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95 Views
全省粮油生产技术及组织管理培训发言材料. 大力培育新型种植主体. 促进粮油生产规模经营. 管建新. 祁东县农业局. 2013 年 11 月. 前 言. 祁东县地处湘中偏南. 祁 水. 全县辖 23 个乡镇, 总人口 106.8 万,农业人口 85 万余人,有耕地面积 82.18 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省级贫困县。. 白 水. 湘 江. 黄 花 菜 产 区. 席草产区. 香芋生 姜产区.
E N D
全省粮油生产技术及组织管理培训发言材料 大力培育新型种植主体 促进粮油生产规模经营 管建新 祁东县农业局 2013年11月
前 言 • 祁东县地处湘中偏南 祁 水 • 全县辖23个乡镇,总人口106.8万,农业人口85万余人,有耕地面积82.18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省级贫困县。 白 水 湘 江
黄 花 菜 产 区 席草产区 香芋生 姜产区 前 言 • 同时,我县也是特色作物种植强县,早在八、九十年代,我县的黄花菜、席草、香芋等特色作物,实现了一乡一品、一区一产的大规模种植格局。这种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为我县特色作物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前 言 市场基础准 机制基础好 • 因此,我县在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的规模种植、产业化经营方面,政府有举措、干部有经验、群众有基础。 管 理 基 础 强 企 业 基 础 实 规模 经营 基础 群众基础牢 领导基础强
前 言 • 但是,面对粮油作物比较效益较低,如何实现规模经营;面对农业从业人员兼业化、老龄化,如何回答好将来谁来种粮的问题,破解粮食生产发展瓶颈,老的办法行不通。为此,我县从2008年起,探索了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全力培育新型种植主体的实践活动,促进了规模经营,成效凸显
汇报提纲 一 新型种植主体现状与特点 二 主 要 做 法 三 几 点 体 会
一、我县新型种植经营主体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 状: 新型经营主体 种植大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 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 农业产业化企业 各类种养大户15830余户,其中养殖大户11320户、种粮大户(30亩以上)3760户、种菜大户(10亩以上)190户、种油大户(30亩以上)320户,种枣大户(30亩以上)460户、种烟大户(30亩以上)380户、其它大户30户 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123家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92家,其中粮食73家、果蔬27家、油茶19家、农机23家、养殖39家、其它11家, 家庭农场5家 农业产业化企业266家
一、我县新型种植经营主体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 状: 以村民小组为单元,首先将耕土统一收规集体,再划分农民自愿种植区和发包区两个区域,实行土地整建制流转。这种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让农民把基础设施较好、适宜机械耕作的土地流出来,让农民自己种条件相对较差的耕地,因此,它适宜于耕地差异性较小的地区,对于二岸田、高岸田较多的地区,工作量较大 灵官 模式 土地 流转 模式 农友 模式 黄土铺 模式
一、我县新型种植经营主体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 状: 即:在大户种植区域内,存在个别或部分农户不愿流转土地,对整个区域由大户制订种植计划,大户利用自身具有的农机、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优势,协助农户种植(代耕代种),再协商利益分配。此模式比较适用于高产创建区,可有效解决扦花问题 灵官 模式 土地 流转 模式 农友 模式 黄土铺 模式
一、我县新型种植经营主体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 状: 灵官 模式 由农友专业合作社首创,主要以土地季节性流转为主。如:如主体收早稻农户收晚稻、主体种烤烟农民种晚稻、主体种油菜农民种水稻等等。 土地 流转 模式 农友 模式 黄土铺 模式
一、我县新型种植经营主体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 状: • 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模式,促进了我县新型种植主体的崛起,实现了粮油生产规模经营。全县累计流转土地24.9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3%,其中规模化种粮面积达46.4万亩(含复种指数),占全县种粮面积的40%;规模化种植油菜面积10.5万亩,占全县油菜种植面积25%
一、我县新型种植经营主体的现状及特点 (二)特 点: 一是种植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 • 我县自2008年开始着手土地流转,培育种植大户。通过几年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了全县817个行政村,占89.5%,数量是五年前的6倍。呈现出流转土地供不应求,种植大户抢租、抢种流出土地的大好局面。
一、我县新型种植经营主体的现状及特点 (二)特 点: 二是种植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增大 • 全县30亩(耕地面积)以上种粮大户共有3760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有7户,占0.19%,500~999亩的有8户,占0.21%;300~499亩的有45户,占1.2%;100~299亩的有136户,占3.62%;50~99亩的有2940户,占78.19%;30~49亩的有624户,占16.6%
