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723 Views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王健. 一,中药制备工艺的特点 (一)保证疗效的关键性 中药的质量是依靠工艺的稳定可靠生 产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 例如 :复方丹参片:丹参提取三次 (乙醇, 50 %乙醇 ,水)、三七原粉, 与丹参清膏搅拌均匀,制颗粒,加入 冰片,制成 1000 片。 (二)工艺过程的复杂性 1 ,成分复杂:人参 ,甘草 大黄 2 ,组方复杂: 3 味, 5 味 , 8 味, 10. 味, 12 味、 15 味, 20 味 , 25 味, 30 味。 3 ,提取过程复杂:
E N D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王健
一,中药制备工艺的特点 (一)保证疗效的关键性 中药的质量是依靠工艺的稳定可靠生 产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 例如 :复方丹参片:丹参提取三次 (乙醇,50%乙醇 ,水)、三七原粉, 与丹参清膏搅拌均匀,制颗粒,加入 冰片,制成1000片。 (二)工艺过程的复杂性 1,成分复杂:人参 ,甘草 大黄 2,组方复杂:3味, 5味 ,8味,10
味,12味、 15味, 20味 ,25味,30味。 3,提取过程复杂: 挥发油提取(当归、川芎、桂枝等) 极性小的成分醇提取(熊果酸、齐敦 果酸等) 生物碱(酸水提取、或碱化后,有机 溶剂提取) 对热不稳定成分(冷浸、渗漉) 纯化工艺的复杂性(除去有毒成分、 无效成分、分离有效成分) 有时采用多种提取工艺并用(提油、
醇提、水提、水提醇沉、液-液提取、 固-液提取,煮沸、冷藏等) 4,成型工艺的复杂性 片剂(辅料、崩解剂、黏合剂、稀释 剂、润滑剂、水分、湿度等)。 合剂(PH值、澄清度、相对密度、) (三)工艺的保守性 1,改变工艺(有质的变化,要做临 床)。 2,改变工艺可引起产品内外质量变化 (外观性状、成分含量、产量) 。喷雾-
干燥-常压干燥 ,超滤-醇沉,改变 醇提浓度,改变辅料。 3,制法是质量标准的组成部分,具有 法定性,各种工艺参数均具有法定性 (提取时间,次数,醇浓度,加醇量, 加水量,浓缩,干燥,冷藏,滤过等) 例如:感冒舒颗粒。 二,中药新药生产工艺研究资料 的技术要求 (一)处方组成 (二)详细的制法
(三)工艺流程图 (四)工艺合理性的研究:剂型选择、 提取工艺的研究、分离和纯化工艺的 研究、浓缩和干燥工艺研究、成型工艺 研究。 (五)至少三批中试资料和数据。 (六)有关的参考文献。 三,处方组成 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处方中药味名称要规范,应使用 药典和局标名称,凡地标名称与国标相同
但来源不相同的应改名。例如:地黄-生地,独活-大活,金银花-双花,西红花-番红花,全蝎-全虫,西洋参-洋参、花旗参,骨碎补-毛姜,槟榔-大白,人工牛黄-合成牛黄,续断-川续断、川断,大血藤-红藤 ,龟甲-龟板,牛膝-怀牛膝 土鳖虫-土元,桑皮-双皮,玄参- 元参。 (二)炮制品应注明,但药典单列的炮制品,应按单列名称。
例如:舒肝丸:延胡索(醋制) 白芍(酒 炒) 枳壳(炒)厚朴(姜制)。 强阳保肾丸:淫羊藿(炙)阳起石( 煅、酒制)肉苁蓉(酒制) 葫芦巴(盐水 制)补骨脂(盐水制)五味子(醋制) 小茴香(盐水制)远志(甘草制)芡实 (麸炒)。 制川乌-川乌(制)炙甘草-甘草(炙) 炙黄芪-黄芪(炙)。 (三)处方应按君臣佐使顺序排列 或 主药、次药 、再次药。
例如;桂枝茯苓丸:桂枝 茯苓 牡丹皮 赤芍 桃仁。 滋心阴口服液:麦冬 赤芍 北沙参 三七。 (四)处方量应为1000制剂单位 如:片剂:1000片 胶囊剂 :1000粒 合剂:1000ml 酊剂:1000ml 注射剂:1000ml 糖浆剂 :1000ml 颗粒剂:1000g 软膏剂:1000g 搽剂:1000ml 滴鼻剂:1000ml 滴眼剂:1000ml 露剂:1000ml 丸剂尚无规定。
