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医院 白莲萍 联系方式: 65642718 邮箱: lpbai@fudan.edu.cn. 意外伤害的概念.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地震及火灾等 。 20101115 :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 ( 共 28 层 ) 火灾死亡 58 人 , 百余人受伤 , 几十人失踪。属特大事故。. 2008 年 5 · 12 确认:. 69227 人遇难, 17923 人失踪, 374643 人受伤, 4624 万人受灾。 经济损失达 200 亿美元。. 意外悲剧每天在继续 …….

mona-ste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校医院 白莲萍 联系方式:65642718 邮箱:lpbai@fudan.edu.cn

  2. 意外伤害的概念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地震及火灾等。 20101115: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共28层)火灾死亡58人, 百余人受伤, 几十人失踪。属特大事故。

  3. 2008年5·12确认: 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 374643人受伤, 4624万人受灾。 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

  4. 意外悲剧每天在继续……

  5. 意外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中国疾控中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万/每年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即在死亡儿童中有1/3是意外伤害所导致。 • 有关专家指出:通过教育和学习,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6. 意外伤害急救原则 1、不惊慌,要镇静。 2、不进食,不先搬。 3、急呼救,不留员。 4、大灾难,多报告。 5、边分类,边抢救。 6、先救命,原地施。 7、伤情稳,就近送。 8、统一令,不自行。

  7. 第一节 气道异物梗塞 • 定义: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 • 常因进食时说话吞咽过猛以致食物被卡在喉部造成呼吸道阻塞窒息。 • 阻塞气管的食物:肉类、芋艿、地瓜、汤圆、包子、豆子、花生、瓜子等。

  8. 一、气道梗塞表现 • 一般表现:突然刺激性咳嗽,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 特殊表现:“V”字手势,苦不堪言; • 气道不完全阻塞:剧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 • 气道完全阻塞:不能说话/咳嗽/呼吸,面色灰暗,失去知觉,窒息。  

  9. 二、现场急救—自救法 • 咳嗽:自主咳嗽所产生的气流压力比人工咳嗽高4--8倍,排除呼吸道异物的效果较好。 • 腹部手拳冲击法:患者一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置腹部脐上两横指、剑突下处,另一手紧握该拳,用力向内、向上冲击5次,重复至异物排出。 • 上腹部倾压椅背:患者将上腹部迅速倾压于椅背、桌角、铁杆和其他硬物上,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次,以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呼吸道异物。

  10. 二、现场急救—互救法 1、拍背法 (1)意识尚清楚的患者:在患者背部肩胛区给予6--8次连续急促拍击。患者头部要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于胸部水平,充分利用重力使异物驱出体外。 (2)意识不清的患者:应使患者屈膝蜷身,面向急救者侧卧,头低于胸部水平,急救者以膝和大腿抵住患者胸部,然后迅速、用力地拍背6--8次.

  11. 海姆立克急救法(海氏急救法) Hemilich maneuver 对病人冲击腹部及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长驱直入气管,将堵塞住气管、咽喉部的异物驱除。 也称“余气冲击法”

  12. 立位腹部冲击法(意识清醒) • 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令弯腰,底头张口; • 一手握空心拳以拇指侧顶住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处,剑突下; • 另一手紧握该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 • 有节奏、有力地重复操作; • 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

  13. 立位胸部冲击法(意识清醒) • 不宜用腹部冲击法者: 如:肥胖者或妊娠后期 • 救护者站于患者背后,双臂经患者腋下环抱其胸部; • 一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置患者胸骨中部,避肋骨缘与剑突; • 另一手紧握该拳,向内、向上冲击5次; • 重复操作,检查异物排出。

  14. 仰卧腹部冲击法(意识不清) • 仰卧位,头后仰,开放气道。 • 救护者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侧; • 用一手的掌根置于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不触及剑突,另一手置其上; • 两手合力向上、向内冲击5次; • 检查口腔,若异物冲出,速用手取出; • 检查呼吸心跳,若无即CPR。

  15. 仰卧位胸部冲击法(意识不清) • 救护者骑跨在患者两大腿外侧; • 定位与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相同; • 两手掌根重叠,快速冲击5次,冲击均匀,间隔清楚; • 重复至异物排出; • CPR

  16. 儿童气道梗塞救治法

  17. 婴幼儿气道梗塞急救 不要惊慌或立即抱送医院! 应在高声呼救的同时,开始急救!

  18. 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急救法 • 救护者将婴儿身体骑跨在左前臂上,用左手掌固定头颈,头低脚高; • 用右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头后仰打开气道; •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 • 左手掌根叩击背部肩胛区4次; •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仰卧位; • 右手三指定位,两指冲击性按压两乳连线下一横指4次; • 查口腔,若异物咯出,小手指取出; • 若异物未能咯出,重复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

  19. 婴儿气道梗塞急救法(背部叩击+胸部冲击)

  20. 第二节 淹溺(drowning) 定义: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或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称为 • 近乎淹溺(near drowning) • 暂时性窒息 • 有大动脉搏动 • 溺死(drown) • 窒息 • 心脏停搏

  21. 溺水致死的原因 • 大量水、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 惊恐、寒冷使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2013年6月16日一家三口跳粪坑捞手机妻女两人身亡

