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722 Views
集成电路版图基础 —— 电阻版图设计. 王智鹏. 电阻的版图设计. 1. 电阻的计算. R =ρL/ dW=(ρ/d)L/W. 2 、方块电阻. 薄层导体的电阻 R 与 L/W 成正比,当 L=W 时,有 R=ρ/d 。 定义比例系数 ρ/d 为方块电阻 ( 用 R □ 表示 ) ,单位为欧姆。. R □ 表示一个正方形材料的薄层电阻 , 它与正方形边长的大小无关 , 只与半导体的掺杂水平和掺杂区的结深(即材料厚度)有关。. R □ = ρ/d R= R □ L/W. 3 、电阻版图. ( 1 )基本电阻版图.
E N D
集成电路版图基础——电阻版图设计 王智鹏
电阻的版图设计 1. 电阻的计算 R =ρL/ dW=(ρ/d)L/W
2、方块电阻 薄层导体的电阻R 与L/W成正比,当L=W时,有R=ρ/d。 定义比例系数ρ/d 为方块电阻(用R□表示),单位为欧姆。
R□表示一个正方形材料的薄层电阻,它与正方形边长的大小无关, 只与半导体的掺杂水平和掺杂区的结深(即材料厚度)有关。 R□=ρ/d R= R□L/W
3、电阻版图 (1)基本电阻版图 注意:根据工艺要求不同,电阻的长度为 两引线孔之间的材料长度或电阻器件体区长度
(2)折弯型电阻版图 注意,拐角处方块数只计算1/2
4、电阻误差 • 引起电阻误差的主要因素有: • 接触电阻与接触区误差 • 扩展电阻 • 体区误差 • 头区误差
(1)接触电阻 • 以多晶硅电阻为例,电阻材料与外界相连的金属接触材料同样有电阻
如果引线孔接触区随电阻宽度而加倍, 接触电阻将减半。 尽量多做引线孔
(2)扩展电阻 • 电子经引线孔进入电阻后,并非直线流动,而是逐渐扩展开。导致实际流经的路径增长,方块数增多。 体区越宽, 扩展电阻越大
采用狗骨型电阻,使引线孔宽度与中间电阻材料宽度相等采用狗骨型电阻,使引线孔宽度与中间电阻材料宽度相等
体区 接 触 孔 接 触 孔 头区 头区 接 触 孔 (3)接触区误差、体区误差、头区误差 • 这三种误差均由工艺加工时接触孔与体区的尺寸误差导致
5、阱电阻和有源区电阻 阱是轻掺杂区,电阻率很高,可作大电阻,但精度不高。 阱电阻两端要重掺杂做接触孔 有源区可以做电阻和沟道电阻(在两层掺杂区之间的中间掺杂层,例如npn中的p型区)。
上述两种电阻要考虑衬底的电位,将P型衬底接最低电位,N型衬底接最高电位,使电阻区和衬底形成的PN结反偏。例如,P+电阻做在N阱内,除电阻两端有接触孔外,阱内要增加接最高电位的接触孔。上述两种电阻要考虑衬底的电位,将P型衬底接最低电位,N型衬底接最高电位,使电阻区和衬底形成的PN结反偏。例如,P+电阻做在N阱内,除电阻两端有接触孔外,阱内要增加接最高电位的接触孔。
MOS管做有源电阻 对MOS管适当的连接,使其工作在一定的状态,利用它的直流导通电阻和交流电阻作电阻。优点是占用面积非常小。 在模拟集成电路中,把MOS管的栅极和漏极相连形成非线性电阻。
电阻版图设计技巧 • 保持体区最小宽度,只改变体区长度而改变电阻值 • 大电阻体区过长,使用多条小值电阻串联 • 一个模块中用于串联、并联成大电阻的小值电阻尺寸相同
7.2.2 MOS集成电路中的电容器 MOS集成电路中的电容器几乎都是平板电容器。平板电容器的电容表示式: C = εoεoxWL/tox 式中W和L是平板电容器的宽度和长度,二者的乘积即为电容器的面积。 WL=Ctox/εoεox MOS集成电路中常用的电容: (1)双层多晶硅组成电容器 双层多晶工艺使用的方法:多晶硅2作电容的上电极板,多晶硅1作电容的下电极板,栅氧化层作介质。 (2)多晶硅和扩散区(或注入区)组成电容器 单层多晶工艺使用的方法。淀积多晶硅前先掺杂下电极板区域,再生长栅氧化层和淀积作上电极的多晶硅。 多晶硅和扩散区组成的电容器
(3)金属和多晶硅组成电容器 多晶硅作电容器下电极板、金属作上电极板构成的MOS电容器。 7.2.3 集成电路中的二极管 在PN结的P区和N区分别加上电极就构成了二极管。 P型衬底上N区和P区构成二极管,图(a)。 做在N阱内的二极管,n+环围绕p+接触,图(b)。 做在P型衬底上的二极管,中央为N型区,四周被P+环包围,图(c)。 (a)P型衬底上的二极管 (b)做在N阱内的二极管 (c)做在P型衬底上的二极管
7.3 CMOS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常采用二极管和电阻组成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如图(a);版图如图(b)。
另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如图(a),栅源连接的MOS管等效于二极管,如图(b);图(c)P管和N管的版图都利用漏和衬底所形成的二极管,漏区面积很大,可以流过较大的电流。 另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如图(a),栅源连接的MOS管等效于二极管,如图(b);图(c)P管和N管的版图都利用漏和衬底所形成的二极管,漏区面积很大,可以流过较大的电流。 (b) 等效电路 (c) 版图
7.4 压焊块的版图设计 为了使内引线与管芯相连,在芯片的四周放置大的压焊块(pad),将它们与电路中相应的结点连接。 芯片上的键合压焊块 压焊块的结构:①由最上层金属构成;②由最上面的两层金属构成,金属层之间由四周的通孔相连接,如图所示。 键合压焊块结构
防止压焊过程中的穿通。有时在压焊块的金属层下面还增加N阱和多晶等层,防止压焊中的穿通。实例如下图(用于除GND之外的电极,GND压焊块没有多晶硅和NWELL层)。 压焊块实例
7.5电源和地线的设计 7.5.1 电源和地线在外围的分布框架 两种决定芯片面积大小的类型: (1)管芯限制型——内部电路面积大,压焊块很少; (2)压焊块限制型——内部电路的面积不大,压焊块数特别多。 在管芯限制型布局中,压焊块的一种分布框架如图所示。外圈金属线是Vss(地线);内圈金属线为电源Vdd,输入和输出管脚位于它们之间。 芯片版图端口分布框架
7.5.2 电源和地线在内部的分布 1.电流密度和金属线宽度 金属线能安全承受的电流称为承受电流常数(Ib)。用Ib可确定承受电流(I)的金属线宽度(W):I=W×Ib 内部单元用较小金属线宽度,较大单元的金属线要相应加宽,电源和地线的压焊块用最大宽度的金属导线。 2.电源和地线采用叉指结构 内部电路中的电源和地线布局采用叉指型结构。 (a)合并前 (b)合并后 (c) Vdd和Vss采用叉指结构 合并共同的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