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管理學:內化與實踐 方至民、李世珍著 前程文化出版

第 10 章 領導與激勵. 授課教師:. 管理學:內化與實踐 方至民、李世珍著 前程文化出版. 本章架構. 10-1 領導的基本概念 10-2 如何進行有效領導 10-3 激勵:激發員工績效的催化劑. 本章學習課題 理解領導的基本概念,包括什麼是領導以及領導者的權力來源。 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領導,從領導者的個人特質、行為及各種權變因素進行討論。 瞭解管理者除了運用領導的各種方式之外,還必須配合提供適當的誘因,以激勵部屬努力。. 啟動管理. 從第一線服務員中遴選領導人 打造麻吉團隊!

mist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管理學:內化與實踐 方至民、李世珍著 前程文化出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10 章 領導與激勵 授課教師: 管理學:內化與實踐 方至民、李世珍著 前程文化出版

  2. 本章架構 • 10-1 領導的基本概念 • 10-2 如何進行有效領導 • 10-3 激勵:激發員工績效的催化劑

  3. 本章學習課題 • 理解領導的基本概念,包括什麼是領導以及領導者的權力來源。 • 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領導,從領導者的個人特質、行為及各種權變因素進行討論。 • 瞭解管理者除了運用領導的各種方式之外,還必須配合提供適當的誘因,以激勵部屬努力。

  4. 啟動管理 • 從第一線服務員中遴選領導人 打造麻吉團隊! • 麥當勞人資部門發現,金錢與升遷已難以做為激勵年輕員工的手段。新世代的人企圖心強,渴望被尊重,期望個人潛能被發揮。 • 「麻吉團隊」的激勵方案,是將第一線的服務員之中,遴選表現好的人擔任訓練員,由年輕人管年輕人,做「同儕式管理」。 • 新領導方式的關鍵在於,先談成員的心理需求,再以團隊認同做為激勵的驅力。 資料來源:李郁怡,年輕人管年輕人 打造麻吉團隊,商業周刊,第1198期,2010.11.08。

  5. 10.1 領導的基本概念 • 10.1.1 什麼是領導? • 領導(leadership)牽涉兩人或兩人以上的互動,是一種影響他人以達成特定目標的過程。 • 管理者是組織任命的,擁有賞罰的法定權力,影響力乃基於職位上所產生的正式職權。 • 領導者可能是組織任命的,亦可能是崛起於群體之中,領導者有能力影響他人執行超越正式職權所能命令的行動。

  6. 10.1.2 領導者的權力來源 • 權力(power)指使別人接受控制或影響的能力。 • 常見的權力來源有五種: • 法定權(legitimate power):組織所賦予正式的職權(authority)。 • 獎賞權(reward power):擁有控制他人之具有價值的事物,像是加薪、升遷、表揚等。 • 強制權(coercive power):能以懲罰或其他力量,例如降職、減薪、開除等來脅迫他人服從的權力。 • 專家權(expert power):有專業知識或技能而產生的影響力。 • 參考權(referent power):基於個人魅力、個人特質等主觀條件,而吸引他人的認同與追隨。

  7. 10.2 如何進行有效領導 • 10.2.1 有效領導是因為個人特質:特質理論 • 特質理論(trait theory)認為領導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成功的領導者乃是由於他擁有某些個人特質,包括生理、人格、智力以及人際關係各方面。 • 特質理論著名的學者史托迪(R.M.Stogdill),對領導特質理論研究,表明領導者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或素質,像是智力、瞭解工作、持續解決問題等。

  8. 藍迪(Jame L. Lundy)發現主管最常提及的領導特質: • 溝通、採納意見、傾聽 • 關心並支持部屬、具有人文精神 • 值得信任 • 公正、客觀 • 授權、信任部屬 • 激勵、團隊導向 • 判斷力、有經驗

