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高考能力测试题 的特点与编制

高考能力测试题 的特点与编制. 王云生. Fwys 048 @126.com. 高考主要功能是选拔高校生源,高考怎么实现选拔的功能? --- 怎样测量、评价考生的优劣? --- 如何测量考试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高低?(以能力立意命题) --- 怎样保证考试结果有较好的区分度? 怎样实现考试成绩和考生科学素养的优劣正相关? --- 怎样保证考试的效度? 为了对中学的教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社会的稳定,考试要求和难度要如何控制?(以课程标准为准).

more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考能力测试题 的特点与编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考能力测试题 的特点与编制 王云生 Fwys 048 @126.com

  2. 高考主要功能是选拔高校生源,高考怎么实现选拔的功能?高考主要功能是选拔高校生源,高考怎么实现选拔的功能? ---怎样测量、评价考生的优劣? ---如何测量考试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高低?(以能力立意命题) ---怎样保证考试结果有较好的区分度? 怎样实现考试成绩和考生科学素养的优劣正相关? ---怎样保证考试的效度? 为了对中学的教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社会的稳定,考试要求和难度要如何控制?(以课程标准为准) 试题、试卷的编制是关键。 “设计能测定、鉴别猫捉老鼠能力高低的机械鼠”

  3. 化学高考的测量目标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高考考试纲要 化学学科科学素养包括从化学科学视角看待有关化学的问题,具有学科能力,即能调动自己已有的学科知识和情境经验, 顺利解决学科问题。 “知识立意”的试题则以考查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为考核目标。

  4. 测量学认为学科能力是---- 在解决学科问题时表现出来的; 是心智操作,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 以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性知识)、原理知识、方法知识的掌握为基础; 需要一定的学科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情景经验。 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化学试题,应当是能测量学生的学科能力的试题。

  5. 化学高考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从三个方面测量学科能力 • 化学学习能力(三类信息的获取) •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融会贯通复述、再现、辨认基础知识,从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表、化学现象获取感性知识和印象,加工、吸收、有序存储,从试题提取、整合,重组有用信息。) •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4个要素) •   (分解实际问题,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综合,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过程和成果,并做出解释) •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4项要求) •   (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一般过程;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在过程中能运用科学方法,初步了解变化规律;对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6. 三种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考查考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指人们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中学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 从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入手,从原子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探索,用文字和化学符号系统做描述。从宏观、微观、符号三者相联系的角度来认识、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7. 能力测试题的特征 测试目标:重在知识的理解、应用,重在信息获取加工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以新情景为依托---以真实、新颖、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包括热点问题)为试题情景,以学生可以理解的化学事实(物质组成、结构、变化、合成和应用的真实事实)为载体。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依据设定的考查点(核心知识与学习能力的测试目标)和问题情景设置要求解答的问题。 以考查三大能力为中心---体现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

  8. 选择题特点: • 1. 考查水平主要在了解、理解层次;有较大的知识点覆盖率;例如,考查事实性知识的理解、记忆水平,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特定的情景中,鉴别基本原理、应用基本原理来解释问题:分析各种关系,解释因果关系,根据条件做出推论,对事物做出评价等。 • 选择题也可以与基本知识一起来考查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如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阅读图、表的技能。 • 2.有适量的常见题、少量基础题,设计多样化题型; • 3.适合考查多层次能力,能考查思维的灵活性;

  9. 例1。教科书素材的利用---12年北京: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A 情景:用实验呈现7种已学元素化合物的4种化学反应 问题:反应现象判断、描述 能力:运用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基本规律简单应用(判断反应现象)

  10. 例213年国标 10.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情景:用电化学方法处理表面变黑(生成Ag2S)的银器皿。 问题:判断银器在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能力:综合运用原电池反应、盐水解原理,分析解答问题。