(五)复方制剂,允许少数药味为地方 标准,应提供标准复印件,如无标准应 按有关规定申请国家药材标准。 (六)如为单方制剂 ,原料应为国家 标准。 (七)辅料应有国家标准。 四,详细的制法 (一)详细叙述生产的全过程(关键 工艺,技术参数) 例1:愈风宁心片(见资料) 例2:精制冠心颗粒(见资料)
(二)制法项应概括工艺的全过程, (提取次数、加水量、浓缩相对密度) (三)制法项与质量标准中的制法不同, 加水量与加醇量、干燥条件、辅料用量 等均应详述。 五,工艺路程图 (一)内容 :1,概括工艺全过程并表 明技术参数。 2,表明工艺进行的先后 顺序。 3,反映原料、辅料、
中间体、半成品、成品的投入和产出的 情况。 (二)要求:1,方框内标示原料、中 间体、半成品、成品(辅料可不列入方 框中)。 2,箭头指向表示工艺进 行的方向。 3,方框之间表示工艺过 程、工艺条件、技术参数等。 (三)举例:精制冠心片(见资料)
六,剂型选择 (一)剂型选择的重要性 1,关系临床疗效 2,关系有效成分的吸收多少与 快慢。 3,关系药物本身的稳定性。 4,关系生产成本、经济效益。 (二)剂型选择的依据 1,根据临床需要 疾病轻、重、急、慢。急症:注射剂、 气雾剂、喷雾剂
含化剂、灌肠剂(冠心病、心绞痛、高 烧、脱水、昏迷、休克)。 非急性病:片剂、胶囊剂、丸剂、颗 粒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等。 下列剂型选择不合适:阑尾炎贴剂、 小儿肺炎膜剂、心绞痛缓释片、心痛 贴剂、黄连上清口胶、复方白降丹胶囊 下列剂型选择较合适:清开灵注射 液、滴鼻剂、口服液。主治热邪内陷 心包,窍闭神昏高热谵语(高危病人)
2,根据用药对象:老人、妇女、 儿童。 3,根据药材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 液体制剂:合剂、糖浆剂、滴鼻剂、 滴眼剂、注射剂。不宜应用的成分: 挥发油(当归、川芎、薄荷、细辛、 丁香等) 水不溶的矿物药(滑石、磁石、朱砂 等) 动物药(羚羊角、水牛角、麝香、 全蝎)
致敏药物动物药不宜制成注射剂(异体 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 味苦、气味难闻的药物不易制成含化 片、咀嚼片。(黄连、苦参、山豆根、 阿魏等) 3,根据日服用量选择剂型 服用量大者:合剂、糖浆剂、颗粒剂 丸剂、膏滋、茶剂、输液剂。 服用量小者:片剂、胶囊剂、贴剂、 滴丸剂、外用膏剂。 一般情况下,外病外治,内病内治,但
不排除内病外治。 4,生产条件应具备,成本应低廉。 控释制剂,缓释制剂,滴丸剂,粉针 剂,软胶囊。 七,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 (1)设计原则:为功能主治服务, 减少毒副作用。保持疗效,提高疗效。 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 (2)设计思路:A, 剂型要求: 大剂 量剂型,可用粗放工艺。液体制剂、小剂 量剂型,可用精制工艺。
B,注射剂有特殊要求: 以有效部位为组分:70%(肌注), 80%(静注)(总成分/总固体)。 以药材为组分:20%(肌注), 25%(静注)(总成分/总固体)。 C,药物所含成分的溶解性、挥发性、 稳定性、毒性。 溶解性:水溶性,可水提(苷类、 多糖。),醇溶性,可醇提(生物碱、 苷类、木质素类、内酯类、蒽醌类、 黄酮类等)
D,稳定性 对热不稳定的宜冷浸、渗漉(延胡 索、紫草等) 对光不稳定的宜避光提取(补骨脂) E,毒性 含有毒成分的药材,应采取相应工艺 :药材前处理、久煎、高压破坏、酸 水解(附子、制川乌、制草乌、马钱 子)。 F,遵守传统工艺:宜合煎合提的,不单 煎单提。单煎:挥