  9. 領導的特質理論 林建煌 著 • 對自己的能力有相當信心 • 對自己和他人的期許很高 • 能夠說服追隨者接受自己的目標和決策 • 有足夠的智慧去蒐集分析與解是大量的資訊 • 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 有較強的慾望和企圖去影響和領導他人 • 較願意承擔成敗 • 具有較高的成就慾望和企圖心 • 對目標的追求表現出較大的努力、較多精力、較強的堅持度 自信 驅力 睿智 領導慾 • 具有較高的成就慾望和企圖心 • 對目標的追求表現出較大的努力、較多精力、較強的堅持度 領導者的特質 • 具備產業公司、產品、技術方面的知識,足以幫助自己做正確的決策 與任務相關的知識 誠實與正直

  10. 台灣之光 • 女性領導特質在白蘭氏出頭天 • 藥廠女悍將轉戰食品業,前台灣葛蘭素史克藥廠消費保健食品群總經理李如虹,出任台灣食益補總經理,預定將業績力朝「兩位數字的成長」邁進。 • 美國艾克賽特大學(Univ. of Exeter)研究指出,在男性領導人陷組織於險境,組織會改為偏好選用女性領導人,這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屬性有關(例如,溝通技巧、鼓勵他人的能力、換位思考力強)。 (圖文由聯合報系提供) 資料來源: 1.王力行,鐵娘子的玻璃懸崖學,遠見雜誌,第297期,2011.03.01。 2.林珮萱,推雞精價值,搶900億保健食品商機?,遠見雜誌,第302期,2011.08.01。

  11. 杜拉克怎麼說 • 高效能領導的三要件 • 杜拉克認為從「領導者特質」或「領袖魅力」來談領導效能,太過浪漫、也太過將領導者神話。領導本身就只是一種手段,目的在於: • 高效能領導的基礎是徹底思考組織的使命是什麼,然後清楚地界定並建立起。 • 領導者必須認為領導是一種責任,而不是位階和特權。 • 效能領導者必須要能獲得信任。 資料來源:彼得·杜拉克(PeterF.Drucker)著、陳琇玲譯(2001),領導是一項工作,杜拉克 精選:個人篇,台北:天下文化,頁179-183。

  12. 10.2.2 有效領導是因為特定行為:行為理論 • 行為理論(behavior theory)認為領導效能的高低取決於領導者有哪些行為表現。 • 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曾有一群學者投入研究,以兩個構面來描述領導行為。 • 一是以工作為導向的構面,即一般所稱的體制(initiating structure)行為。另一個是以成員為導向的構面,即一般所稱的體恤(consideration)行為。

  13. Ohio大學的研究

  14. 布雷克與莫頓的管理方格理論 • 認為工作的績效是來自於高組織承諾的員工。 • 關心員工與生產 • 使員工對組織目標有「共同命運」感,而能互相依賴、信任、尊重。 • 認為「工作成效上的必要性」與「維持員工士氣的滿意水準」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以達成組織績效。 高 9 8 7 6 5 4 3 2 1 低 避免麻煩,盡量避免承擔責任。 只願花費最少的精力,來承擔「保有組織成員身分的」必要性工作。 • 創造舒適、安全、友善的工作氣氛或組織氣候,相信部屬在此氣氛下,會有正面的表現。 • 注意員工的需要。 (9,9)團隊型 (1,9)鄉村俱樂部型 對人的關心 • 不認為員工的個人需要對於達成組織目標是重要的 • 運用法制或強制權力促使員工達成組織的目標。 • 主要職權是將個人因素的干擾降至最低,來安排工作達成作業效率 (5,5) 中間型 放任型(1,1) 任務型(9,1) 高1 2 3 4 5 6 7 8 9 高 低 對生產的關心

  15. 10.2.3 有效領導要和情境結合:權變理論 • 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認為世上沒有最好的領導模式,領導行為要有效尚受許多因素所影響,如任務是否容易達成、部屬與領導者的關係是否良好等,依照不同的情境選擇最佳的領導方式。

