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22 Views
98 年度永續校園環境經營管理執行成果. 台北縣樹林市大同國民小學. 學務處衛生組. 學校基本資料 :. 學校校名:臺北縣樹林市大同國民小學 學生人數: 1956 人 加入綠色學校伙伴時間: 2004. 學生班級數: 66 班 校地總面積: 23984 ( M 2 ) 校園綠覆率: 6 (%) 面積: 1342 ( M 2 ) 可透水面積比率: 11 (%) 面積: 2462 ( M 2 ). 校園基本配置圖(學校平面圖 ). 98 年各月份水費使用統計表. 98 年各月份電費使用統計表. 建立環境教育架構. 年終環境教育自評.
E N D
98年度永續校園環境經營管理執行成果 台北縣樹林市大同國民小學 學務處衛生組
學校基本資料: • 學校校名:臺北縣樹林市大同國民小學 • 學生人數:1956人 • 加入綠色學校伙伴時間:2004. • 學生班級數:66班 • 校地總面積:23984 ( M2) • 校園綠覆率:6 (%)面積:1342(M2) • 可透水面積比率:11(%)面積:2462 (M2)
成立環境教育小組 環境教育為目前與未來教育重要之一環,本校極力重視其重要性,在校內陸續完成水生植物生態池、希望農園、落葉中途之家等硬體設施,以利環境教育之推廣。但之後軟體的建立及環境教育的推廣更是重要,所以籌組環境教育小組,落實環境教育,研究校內環境教育教材,融入相關課程。
加強實施垃圾分類與節約能源 • 因應政府即將實施垃圾強制分類政策。 • 提高垃圾分類的成效。 • 垃圾分類回收利用,達到垃圾减量目標。 • 讓學生了解垃圾分類的方式,並回家宣導 實施社區垃圾分類。
設立校園資源回收站 響應政府垃圾分類回收政策,將各班資 源垃圾分類整理,減少校園垃圾量。
設立希望農園 • 利用空間規劃,將多年報廢屋舍拆除,成立希望農園,供全校師生配合相關課程參觀、觀察並動手種植。 • 讓學生體驗種菜的過程與辛苦,並養成愛物、惜物的態度。 • 讓學生了解有機植物種植的情形,在不使用農藥的情形之下去除害蟲。 • 地面鋪設滲水磚,並利用雨水生態池內的水來澆花,響應環保政策。
校園植物、希望農園導覽網路化 • 讓全校師生知道學校植物名稱及相關資料。 • 讓學生養成愛護植物的習慣。 • 讓學生體驗生物成長的喜悅。 • 培養學生運用教學媒體或網路資訊去蒐集資料的能力。
編製校園植物手冊 • 永續推動環保工作,提供認識植物環境,愛惜生活環境。 • 配合教學活動實施環境教育宣導,落實師生參與。
設置校園植物解說牌 • 永續推動環保工作,愛惜生活環境。 • 配合教學活動實施環境教育宣導,落實師 生參與。 • 增加師生對植物的認識,體驗生命生生不 • 息的可貴。
設立水生植物園 • 將原本大同鳥園一半改建成水生植物園,增加許多陸生、水生及魚類。 • 種植數種陸生及水生植物,並將植物種類及習性收集整理於大同國小校園網站上,以方便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 • 讓學生認識許多物種及對生命教育的體會。 • 啟發學生觀察、研究的精神。
設置水生池觀察窗 • 爲了方便觀賞水池內蓋斑鬥魚生活的情形。 • 水生池設置觀察玻璃窗,提供學生優質學習環境,讓學生觀察了解水生動、植物生長的過程。
設立雨水回收生態池 • 回收再利用的理念,推動環境教育。 • 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 生態池內培養水生植物及魚類、小昆蟲。
設立落葉中途之家 • 實施落葉回收,減少垃圾產量。 • 讓學生養成生活環保的態度。 • 落葉回收轉換成肥沃土壤再利用。 • 讓學生了解落葉回收場內的生物種類。
綠化美化校園 • 增加學校植物數量,綠美化校園。 • 配合製作校園植物牌解說,讓學生學習植物種類。 • 向農業局申請苗木,將各班級走廊上的花圃整理。 • 交由學生來澆花、管理,讓學生養成愛物惜物的態度。 • 讓學生養成觀察植物生長的情形。
設置操場太陽燈 • 學校為社區教育發展中心,學生上課以外開放運動場至夜間9時,需有照明設備,提供社區民眾與學生安全休閒活動場所,以端正社會風氣及國民身心健康 • 裝設太陽能照明設備,宣導利用能源,並做為教學教材。 • 參加台灣綠色學校伙伴-推動綠色學校。 • 配合環保政策,節約能源,點亮校園,裝設太陽能照明設施。
親和性綠籬圍牆 • 維護學生安全:原有老舊磚造圍牆已傾斜。 • 改建「親和性綠籬」,美綠化校園並讓校園與社區互動形成共同體。 • 『設置植草磚』,促進水的自然循環及綠化功能。
營造生態食物鏈 • 將原本大同鳥園一半改建成水生植物園,增加許多陸生、水生及魚類。 • 種植數種陸生及水生植物,並將植物種類及習性收集整理於大同國小校園網站上,以方便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 • 讓學生認識許多物種及對生命教育的體會。 • 啟發學生觀察、研究的精神。