发性药材(同时提油)、贵重药材、 毒性药材、不稳定药材,与其它药物 可能有化学反应的药材。 G, 单纯剂型改革 保证工艺没有质的改变,仅改变成型 工艺。 H, 应能适合工业大生产。中试工艺应基 本符合大生产的要求。 I, 成本应低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艺 如: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水煎醇沉、
干燥方法:喷雾、烘干、一步制粒。 浓缩:减压、常压、薄膜蒸发。 提取:冷浸、渗漉、索式提取、回流提取、超临界提取。 J,常用提取工艺 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脱脂、水提、醇提、不同极性的溶媒提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重结晶。 有效部位的提取:水提、醇提、醇沉 、正丁醇提取、固-液萃取(大孔树酯、
氧化铝、聚酰胺、硅胶)。 复方制剂:水提、不同浓度的乙醇提 取、水提醇沉、冷浸、渗漉、索式提 取等。 提取工艺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有害溶 剂,如:甲醇、乙醚、氯仿、二氯甲烷 、醋酸乙酯、苯、石油醚等。 八,药材的鉴定和前处理 (一)药材的鉴定 按照法定标准对工艺研究用药材进行
鉴定,符合规定,方可投料。 对于制剂中有含量测定的药材,应做 含量测定,合格后,方可投料。 对于多来源的药材可选用一种或多 种。 处方中君药应有含量测定,如药材无 含量测定,应先制定含测指标。 (二)药材前处理 A ,净药材的概念:中国药典规定, 制剂中的药材均指净药材,注有炮制 要求的药材,除另有规定外, 应按
现行版药典该药材项下的方法炮制; 制剂中规定的药量系指净药材或炮制品 粉碎后的药量。 例如:甘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 切厚片,干燥-净药材。 炙甘草:取净甘草,照蜜炙法 (药典)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 取出,晾干-净药材炮制品。 B ,药材应按处方要求处理 未注明炮制的系指净药材,应按净药
材处理。 注明炮制的,如法炮制,必要时,测 定含量。如 延胡索(醋制)。 九,提取工艺的研究 (一)溶剂选择 大生产中主要以水和乙醇为溶剂。 1 ,水:饮用水、纯化水、酸水、碱水 、不同PH值的水。价廉,无毒,提取 范围广。 饮用水:口服、外用制剂的提取溶剂。
纯化水:滴眼剂、注射剂的药材提取 溶剂,口服、外用制剂的配制溶剂及 稀释剂。 2 ,乙醇 :不同浓度的乙醇(50~90% ,85%以上可用于注射剂)。 不同PH的乙醇。价廉,较安全,无毒,提取范围广。 (二)提取工艺 1, 水煎煮: 优点:价廉、无毒、安全、设备要求低、适用范围广。
缺点: 杂质含量高(鞣质、树酯、粘 液质),易霉变,提取物体积大。 应用:颗粒剂、浓缩丸剂、膏滋等。 2,乙醇提取:A,回流提取 B,索式提取 C, 冷浸 D,渗漉 优点:较安全、价廉、醇可回收、
杂质少、易滤过、提取范围广。 缺点:70%以上可引起多糖损失沉淀。 应用:多种制剂(固体、 液体、口服、 外用、注射剂、滴眼剂等)。 3,水煎醇沉工艺: 优点:价廉、设备简单、应用范围广 (不同浓度的乙醇)、滤过方便、提取物 体积小。 缺点:有效成分损失大(醇沉)。 应用:固体、液体、注射剂。 4,醇提水提双提法:
应用:水溶性、脂溶性成分共有的药 材和处方。 例1:丹参: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 丹参素、丹参酸。 醇溶性成分:丹参酮、 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丹参酮甲酯、 异丹参酮。 例2:人参:水溶性成分:多糖、人参 多肽。 醇溶性成分:皂苷类、挥发性成分、
例3:复方丹参片(见资料) • 例4:复方扶芳藤合剂(见资料) • (三)提取工艺的优选 • 主要有3种方法: • 单因素优选法 • 正交试验设计 • 均匀设计 • 1,单因素优选法 在多种影响因素 • 中,只有一个因素为变量,其余因素 • 暂定不变,对这个变量设计若干个水平