  11. 例3-12年北京。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化学能的过程 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有O2产生 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 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 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 CO2 +2H++2e一=HCOOH 情景:利用太阳能进行人工光合作用的实例 问题:分析、判断反应的机理 能力:从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量转化观点、光合作用概念、氧还反应原理,分析理解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12. 析出固体 (粗产品) 水层 溶液 ⑶ 滤液 甲苯+甲醇 ⑴ • NaNO3溶液 • ⑵ 甲苯 样品粉末 有机层 溶液 ⑷ 不溶性 物质 例413年重庆 10.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13. 例513年天津 6.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1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电解池:2Al+3H2O Al2O3+3H2↑ 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14. 例613年国标 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C. 32D.40种 情景:C5H10O2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的酸和醇,重新组合形成酯。 问题:判断重新组合形成的酯的同分异构体种类。 能力:综合应用(饱和一元羧羧酸饱和一元醇生成的)酯的组成、结构、水解的知识分析解答问题。考查逻辑分析和逻辑判断、推理能力,简单的数学运算技能。 该酯水解生成的羧酸可以是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5种,与这些羧酸生成该酯的相应的醇依次是丁醇(4种异构体中的任一种)、丙醇(两种异构体的任1种)、乙醇、甲醇等8种。由这些酸中的任一种与这些醇中的任一种酯化形成的酯共有5×8=40(种)。

  15. 非选择题(综合应用题)的主要题型 高考化学试题,主要是材料分析题。 材料可以用文字材料、图表、实验装置、工艺流程等呈现。运用同一材料编制内容相关的一组试题。这些试题既可以是填空题、简答题,也有选择题。材料和一系列试题组成了整个材料分析题的题干。 填空题:由不完整的陈述构成的,这个不完整的陈述就是题干。考生可以用一个词、短语、数字、符号、等式或公式等作答。 简答题:依据情景材料,提出应答要求。简答题涉及的内容范围相对较小,考察的能力表现行为比较单一。

  16. 非选择题(综合应用题)的特点 • 可以测量比较复杂的认知行为以及书面交流能力。如,辨认或汲取和表达相关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说明材料的能力,包括文字、图表、数据和关系材料;解释各种关系的能力;应用概念或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组织和表达观点的能力;用事实、资料支持某个观点的能力。 • 又如,陈述推理的能力;设计实验或调查程序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对资料进行分析支持或驳斥假设的能力;对论点或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以学生可理解的联系自然、生产、生活、科技发展成就的事实或问题为情景,提出与试题背景相关连的若干小题,要求考生分解和把握问题的核心,整合已学知识和试题提供的解题有用信息解答问题。 • 各小题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不同,考点间可有一定的关联度,考查水平层次由低到高。

  17. 例7-11年国:0.80 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 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 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 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 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8. (4)在0.10 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_ mol·L-1 (Kap[Cu(OH)2]=2.2×10-20)。 若在0.1 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 mol·L-1。 情景:一定量胆矾晶体的热重曲线;CuSO4·5H2O CuSO4 CuO Cu(OH)2 CuSSO3 H2SO4等元素化合物间的转化和反应 问题:依据热重曲线分析、判断分解产物的组成;判断、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 能力:整合已学化学知识和试题信息,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热重曲线的分析、解读能力,有关无机物的转化和反应知识的复现、简单应用与简单计算,溶度积概念的理解和简单计算。

  19. 例8-11年北京。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20. 实验操作和现象:    ⑴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CuSO4+SO2↑H2O    。    ⑵C中白色沉淀是BaSO4,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还原性。    ⑶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O2==2NO2。

  21. ⑷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HSO3溶液。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甲:大量白色沉淀 乙: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甲:SO42-+Ba2+==== BaSO4↓, 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    ⑸合并⑷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

  22. 例9--12年国标。28 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⑴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 气体,继续滴加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 ⑵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 1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分出的粗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⑷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 mL C.250 mL D.500 mL

