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思維孤獨

思維孤獨. 組員: 徐丞威、林于婷、張芷葳、張喬綺、莊淑纓、陳佩如、潘秀媛. 孤獨是一種沉澱 , 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 …. 主題分享. 被 簡化的思維 過程. 以下何者為九流十家之一. ( A )全家. ( B )家樂福. ( C )儒家. ( D )大買家. 恭喜你答對了 但 …. 請先想想你答對的意義何在 ?. 所以之後段考就多考一點非選題 對不對. 看吧我們又忘了要思考,馬上又做結論了. 思辨本身並沒有很困難 ,. 只要不把每個問題都變成 了. 是非題. 選擇題. 或. 結論讓思維失去意義. 孔子的哲學,常常是一種結論式的原則.

Download Presentation

思維孤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思維孤獨 組員: 徐丞威、林于婷、張芷葳、張喬綺、莊淑纓、陳佩如、潘秀媛

  2. 孤獨是一種沉澱, 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

  3. 主題分享

  4. 被簡化的思維過程

  5. 以下何者為九流十家之一 (A)全家 (B)家樂福 (C)儒家 (D)大買家

  6. 恭喜你答對了 但….. 請先想想你答對的意義何在? 所以之後段考就多考一點非選題對不對 看吧我們又忘了要思考,馬上又做結論了

  7. 思辨本身並沒有很困難, 只要不把每個問題都變成了 是非題 選擇題 或

  8. 結論讓思維失去意義

  9. 孔子的哲學,常常是一種結論式的原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是可以奉為教條的格言, 聽了之後不必做太多的思考,照做就可以了。

  10. 希臘哲學則恰好相反 把推理的過程、思變的過程,視為哲學中很重要的一環。 柏拉圖的《對話錄》 在〈饗宴篇〉裡面就針對「柏拉圖式的愛」 以不同的角度進行討論 是否有結論?柏拉圖反而不太關心

  11. 怎麼把自己的思考的過程,充分地與他人溝通,怎麼把自己的思考的過程,充分地與他人溝通, 讓別人知道為什麼會得到這個結論? 結果是, 你不接受我的觀點就變成我的敵人,演變成對立的狀況

  12. 因為缺乏溝通的耐心 思辨的過程完全被簡略了

  13. 無人能理解的孤獨

  14. 思維開始於「無」,這是莊子最愛講的一個字。思維開始於「無」,這是莊子最愛講的一個字。 所有的「有」意義不大,真正的有意義的是「無」 無,為萬物之始,所有的萬物都從無開始。

  15. 在思維時,「無」代表的就是讓自己孤獨地走向未知的領域,那個還沒有被定位,沒有被命名的領域。在思維時,「無」代表的就是讓自己孤獨地走向未知的領域,那個還沒有被定位,沒有被命名的領域。 那麼它將由我們來命名、為它定位。 如果我們是真正的思考者,命名完就走了, 我們必須再繼續出走, 因為前面還有要再繼續探索的東西。

  16. 柏拉圖將蘇格拉底描述為一個絕對的孤獨者。 他贊成民主,他堅持民主,他堅持民主的方法 做一切的決定,最後這個民主方法決定他必須 要喝毒藥死掉,大家都知道他的下場。 學生對他說:「你可以逃走,不要接受這個民主,因為這個民主是有錯誤的。」

  17. 可是蘇格拉底決定要喝下毒藥, 成為歷史上巨大的思維孤獨的犧牲者。 民主不見得都像我們想的那麼理想。 蘇格拉底留下自己的死亡, 讓所有的民主崇拜者對民主做多一點的思考。

  18. 宗教哲學家亦會陷入巨大的孤獨中, 如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下, 進入自己的冥想世界,那是旁人無法進入的領域,無法體會其思維的世界, 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過程,只有他自己知道。

  19. 在藝術上的創作也是如此。 耳朵聾掉之後,貝多芬在沒有聲音的世界裡作曲 莫內在八十歲失明之後,憑著記憶畫畫, 他們都變成絕對的孤獨者

  20. 相信自己的存在與思維, 世界上沒有人可以理解的那種孤獨。

  21. 孤獨圓滿,思維得以發展

  22. 心一直在自己身上,心會不安, 是被寂寞驅使著,要去找自己以外的東西。 可是所有東西都在自己身上了,一直向外追尋, 是緣木而求魚,反而讓自己慌張。

  23. 也許對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島嶼, 尤其是我們的政治和我們的媒體而言,孤獨太難能可貴, 我們盼望一個不那麼多話的領袖, 可以在剎那之間透露一點孤獨的思維, 就像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下,靜靜地拿起一朵花,弟子們就懂了。

  24. 現代人講求記憶,要記得快記得多, 但莊子認為「忘」很重要, 忘是一種大智慧,把繁瑣的、干擾的、騷動的忘掉,放空。 沒有空什麼都不通,沒辦法通,就沒辦法容。 忘是另一種形式的沉澱,叫做「心齋坐忘」。