  16. 10.2.3.1 考慮職權、任務結構、上下關係等情 境的領導權變 • 心理學家費德勒(Fred Fiedler)的領導權變模式(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指出,組織的績效決定於「領導者與其部屬的互動型態」和「領導者可以控制和影響情境的程度」兩項因素間的適當配合。 • 個人的領導風格分為兩類: • 關係導向(relationship-motivated):主要動機是在追求與部屬良好的人際關係。 • 任務導向(task-motivated):主要動機是在做好工作。 • 兩種風格會受到因領導情境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能。

  17. 費德勒權變模式 • 16組相對形容詞 • 8個尺度 LPC量表 • 利用最不受歡迎之同事量表(LPC;Least-preferred Coworker)找出員工適合的領導風格,是任務導向或人際關係導向。 第一階段: 領導風格 • 人際關係導向型 • 受訪者是以較正面的語氣( LPC高分)來描述他最不喜歡共事的同事, 其傾向喜歡和同是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 任務導向型 • 受訪者是以較負面的語氣(LPC低分)來描述其最不喜歡共事的同事,其著重提升生產力。

  18. 費德勒權變模式 第二階段: 領導情境 • 領導者與部屬間具有高度互信、互尊、信心,則關係愈好情境對領導者愈有利。 領導效能 界定情境有利性 3個情境因素 • 工作例行性愈高、愈易了解、愈清楚,任務結構化程度愈高,情境對領導者愈有利。 任務導向 • 領導者-部屬關係 • 指部屬對領導者的信心、信任與尊重的程度。 關係導向 • 個人領導風格透過LPC表確立後,需評估領導者面對的情境,將領導風格與情境配合。 • 權力愈大,情境對領導者愈有利。 • 任務結構 • 指群體的任務是否清楚界定。 有利 不利 中度 • 職位權力 • 指領導者所在的職位所具有的權力。 VII I II III IV V VI VIII 情境類別 情境有利性 好 好 好 好 差 差 差 差 領導者 - 部屬關係 高 高 低 低 高 高 低 低 任務結構 • 發現有8種可能情境。 職位權力 強 弱 強 弱 強 弱 強 弱

  19. 費德勒權變模式 第三階段: 配適 領導效能 任務導向 • 在I、II、III 、 VII、VIII情境,任務導向型領導者會出現較佳績效。 關係導向 有利 不利 中度 • 在IV、V、VI情境,人際關係導向型領導者會出現較佳績效。 VII I II III IV V VI VIII 情境類別 情境有利性 好 好 好 好 差 差 差 差 領導者 - 部屬關係 高 高 低 低 高 高 低 低 任務結構 職位權力 強 弱 強 弱 強 弱 強 弱

  20. 費德勒權變模式 第四階段: 改善領導效能 • 調換領導者以適合所在情境 • 改變情境以適合於領導者 • 改變領導風格 (領導風格固定不變)

  21. 10.2.3.2 考慮部屬成熟程度的情境領導理論 • 賀賽(P. Hersey)和布蘭查(K. Blanchard)的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SLT)將焦點放在部屬的身上。他們認為能否達成有效領導取決於是否選對了領導風格。 • 選擇領導風格則須視「部屬的成熟程度」(readiness)而定,指人們有能力也有意願去完成一件明確任務的程度。

  22. 賀西與布蘭查的情境領導模式 定義 • 追隨者可以決定接受或拒絕領導者,所以一個領導者應該根據追隨者的需要,來調整其領導風格。

  23. 賀西與布蘭查的情境領導模式 追隨者情境 • 以追隨者的準備程度來代表。準備程度:部屬在設定挑戰的目標及達成該目標的能力與意願。 追隨者情境種類 • R1:追隨者無能且不願工作 • R2:追隨者無能但願意工作 • R3:追隨者有能但不願工作 • R4:追隨者有能且願意工作

  24. 賀西與布蘭查的情境領導模式 領導風格 • 命令型: • 高任務-低關係領導型態 • 領導者下達清楚的指示 與明確的方向 • 參與型: • 低任務-高關係領導狀態 • 領導者與部屬共同參與決策 • 授權型: • 低任務-低關係領導狀態 • 領導者提供部屬較少的指引與支持 • 推銷型: • 高任務-高關係領導狀態 • 領導者提供部屬指引上與支持性的行為

