图】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 【解析】 由题可知黄颖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由F2的比例可知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9. 【题9】 (08年全国II,31)某种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 • (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为什么? 【命题意图】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解析】 (1)考查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过程。可以先根据自由组合定律选育出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体种子;然后再比照教材中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设计实验过程即可。基本思路是: ①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得到种子;②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体植株,并收获种子(甲);③播种种子价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的四倍体植株,并收获种子(乙);④播种甲、乙两种种子,长出植株后,进行杂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 (2)利用表现型写出可能的基因型,进而推测出后代可能的基因型。因为显性性状可能有多种基因型,杂交或自交会出现多种基因型,所以在未知红色块根、复果型植株的基因型时,不一定能达到题目要求。 【答案】 (1)步骤:①杂交;②筛选出具有特定表现型的个体;③获得多倍体;④再次杂交(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 (2)不一定 因为表现型为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只有基因型为本RrYyMm或RryyMm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现基因型rryymm的二倍体植株。

  30. 6、隐性上位作用 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 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9A_B_ : 3A_bb : 3aaB_ : 1aabb 9 : 3 : 4 aa B_ 或bb

  31. 萝卜皮色遗传 • 有色(C)/无色(c);紫色(Pr)/红色(pr)。 P 红色 (CCprpr) × 白色 (ccPrPr) ↓ F1紫色(C_Pr_) ↓ F29 紫色(C_Pr_) : 3 红色 (C_prpr) : 4 白色 ( 3ccPr_ + 1ccprpr) • 其中c对Pr/pr基因有隐性上位性作用

  32. 【题10】 (10新课标,3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l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自由组合定 9紫:3红:4白

  33. 【答案】 (2)如图 或

  34. 7、显性基因的数量叠加效应 当两对非等位基因决定同一性状时,由于基因的相互作用,后代会表现某一性状的叠加,从而出现9:3:3:1偏离。常见的变式比有1:4:6:4:1等形式。F2中五种表现型的分离比: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 例如:

  35. 例11.人的眼色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例11.人的眼色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 决定的。在一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若有一对黄色夫妇,其基因型均有AaBb。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种,表现型共有种。 (2)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子女中的黄色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 妇生下浅蓝色眼女儿的概率为。 9 5 5/8 黑眼∶黄眼∶浅蓝眼=1∶2∶1 1/12

  36. 【题12】 (09年上海,29)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和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也就是颜色主要与R的多少有关,F2中的R有4、3、2、1和0五种情况,对应有五种表现型。 显性基因具有相同的效应,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所以F2中五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 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

  37. 【例13】 人类的皮肤中含有黑色素,皮肤的颜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且可以累加。若某一纯种黑人与某纯种白人配婚,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 A.3种 3:1 B.3种 1:2:1C.9种 1:4:6:4:1 D.9种 9:3:3:1 【答案】 C 【命题意图】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 根据题中条件可知,纯种黑人与纯种白人婚配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那么与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后的基因型种类为9种,分别为AABB 1/16、AaBB 2/16、AABb 2/16、AaBb 4/16、Aabb 1/16、Aabb 2/16、aaBB 1/16、aaBb 2/16、aabb 1/16。根据题中显隐性关系,表现型相同的有AaBB(2/16)与AABb(2/16);AAbb(1/16)与aaBB(1/16)、AaBb(4/16);Aabb(2/16)与aaBb(2/16);还有AABB1/16和aabb1/16两种表现型,因此应该有5种表现型,其比例为1:4:6:4:1。

  38. 基因内互作:同一位点上的 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显性、不完全显性、隐性 基因互作 基因间互作: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 上位性、下位性

  39. 从性遗传:有些基因虽然位于常染色体上,但由于受到性激素的作用,使得它在不同性别中的表达不同,这种遗传现象称为从性遗传。杂合子在不同性别中有不同表达。例如人的秃发表现型。BB男女表现型正常,而Bb男性表现为秃头,女性表现为正常,bb男女全表现为秃发。两个杂合体婚配后代3/4的女儿是正常的,秃发的只有1/4,而在儿子中则有3/4是秃发的,1/4为正常表型。从性遗传:有些基因虽然位于常染色体上,但由于受到性激素的作用,使得它在不同性别中的表达不同,这种遗传现象称为从性遗传。杂合子在不同性别中有不同表达。例如人的秃发表现型。BB男女表现型正常,而Bb男性表现为秃头,女性表现为正常,bb男女全表现为秃发。两个杂合体婚配后代3/4的女儿是正常的,秃发的只有1/4,而在儿子中则有3/4是秃发的,1/4为正常表型。 • 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变也有可能改变后代表现型,导致后代比例的不同 。例如赏植物藏报春,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组合为AA和Aa的为红花,基因组合为aa的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基因组合为AA、Aa的也为白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