廚餘堆肥 • 宣導廚餘回收再利用觀念。 • 將營養液提供給希望農園或校園盆栽施肥 使用。
製作環保燈籠 • 讓學生在寒假期間製作,增進親子互動。 • 培養環保概念,利用生活中環境資源製作。 • 激發學生創意學習。
廢電池回收 • 減低廢電池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 將廢電池回收的觀念傳達至社區民眾。 • 讓學生了解生活環保、環境永續的概念。 • 增加學校資源回收費的收入。
組訓環保小尖兵 • 實環境教育,養成學生服務人群的良好態度,並促進學校環境整潔。 • 配合政府實施強制資源回收政策,落實學生資源回收的習慣,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珍惜資源。
期末教具回收再利用 • 養成資源分享與再利用習慣。 • 減少校園垃圾量。 • 讓教師選擇所需教具,提升教學成效。 • 讓學生響應環保政策。
節能減碳宣導 • 讓全校師生了解節能減碳的意義。 • 讓全校師生了解垃圾如何分類。 • 讓全校師生體認校園環境是每位成員的責任 • 將節能減碳、資源回收(環保)的理念推廣至家庭及社區。
垃圾分類壁報比賽 爲加強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及了解環保的意義,鼓勵學生應用所學製作壁報,特舉辦此辦法。
植樹節壁報比賽 爲加強學生對美化綠化、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的認識,及了解環保的意義,鼓勵學生應用所學製作壁報,特舉辦此辦法。
節能減碳壁報比賽 • 校園環境就是教學的場域 • 發展節能議題的學校本位課程 • 培養學童以創意解決環境問題能力
跳蚤(二手貨)市場 • 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將家中的玩偶、玩具帶至學校,減少資源與金錢的浪費。 • 讓學生養成愛物、惜物的觀念。 • 藉由本活動凝聚學年教師、學生家長及志工的向心力,並互相學習成長。
永續地球-關懷環境講座 • 認識生活中的資源與污染源。 • 了解生態之變化對生活的威脅與影響。 • 珍愛生命做健康的贏家。 • 知道如何享有安全與健康的生活。
社區服務暨淨山活動 • 落實環境教育,促進社區環境整潔。 • 養成學生服務人群的良好態度。 • 培養學生愛家、愛校、愛鄉的人文情懷。
結合社區志工至學校做垃圾分類 、資源回收服務。 • 將資源回收(環保)的理念推廣至家庭及 社區。 • 將垃圾分類的理念推廣至家庭及社區。 • 目前已有5位熱心的環保志工協助服務,希望推廣全社區能熱心參與。
加入台灣綠色學校夥伴網路提供經驗分享 綠色學校推動的原則,期望是透過教學宣導的過程,讓學生從知的層面有深入的覺知、建立價值,並提供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如:生活規約的共同擬定與實踐,空間硬體面的設計、維護及改善。行政部份則扮演鼓勵者、支持者、或公開表達意願。綠色學校要深根發芽,端賴學校的情況。基本上,採循序漸進、多樣化、整體化、多鼓勵的原則。
學區空氣污染、地下水質監測 空 氣 污 染 指 標 為 依 據 監 測 資 料 將 當 日 空 氣 中 懸 浮 微 粒 (PM10)( 粒 徑 10 微 米 以 下 之 細 微 粒 ) 、 二 氧 化 硫 (SO2)、 二 氧 化 氮 (NO2)、 一 氧 化 碳 (CO)及 臭 氧 (O3)濃 度 等 數 值 , 以 其 對 人 體 健 康 的 影 響 程 度 , 分 別 換 算 出 不 同 污 染 物 之 副 指 標 值 , 再 以 當 日 各 副 指 標 值 之 最 大 值 為 該 測 站 當 日 之 空 氣 污 染 指 標 值 (PSI) 。 如有污染情形或空氣瀰漫異味時,速向台北縣環保局、里長反應 提供監測站做為地下水質監測
溼地遊學 在校內先進行鹿角溪簡介版,再至鹿角溪人工溼地,隨隊或設三關(水棲生物+水質檢測+鳥類觀察),1:30~3:30進行二個小時教學活動。
鹿角溪人工溼地課程教學工作坊 • 增進工作坊伙伴溼地生態專業 • 編寫低、中、高鹿角溪人工溼地課程【含能力指標,融入至現行課程用的】 • 提供教學資源,讓各校教師可自行教學,或向工作坊申請支援 • 溼地課程實務研習,以一學期連續4個週三研習,開放非工作坊老師參加,全部皆來參加者給予證書,以擔任鹿角溪人工溼地的解說教師。 • 工作坊成員按興趣分組(鳥、水棲昆蟲、水生植物、水質)。 • 水質檢測簡單化,以利老師在教學時方便講解。 • 河川巡守隊的手冊,手冊內容包括:我愛鹿角溪宣言、活動參與紀錄表、學習態度評分表、鳥類調查表各區水質水棲生物調查表、資源回收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