,逐个水平考察,确定最佳水平。再 如法考察其它因素。 例如:水煎工艺的考察: 四因素(每因素3水平): 药材粉碎度 加水量 提取次数 提取时间 1,应用:适用于因素水平较少时,如 :蒸馏、渗漉、冷浸、成型工艺研究等。
在水煎,醇提工艺研究中,可采用单 • 因素法考察一个因素,再用正交试验 • 设计考察其它因素。 • 2,优点:实验全面,数据可比性强, • 结果可靠。 • 3,缺点:对于多因素多水平考察, • 试验次数很多。 • 公式:N=RQs(s为因素个数,q为 • 水平数,r为试验重复次数,n为试验 • 重复次数)
对于一个三因素三水平来说,如重复2 • 次,N为54。 • 对于三因素五水平来说,如重复2次, • N为250 。试验周期长,操作繁杂,能 • 源、财力、消耗大。 • 2,正交设计试验法 • A ,简介: 日本田弘一博士运用英美 • 正交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因素试验 • 设计法,利用设计好的正交表安排试 • 验、分析试验的一种方法。
优点:以最少的试验次数,获得最佳 配方和操作参数。 特点:均衡分散性-试验因素均匀分散 整齐可比性-各因素之间,每一 因素各水平之间按组合理论形成正交表 ,因此,结果可比性强。 B ,正交试验中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因素:要有独立性、可控性、全方位。 水平:范围要广、水平之间差距大、可 看出优劣趋势,水平筛选应通过预实验。
如:乙醇浓度:预试验60-75-90%, 最佳浓度75%,在正交试验中,可设为 乙醇浓度:65-75-85%。 C,选择合适正交表 L4(2,3)三因素二水平,试验4次。 L9(3,3)三因素三水平,试验9次。 L9(3,4)四因素三水平,试验9次。 L18(3,7)七因素三水平,试验18次。 正交表可参阅有关书籍。 D,正交试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选择因素应在同一试验步骤中,具可比 • 性。如:水煎醇沉不可设为一个试验。 • 水平设计应通过预试验确定。 • 结果分析:各因素影响程度可通过极差R • 大小 来确定,也可由方差分析确定。 • 最佳水平为每一个水平的各水平和的最 • 大 值。 • 验证试验:一般通过三个平行试验验证 • ,观察是否与正交试验结果吻合。 • 调整试验方案的验证试验:必须进行三 • 次验证试验,以证明调整方案的可靠性。
E, 正交试验中优选指标的选择: • 选择指标应考虑临床疗效、质量标准 • 的制定。 • 水提干膏 • 反映量效关系、选择剂型的依据、固 • 体制剂服用量和包装的依据。 • 醇提干膏(谜提干膏、正丁醇提干 • 膏) • 醇提干膏含杂质少,更能说明问题。 • 总成分 (总生物碱、总黄酮、总蒽醌 • 、总皂苷、总香豆素等)。
总成分为指标更能反应量效关系。 • 总成分测定常用比色法(人参、淫羊 • 藿、大黄、银杏叶、葛根等) • 指标成分或有效成分 • 最好选择与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相同 • 的成分,反映该成分的转移率。 • 测定方法:HPLC法、TLCS法、GC法 • 等。 • F,药理学试验指标 • 在没有其它合适指标时,可选用。举例: • 抑菌试验指标(抗菌抗感染药物)
其它:镇痛试验、解热试验、抗炎试 • 验、降压试验、解痉试验、抗惊厥试 • 验、催眠试验等 • G,有效浸出物 • 对制剂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媒提取,并 • 对每一种溶媒的提取物进行药效试验, • 寻找与功能主治最贴近的提取物,再从 • 提取物中找到有效成分,以此有效成分 • 为指标,进行工艺研究,更有意义。 • (三)均匀设计 • 特点: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的充分
