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76 Views
第三章 近代 —— 对外扩张的步伐 第一节 明治维新. 一、封建危机 商品经济促使农民分化,出现新剥削阶层 “村方地主”、“开发地主”,占三分之一土地 出租或雇工经营 —— 新兴经济关系 与工商业有密切关系,“豪农豪商” “换棉”(家庭手工业)“出机”(手工工场) 集中手工工场 260 多家,每家 6—10 台织机 “大阪富商一怒而天下诸候惊” 中下级武士贫困,身份转化,希望变革 农民失去土地,不断起来反抗幕藩统治者. 二、外来压力 19 世纪初英俄美派人使日,要求通商,遭拒
E N D
第三章 近代——对外扩张的步伐第一节 明治维新 • 一、封建危机 • 商品经济促使农民分化,出现新剥削阶层 • “村方地主”、“开发地主”,占三分之一土地 • 出租或雇工经营——新兴经济关系 • 与工商业有密切关系,“豪农豪商” • “换棉”(家庭手工业)“出机”(手工工场) • 集中手工工场260多家,每家6—10台织机 • “大阪富商一怒而天下诸候惊” • 中下级武士贫困,身份转化,希望变革 • 农民失去土地,不断起来反抗幕藩统治者
二、外来压力 • 19世纪初英俄美派人使日,要求通商,遭拒 • 1853年7月美国准将培理率舰队到日本 • 1854年2月再来,签署《日美亲善条约》, • 开放下田、箱馆,设领事馆,具最惠国待遇 • 1856年8月美总领事哈里斯到日 • 1858年6月签署《日美修好通商条约》 • 开神奈川、长崎、新潟、 兵库、江户、大阪 • 领事裁判(治外法)权、建租界、协定关税 • 英、法、俄、荷相继签约,“安政五国条约” • 原材料大量出口,引起物价飞涨,失业 • 黄金外流,进一步推动物价,社会动乱
近代史主要问题点: • 1、黑船来航与日本开国 • 2003年横须贺市大规模庆祝开国150年 • 1791年两艘美国商船途径日本沿海 • 1837年美国莫里森号到浦贺,遭炮击 • 1845年美国捕鲸船曼哈顿号到井江户湾 • 1853年佩里先到琉球,后签订条约 • 1854年《下田追加条约》,开港 • 1856年,哈里斯暂时上岸 • 1858年,安政条约,开国 • 54年地震、55年地震、58年霍乱
三、戊辰战争 • 强藩参政, 天皇拒绝批准条约 • 大老井伊直弼镇压反对派,安政大狱 • 樱田门之变,井伊被杀 • 公武合体,孝明天皇之妹和宫下嫁将军家茂 • 62年“生麦事件”导致次年的“萨英战争” • 64年第一次讨伐长州藩、下关战争 • 从“尊王攘夷”到“尊王倒幕” • 66年萨长联盟,幕府第二次讨伐长州失败 • 67年1月,孝明天皇死,15岁睦仁即位 • 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命将军辞官纳地 • 鸟羽伏见之战、江户开城、东北及北海道之战
近代史主要问题点: • 2、新撰(选)组 • 冷兵器时代的最后舞台 • 幕府高压政治激发暗杀行为——天诛 • 1863年清川(河)八郎组织“浪士组” • 武藏多摩郡近藤勇、土方岁三 • 会津藩主松平容保、芹泽鸭 • 1864年“寺田屋事件”,“禁门之变” • 伊东甲子太郎、冲田总司、山南敬助等 • 封幕臣,月工资300万,坂本龙马21万 • 参加鸟羽伏见之战,近藤甲府被俘处死,35 • 1869年虾夷共和国陆军次长土方战死,35岁
四、各项改革 • 1868年4月,颁布《五条誓文》(施政纲领) •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 (3)公武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 (4)破旧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 (5)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 颁布《政体书》,实行太政官制 • 最高为太政大臣,下设立法、行政、司法官 • 1868年10月改年号为“明治”,“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易经》 • 同年11月改江户为东京,皇室及政府迁都
第一,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 1869年6月“奉还版籍”,交出领地与领民 • 旧藩主成为政府任命的藩知事,听从中央 • 1871年颁布“废藩置县”,旧藩主迁往东京,坐食俸禄,藩改为县(最初3府302县,1888年合并为三府42县) • 第二,改革身份制度,废除封建俸禄 公卿贵族诸侯为“华族”,藩士以下武士为“士族” 农、工、商、贱民统称“平民”,可担任公职 1873年颁布《征兵令》,20岁男性服义务兵役 1876年颁布《金禄公债条例》,将俸禄变为公债 优先录用武士担任公职,士族授产,但遗留问题较多,成为士族叛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改革土地制度,实施新地税 • 1871年10月,允许农民自由种植农作物 • 1872年3月,允许土地买卖 • 同年10月,农民从事其他职业 • 1873年7月颁布《地税改革条例》 • 按地价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货币地税 • 第四,“殖产兴业”,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 废除关卡、撤消行会、奖励贸易、统一货币、创办银行、设立邮政通讯机构 •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近代工业 • 政府投资引进设备,建立“模范工厂”
第二节 自由民权 • 一、精英分裂 • 1871年“岩仓使节团”未能修改条约,但开思路 • 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等“内治派” • 明治六年政变,“征韩派”下野 • 江藤新平74年佐贺之乱、西乡隆盛西南战争 • 副岛种臣、后藤象二郎、板垣退助等1874年组成“爱国公党”,提倡天赋人权,要求民选议院 • 后组织“立志社”,1875年2月组织“爱国社” • 政府一方面改革政体,设元老院、大审院 • 另一方面拉拢板垣进入政府担任参议 • 4月“爱国社”解散
近代史主要问题点: • 3、西乡隆盛与西南战争 • 征韩论积极鼓动者 • 下野后办私学校,学员3万多人 • 对出兵台湾、江华岛事件结果不满 • 佐贺之乱未参加、大久保挑起战争 • 三个进军方案,围攻熊本城失败 • 田原坂之战,从未指挥战斗 • 新制度功劳者,旧制度殉道者 • 89年大赦,恢复名誉,未进靖国神社
二、运动高潮 • 自由民权运动持续发展的原因: • (1)没落士族对政府的不满 • 转化为地主、工厂主亦反对藩阀专制 • (2)农民反对高额地税、义务教育、征兵制 • 暴动、起义迫使政府77年地税降为2.5% • (3)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福泽谕吉的《劝学篇》,“天不造人上人,也不造人下人” • 1877年“立志社”提出建立民选议院建议书 • “开设国会”、“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 • 1880年有200多民权团体、数十种宪法草案 • 1881年“明治14年政变”,罢免大隈重信 • 颁布1890年开设议院、制定宪法的诏书 • 自由党、立宪改进党成立,分裂,下层激进
三、帝国宪法 • 伊藤博文前往欧洲,以德帝国宪法为蓝本 • 扩大皇室财产,确立天皇政权经济基础 • 加强华族制度,培养维护皇权的特权阶层 • 1885年实施内阁制,考试录用文官 • 1889年2月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 特点:天皇拥有一切大权、行政权高于其他权力、立法权受到限制、统帅权独立等 • 天皇是现人神,是少数军阀、官僚、贵族的寡头专制政治体制,但是亚洲第一部宪法 • 1890年7月首次众院议员选举,1%男性选举权 • 地税为政府主要收入,300名议员多为地主 • 1890、11-94、4 召开六届国会,军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