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712 Views
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争创优质研究成果. 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E-mail likd@scnu.edu.cn. 一、课题研究是实验学校重要任务. 实验学校. 发展规划. 课题研究. 教师培训. 环境建设. 资源开发. 教学试验. 成果. 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科研为先导 课题为载体 应用为重点. 信息化建设 ≠ 课题研究 开设公开课 ≠ 课题研究. 1 、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解决的效果.
E N D
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争创优质研究成果 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E-mail likd@scnu.edu.cn
一、课题研究是实验学校重要任务 实验学校 发展规划 课题研究 教师培训 环境建设 资源开发 教学试验 成果
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 科研为先导 • 课题为载体 • 应用为重点
信息化建设≠课题研究 开设公开课≠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解决的效果 研究结论
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 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 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由此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益 •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 •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现教育的变革
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益 • 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 培养创新精神 •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 • 教育环境的转变 • 教育资源的转变 • 对教师要求的转变 • 教师角色的转变 • 教学方式的转变 • 教学管理的转变
2、课题研究需要得到的结论 • 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 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事实 • 归纳总结出哪些规律 • 在理论上有哪些发展
3、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 能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 有先进的理论指导,有科学的事实为依据; • 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 • 有明确的观点和结论; • 能发现不足和提出未来的工作。
二、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应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中心二、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应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中心 •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 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 陈至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 通过课程教学来实施 • 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目标结合、内容结合、过程结合、评价结合) • 转变教和学的观念、目标、方法和评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 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 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李克东(2001)
环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研究内容 • 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与效果研究 •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学习评价的标准与方法研究
课题研究需要探讨解决的几个问题 (1)如何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转变 (2)如何能体现学科课程的特点 (3)如何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 (4)如何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如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6)如何能促进学生的协作关系
1、转变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学会知识 ——理解概念原理,理解知识形成过程,应用知识解决问 • 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 • 培养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习惯(敏锐观察、勇于求异、丰富联想) ——创新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展示重构知识,形成作品) ——创新品格 •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搜集信息、充分利用资源、能够提出问题,积极协 商讨论、知识归纳重组
2、体现学科特点 • 符合新课程标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 具有学科的特色 • 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难题
新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 强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 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 • 强调加强学习 的选择性 • 强调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
3、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 通讯 学习者界面 学习者界面 学习空间 资源库 平台 平台 基础设施(CERNET\城域网\校园网)
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习 ——能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在交往中学习 • 在共享资源的利用中学习 ——可以利用丰富的、多样化的资源进行学习 • 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中学习 ——面向资源,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行学习 • 在通信协商讨论中学习 ——面向伙伴,进行合作、讨论的学习 • 在知识重建中学习 ——利用工具归纳,重组知识,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 • 在创造实践中学习 ——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 • 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 • 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 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 情境观察的指导者 • 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5、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要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 • 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 协作活动的参与者 • 学习问题的解决者 • 知识的意义建构者
6、反映学生良好的协作品质 • 伙伴关系 • 竞争关系 • 协作关系 • 辩者关系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 1、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究课题 2、选择教学试验模式 3、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
1、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究课题 目标 学生 O 输入x 输出y 教师指导 内容、环境 资源、方法 师生互动 认知 情感 行为 年龄 认知结构 个性 课题研究基本模型
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基本类型 y x o 课题类型 + + ? 开发性研究 + 结构性研究 + ? 效能性研究 + + ?
2、选择教学试验模式 • 情境探究学习 • 研究性学习 • 协作学习 • 问题解决学习 • 任务驱动式学习 • 自主发现学习
3、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 • 试题分析 • 问卷调查 • 现场观察(录像) • 访谈记录 • 作品分析(内容分析) • 过程自我评价 • 评价量规
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教育技术研究中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 题目过大多,内容充实少 • 表面议论多,科学方法少 • 提出原则多,可操作的少 • 名词概念多,问题解决少 • 引用他人多,注明出处少 • 提出模型多,能实现的少
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途径 • 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 加深对学与教理论的理解 •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三个基本要素 • 教师的教育素养 • 教师的学科素养 • 教师的信息素养
Ⅰ Ⅰ Ⅱ Ⅱ A A D D C C B B Ⅲ Ⅲ 教师专业发展各要素间的关系 Ⅰ=教育素养 Ⅱ=学科素养 Ⅲ=信息素养 Ⅰ Ⅱ A A D D C B A=教育素养+学科素养 B=信息素养+学科素养 C=信息素养+教育素养 D=信息素养+学科素养+教育素养
2、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特征 1.程序性 2.客观性 3. 数量性 4. 技术性
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程序 1、研究设计 ——包括选定课题,确定变量、建立假设,选择 研究对象、制订方案等。 2、资料收集 ——针对所要验证的假设,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有 关资料,包括有科学观察、科学调查、科学 实验和测量等等。
3、整理分析、加工所得资料 ——用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简约化、分类化、 系统化,并分析确定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求 获得规律性的知识,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 4、形成结论,写出论文 ——根据所获得的规律性的认识,获得一个概括 性的陈述,提示某些定理、定律、原则,建 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写出研究报告。
(1)行动研究中的观察 ——任课教师和其他同行研究工作者一起,对行动过程和行动后教师学生的反应进行考察: ⑴ 课堂行动观察,如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 活动进行录像纪录 ⑵ 学生作业分析 ⑶ 问卷调查(分别对学生和任课教师) ⑷ 任课教师以教学日志方式写下感受
(2)行动研究中的三角反思 行动者 反思 反思 学习者 观察者 反思 ⑴ 任课教师与其他参与观察者(教师)座谈,交流感受 ⑵ 观察者(其他教师)与学生座谈 ⑶ 研究者与学习者交流
理论 和方法 信息化环境 三次行动梯度 第三次反思 学校发展 第二次反思 研究成果 第一次反思 第三次行动 第二次行动 研究深度 第一次行动
3、以专题为中心,形成综合研究成果 • 环绕一个专题,一套相关资源。 • 制定2-3个教学设计方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 完成2-3个课堂教学案例 • 整理分析一组“观察”、测量和评价数据资料 • 形成一个专题的行动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五、从e-Learning回归到Blended Learning • Blended Learning,称为“混合学习”,这是近年来在 e-learning研究领域中和企业发展研究中成为一个重 要的新热点问题。 • 几篇关于“混合学习”的文章: -What Works in Blended Learning- Blended Learning Models -Blended Training: Prerequisites and Purple Monkeys -Blended Learning Case Study -Mixing Media for Continuous Learning -Blended Learning: Beyond the Hype -Research Study: Blended is Better -Blended Learning Blended Learning -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
“混合学习”的基本思想 • “混合学习”是指把传统教学的优势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 • “混合学习”其本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理论依据: • 人们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适合于不同人的媒体也是不同的。 • 不同问题要求用不同的解决方式(不同的媒体与传递方式),关键在要针对特定的问题,提供恰切的混合方式。
“混合学习” 是对纯粹e化在经过诸多教训后的“回归”。但不是保守人士所说的“技术之失效”,而是一次进步。关键是不能胡乱混合,或者强拉硬配。强调把各种优化的学习资源的有机组合,即1+1>2。 • “混合学习”强调构建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 任何一个成功的网络学习项目,都应或者将会是一个混合学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