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3 宏观经济表现背后的力量 : 总供给与总需求

3 宏观经济表现背后的力量 : 总供给与总需求. 3.1 总需求 ( AD ).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支出、私人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净额构成,凡是影响到这四项支出的因素,也就影响着总需求。.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居民 消费支出 受可支配收入、一般物价水平、利率、消费者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私人总投资 受利率水平、一个国家的总产量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政府购买 基本上被看成是一个外生变量。 净出口 受国内外的价格比和汇率和影响。.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Download Presentation

3 宏观经济表现背后的力量 : 总供给与总需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宏观经济表现背后的力量:总供给与总需求

  2. 3.1总需求(AD) •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 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支出、私人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净额构成,凡是影响到这四项支出的因素,也就影响着总需求。

  3.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 居民 消费支出 受可支配收入、一般物价水平、利率、消费者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 私人总投资 受利率水平、一个国家的总产量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 政府购买 基本上被看成是一个外生变量。 • 净出口 受国内外的价格比和汇率和影响。

  4.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 讨论物价水平对总需求影响时,先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不变,例如货币供求不变,财政政策不变,汇率不变等等。

  5.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 物价水平的下降通过三个机制促使总需求增加 • 财富效应 • 利率效应 • 汇率效应

  6.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 财富效应 • 当物价下降时,人们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财富更值钱了。 • 人们会认为自己变得“有钱”了 结果,消费支出增加。

  7.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 利率效应 • 物价下降时,资本品的价格也下降,人们能够购买到更多的资本品 • 完成既定的投资计划所需要的资金会减少,在金融市场上对资金的需求也就会减少,供过于求导致利率下降。 • 利率下降增加投资的预期净利润。 结果,投资支出增加。

  8.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 汇率效应 • 利率下调时,如果该国经济允许资本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那么利率下调就会引起资本外流。 • 外汇需求就会增加,这将推动本币贬值。 结果,出口增加。

  9. P AD Y 图3-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一般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 总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表示一般物价水平与总需求之间关系的曲线,它表明随着物价水平的下降,总需求上升;反之亦然。

  10. P AD2 AD1 Y 图3-2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一般物价水平以外的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 • 除了物价水平以外,任何改变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 减少税收、增加转移支付、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或者直接降低利率,都会引起总需求增加,促使整个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11. 3.2总供给(AS) • 影响总供给的因素 • 劳动力 • 资本 • 土地 • 技术 • 人力资本

  12. 潜在总产量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 潜在总产量是所有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能够生产出来的产量。 • 在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既定的时期,总产量会倾向于处于潜在的产量水平上。

  13. P LRAS Y Y* 图3-3 长期总供给曲线 潜在总产量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在“长期”一般物价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它垂直在潜在的产量水平上。

  14. 潜在总产量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 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 当物价水平上升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升了,因此,任何一款商品的相对价格都没有变化,产量就不会发生改变。 • 如果市场非常完善,信息充分流动,物价与工资可以实现瞬时调整,那么即使在非常短的时期内,总供给也可以保持在潜在的产量水平上。

  15. 短期总供给曲线 •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短期一般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16. P LRAS SRAS Y Y* 图3-4 短期与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物价上涨会导致产量的增加。

  17. 短期总供给曲线 • 为什么物价上涨会导致产量的增加? • 厂商预期失误 • 工人方面的预期失误 • 产品价格的刚性 • 工资的刚性

  18. 短期总供给曲线 • 假定总供给与物价之间是线性关系,有 • 该公式表明,只要预期是正确的,总供给就总是处在潜在产量水平上。

  19. P LRAS SRAS:Pe=P0 P0 Y Y* 图3-5 预期价格为P0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20. SRAS:Pe=P1 P LRAS P1 SRAS:Pe=P0 P0 Y Y* 图3-6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 除了价格之外,其他因素的作用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 如果预期价格上升,整个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21. 从短期总供给曲线到长期总供给曲线 •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就在于预期是否正确 • 如果预期正确,总产量就等于潜在的产量;如果不正确,总产量就与潜在的产量有差别。

  22. P LRAS C B P1 A SRAS:Pe=P0 P0 Y* Y1 Y 图3-7 短期总供给曲线到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从短期总供给曲线到长期总供给曲线

  23. P SRAS:Pe=P0 LRAS P2 P0 P1 AD Y Y1 Y2 Y* 图3-8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3.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 • 宏观经济表现决定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产量—就业水平与一般物价水平。 • 如果有外在因素导致总需求增加,都会引起物价上涨,并导致产量—就业短期内暂时性增加。 • 如果外在因素导致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或向上移动,导致物价上升,同时导致产量—就业减少。但是,一段时期以后,经济重新回到潜在产量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25. 3.4 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解释现实中的宏观经济现象 • 无论是哪种因素,都是通过影响总需求或总供给来影响宏观经济的。 • 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框架来进行分析,既能理解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框架,也能更全面地理解宏观经济为什么会波动。

  26. 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过热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过热 •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经历了经济过热的5年,经济快速增长,物价迅猛上升。 • 投资与需求的双重冲动既促进总产量增长,也导致物价迅速上升。

  27. SRAS:Pe=P2 LRAS LRAS1 P SRAS:Pe=P0 SRAS1 P2 B P1 A E P0 C AD1 AD Y Y* Y1 Y2 图3-9 总需求增加的结果 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过热

  28. 总需求减少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总需求减少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 • 各国经济在很多场合下也常常遭受总需求突然减少的冲击 • 例如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1980年代初期的美联储反通货膨胀政策引发的短期衰退,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危机,等等。 •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短期内导致总需求减少,造成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29. P LRAS SRAS:Pe=P0 SRAS:Pe=P2 P0 E A P1 P2 B AD AD1 Y1 Y* Y 图3-10 总需求减少的结果 总需求减少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

  30. 总供给增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总供给增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 • 刺激短期总供给增加,往往伴随着长期总供给曲线一起增加。

  31. P LRAS1994 LRAS2000 SRAS:Pe=P1 SRAS:Pe=P0 P1 F P0 E AD2000 AD1994 Y 图3-11 总供给增加的结果 总供给增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 Y*1994 Y*2000

  32. 总供给减少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滞涨总供给减少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滞涨 • 20世纪70年代,美国遭受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症的困扰。 • 三方面原因导致了总供给的减少: • 石油危机带来油价高涨,这是最主要的; • 美国单方面宣布废止布雷顿森林体系,导致金融混乱,增加各行各业生产成本; • 农业减产,增加了工业投入成本。

  33. P LRAS SRAS1 SRAS P2 B P1 A P0 E AD1 AD Y2 Y* Y1 Y 总供给减少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滞涨 图3-12 总供给减少的结果

  34. 本章小结 • 宏观经济表现的根本决定力量是总供给与总需求。总供给的增加导致物价下降和产量增加;总需求的增加导致物价上涨和产量增加。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宏观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由此决定了均衡的产量—就业水平和物价水平。 • 总需求曲线表示一般物价水平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明物价的下降会刺激总需求的增加。

  35. 本章小结 • 总供给曲线表示一般物价水平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长期总供给曲线处于潜在产量水平上,表明从长期看一般物价不影响产量。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引起总供给量增加。 • 短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一般物价水平变化对总供给量的正向影响,其原因在于短期中价格预期的失误或短期中的工资与物价刚性。

  36. 本章小结 • 宏观经济均衡区分为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在短期,经济有可能处于失业之中,也有可能处于超潜在产量生产状态。但是在长期,经济趋向于自动维持在潜在产量水平上实现充分就业。 • 各种经济事件或外在冲击都是通过总供给或总需求影响到宏观经济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