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研制 《 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 ----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研制 《 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 ----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Impact of New Time -走进新时代. Human Capital Driver of the Economy 人力资本对经济的驱动. Globalization 全球化.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信息通讯技术. Knowledge-Based Economy 知识经济. 欧盟关于终身教育的“八大关键能力”的建议. 每个欧洲人在知识社会取得成功所必须掌握 的核心知识 、技能 和态度

moesh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研制 《 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 ----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2. Impact of New Time-走进新时代 Human Capital Driver of the Economy人力资本对经济的驱动 Globalization 全球化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信息通讯技术 Knowledge-Based Economy知识经济

  3. 欧盟关于终身教育的“八大关键能力”的建议 • 每个欧洲人在知识社会取得成功所必须掌握 的核心知识 、技能 和态度 • 八大关键能力:母语沟通能力;外语沟通能力;数学、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学会学习;人际交往、跨文化交往能力及公民素养;实干精神(将想法变成行为);文化表达(通过音乐、行为艺术、文学或视觉艺术等媒体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4.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规定的全国语文核心课程标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规定的全国语文核心课程标准 语言艺术(Language Arts)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语言思维的能力,掌握语言的技能与艺术,能够自如、恰当和有效地进行人际交流,以及人与文本、图形和音像等各种信息媒体间的“对话”;以语言及其符号为媒介培养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意识。写作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写作过程中的一般技能与策略;能恰当运用写作过程中的文体和修辞手法;能符合语法和惯用法地进行书面表达。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熟练运用阅读过程中的一般技能与策略;能灵活运用各种技能和策略阅读,诠释不同文体的语言材料。听说能力的要求是能熟练运用适合各种目的的听说技能与策略。同时,顺应时代进步,对处理多媒体信息提出要求,如视读(viewing)--能运用视读的技能与策略看懂可视信息;理解媒体的特征与结构等。

  5.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6.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7.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8.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9.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

  10.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

  11.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我们在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同时,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和设备闲置问题;在加大资源建设力度的同时,需要建立可持续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改变教育信息管理严重滞后面貌、实施标准化建设的同时,需要协调各方需求,落实责任主体,形成协作合力;在推进信息化普及应用的同时,需要解决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以及师生应用能力提高问题。

  12.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组织编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以全面落实“纲要”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为核心,以服务大局、保证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创新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与教育结合为战略方向,以顶层设计、示范引导和重大项目(工程)为抓手。宏观方面重点抓好顶层设计,中观方面重点抓好一批示范引导的典型,微观方面重点抓好一些重大项目(工程),全面系统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同时要重点推进以宽带网络全覆盖为主要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的内容、方式和机制,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水平;形成数据互通的教育科学管理基本构架,分工负责,协同推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13.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以人为本,前瞻部署 “前瞻”不是超越现实,而是立足现实,眼光看得更远一点。前瞻部署首先应该把满足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前瞻”人的需求,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技术和设备,要围绕使用者的未来需要进行超前思考,把握好现实可能与前瞻性需求的衔接。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以教师、学生、学校的管理者的基本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教育信息化一定不能只见物不见人,没有人的积极性、能力水平和创造性,设施投入越多造成的浪费可能会越大。我们要始终不渝地把教育信息化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惠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检验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14.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育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贵仁部长任组长,在部内建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同时成立部际协调小组。 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

  15.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

  16.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以下工作方针: 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7.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以下工作方针: 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8.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19.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数字鸿沟显著缩小,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 •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20.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发展任务: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统筹规划、整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增强队伍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21.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 基础教育发展任务: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22.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 基础教育发展任务: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缩小数字化差距。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针对基础教育实际需求,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全面提升应用能力。促进所有学校师生享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

  23.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 基础教育发展任务: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4.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 基础教育发展任务: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 基础教育发展任务: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 • 1.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 • --各种信息化设施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 --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运用力、专业人员支持力; • --师生、家长对信息化应用的满意度。 • 2.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 •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 • --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等方面的变化; • --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 • 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 • --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 • --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

  26.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是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革命性影响认识不足;二是对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所具有的潜力认识不足;三是对信息技术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的特殊作用认识不足。