  24. 试题在实验室合成溴苯的真实情景中考查考生下列化学知识和实验能力:苯和溴的取代反应原理,实验温度的控制,应用已学的常见物质性质知识说明实验现象,用NaOH溶液洗涤产品的目的(吸收反应副产物和挥发的未反应的溴),对粗产品进行处理的目的或方法(在粗溴苯中加氯化钙的目的、粗溴苯中杂质去除及提纯的方法),依照实验方法判断合成反应使用容器的合适容积。试题在实验室合成溴苯的真实情景中考查考生下列化学知识和实验能力:苯和溴的取代反应原理,实验温度的控制,应用已学的常见物质性质知识说明实验现象,用NaOH溶液洗涤产品的目的(吸收反应副产物和挥发的未反应的溴),对粗产品进行处理的目的或方法(在粗溴苯中加氯化钙的目的、粗溴苯中杂质去除及提纯的方法),依照实验方法判断合成反应使用容器的合适容积。 试题提供了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和过程,给出了有关苯、溴和溴苯的物理常数。实验情景是必考化学模块未涉及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合成,但考试内容是非常基础化学实验内容,解答并不涉及有机选修模块中要求较高的学习内容。

  25. 例10-13年国标-26.醇脱水是合成 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 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 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 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 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 酸。B中通入冷却水 后,开始缓慢加热a, 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 超过90℃。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以有机制备为载体,考实验方法,不注重考有机知识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实验条件控制 依据实际情景使用仪器、试剂

  27. 情景:用环己醇脱水制环己烯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方法,(提供有关物理常数和实验数据)。情景:用环己醇脱水制环己烯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方法,(提供有关物理常数和实验数据)。 问题:分析合成实验中的仪器名称、条件控制、可能的副反应、分离提纯操作和产率。 能力: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并能在新情景中灵活运用。 答案 26.(13分)(1)直形冷凝管(2)防止暴沸;B(3)(4)检漏;上口倒出 (5)干燥(或除水除醇)(6)CD(7)C

  28. 例11-11年重庆.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消毒、灭菌等。 (1)O3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两种单质是.(填分子式)I2 O2 (2)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表所示。 已知:O3的起始浓度 为0.0216 mol/L。 ①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 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 的是OH-___ ②在30°C、pH=4.0条件 下,O3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 mol/(L·min)。 ③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_。(填字母代号)b a c a.40℃、pH=3.0 b.10℃、pH=4.0 c.30℃、pH=7.0

  29. (3)O3 可由臭氧发生器(如右图) 电解稀硫酸制得。 ①图中阴极为_____(填“A” 或“B”),其电极反应式为 生成 H2。 ②若C处通入O2 ,则A极的电极 反应式为生成水。 ③若C处不通入O2,D、E处分别 收集到X L和有Y L气体(标准情况) ,则E处收集的气体中O3所占的体积分数为(x-2y)/y (忽略O3 的分解)。 试题以常用于消毒、灭菌的强氧化剂臭氧为素材,考查考生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试题的背景资料是学生未曾学过的,但又是学生易于理解的。试题运用简洁的文字、数表和示意图呈现,设问简单明了。

  30. 例12--12年京: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例12--12年京: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²﹣):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 ①上表判断NaHSO3溶液 显酸性,用化学平衡 原解释:。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 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c(Na+)=2c(SO32-)+c(HSO3-), b.c(Na+)> c(HSO3-)> c(SO32-)>c(H+)=c(OH-) c.c(Na+)+c(H+)= c(SO32-)+ c(HSO3-)+c(OH-)

  31. (4)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 ①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生成H+ SO42-。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

  32. 情景:钠碱循环法脱除烟气中的SO2,防止酸雨产生的工艺。 问题:分析、解答、并用化学符号系统表述有关酸雨形成、SO2脱除工艺过程中的几个简单化学问题。 能力:运用硫的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反应(SO2--H2SO3--H2SO4 ,SO2—Na2SO3- NaHSO3—Na2SO3)知识、电解质溶液知识、化学平衡原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运用化学符号系统描述物质间反应和转化的能力;运用电解原理,结合题设文字和电解示意图说明分析Na2SO3溶液吸收液再生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33. 例13-12年国标。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 kJ/mol、-285.8kJ/mol和-283.0 kJ/mol,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5520 kJ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Cl2(g) + CO(g) △H = +108 kJ/mol。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来示出):