  25. 佳句摘錄

  26. 任何一種結論,來的太快的時候,就會變成思維的敵人任何一種結論,來的太快的時候,就會變成思維的敵人 • 作為一個不思考的社會裡的思考者,他的心靈是最寂寞最孤單的 • 孤獨的同義詞是出走,從群體、類別、規範裡走出去,需要對自我很誠實,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氣,才能走到群眾外圍,回看自身處境 • 任何一種教育如果不能讓你的思維徹底破碎的,都不夠力量

  27. 延伸閱讀

  28. 思維的時態作者:David Cohen 大腦是學習的工具,行為的指令,和記憶的參考。我們仰賴大腦作為一種知識的座標,思維的象限協助了我們辯識了這個世界,同時也發現了自己。「我思故我在」,我們腦中的思維,也許就是我們人格的全部,思維的內容決定了我們自己是誰,也改變了世界。資本論、相對論任何一個偉大概念的靈光一閃;個人愛情事件共時處理埋怨不安甜蜜喜悅的萬念紛飛,思維時時刻刻在閃爍著,世界和我們分分秒秒也在改變。也許在忙碌著理解愛情的道理,檢驗相對論的真偽的同時也許我們該做的是理解大腦的道理,檢驗思維的真偽。動腦好好想一想腦的事情......

  29. 殺悶思維作者:李天命 知學該學之學,知明思方與天人,知重人生情義禮,簡入繁出,各適其適,整全視野,確當思考。如何從90分出發?殺“悶思維”。當正眼觀鬼,心感苦樂,腦觀苦樂,能離苦樂,不動如如;當心頭縱使不快樂,心底依然傻傻樂;當見人間無常偶有常;當歷劫多生,依舊揮落滿身花雨,瀟灑歸來……見當世為小,歷史為小,只見天地為大,胸無上大。100分後又如何?“殺悶”思維。或思考,或不思考,或子矛子盾玩批判,或變長變短搞創意,行雲流水,無黏無滯,盡其在我,從心所欲而不逾理。一套關于解放心靈與豐沃生命的實踐方略。“小李飛刀”,以德智為基,以運思為樂,以游戲心情玩批判,細微入里,潤物無聲,點到為止,豁然全開。

  30. 思維的藝術作者:Rolf Dobelli  我們經常會「直覺地、無意識地」做出決定,事後再補上一些看似合理的選擇理由。如果拿律師跟科學家來比喻,我們的思考模式比較傾向律師,因為律師都很會先射箭再畫靶。我們很容易掉入思考的陷阱裡,產生偏差、謬誤、幻覺、錯誤……作者以清晰易讀的語調,逐篇舉出52個人人易犯的思考錯誤,具體說明錯誤何在、何以會犯。此外,針對各項錯誤,作者一一提出解決之道,讓讀者不易掉入思考陷阱之中。

  31. 心得分享

  32. 思維孤獨 - 哲學的起點是懷疑 蔣勳說「哲學的起點是懷疑」,我覺得事物的不同、轉變和懷疑是思維的開始,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與意見、變遷及轉變中的社會,無時無刻應秉持著”有疑”,我們才會存在著思考的可能。 蔣勳認為思維孤獨是六種孤獨裡最大的一個,換言之,因為思考者必須挑戰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對某件事視作「理所當然」而形成的暴力,太快出現的結論、沒有思辨過程的結論,就沒有意義,反而是思維最大的敵人。這部分我覺得跟上一組所討論的暴力孤獨有異曲同工之妙! 丞威

  33. 放下原有的觀念與想法,才會使思維進步。我們總是一昧地接收外界傳遞來的資訊,卻很少真正靜下心想想,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值得我們去吸收。當我們接收了這些事物時,應該需要再自己仔細的去體會,而不是原封不動地把它變成了我們的刻板印象,一開始就預設好了,所以我們的思維也跟著停止運轉。放下原有的觀念與想法,才會使思維進步。我們總是一昧地接收外界傳遞來的資訊,卻很少真正靜下心想想,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值得我們去吸收。當我們接收了這些事物時,應該需要再自己仔細的去體會,而不是原封不動地把它變成了我們的刻板印象,一開始就預設好了,所以我們的思維也跟著停止運轉。 難道所有的事都是一題兩面,每一件事只有好跟壞的差別,而不是介於在這中間的地帶?這時候我認為批判性思考的存在就很重要 于婷

  34. 有人說:「孤獨和寂寞不同,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有人說:「孤獨和寂寞不同,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 的」其實也未必,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opinion,看你怎 麼去思考而已。好比哲學,你認為哲學是什麼?是像只會 背課文而不懂的融會貫通的學生,還是每集都在思考犯人 是誰殺人動機又是什麼的柯南。哲學的起點是懷疑,若盲 目的聽從而不去思考那你的思維豈不是太過孤獨。產生結 論不是不好,但太快出現的結論,沒有思辨過程的結論, 反而是孤獨的最大敵人。 芷葳

