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突发应急事件的安全防范

大学生安全教育. 突发应急事件的安全防范.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结构、分类,了解如何应对灾难的知识,基本掌握应对灾难的能力。 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来了解灾难的基本常识,灾难的客观性、必然性、一般特性和一定的规律性;了解国家为避免和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建立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让大学生具备面对灾难应有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通过组织演练,提高自我保护、自我救助和相互救援的能力。. 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法 》.

miri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突发应急事件的安全防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学生安全教育 突发应急事件的安全防范

  2.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结构、分类,了解如何应对灾难的知识,基本掌握应对灾难的能力。 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来了解灾难的基本常识,灾难的客观性、必然性、一般特性和一定的规律性;了解国家为避免和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建立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让大学生具备面对灾难应有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通过组织演练,提高自我保护、自我救助和相互救援的能力。

  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

  4.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社会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当地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社会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当地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紧急事件。 三、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分类 1、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5. 我国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我国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因素引发的与地壳运动、天体运动、气候变化相关的灾害。今年初,南方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是指由自然发生的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就是比较典型的自然灾害。这场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500亿元人民币,因灾死亡100多人。 (2)事故灾难:是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意外发生的故障、事故带来的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企业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等。去年4月18日,辽宁铁岭清河特钢公司发生钢水包滑落事故,装有30吨钢水的钢水包在吊运过程中滑落,事故造成32人死亡。 三、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分类 2.突发公共事件分哪几类?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6. (3)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突发事件。2003年,我国发生的全国性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就是公共卫生事件。(3)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突发事件。2003年,我国发生的全国性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就是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危及社会安全、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以及其它重大刑事案件等。 今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的暴乱事件,就属于社会安全事件。 三、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分类 2.突发公共事件分哪几类?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7. 四、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 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 级: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国家总体应急预案》附件包括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分级标准,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为适应本市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处置要求,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列为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事项。对一些特殊突发公共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响应等级。

  8. 五、预案体系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突发公共事件区县应急预案 预案体系 (2)突发公共 事件专项  应急预案 (5)突发公共事件基层单元 应急预案 (6)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活动应急预案。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 应急预案

  9.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对本市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计划、规范程序和行动指南,是指导区县政府、相关委办局和有关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规范性文件。总体应急预案由市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 五、预案体系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返 回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0.   专项应急预案是本市为应对某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计划、方案和措施。专项应急预案由相关市级协调机构负责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预案体系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返 回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1.   部门应急预案是本市为应对单一种类且以部门处置为主、相关单位配合的突发公共事件,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制定的计划、方案和措施。部门应急预案由相关职能部门或责任单位负责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本市为应对单一种类且以部门处置为主、相关单位配合的突发公共事件,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制定的计划、方案和措施。部门应急预案由相关职能部门或责任单位负责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预案体系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返 回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2.   区县应急预案是各区县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为应对本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整体计划和规范程序,是区县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指南。区县应急预案由区县政府制定,报市政府备案。 五、预案体系 (4)突发公共事件区县应急预案。 返 回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3.   基层单元应急预案是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大型企事业单位、高危行业重点单位为应对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工作计划、保障方案和操作规程。市、区县级基层单元应急预案由各单位组织制定,分别报市、区县政府备案。 五、预案体系 (5)突发公共事件基层单元应急预案。 返 回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4.   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订应急预案,并报批准举办活动的政府部门审定。 各类各级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并报上级审定、备案。各类各级预案构成种类应不断补充、完善。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预案数据库和管理平台,使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 五、预案体系 (6)突发公共事件重大活动应急预案。 返 回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5. 六、组织体系 领 导 机 构 办 事 机 构 工 作 机 构 专 家 机 构