  34.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 的平衡常数K = 0.234_____ ②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 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 的高低:T(2)____T(8)(填 “<”、“>”或“=”); ③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 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 时c(COCl2) = __0.031__mol/L;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 [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 v(2-3)、 v(5-6)、 v(l2-13)表示]的大小_v(5-6)>v(2-3)= v(l2-13) ;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v(15-16)(填“<”、“>”或“=”),原因是__在5-6min 时浓度大______。

  35. 例14-12年重庆。尿素CO(NH2)2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例14-12年重庆。尿素CO(NH2)2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1)工业上尿素,由CO2和NH3在一定 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2)当氨碳比n(NH3)/n(CO2)=4, C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如右图所示。 ①A点的逆反应速率 B点的正反应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 NH3的平衡转化率为0.3。 (3)人工肾脏可用间接电化学方法 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下图。 ①电源的负极为、 (填“A”或“B”)。 ②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生成Cl2、氧化尿素为N2。

  36. ③电解结束后,pH与电解前相比将不变;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13.44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7.2g(忽略气体的溶解)③电解结束后,pH与电解前相比将不变;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13.44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7.2g(忽略气体的溶解) 第(1)小题,书写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要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和质量守衡定律出发做推断。 第(2)小题,要依据化学平衡建立过程反应速率的变化,比较并进行判断。求氨的平衡转化率要利用氨碳比、图像中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平衡建立过程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规律。 第(3)小题,要利用电解反应原理,依据题目文字图表信息,判断电极的极性、分析电极上和极区溶液发生的反应,来理解尿素去除的反应原理,找出三种气体产物、在阳极生成的氯气、被分解的尿素三者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计算,得出被分解除去的尿素质量。

  37. 例15-13年国标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38. 回答下列问题:(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回答下列问题:(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39. 答案: (1)+3 (2)2Al + 2OH- + 6H2O = 2[Al(OH)4]- + 3H2↑ (3)2LiCoO2 + 3H2SO4 + H2O2 ==Li2SO4 + 2CoSO4 + O2↑+ 4H2O 2H2O2 ==2H2O + O2↑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 CoSO4 + 2NH4HCO3 = CoCO3 ↓+ (NH4)2SO4 +CO2↑+ H2O (5) Li1-xCoO2 + LixC6 = LiCoO2 + 6C (6)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 可回收到Al(OH)3、CoCO3、Li2SO4

  40. 情景:介绍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成分、充电的电极反应,阳极材料回收工艺流程。 问题:分析、判断正极材料回收涉及的反应、获得的资源;回收过程应用的化学原理(回收前,放电处理的原因和发生的反应)。 能力:掌握并灵活应用电化学知识、元素化合物组成、性质、转化反应的知识分析解读回收工艺涉及的化学原理,并解答问题。 (思考:正极材料是什么?---获取题干给出的信息; 回收什么?---读取流程图给出的信息;回收经历了哪些化学过程?利用了什么反应和原理? ---整合已学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反应原理与题设有用信息。电池的两极材料是什么? 电池充电后两极的物质组成怎样变化?放电时两极各发生什么反应?转化为什么物质?----整合重组试题给出的信息和电化学原理知识,理解并回答问题)

  41. 正确理解电池充、放电反应,是题(5)、(6)解答的关键。必须综合试题信息,调用脑子中存贮的知识,分析放电过程两个电极参与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各是什么。提干说明充放电过程发生 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充电时负极反应是6C+xLi++xe-= LixC6 (即还原反应)。可见,充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LiCoO2- xLi+- xe-= Li1-xCoO2,。 由此得,充电的总反应是:LiCoO2+ 6C = Li1-xCoO2+ LixC6 放电的总反应是其逆反应;Li1-xCoO2+ LixC6= LiCoO2+ 6C 上述反应说明,放电使 Li+从负极( LixC6)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进入正极材料,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

  42. 例16-13年重庆29.(14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中,H2能将NO3-还原为N2。25℃时,反应进行10min,溶液的pH由7变为12。①N2的结构式为。 ②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其平均反 应速率υ(NO3-)为mol·L-1/min ③还原过程中可生成中间产物NO2-,写出 3种促进NO2-水解的方法。 ⑵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源正极为(填A或B),阴极反应式 为。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为克 参考答案: ⑴①N≡N ②2NO3-+5H2= N2+2OH-+4H2O,0.001③加酸,升高温度,加水 ⑵①A,2NO3-+6H2O+10e-=N2↑+12OH-②14.4 