  27.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果还不十分明显。主要是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全面深度融合水平不高,一些学校仅局限于一般性的辅助性教学,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创新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

  28.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资源开发缺乏统筹协调,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渠道,缺少全国性的交流平台。

  29.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今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促进观念转变,创新培养模式。实现深度融合,提升应用水平。 大力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征集、开发等多种方式,集中力量汇聚各类符合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数字教育资源,推进优质课件、名师课堂、网络课堂、空中课堂规模化、深层次应用。

  30.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今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促进观念转变,创新培养模式。实现深度融合,提升应用水平。 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努力缩小数字鸿沟,首先要装备6万7千个教学点,实现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让缺乏资源的农村地区尽快用起来。

  31.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今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促进观念转变,创新培养模式。实现深度融合,提升应用水平。 努力推进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大力推动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工作。

  32.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基础教育二司: 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加强规划引领,制定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内容、方法的深度融合。强化资源支撑,开发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依托信息技术为学校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资源。促进应用交流,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有效应用。

  3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4. 2010年文件“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2010年文件“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35. 第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可以说,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36. 第二,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公平与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也是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之一。我国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上存在明显差距。如果按照常规途径解决,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教育信息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并依托互联网、卫星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较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创造了便利条件,广大教师通过网上培训、视频课堂、互动观摩,随时按需主动学习。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能够零距离接触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我们必须推动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让更多人分享教育现代化的成果。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37. 第三,教育信息化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越来越成为自主选择。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受时间、空间和教学模式所限,无法满足“终身性、全民性、泛在性、灵活性”等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可以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使所有学习者都能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将学习主体由在校学生向全体国民扩展,学习阶段由在校期间向人的一生延伸,再辅以学分积累、转换和认证机制,就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打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渠道,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38. 第四,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 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了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在教学方式上,通过构建网络化的教学体系,使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学习转变,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逐渐成为现实。在教学资源上,通过构建智能化的平台,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更低成本、更广范围共享,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在教育管理上,通过构建教学、管理、科研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美国10多年前就设立专门机构,制订标准,把30%的教育技术投入用于教师培训,大规模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德国设立地方性的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由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咨询团,对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39. 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近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40. 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 近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41. 积极探索在广大农村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在广大农村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42. 信息技术推进中小学教学变革 –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43. 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分两个阶段: 2009年底到2012年初,组织进行了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今年5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研究报告》。 2012年教育部把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作为重要工作任务。

  44. 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进入21世纪,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实施,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随着信息资源建设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面不断扩大和丰富,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为今后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45. 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处于初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缺乏对中小学信息化深入、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对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内涵认识不够明确;缺乏长期发展规划,有关工作的目标、策略的导向性不强,尚没有建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工作薄弱,没有充分发挥突出信息技术对有效改进和完善教学的作用,效率和效益不高;

  46. 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技术装备的水平整体比较低,特别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差别较大,实际上还存在着脱离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而重设备、比装备的倾向,把信息化更多地局限在装备化上面,硬件、软件、实用之间存在“三张皮”现象;特别是信息化的实效应用层次比较简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缺乏整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和育人的功能和潜力远远没能发挥出来,要实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推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有效服务人的智慧、创造性和个性化等发面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47. 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一是国家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和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抉择; 二是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有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工作经验; 三是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工作需要新的依据和工作机制。特别需要把中小学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迅速转移到以促进教学信息化为重点的突出有效应用上来,为整合资源,建立有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全国中小学信息化工作提供依据。

  48. 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基本思路:以有效服务实现学生发展目标为本—新课程标准目标,以在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导,统筹考虑学生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技术装备配置要求和条件、资源建设和使用、课程和教学设计方式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要素,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分级目标体系和表现指标,为分类指导和督导各地开展教学信息化工作提供比较符合实际和科学的依据。

  49. 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超级表现 要素 课程标准目标 学生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 技术装备配置 教学设计方式 教学组织管理 资源建设使用

  50. 研制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 • 一级/初级:主要面向中西部农村地区,以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有效用起来为起点。 • 二级/中级:主要面向一般城市地区一般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和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为起点。 • 三级/高级:主要面向发达地区的学校,以网络进教室、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为起点。 • 四级/超级:考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超前实验的学校,以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当、有效作用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为起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