一、我县新型种植经营主体的现状及特点 (二)特 点: 三是种植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断融合 •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土地流转方式决定了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了融合双方利益,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我县已初具雏形的“灵官模式”、“黄土铺模式”、“农友模式”等,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在农民首创的基础上,逐步提炼、规范而形成的模式。这里面凝聚了广大农民的智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双方的利益关系。这些多样的合作方式,实现了主体与农民的两者双赢,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稳步推进 一是政策引导。我县县政府自2009年起每年都专门出台了扶助发展种粮大户的红头文件,今年更是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了对乡镇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范畴;各乡镇亦对培育本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了具体的操作办法,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培育新型主体规模种粮氛围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稳步推进 二是把握原则。对土地流转始终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充分体现有偿使用的原则,不搞强迫命令等违反农民意愿的硬性流转;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稳步推进 三是典型引路。我们及时总结好的典型和经验,通过会议、网络、电视等途径大力宣传,加以推广。如2008年总结的土地流转“灵官模式”在全县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复制,目前,有33个村效仿了灵官的做法,实现了土地整建制流转。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二)加大资金扶助, 支持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 近年,我县县委、县政府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新形势下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帮手来培育。除完全落实上级惠农政策外,县财政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扶助,如:2009年起每年拿出200万元奖补种粮大户;2010年起每年用“千万资金、千万项目”扶助规模经营;2011年起对以村为单位整建制流转土地的村实现水费全免,并安排不少于20万元农田基础建设资金;2013年启动320万元用于种植大户抗旱打井,解决干旱问题。同时,在农业项目、水利设施、农机购置、农资购买、农业保险、生产贷款、产品销售、纠纷化解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三)突出技术保障, 提高经营主体的生产管理水平 一是实行帮扶制度。县、乡两级105名农技人员、67名农机人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对其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方位服务,做到有求必应,确保各项科学实用新技术推广到田(土),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之忧;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三)突出技术保障, 提高经营主体的生产管理水平 二是建立信息平台。我们对新型种植主体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发送天气、农资、农事操作等信息,让他们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指导农事生产;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三)突出技术保障, 提高经营主体的生产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年都要对规模种植主体举办培训班2~3期,举办机械育秧、抛秧、品种观摩等各类现场会,以开扩视野,提高技术水平。并每年召开座谈会不少于2次,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的难题。
三、几点体会 (一)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 我们知道,目前,不少农民还存有土地就是“命根子”的恋土情结,有的农民认为现在取消了农业税之后,还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对土地存有增值的预期,认为保住土地至少有利无害,因而不愿流转土地。同时,农民外出的多、在家的少,掌本的在外多、在家的少,只有利用中秋、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逐户做工作。同时,村组干部还担负着主体监管、租金兑现、矛盾纠纷调解等重要工作。在这种条件下,没有广大村组干部高度重视和做艰苦细仔的思想工作,土地流转将寸步难行。
三、几点体会 (二)经营规模要适度集中 •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坚持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的原则。既要实现规模效益,又要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实践证明:粮油种植大户规模要控制在100~300亩左右为宜,而且要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生产和统一管理
三、几点体会 (三)经营主体要专业务实 • 要注意重点培育一些懂技术、善经营、勤思考、肯吃苦的农民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要鼓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以相关培训项目为依托,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之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因为这样一支队伍才具有创造性和稳定性
谢谢聆听 http://www.qdnyw.com 祁东县农业局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