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831 Views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 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 秩序的基本手段; 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 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公共生活 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秩序 的模范。.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热点. ◆ 本章学习重点: 理论方面的重点,是人类公共生活领域的形成、 发展、运作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 意义和基本手段。
E N D
教学目的及要求 • 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 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 秩序的基本手段; • 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 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公共生活 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秩序 的模范。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热点 • ◆本章学习重点: • 理论方面的重点,是人类公共生活领域的形成、 发展、运作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 意义和基本手段。 • 知识方面的重点,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热点 • ◆本章学习难点: • 用所知的社会公德规范和公共生活的法律 规范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促进社会文明的进 步。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热点 • ◆本章学习热点: •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公共领域中的 无序和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有些现象在高等 教育领域中也同样存在,比如招生问题、大学 生考试作弊问题、网络文明问题等等。如何认 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如何规范这些方面的秩 序,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促进公共生活 领域的整体文明程度?对这些问题,需要思考。 更需要行动。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黑熊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棕熊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马来熊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三种动物均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国际一级保护动 • 刘海洋接受警方调查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朋友 ——名牌大学学生虐熊案思考 时间:2002年2月23日 地点:北京动物园
刘海洋接受警方调查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朋友 ——名牌大学学生虐熊案思考 时间:2002年2月23日 地点:北京动物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朋友 ——名牌大学学生虐熊案思考 • 大学生泼熊事件、大学生微波炉烤犬事件、研究生虐猫事件、酒精泡鸟事件…… • 大学生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 • 优秀大学生是不是“学习好”就够了?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传统领域→虚拟世界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 公共生活——人类在社会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 (与私人生活相对)。
主要包括: 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006年德国世界杯齐达内“撞人事件” 时间:2006年7月10日 地点:德国世界杯决赛赛场 • 齐达内用头把马特拉奇顶翻在地 • 主裁判埃利松多向齐达内掏出了红牌 • 齐达内低头从大力神杯旁边走过
2006年德国世界杯齐达内“撞人事件” 在7月10日进行的德国世界杯决赛中,齐达内利用点球帮助法国队首开纪录,马特拉齐随后头球将比分扳平。比赛进行到109分钟时,马特拉齐后场盯防齐达内,两人似乎发生口角,齐达内突然头顶马特拉齐胸口上,后者应声倒地,主裁判埃利松多鸣哨暂停了比赛。通过征询场下裁判,本场主裁对齐达内出示红牌。最终,法国队在点球大战中不敌意大利。一些媒体认为,正是齐达内不冷静的行为,造成本身局面占有优势的法国队最终输掉了比赛。 7月20日,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宣布了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事件的处罚结果,齐达内和马特拉齐分别被处以罚款和禁赛的处罚。 处罚结果如下:齐达内由于头撞对方球员被禁赛3场,罚款7500瑞士法郎(约合6014美元);马特拉齐在此事件中同样负有一定的责任,被禁赛2场,罚款5000瑞士法郎(约合4010美元)。处罚没有提到剥夺齐达内的金球奖,齐达内在职业生涯的末尾保住了世界杯上的这一殊荣。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 1.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公共生活有序化的重要意义
摩西十诫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力量 1.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2.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 3.要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形 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内容→基础性 • 对象→广泛性 • 表达→简明性 • 形成→继承性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2.改革开放为社会公德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3.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 北京大学版 1.迟到旷课;2.随地吐痰;3.践踏草坪;4.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5.乱扔垃圾;6.占座不到;7.考试作弊;8.损坏公物;9.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10.上课和自习时不关手机。 西安交大版 1.图书馆、教室、会场手机铃声或接打手机;2.乱扔杂物、垃圾;3.占座位;4.部分学生组织腐败;5.浪费能源;6.偷窥,偷听,偷拍;7.食堂买饭菜不排队;8.粗口;9.在墙壁、课桌等公共设施上乱写乱画、乱涂乱刻;10.食堂餐后餐盘不送残食车。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 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 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 规范
让座行为成另类,让座让到不敢让 近日,张先生乘坐公交车去办事,当车停靠站时,一前一后上来两位老人,“当时我差点又站了起来,但很快又否定了这个行为,因为如果起来让座的话,这就是我今天在这辆车上第3次让座了。” 原来,当天公交车上的乘客并不是很多,只有六七个乘客站着。“上车刚过了一站,就上来一个老大爷,由于我坐在靠前车门的地方,看见他上来就把座让给了他。”过了一会,这位老人下车了,张先生又坐回了原来的位置。“没几站又上来一位老人。由于那站下车的人也不少,我想后边会有空座,就没起来。可这位老人上来停了一会就站在我旁边了,我回头一看已经没有空座,就又起来把座让给了他。”但这次不像上次那么自然了,张先生心里总有一种怪怪的说不出的感觉。“第三次想让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都盯着我,还听到有人小声议论,说什么‘怎么就显着你了呢,傻不傻呀’。”想到这些,张先生感觉好像自己的让座行为成了一种罪过,终于没有第三次站起来。 问题:根据“让座行为成另类,让座让到不敢让”的案例,请回答:如果你是那位张先生,你在这一过程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剽窃他人网上成果而侵犯知识产权;2.网上行为不文明;3.网上色情有局部泛滥之势;4.“黑客文化”受宠;5.随意作假、不愿在网上透露真实信息;6.网络道德认知力不高。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无节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 1.浪费时间 2.浪费金钱 3.危害健康4.人格异化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手机短信文明公约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 1.指引作用 • 可以作什么(授权性指引) • 不得作什么(禁止性指引) • 必须作什么(义务性指引)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 2.预测作用 • 必须作什么(义务性指引)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等行为的,可处以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 3.评价作用 • 评价行为合法与不合法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 4.强制作用 • 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 和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 社会正义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 5.教育作用 • 影响思想,培养和提高法 律意识,引导依法行为, 使法律获得人们内心才认 同,自觉遵守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1.基本精神 一方面规范、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人人懂法、守法,既实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又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造成侵害; 另一方面规范、指导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在有效惩治违法行为的同时充分保障人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2.主要内容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4)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立法目的: 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基本原则: ⑴ 政府依法保障原则;⑵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⑶ 和平进行原则。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主要内容: ⑴ 适用范围; ⑵ 集会游行示威的条件。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三)《环境保护法》 ▲立法目的: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三)《环境保护法》 ▲基本原则: ⑴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⑶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三)《环境保护法》 ▲主要内容: ⑴何谓环境 ⑵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⑶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立法目的: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基本原则: ⑴依法管理原则 ⑵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