  25. 賀西與布蘭查的情境領導模式 型 型 推 與 銷 參 型 S3 S2 S4 S1 命 型 令 權 型 授 • 低任務-高關係領導 • 高任務-高關係領導 關 係 行 為 • 高任務-低關係領導 • 低任務-低關係領導 低 高 任務行為 低 高 中度 低 R4 R1 R3 R2 追隨者準備程度

  26. 10.2.3.3 考慮部屬個人特質與環境因素等情境 • 的路徑-目標理論 • 豪斯(Robert J. House)主張領導者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必要的激勵措施,以幫助部屬達成其個人目標,確保他們的目標可以和組織的目標配合。 • 豪斯將領導行為分為四類: • 指導型領導(directive leadership) • 支持型領導(supportive leader ship) • 參與型領導(participative leadership) • 成就導向型領導(achievement-orientedleadership)

  27. 豪斯的路徑-目標理論 定義 • 有效領導者的工作在於指導與支援部屬達到他們的目標。 領導型態 • 指導型、支援型、參與型,成就導向型。 領導風格是 具有彈性 情境變數 • 領導型態應該視兩組情境變數而定: • 任務環境的特性 • 部屬的特性。

  28. 豪斯的路徑-目標理論 • 制定決策前,會諮詢部屬的意見,並尊重他們的建議 • 允許部屬參與決策 • 設定具挑戰性目標 • 對部屬具有高度的信心 • 預期部屬能表現最佳水準 成就導向型 參與型 • 使部屬瞭解到他對他們的期望, • 清楚指示部屬如何達成任務 • 將工作的時程安排妥善 指導型 支援型 • 友善的 • 容易親近的 • 關心部屬的需要和內心感受 領導 型態

  29. 豪斯的路徑-目標理論 情境變數 部屬特性 任務環境特性 內外控 經驗 對能力的認知 任務結構 職權系統 工作群體

  30. 豪斯的路徑--目標理論 • 環境權變因素 • 任務結構 • 正式職權系統 (清楚時=>支援型) • 工作群體 (衝突=>指導型) • 領導行為 • 指導型 • 支援型 • 參與型 • 成就導向 • 結果 • 績效表現 • 滿意 • 部屬的權變因素 • 內外控傾向 • 經驗 (不好時指導型) • 對能力的認知(不好時指導型) 低 => 指導型 低但可努力=> 成就導向型 高 => 支援型 內控=>參與型 外控=>指導型

  31. 豪斯的路徑-目標理論 結論 研究結果支持該理論的效度 實證結果支持該理論的邏輯

  32. 全球亮點 • 奇異電器(GE)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的領導哲學 • 被認為是西方的經營之神,最廣受外界推崇的,就是領導哲學。 • 超過40年的管理實務經驗,歸納出「領導8守則」 : • 把每一次接觸部屬,都當作評量、指導和培養部屬自信的機會。 • 不但力求部屬看到願景,也要部屬為願景打拚,起居作息都圍繞著願景運作。 • 帶人要帶心,領導人應該散發正面能量和樂觀氣氛。

  33. 領導人只會因胸襟坦率、作風透明、信譽聲望而獲得信賴。指導型領導。領導人只會因胸襟坦率、作風透明、信譽聲望而獲得信賴。指導型領導。 • 要有勇氣做出不討好的決定。 • 身為部屬時,必須想辦法「找出所有答案」;成為領導人時,必須著重於「提出所有問題」。 • 以身作則,鼓舞部屬冒險犯難和學習。 • 懂得獎勵褒揚。 資料來源:李欣岳,經營之神的領導8守則,快樂經理人,第142期,2012.07。

