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 掌握维生素与辅酶或辅基的关系。 ● 了解各种辅酶或辅基的结构,熟悉各种辅酶 或辅基功能。 ● 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和主要生理功能,熟悉缺乏时所引起的缺乏症。. 第一节 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一、维生素( Vitamin , V ) 概念: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台物。尽管机体时这类物质的需要量很少,但由于这类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需从食物中摄取。 功能:绝多数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参与节机体物质代谢。 缺乏症: 二、维生素和辅酶或辅基的关系

mol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掌握维生素与辅酶或辅基的关系。 ●了解各种辅酶或辅基的结构,熟悉各种辅酶 或辅基功能。 ●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和主要生理功能,熟悉缺乏时所引起的缺乏症。

  2. 第一节 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一、维生素(Vitamin,V) 概念: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台物。尽管机体时这类物质的需要量很少,但由于这类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需从食物中摄取。 功能:绝多数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参与节机体物质代谢。 缺乏症: 二、维生素和辅酶或辅基的关系 1.维生素及其功能(略) 2.辅酶或辅基及其功能(略)

  3. 3.二者关系 绝大数V是辅酶或辅基的组分 FAD(VB2)、NAD+(Vpp)、NADP+(VB1) 有些V其本身就是辅酶 Vc是Pro羟化酶的辅酶、生物素是丙酮酸羧化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 三、分类 水溶性V:VB族、硫辛酸和Vc 脂溶性V:VA、VD、VE、VK

  4.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A 一、VA(抗干眼病V) (一) 来源 动物性食物、鱼肝油丰富。有VA1(哺乳动物和海水鱼肝脏)和VA2(淡水鱼肝脏),植物不含VA,但可通过β-胡萝卜素转化为VA。 (二)结构

  5. (三)功能 ①合成视紫红质,维持暗视觉。缺乏:夜盲症 ②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完整和功能。缺乏:干眼病(结膜炎) ③ 参与糖蛋白的合成。

  6. 二、VD(抗佝偻病V) (一) 来源 鱼肝油、蛋黄、牛奶、肝、肾、脑、皮肤。VD源(植物麦角甾醇,动物及人体7-脱氢胆固醇)。 (二)结构 为固醇类物质,VD2 和VD3较为重要,VD3比VD2少一个甲基和一个双键。其活性形式为1,25-二羟VD3。

  7. (三)功能 进肠道粘膜合成钙结合蛋白,使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增加,同时还控制肾对磷的排出或回吸收,从而维持血浆中钙、磷的浓度的正常水平,有利于新骨的生成与钙化。缺乏:佝偻病、骨软化症 三、VE(生育酚) 有α、β、γ、δ四种,其中α-生育酚最重要,效价最高 (一) 来源 动植物油,尤其是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 (二)结构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

  8. (三)功能 ①维持生殖机能 ②抗氧化 四、VK(凝血V) (一) 来源 广泛猪肝、蛋黄、菠菜、白菜 (二)结构 α-甲基萘醌的衍生物。有VK1和VK2两种 (三)功能 ①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Ⅶ、Ⅸ、Ⅹ的合成,促进凝血; ②参与氧化磷酸化过程

  9. 第三节 水溶性V维生素 一、VB1(硫胺素,抗神经炎素)和TPP+(羧化辅酶) (一)来源 酵母中的维生素VB1含量最多,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亦较丰富。 (二)结构 由一含硫的噻唑环和一含NH2的嘧啶环组成。 (三)性质和功能

  10. 2.功能 ①作为TPP+的组分,TPP+是催化丙酮酸或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酶的辅酶,在糖代谢中起作用。 缺乏症: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 ②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保持神经的正常传导。 ③促进消化,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 二、VB2(核黄素)和黄素辅基 (一)来源 酵母、肝脏、乳类、瘦肉、蛋黄中含量丰富。人体不能合成,但绿色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具有合成维生素B2的能力。 (二)结构 核糖醇与7,8-二甲基异咯嗪的缩合物

  11. (三)性质和功能 1.性质

  12. 异咯嗪环的1位和5位氮原子。 2.功能 ①作为FMN(FAD)的组分,它们是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参与生物氧化中的递氢作用。缺乏:唇炎、舌炎、口角炎、角膜炎 ②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皮肤粘膜和视角的正常机能均有一定的作用。 三、泛酸(VB3)和辅酶A (一) 来源 肝、肾、糖浆、花生含量丰富,人体不能合成  (二)结构 α,γ-二羟-β,β-二甲基丁酸与β-丙氨酸缩合而成 (三)性质和功能 作为HSCoA和酰基载体蛋白的组分,是各种酰化反应的辅酶,参与体内转酰基作用。

  13. 四、VPP(VB5)和辅酶I、辅酶II (一) 来源 烟酰胺在动植物中分布很广,酵母、米糠、豆类、花生、肝、肉等含量丰富。人体可以利用色氨酸合成少量的烟酰胺,但不能满足需要,还需从食物中供给。 (二)结构 为吡啶的衍生物,包括烟酸和烟酰胺两种

  14. 五、VB6和磷酸吡哆醛(胺) (一) 来源 VB6在动植物中分布很广,谷类外皮含量尤为丰富,同时肠道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B6供人体需要,故人体少见维生素B6缺乏症。 (二)结构 吡啶衍生物,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

  15. 六、生物素(VB7) (一) 来源 动植物组织中广泛分布 (二)结构 带有戊酸侧链的噻吩与尿素所结合的骈环 (三)性质和功能 它是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在CO2固定中起重要作用。

  16. 七、叶酸(VB11)和四氢叶酸(THF) (一) 来源 植物绿叶、肝、酵母 (二)结构 由蝶呤啶、对氨基苯甲酸与L-谷氨酸连接而成

  17. (三)性质和功能 1.性质

  18. 2.功能 ①作为THF的组分,参与一碳基团的转移 A.N5,10-亚甲基FH4,Gly → Ser B.N10-甲酰FH4,嘌呤核苷酸合成 C.N5,10-亚甲基FH4,dUMP → dTMP D. N5-甲基FH4, 高半胱氨酸 → Met ② 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症

  19. 八、维生素B12(钴胺素)和B12辅酶 (一) 来源 肝、肉、鱼、蛋 (二)结构 三价钴的多环系化合物。主要有5'-脱氧腺苷钴胺素、氰钴胺素、羟钴胺素、甲基钴胺素。 (三)性质和功能 ①有5'-脱氧腺苷钴胺素是几种变位酶的辅酶 ②甲基钴胺素作为辅酶参与转甲基作用。 ③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红细胞的成熟。缺乏:恶性贫血(内因子)

  20. 九、硫辛酸(lipoic acid) (一) 来源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肝和酵母中含量特别丰富。在食物中常和维生素B1同时存在。 (二)结构 硫辛酸的结构是含硫的C8脂酸,以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存在。在自然界中硫辛酸与蛋白质结合存在,其羧基与蛋白质分子中赖氨酸的ε-NH2共价连接。 (三)性质和功能 硫辛酸是一种酰基载体,存在于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中,与糖代谢关系密切。硫辛酸在α-酮酸氧化作用和脱羧作用时具有偶联酰基转移和电子转移的功能。

  21. 十、维生素C(抗坏血酸) (一) 来源 新鲜蔬菜和水果 (二)结构 为烯醇式己糖磷酸酯 (三)性质和功能-2H+2H 1.性质

  22. 2.功能 ①作为Pro 羟化酶的辅酶,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伤口的愈合; ②参与生物氧化,作为氢的载体; ③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解毒作用; ④在某些代谢中起作用。 缺乏:坏血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