‘均匀分散’,而忽视整齐可比性,为多 因素多水平的试验提供了一种试验次 数少的设计方法。 公式 :N=rq N=试验次数 q=水平数 r=试验重复次数 如果r=1,即重复1次,N=q 目前,新药研究中应用较少。 十,分离和纯化工艺的研究 (一)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1,减少体积,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
以便适应剂型的需要和提高疗效(片、 胶囊、滴丸、软膏等) 2,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液体制剂中 如有树酯、粘液质、胶质、鞣质、蛋 白质等,易凝集沉淀) 3,中药注射剂对原料有特殊的要求 (见前述) (二)分离纯化的方法 1,乙醇沉淀法 原理:不同浓度的乙醇可以从水煎液中 溶解出多种有效成分(生物碱、苷类、
黄酮类、蒽醌类、有机酸类等,而树 酯、树胶、粘液质、淀粉、蛋白质等 杂质可除去。 方法:在冷却的水煎液中,缓缓加入 不同浓度乙醇,边加入边搅拌均匀。 冷藏24~48小时,滤过,即得。 注意:70%以上乙醇可沉淀多糖。沉 淀过程中,有效成分可能被包裹吸附 而沉出 。 醇沉淀法的优选:因素:水溶液的相对密 度、乙醇浓度、溶液PH值。每个因素选
3个水平(正交设计试验) 。 2,大孔树酯吸附法 原理:树酯表面吸附、电性、形成氢 键,达到吸附溶质的目的。(极性、 中等极性、非极性) 优点:吸附选择性强、吸附能力强。 (皂苷类、黄酮类等) 节约溶剂、节约时间、避免乳化。 脱色除臭能力强,优于活性炭。 可再生使用。 大孔树酯品种多,可灵活选用。
举例:人参、西洋参、三七。 注意:精心选择树酯型号(参考文献) 明确吸附容量与上样量的关系 注意选择最佳洗脱剂 大孔树酯的再生方法 另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柱色谱。 3,滤过和离心(溶液中混悬物的分离) A ,普通滤过:滤材:筛网、滤布、脱脂 棉,砂芯、垂熔滤器。 压力:常压、减压。 应用:粗滤、精滤。
板框过滤:滤材:滤布(绸布、棉布 、尼龙布) 压力:加压 应用:粗滤(水煎液) 离心:滤材:离心力 压力:转速 1.4~2万转/分 应用:滤除0.01mm以下颗粒。 4 ,膜滤过法: A ,成膜材料:主要:纤维素混合酯 (醋酸纤维素和硝酸纤维素构成)
膜的孔径:0.025~8um。七种规格。 膜的直径:12、24、25、47、90、143、 293。七种规格。 膜的分类:一般微粒滤过 微孔滤膜(0.05~5um) 超滤 (截流0.0012~0.05um ) 反渗透 (从水中除去0.0003 ~0.0012 um的溶质。) 5,多种纯化方法的综合利用 复方中药:煎液筛网滤过-滤液经板框滤过-滤液经砂芯滤过(合剂)或膜
滤过(注射剂、滴眼剂、滴鼻剂)。 十一,浓缩和干燥工艺研究 (一)浓缩 1,应用:水提清膏的制备 醇沉前,水液的浓缩 水提醇沉液的浓缩 液-液萃取、固-液萃取 膜滤 、超滤、离心。 2,方法:煮沸蒸发浓缩(多效蒸发器) 减压蒸发(不耐热成分) 薄膜蒸发(快速蒸发)
(二)干燥 1,应用 :浓度液的一步干燥制粒 清膏的干燥 湿颗粒的干燥 半成品的干燥 2,方法:常压烘干(成分耐热) 减压干燥(受热时间短) 热气流干燥法(厢式干燥) (带式干燥) 喷雾干燥(速度快) (受热时间短)
十二,制剂成型工艺的研究 (一)目前中药主要剂型 1,口服制剂:丸剂(大蜜丸、小蜜 丸、水丸、水蜜丸、浓缩水丸、浓缩蜜 丸、浓缩水蜜丸、糊丸、蜡丸、微丸、) 、滴丸剂、颗粒剂、片剂、散剂、胶 囊剂、胶剂、酒剂、酊剂、糖浆剂、煎 膏剂、汤剂、茶剂、合剂、露剂(24种) 2,注射剂:静注、肌注、静滴、穴位 3,含化剂:片剂、丸剂、滴丸剂 4,经皮给药:软膏剂、膜剂、硬膏剂、
洗剂、搽剂。 5,经鼻腔给药:滴鼻剂、气雾剂、软 膏剂。 6, 口腔(呼吸道)气雾剂、喷雾剂 7,直肠:灌肠剂、软膏剂、栓剂、 片剂。 8, 阴道:洗剂、软膏剂、片剂(泡腾片 )、栓剂。 (二)辅料(赋型剂和附加剂)的选择 1,加入辅料的目的: 保持疗效,提高疗效(同一药物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