  16.   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政府是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六、组织体系 领导机构 返 回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7.   上海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应急办)是市应急委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综合协调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具体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办理和督促落实市应急委的决定事项;组织编制、修订市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综合协调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应急演练、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六、组织体系 办事机构 返 回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8.   本市具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责的市级协调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作为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承担相关类别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制定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和协助区县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六、组织体系 工作机构 返 回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9.   市应急委和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组织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市应急委和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组织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六、组织体系 专家机构 返 回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20. 七、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市应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工作机构作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平台,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1.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体趋势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21.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预测预警系统 市公安、消防、水务、气象、地震、建筑、海洋、环保、交通、安监、供电、供气、海事、卫生、农业、金融、外事、信息等部门和单位,要做好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监测信息资源,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及相关网络,建立全时段、全覆盖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系统。 七、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机制 1.预测与预警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22. (2)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要及时、准确地报告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涉及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特别严重或严重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须报上级批准。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七、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机制 1.预测与预警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23. (1)信息报告和通报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应急机构、事发地所在区县政府、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要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及时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接报后一小时内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值班室口头报告,在两小时内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值班室书面报告。报国家主管部门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应同时或先行向市委、市政府值班室报告。特别重大或特殊情况,必须立即报告。   各相关单位、部门要与毗邻区域加强协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态势,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七、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机制 2.应急处理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24. (2)先期处置 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建立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市公安局,作为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大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 公安、卫生、安监、民防、海事、建设交通、环保等部门以及各区县政府和区域行政主管机构(以下统称为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建立并加强与驻沪部队、武警上海总队、国家有关部门驻沪单位、毗邻省市的协同应急联动机制和网络。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实际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先期处置工作。 市应急联动中心按照《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并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现场动态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单位和所在社区负有进行先期处置的第一责任,要组织群众展开自救互救。相关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即时应急处置。 事发地所在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并向上级报告。 七、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机制 2.应急处理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25. (3)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市应急联动中心等报请或由市应急委直接决定,明确应急响应等级和范围,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必要时设立市应急处置指挥部,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应急任务与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及信息处理、抢险救助、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现场监控、人员疏散、安全防护、物资调用、社会动员等工作程序。 七、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机制 2.应急处理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26. (4)指挥与协调   需要市政府组织处置的,由市应急委或相关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统一指挥、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处置工作。主要包括: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 (2)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 (3)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 (4)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 (5)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6)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事发地所在区县政府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在市相关机构的指挥或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也可由专业处置部门负责开设现场应急指挥机构。 (5)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负责决定、发布或执行机构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七、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机制 2.应急处理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27. (1)恢复与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政府负责。   区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对受灾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资源评估后,要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明确救助程序,规范捐赠管理,组织恢复、重建。 (2)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市政府新闻办人员要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做好现场媒体活动管理工作。 七、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机制 3、恢复重建与信息发布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28. (一) 灾前准备 1.