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58 Views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 培根.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 1 )文化传播的含义 --- 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 2 )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A 、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商品交换同时交流着商品中蕴涵着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文化传播的常见几种途径. 丝绸之路:世界文明的脐带.
E N D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培根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A、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商品交换同时交流着商品中蕴涵着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文化传播的常见几种途径 丝绸之路:世界文明的脐带 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想一想 (美国)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美国前总统 里根 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学习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更直接传播文化。 注意: 不能把教育仅仅理解为学校教育
探究与共享 1.永嘉之乱后…… 2.安史之乱后…… 3.靖康之乱后……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请你根据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动力的不足而对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内迁。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五胡”。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次战乱虽然仅仅持续了七年(755——763年),但是,中原地区人民南迁并没有因为战乱的结束而终止。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南迁的中原地区人民仍相望于道。经过“安史之乱”后,中原人民的南迁,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现均衡状况。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和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人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到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忽必烈继承汗位以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地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进入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到814884人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到814884人 到2003年,在爱尔兰的中国留学生已经达到4万多人,占爱尔兰人口总数的1%! 截止到2004年5月1日为止,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共有117302人,其中中国留学生人数77713人,占总数的66.3%。 政治家: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百 年 海 归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科学家:邓稼先 、李四光 、詹天佑、侯祥麟‥‥‥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1、古代商旅活动 2、网络互动 3、教育 4、人口迀徙 5、红色旅游 6、科考队南极考察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 1.什么是传媒 ――即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什么是大众传媒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各地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报 刊 广 播 电 视 网 络 手段:大众传媒 1、传媒及其发展 传媒: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体验谈谈大众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晨 钟 暮 鼓 ? 烽 火 狼 烟 鸿雁传书 驿寄梅花
广播 报刊 电视 网络
(1) 可以通过人际交往、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看电视、上网、发手机短信、阅读电子读物等搜集资料. (2)各自的特点是: 人际传播最直观、常见、丰富,渠道多、灵活、反馈快. 报纸、杂志、书籍等,通过扫描编排在互联网上显示,供读者使用. 电视动态画面和色彩,使信息更生动、形象、真实. 互联网传播同网、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 手机短信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有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 电子读物实现了文字、图象、声音的完美结合,阅读时可以听、写、笔记、复制多种方式学习.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及其表现 2.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比一比: 举出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利玛窦献《坤舆万国全图》 张骞通西域 班超遣使通大秦(古罗马) 马可波罗撰写《东方见闻录》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玄奘西游
1405年,郑和率船队通使西洋,后又访遍30多个国家。带出中国的各种名产,又带回东南亚地区的各种产品。1405年,郑和率船队通使西洋,后又访遍30多个国家。带出中国的各种名产,又带回东南亚地区的各种产品。 1271年起,17岁的马可·波罗随父亲从意大利骑马旅行到中国。之后著 《马可·波罗游记》,详细介绍中国。
古老、多彩、现代 (2003、10—2004、7)
法国文化年 (2004、10—2005、7) 浪漫、创新 法国文化年
中国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文化的“四件武器” 首先是“文化桥梁”——汉语拼音。因为采用了罗马字母,容易被利用字母文字的国家所接受。借助着汉语拼音这个桥梁,探索神秘的中国文化也不再是难以越过的天堑。 福娃英语名称从原来的“Friendlies”改为汉语拼音“Fuwa”。
再就是“文化救赎”——中医学说。在法国,有着良好的培训的中医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在韩国,中医已经形成了产业。在美国,有的私人中医针灸师,每一针的费用高达数百美元。神秘的中国文化在健康的理念上对世界的冲击,中医就是最大的利器。再就是“文化救赎”——中医学说。在法国,有着良好的培训的中医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在韩国,中医已经形成了产业。在美国,有的私人中医针灸师,每一针的费用高达数百美元。神秘的中国文化在健康的理念上对世界的冲击,中医就是最大的利器。 中医典范著作《黄帝内经》
通过便捷的桥梁,探索深奥的文化底蕴,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赎,世人还应关注中国文化的一个精品。这个精品正在形成气候,开创辉煌——这就是五粮液。中国的国粹——五粮液在国际上,几乎就是中国白酒的全部。通过便捷的桥梁,探索深奥的文化底蕴,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赎,世人还应关注中国文化的一个精品。这个精品正在形成气候,开创辉煌——这就是五粮液。中国的国粹——五粮液在国际上,几乎就是中国白酒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