  34. 10.3 激勵:激發員工績效的催化劑 • 激勵(motivation)指透過影響人們的內在需求來誘導、激發組織成員的工作意願和行動,使他們完成組織目標的過程。 • 相較於領導,激勵是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目的在針對組織成員行為需求層面的瞭解,誘發其工作意願和鼓勵其工作士氣。

  35. 10.3.1 引發行為的因素:內容理論 • 內容理論(content theory)是由人類內在心理狀態來探討行為的起因,即研究何種激勵因素會使行為者產生哪些特定行為,並且持續下去。

  36. 10.3.1.1 需求層級理論 • 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的需求層級理論(hierarchy of needs)指出,人類的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求所組成,要激發人員的行為,就是要適當地滿足他們的內在的需求。 • 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級,由低層級的基本需求到高層級的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physiologica1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社會需求(social needs)、自尊需求(esteem needs)及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37. 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 自我實現 自尊需要 社會需要 馬斯洛 安全需要 認為人類的需要可以分成5類 生理需要

  38. 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 重點一 重點二 自我實現需要 • 需要有優先順序,由低到高層次。 • 滿足回歸觀點:某層次獲得大致滿足後就不再有激勵效果。 • 低層次需要較優先、容易滿足。 • 高層次需要較不優先、較不易獲得滿足。 自尊他尊需要 社會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39. 方快說 • 戴爾電腦的迷失與覺醒 • 當一個組織純粹以高薪、獎金、股票來凝聚人心,員工傾向於計較個人得失,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歸屬感、認同感與幸福感。 • 戴爾創立後,在高速成長,股價長紅的情況下,形成員工為賺錢而工作的文化。因此所有高階主管共同啟動「戴爾靈魂探索之旅」,其中包含文化,蘊涵顧客忠誠、團隊合作、直接溝通、全球公民、贏的熱情等五項基因,期望為組織挹注更多溫情與人性。 資料來源:張寶誠,激勵人才的企業文化,經濟日報,2010.05.24。

  40. 10.3.1.2ERG 理論 • 艾爾德費(Clayton P. Alderfer)將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加以修訂,提出所謂的 ERG 理論(ERG theory)。將需求層級歸納為三類: • 生存需求(existence needs):指生理與物質的各種需求,相當於馬斯洛的生理與某些安全的需求。 • 關係需求(relatedness needs):指在工作環境中,與他人間的情感和相互關懷的需求,相當於馬斯洛的安全、社 會的需求。 • 成長需求(growthneeds):指個人努力創造或在工作中成長的需求,藉由個人充分發揮潛能及更佳的工作能力而得到滿足,相當於馬斯洛的自我實現及部份自尊的需求。

  41. 阿道夫的ERG理論 存在需要 (Existence Needs) 對物質與實體的好處之需要。 馬斯洛的理論為基礎 1 關係需要 (Relatedness Needs) 需要和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需要。 將人類的需要分成3類 2 阿道夫 成長需要 (Growth Needs) 對具有創造力、能產生貢獻與有所用處,以及能取得個人發展機會的需要。 3

  42. 阿道夫的ERG理論 ERG 需求層級 VS 成長需要 自我實現需要 自尊他尊需要 關係需要 社會需要 安全需要 存在需要 生理需要

  43. 阿道夫的ERG理論 ERG 需求層級 VS 差異 1 可同時有2種以上的需要來影響人們的動機。 需要有優先順序,無法同時符合2需求。 2 挫折回歸觀點 需要未能滿足時,會回歸到較低的層次。 滿足回歸觀點 某需求層次一旦滿足後,就不再具有激勵效果。

  44. 10.3.1.3X 理論與 Y 理論 • 麥克葛瑞格(Douglas McGregor)將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對基本人性的看法分為 X 理論與 Y 理論(X theory and Y theory),他把傳統的管理觀點所支持的人性稱為「X 理論」,認為人員都是厭惡工作、懶惰並推卸責。但麥克葛瑞格認為人性應該是較偏向「Y 理論」的假設,也就是人在本質上並不厭惡工作,只要循循善誘,雇員便會熱誠工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