  35. 孤獨六講這本書強調「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的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在這本書中我了解到孤獨並不那麼的可怕到使我們感到畏懼,而是讓我們可以與更真實的自己相處,思維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往往能讓我們更進一步的去發現自己真正的想法。思維孤獨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我認為讓我們常常面臨思維孤獨的最大原因是「媒體」,在日常的報導中媒體往往已經先用自己主觀的想法把每篇新聞做好了結論再一一的報導,而民眾也就這樣盲目的接收了這些主觀的訊息,在報導的過程中很少有人會真正的去思考事情發生的原因,也很少有人會對報導提出不一樣的看法,因為結論已經被決定了,至於事情的結局也就理所當然的變成了媒體的主觀看法了。同一件事情明明可以有很多種不一樣的看法可以被提出很多不一樣的質疑,但是現在的社會中對於事物的看法往往很早就被下了結論,久而久之我們可能會變得不再思考也不再提問,只因為任何事的結論已經被局限在特定的範圍內,而每個人都害怕提出和別人不同的意見漸漸的就形成了一種封閉式的思維。孤獨六講這本書強調「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的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在這本書中我了解到孤獨並不那麼的可怕到使我們感到畏懼,而是讓我們可以與更真實的自己相處,思維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往往能讓我們更進一步的去發現自己真正的想法。思維孤獨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我認為讓我們常常面臨思維孤獨的最大原因是「媒體」,在日常的報導中媒體往往已經先用自己主觀的想法把每篇新聞做好了結論再一一的報導,而民眾也就這樣盲目的接收了這些主觀的訊息,在報導的過程中很少有人會真正的去思考事情發生的原因,也很少有人會對報導提出不一樣的看法,因為結論已經被決定了,至於事情的結局也就理所當然的變成了媒體的主觀看法了。同一件事情明明可以有很多種不一樣的看法可以被提出很多不一樣的質疑,但是現在的社會中對於事物的看法往往很早就被下了結論,久而久之我們可能會變得不再思考也不再提問,只因為任何事的結論已經被局限在特定的範圍內,而每個人都害怕提出和別人不同的意見漸漸的就形成了一種封閉式的思維。 喬綺

  36. 「習慣結論的社會,不容易有思維的快樂,也往往不會有孤獨的快樂。」「習慣結論的社會,不容易有思維的快樂,也往往不會有孤獨的快樂。」 思維孤獨是一種最大的孤獨,也是一種最難維持的孤獨,因為如果捨棄了自己,便喪失了原本擁有的。我們總是習慣以一種原先預設的立場去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但因為這「先入為主」的「成見」反而讓我們習慣直接定下結論,省略了中間「思辨」的過程。當我們忘記了思考,便形成了一種人云亦云的現象。也許我們心底都有一個懷疑的聲音,這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我們會選擇在多數同意的情況下,勇敢的出聲嗎?這樣一個單薄的聲音要承受各方面的孤獨,可能話還沒講完便被他人言語攻擊……有很多事情我們不能說,可能因為不想成為孤獨者、不想特立獨行。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那裡面有自己的聲音、也有大眾的想法,不會忘記過程中的思辨,我們需要的不是結論,而是追尋的過程。 淑纓

  37. 在過去保守的時代,人們沒有擁有發言的權利,當然,更別說是要提出自己的想法讓大家接受了;在過去保守的時代,人們沒有擁有發言的權利,當然,更別說是要提出自己的想法讓大家接受了; 而在現代開放的世紀,雖然我們擁有發言自己想法的權利,但這些想法卻往往不能夠被完全的接受。 而我覺得,在這個世界,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認為,當每個人的思維不一樣時,我們不應該只會一昧的要求別人來接受我們的想法,而是要靜下心來安靜的傾聽別人的想法與看法,說不定聽完之後我們將會有不同的收穫與感想。 佩如

  38. 「思維孤獨」 這部分不免牽涉到哲學,台灣人缺少了哲學思維的腦袋,很多事情一但只有標準答案,就會少了有可能性的趣味,考試題目卷的那些是非題選擇題都是已經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只要去想正確的答案是什麼而不需要特別思考什麼邏輯,所謂的思維、哲學,應該就是…一件事情思考而不會有最正確的答案 類似吧~ 但一般我們都會覺得這種人像瘋子一樣,思考模式都別人不同,就像一個A事件,有99%的人都認為答案就是如此,其中可能有人是「因為別人也這麼想所以我也這麼想」沒有真正思考到底 是不是對的是不是錯的。而那1%的人是會換個和別人不一樣想法的他只照自己的方式走探討這過程中的邏輯。所以這種哲學家藝術家其實是我們這種一班人很難去理解的。我們可以試著學習去打破原本的規則或許能讓很多事情有不同面貌。 秀媛

  39. 問題與討論

  40. 請分享你曾經思維自己活著的價值與意義 • 你透過何種方式來了解、思維心中的困惑? • 從你個人做起,有何方法幫助你身邊的親友,建立思維能力 • 你有哪些幫助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建立思維的能力好點子嗎?

  41. 補充資料 思維的過程

  42. END 謝謝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