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63 Views
第一讲 绪论. 主讲:蔡霞 2007.2.25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一、 互换性. 1. 互换性的概念 互换性 (interchangeability) 同一规格工件,不需要作任何挑选和附加加工,就可以装配到所需的部位上,装配后并能满足使用要求。. 问题:如何使工件具有互换性?. 一、互换性. 2. 互换性的作用. 使用过程:. 方便替换. 缩短维修时间和节约费用. 生产制造:. 专业化协调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装配过程:. 缩短装配时间. 提高效率. 产品设计:. 简化绘图、计算. 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E N D
第一讲 绪论 主讲:蔡霞 2007.2.25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一、互换性 1. 互换性的概念 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 同一规格工件,不需要作任何挑选和附加加工,就可以装配到所需的部位上,装配后并能满足使用要求。 问题:如何使工件具有互换性?
一、互换性 2. 互换性的作用 使用过程: 方便替换 缩短维修时间和节约费用 生产制造: 专业化协调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装配过程: 缩短装配时间 提高效率 产品设计: 简化绘图、计算 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一、互换性 3. 互换性的分类 完全互换 不完全互换
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 加工误差与公差 尺寸误差 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相互位置误差 表面粗糙度 加 工 误 差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
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 加工误差与公差 尺寸误差 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相互位置误差 表面粗糙度 加 工 误 差
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加工误差与公差 公差:控制几何参数的技术规定就称“公差”,即为实际参数值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加工误差与公差 问题: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误差在加工过程中产生, 公差由设计人员确定 联系:公差是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 技术测量 技术测量是实现互换性的技术保证 统一计量单位 计量器具的发展
三、互换性与标准化 1. 标准 公差标准在工业革命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 • 1902年颁布了全世界第一个公差与配合标准(极限表) • 1924年英国在全世界颁布了最早的国家标准B.S 164—1924,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德国、法国 • 1929年俄罗斯(前苏联)也颁布了“公差与配合”标准 • 1926年成立了国际标准化协会(ISA),1940年正式颁布了国际“公差与配合”标准,1947年将ISA更名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三、互换性与标准化 1. 标准 我国: • 1959年我国正式颁布了第一个《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GB159~174-59) • 1979年以来对旧的基础标准进行了两次修订: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GB1800~1804-79、GB1182~1184-80、GB1031-83);另一次是九十年代中期(GB/T1800.1-1997GB/T1182-1996GB/T1031-1995)
三、互换性与标准化 2. 标准化 为了实现互换性,必须对公差值进行标准化,不能各行其是,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对零件的加工误差及其控制范围所制订的技术标准称“极限与配合”标准,它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
三、互换性与标准化 3.优先数与优先数系 技术参数不能随便使用 数值使用广泛 数值具有扩散型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对产品技术参数合理分档、分级,对产品技术参数进行简化,协调统一 一般优先选择R5系列、其次为R10系列、R20系列等等
四、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性质:技术基础课。互换性属于标准化的范围,而技术测量属于计量学,本课程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特点:定义多,概念多,符号多 , 标准多,记忆内容多,但简单,易学。 重要性:承上启下。从课程设计至毕业设计的应用,毕业后的应用。 任务: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与制造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和采用适当的技量手段。
四、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互换性原理的基础知识; 2. 了解本课程所介绍的各种公差标准和基本内容并掌握其特点; 3. 学会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选择合理的公差并能正确地标注到图样上; 4. 掌握一般几何参数测量的基础知识; 5. 了解各种典型零件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计量器具。对零件的加工误差及其控制范围所制订的技术标准称“极限与配合”标准,它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