  43. 试题以环境保护为背景考察化学理论,是平衡理论和电化学理论的综合。试题以环境保护为背景考察化学理论,是平衡理论和电化学理论的综合。 (1)氮气的结构式为:N≡N,根据产物分析首先要书写催化反硝化法方程式: 2NO3-+5H2= N2+2OH-+4H2O,然后才能计算反应速率,根据PH值,C(OH-)=0.01mol·L-1,υ(NO3-)=0.01/10=0.001 mol·L-1/min;根据NO2-+H2O HNO2+OH-要促使平衡正向移动,可以加酸、加水或升高温度等方法。 (2)要实现2NO3-+6H2O+10e-=N2↑+12OH-;该反应应该阴极中进行,Ag不能作阳极,否则会失去电子,所以Pt是阳极,A是正极;Ag-Pt是阴极,在阳极的反应式为:2H2O-4e-===4H++O2↑;两级的质量差实际上阳极消耗水的质量和阴极析出N2的质量之差和质子交换膜进入H+的质量之差,根据电子守恒原理,H2O—2e-;N2—10H+—10e-;左边是阳极,减重18g,右边减重5.6g—2g=3.6g,Δm左-Δm右=18g.-3.6g=14.4g.

  44. 例17-13年天津。10( 14分)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 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数据判断PM25的酸碱性为,试样pH=。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45.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2(g)+1/2O2(g)==H2O(g) △H=-241.8kJ·mol-1 C(s)+ 1/2O2(g)== CO(g) △H=-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a.Ca(OH)2 b.Na2CO3 c.CaCl2 d.NaHSO3 (3)汽车尾气中NOx和CO的生成及转化 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 N2(g)+O2(g) 2NO(g) △H > 0 若1mol空气含0.8molN2和0.2molO2,1300oC时在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8×10-4mo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 2CO(g)=2C(s)+O2(g)△H> 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 ③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6. 命制学科能力测量试题要考虑的问题 弄清学科能力的要素、影响因素、水平层次、测量方法; 研究能力的测量要关注: 学科核心(基本)能力 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考查 测试要求层次与被测主体应具备的水平相适应 体现学科特征----突出化学学科能力。如,数学方法、表述能力的考查为化学能力测量服务,不宜在解题技巧上做文章。

  47. 试题考查认知水平的划分 “了解、理解”层次:要求掌握所学化学知识的内涵、外延,在比较熟悉和比较简单的情景中对问题做分析、判断; “综合应用”层次:要求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在新的比较陌生、比较复杂的问题做分析、说明,对进行、设计、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案。 试题结构要求规范、科学 考点设置与试题主题相关、设问明确,背景信息、解题条件清晰,呈现方式明了、简洁。

  48. 试题考查内容的要求 (1)核心知识的理解、掌握--对化学核心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基础、化学观念)及其价值的理解;能运用化学基本观念、化学思想方法和认知方式分析、解决有关化学的问题能运用化学语言表述化学事实;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2)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了解---运用模型、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3)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对化学实验、探究学习诸要素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运用。

  49. 高考试卷编制的具体要求 以课程标准为纲; 遵循考试大纲规定的题型比例、考查的知识点; 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有较好的区分度、必要的难度。有1-2道能选拔最优秀的人才的考题。 对中学教育有良好的导向功能,适当当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引导素质教育。 注意保持试题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不能使中学教学无所适从。

  50. 试题构成要素 测量目标——立意 测量哪一方面的行为,涉及到那些知识内容; 试题考查的测量目标应该独立、完整; 测量目标应该突出重点,要有层次性。 情景材料——刺激情景 情景要服从测量目标和涉及的知识内容; 要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计情景; 情景要真实、科学、可理解; 情景要有相当的信息量和一定的深度。 设问——引导考生做出应答 设问应能引导考生做出与测量目标一致的应答。 答案与评分标准----答案的确定性、合理性、科学性; 评分标准的科学性和激励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