  22. 淹溺分类 根据发生机制 根据发生水域 10% 干性淹溺 湿性淹溺 淡水淹溺 海水淹溺 90%

  23. 流行病学 • 据报道,男性溺死是女性的5倍,男性溺死的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女性溺死在学龄前的1~4岁。成人溺死者中约45%伴有酒精中毒。 • 溺水是儿童(0—14岁)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占60%。

  24. 临床表现 • 溺死---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 近乎淹溺--- 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 头痛 • 视觉障碍 • 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胸痛、呼吸困难 • 口渴、寒战、发热(海水淹溺)

  25. 临床表现 • 体征: • 烦躁不安、抽搐或昏迷 • 面部浮肿、球结膜充血,上腹部膨隆 • 皮肤、粘膜苍白、发绀,四肢厥冷 • 口鼻气管内充满血腥泡沫或污泥等 • 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 • 肺部闻及湿罗音 • 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到 • 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

  26. 现场急救原则 • 救离水域 • 畅通呼吸道 • 实施心肺复苏

  27.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自救) • 不要心慌意乱,保持头脑清醒。 • 采用仰面位,头顶向后,口鼻向上,呼气宜浅,吸气宜深,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 • 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 小腿腓肠肌痉挛自救法。

  28.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他救)

  29. 溺水急救—救离水域(他救) • 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可从头部靠近 • 对神志清晰的淹溺者应从背后接近 • 急救者防溺水者抱住不放,影响急救 • 急救者应松手下沉,先与溺水者脱离,然后再救 • 向后推溺水者的脸,紧捏其鼻,使其松手,接着再救。

  30. 对精疲力尽的淹溺者, 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 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 救护者需从背后接近。

  31.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清除口鼻异物、取出义齿; • 宽衣解带; • 必要时将舌头用手巾、纱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 控水(倒水): 方法:膝顶法; 肩顶法; 抱腹法。 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头胸部下垂。

  33. 溺水急救—岸上救护 • CPR • 迅速转送医院 • 转运途中保暖

  34. 溺水预防—健康教育 • 不要乘严重超载的船只; • 不要在恶劣天气乘船出海; • 游泳安全知识教育: • 完善急救措施,儿童游泳时加强保护; • 不去非游泳区域游泳; • 游泳前的准备活动; • 不在过冷的水中游泳,一次游泳时间不宜过长; • 过度疲劳、饱饥、患病虚弱者不宜下水,心、脑血管等疾病者不宜游泳; • 游泳过程中小腿痉挛的处理。

  35. 第三节 触电 • 触电又称电伤,是指一定电流或电能(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 触电对人致命的伤害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因而心脏除颤、心肺复苏是否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6. 案例 电工触电身亡 求婚身亡 盗电身亡

  37. 发生情况 据报载:我国每年因使用家用电器造成触电死亡超过1000人,6-9月份触电死亡人数占全年的75%。

  38. 触电的原因 • 人体直接接触电源:不懂安全用电常识,自行安装电器,家用电器漏电而手接触开关、灯头等;在电线上晒湿衣物;救护时直接用手拉触电者。 • 身处高压或超高压电场中:因大风雪、火灾、地震、房屋倒塌等使高压线断后在地,10米内都有触电危险。 • 旷野中雷击:在房檐或大树下避雷雨,衣帽被雨淋更容易被雷击

  39. 电击伤的人体线路 • 电流由一手进入,另一手或一足出,电流通过心脏,即可立即引起室颤; • 电流自一足进入经另一足出,不通过心脏,仅造成局部烧伤,对全身影响较轻。 电流途径与通过心脏电流百分数

  40. 电击伤对人体的伤害 • 电流伤(触电) 电流通过心脏,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纤维性颤动(心室纤颤),从而导致心脏无法排出血液,血循环中断,很快心脏骤停。 电流对延髓中枢的损害,可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麻痹,导致呼吸衰竭,呼吸停止。 • 电烧伤 多见于高压(1000伏特以上)电器设备,烧伤程度根据电压及接触部位而不同,轻者仅为局部皮肤的损伤,严重者伤害面积大,可深达肌肉、骨骼。

  41. 现场判断把握要点 • 一看现场:是否安全? 低压勿摸,高压勿近! • 二看伤者:严重程度? 触电途径:“左手到双足”最危险 电流强度、电压、电阻、接触时间

  42. 现场急救把握要点 • 触电后抢救开始时间与成活率关系 <1分钟,90%可能救活 1-4分钟,60%可能有效; >10分钟,获救机率甚小。 • 要求: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措施规范、坚持不懈。

  43.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 低压电:关闭电源 挑开电线 切断电线 拉开触电者

  44.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 高压电 通知供电部门停电 专业人员急救 • 注意事项: • 避免给触电者造成其它伤害 • 抢救人员自身安全防护

  45. 现场急救—禁忌 !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拨开电线。 !切勿用手触及带电者。

  46. 现场急救—简单诊断后处理 • 紧急呼救,启动EMSS系统

  47. 触电的预防—制定安全用电的规章制度 • 严格执行用电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维修电器设备,对容易引起触电事故,应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检修。

  48. 触电的预防—开展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

  49. 第四节 车祸 • 交通事故是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其中以公路交通事故——车祸为最常发生 • 截止2006年,全球万车死亡率平均2.0/年,当年日本:0.77;英国:1.1;加拿大:1.2;法国:1.59;美国:1.77;中国:6.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