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中国语言与文化在全球化世界中的地位和挑战The Position and Challenge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a Globalized World柯彼德Peter Kupfer德国美因兹大学 Universität Mainzwww.fb06.uni-mainz.de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 Fachverband Chinesisch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German-Speaking Countries) www.fachverband-chinesisch.de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的开端 汉语教学国际化的进展―兼论德语区的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中国语言和文化“走出去”的一些原则问题 中国语言与文化在全球化世界中的地位和挑战内容提要
汉语教学国际化的开端 • 1978年:中国规定把对“外汉语教学”建成一门新兴和独立的学科 • 1983年:成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和“法国汉语教师协会”,并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 1987年:在北京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 1988年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中国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 3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1)高等学校汉语学生的总数 [名]: 1983: 1,500 1985: 4,700 1986: 5,500 1988: 6,000 1994: 4,400 2000: 2,700 2004: 3,400 2010: 4,000 多 (2) 设立汉语课程的中等学校 [所]: 1980: 3 1983: 8 1985: 22 1988: 约 40 1994: 约 30 2003: 60 多 2006: 100 多 2009: 200 多 2012: 300 多 1980年代以来德语区“汉语热”的发展趋势 4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 Fachverband Chinesisch e. V. 成立于1983年在美因兹大学应用语言学与文化学学院召开联邦德国第二届现代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 2013年:450多名会员 (德国、奥地利、瑞士) 5 5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的主要活动和项目 • 每两年举办“德语区现代汉语教学讨论会”,2012年9月在德国波鸿召开了第十七届会议 • 从1984年起编辑出版会刊«春» (CHUN — Chinesischunterricht, 即«汉语教学» ) • 从1991起出版《汉语语言学丛书》(SinoLinguistica) • 组织各种小型研讨会、专题讨论会、工作会议等 • 促进发展中等教育中的汉语教学,并合作编辑德国各州的«中学汉语教学大纲»; 组织中学汉语教师的进修和培训 • 从2006年起每两年颁发“典宁豪大奖” (Friedhelm-Denninghaus-Preis),以促进德语区编辑汉语教材的工作 6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中国学者为«春»题词 kupferp@uni-mainz.de
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的国际合作项目 • 1984年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 1985年8月协助在北京联合组织“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 1986年在德国索斯特市(Soest)举办首次题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促进汉语教学”的国际讨论会 • 1987年在北京参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发起人会议、筹备会议和成立大会 • 从1980年代起与中方探讨一系列国际合作方案 • 1999年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一起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 同各国的汉语教学界和学会开展了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 8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1999年面向21世纪的大会 9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国际汉语教学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 全球“金字塔”现象:初级阶段“汉语热”> 高级阶段“汉语冷” • 汉语和汉字教学之间的矛盾以及“提笔忘字”的问题 • 国际汉语教学本体研究不足的问题 • 国际汉语教师资格的问题 • 汉语教材在不同方面缺乏质量、针对性、区域性的问题 • 国际上和中国国内的认识问题 • 全球范围学术合作落后的问题 • 中国语言和文化并行“走出去”的策略问题 10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特有的“金字塔”现象 高级 “汉语冷” 初级“汉语热” 11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中国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 汉语和汉字教学之间的矛盾 汉语口语 汉字读写 唯一出路: “双文制” Hànyǔ Pīnyīn汉字 12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汉语作为母语和汉语作为外语人数的比例差距 13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试论中国语言和文化“走出去”的一些原则问题(1)试论中国语言和文化“走出去”的一些原则问题(1) • 文化不是像“集装箱”、像“博物馆”、像“水族馆”似的,向外划分界限,向内为固定不变的整体。 • 文化与经济不同,是自然而然地发展成熟的,不可能勉强地,用拔苗助长的手段来创造,以免“中国梦”化成泡影。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局限于气功武术、剪纸、中国结、狮子舞、熊猫、长城、戏剧、茶道、奇妙的文字等等。 •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策略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积累的发展过程,将来还需要各方面的研究。 • 如何克服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价值观念差异,并如何加强自己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可接受性和吸引力。 •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欧美社会对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极少,并依然存在种种偏见和误解。 • 扩展文化对话和交流的各种项目。 14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试论中国语言和文化“走出去”的一些原则问题(2)试论中国语言和文化“走出去”的一些原则问题(2) 将来的国际汉语教学的焦点: 跨文化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intercultural/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方法 (comparative method) 转换角度的能力 (competence for the change of perspective) 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differentiating cultural competence) 多元文化交际能力(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国际汉语教学从“推广”转到“提高”。 保证国际汉语教学事业确实走上国际化与多元化的道路。 让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更上一层楼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民主团体、一个各国教师和学者乐于参加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一个在国际文化教育界有权威性的、名副其实的“小联合国”(朱德熙)组织。 15 kupferp@uni-mainz.de kupferp@uni-mainz.de
王蒙引文 “… 发展建设文化不能够急于求成,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大呼隆,不能变成政绩工程,更不能吹吹打打图个声势。” 王蒙:“文化之强离不开文化高端成果.” 2012年3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社论 kupferp@uni-mainz.de
抛砖引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