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一、天人合一,环境的和谐 二、慎终追远,族群的和谐 三、阴阳之道,民俗的和谐 四、创业精神,发展的和谐 五、继承客家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一、天人合一,环境的和谐 二、慎终追远,族群的和谐 三、阴阳之道,民俗的和谐 四、创业精神,发展的和谐 五、继承客家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 客”字的 甲骨文字体. 一、天人合一,环境的和谐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和“人道”或“自然”和“人为”的合一,是由战国时的子思、孟子提出的一种理论 (子思,孔子之孙,名孔伋) 。.

miyo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天人合一,环境的和谐 二、慎终追远,族群的和谐 三、阴阳之道,民俗的和谐 四、创业精神,发展的和谐 五、继承客家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天人合一,环境的和谐 二、慎终追远,族群的和谐 三、阴阳之道,民俗的和谐 四、创业精神,发展的和谐 五、继承客家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上杭县光中微机工作室承制 TEL:3843646

  2. “客”字的 甲骨文字体

  3. 一、天人合一,环境的和谐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和“人道”或“自然”和“人为”的合一,是由战国时的子思、孟子提出的一种理论(子思,孔子之孙,名孔伋)。

  4. 未开县前,袍山之阳,林木森郁,有白衣术者过之,指而言曰:袍山苍苍,朱紫盈坊。言讫,化白鹤飞去。未几,果迁县于此。据《郭氏族谱》记载:开县时得石碑,载谶语云,地接金山势,峰回龙子岗。土名郭坊里,堪作上杭场。伟哉贤郑尹,协碑共流坊。一日迁兹土,黎庶获安康。词较谄媚,实不可信。为附会之说。或为迁县治于郭坊,先设此局,预作舆论先导。地方选好以后,宋乾道三年(1167年),也就是郑稷任职的第二年,他便以“县址四迁,屡经残劫,皆治非其所”为由,奏请朝廷核准,于乾道四年(1168年)将县城定迁来苏里郭坊(今址)。未开县前,袍山之阳,林木森郁,有白衣术者过之,指而言曰:袍山苍苍,朱紫盈坊。言讫,化白鹤飞去。未几,果迁县于此。据《郭氏族谱》记载:开县时得石碑,载谶语云,地接金山势,峰回龙子岗。土名郭坊里,堪作上杭场。伟哉贤郑尹,协碑共流坊。一日迁兹土,黎庶获安康。词较谄媚,实不可信。为附会之说。或为迁县治于郭坊,先设此局,预作舆论先导。地方选好以后,宋乾道三年(1167年),也就是郑稷任职的第二年,他便以“县址四迁,屡经残劫,皆治非其所”为由,奏请朝廷核准,于乾道四年(1168年)将县城定迁来苏里郭坊(今址)。

  5. 古代风水学认为:“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客家著名诗人丘逢甲赞美上杭县城的诗句正好道出了这一特点:“东南山豁大河通,汀水南来更向东。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如画夕阳中。”

  6. 郭坊开县以后的800多年间,许多客家人先后陆陆续续来到上杭,据《上杭县志》(丘复纂,民国27年)记载,上杭的姓氏发展到105姓。来到上杭的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创业发展,并向外播迁,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使上杭成了客家人的发祥地。据上杭客联会统计,从上杭出发外迁的客家姓氏就有30个之多(其中26个是在上杭开基的一世祖)。郭坊开县以后的800多年间,许多客家人先后陆陆续续来到上杭,据《上杭县志》(丘复纂,民国27年)记载,上杭的姓氏发展到105姓。来到上杭的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创业发展,并向外播迁,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使上杭成了客家人的发祥地。据上杭客联会统计,从上杭出发外迁的客家姓氏就有30个之多(其中26个是在上杭开基的一世祖)。

  7. 明·丘宏 杭川十景

  8. 新杭川十景

  9. 二、慎终追远,族群的和谐 (一)编修族谱,敦亲睦族 一本本的族谱构成了一个个和谐的家族,众多客家人的和谐家族,最终构成了和谐的客家民系。 (二)寻根谒祖,祭祀先人 近十来年间,有王、冯、卢、周、罗、钟、唐、郭等30个从上杭外迁姓氏的裔孙回杭寻找一个叫瓦子街(坪)的地方,这种不倦的寻根,也正是客家人慎终追远、族群和谐的最有力佐证。

  10. (三)崇根报本,支援祖地建设 闽西籍华侨华人参与祖籍国经济建设始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 最著名的先有胡子春,后有胡文虎。 近十余年来,上杭县各姓氏源流研究会共收到外迁裔孙捐款近千万元, 用于修路、造桥、修祖祠祖墓、编族谱、建旅游景点等公益事业。 正是客家人这种和谐团结的精神,使客家人最终成为汉民族 中一支重要民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11. 三、阴阳之道,民俗的和谐 (一)建筑风格上的对称和谐 (二)信仰上的和谐 (三)生活中阴阳和谐 (四)崇尚“和为贵”

  12. 四、创业精神,发展的和谐 孔子在研究《易经》时发现,顺于天地之心,此谓易道。 上杭旧城北大路两旁的巷子就是用《易经》中的“元亨利贞”来命名的。 新建瓦子街的高楼命名亦采用了《易经》中的词素,如“厚德”“行健”“利贞”来命名,说明上杭的客家人是遵从大自然和社会规律来寻求发展的。 客家人南迁过程中不断寻找自己适宜生存发展的地方,一旦找到合适的地方,就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并继续向外播迁发展,正是这种和谐发展的过程,成就了上杭客家祖地的地位,造就了李火德、张化孙等姓氏的壮大和繁荣。

  13. 五、继承客家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理念,是客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客家和谐精神,对于今天创建和谐社会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14. 《易经》中的否卦

  15. 《易经》中的泰卦

  16. 大 同 大道行,天下共。 选贤能,修信用。 少壮皆成长,老弱有所终。 男女安本分,残疾志不穷。 贼不作,谋不用。 知礼乐,沐春风。 人子如我子,异见亦相容。 货财不私有,劳力只为公。 以和为贵,不分西东。 爱人如己,天下大同。

  17. 结束语: 和谐创造财富

  18. 至诚地感谢各位光临 谢谢大家! 联系电话: 13860264169 上杭县光中微机工作室承制 TEL:3843646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