选择避难地点 城镇居民:一般应选择在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距家较近的场所,上下水设施通畅,保障卫生条件,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信号。比如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就是较好的避难地点,包括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并条件较好的学校、医院以及公园等。 乡村居民:基础牢固的山顶、屋顶、大树等,或于合适地点搭建临时屋所。我国长期水灾斗争中形成的“对手村”转移关系,是乡村政府解决水灾多发地域的主要方法。 八、应急避险常识 水灾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29. 2.准备措施 特别注意接收当地气象部门、防汛部门的预警信息,了解水灾大致走向,认清路标; 堵住门下所有空隙,在门槛、底层窗槛外侧堆上沙袋,以防止洪水入屋。将沙子或碎石塞入麻袋、草袋、布袋、塑料袋里即可制成沙袋;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如方便面、面包、火腿肠等。其中可包含热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如果水灾短时间不能消退,还应准备简易炊具以及取火燃料、引火物等; 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密封储存,避免污染; 所需衣物密封放置高处;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最好为槽型,有固定手抓物)以备急需,并准备划桨;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准备防治感冒、胃肠道疾病的基本药品; 随身携带发信号工具,如手电筒、哨子、镜子、沾油的布条(油浮于水可引起救援人员注意)等;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如手机、固定电话、可上网笔记本电脑等)。 八、应急避险常识 水灾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0. (二)直面水灾 1.平原室内 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迅速向事先选定的避难地点处转移; 离家之前,将煤气阀、电源总开关、门窗关好; 来不及转移到避难地点时,要立即到高处(屋顶、大树、高墙等),等待援救人员营救; 在已被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平时游泳的充气垫等,做水上转移;注意除水势极猛的最后关头,尽可能不要用此法逃生; 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不要到以泥坯搭建而成的建筑物上避难; 不要对家中财物斤斤计较; 水灾短时间不会退去时,可在屋顶塔架简易防护棚,或将自己固定在坚固物体上(如电线杆、大树等),以增强稳固性; 频繁利用哨子、手电筒、沾油布条、鲜艳衣物等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 八、应急避险常识 水灾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1. (三) 伤害急救 1.溺水自救 放松四肢,尽力浮在水面上,保证呼吸畅通; 寻求漂浮物(如木排、门板、 木床、充气垫等)的帮助,减少体力消耗; 以最快速度抓抱住身边相对稳定的物体,如电线杆、树木等; 最短时间内争取救援,伸出一只手(两只手会沉下)呼救或拍打水面发出声响; 不必要脱下可以帮助漂浮的衣物; 如遇到溺水者,速将其从水中托出水面,上岸后以最快速度清除口鼻中泥沙污物,将舌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溺水者尚有心跳、呼吸,救护者可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后压其背部,使胃及肺内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如口对口呼吸,气管插管、吸氧等。经过上述抢救后必须立即送医院进行复苏后的治疗。 2.雷击伤急救 当雷击伤者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时应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恢复其自动呼吸能力; 当雷击伤者有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均停止时宜作心肺复苏术(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脏按压),直至心肺功能恢复方可停止。 八、应急避险常识 水灾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2. (一) 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 鱼儿惊惶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八、应急避险常识 地震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33. (二)发生地震时10条须知 当遇到地震是,为了您自己、家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请遵守发生地震时的10条须知: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八、应急避险常识 地震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4.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八、应急避险常识 地震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5.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八、应急避险常识 地震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6.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八、应急避险常识 地震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7.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八、应急避险常识 地震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8. (三)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陕西华县8 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八、应急避险常识 地震自救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39. 正确处理民族、宗教关系 地震自救   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   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   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们应当反对大民族主义,反对地方民族主义。遵循各民族统一平等的宗旨,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要了解上海市的少数民族政策和相关信息可以到www.shmzw.gov.cn/gb/mzw/shmz查询   宗教: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作用,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体系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宗教现象,认识到宗教对于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影响,而且对于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科学、伦理、法律、经济 、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宗教信仰关系等,也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3.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水平。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0. 正确处理涉外事件 地震自救 • 学习外语中的基本社交礼仪用语 • 适当学习涉外礼仪,以免在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发生不愉快事件。 • 要保持国格,不做有害国家利益的事 • 学会互相尊重

  41.   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这个尊重二字,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你不管是坐、请坐、请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关键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向别人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息,这恐怕是要点。但是尊重在国际交往中,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不能够偏袒于一方。第一个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有同志这方面差点劲了,往人家对面一站,或者一坐,也不管对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异性,比较洒脱,比如腿伸出去,男同志,顺手把裤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但是此种人,那么在国际交往中,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呢?所以要尊重自我。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  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这个尊重二字,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你不管是坐、请坐、请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关键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向别人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息,这恐怕是要点。但是尊重在国际交往中,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不能够偏袒于一方。第一个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有同志这方面差点劲了,往人家对面一站,或者一坐,也不管对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异性,比较洒脱,比如腿伸出去,男同志,顺手把裤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但是此种人,那么在国际交往中,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呢?所以要尊重自我。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 有关礼义 上一页 下一页

  42. 最后,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大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小到我们现在供职的地方,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但是,光讲尊重为本,在国际交往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第二个方面的理念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表达。 你要把你对对方的尊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你不表现他怎么会知道你尊重他呢?它有个表现程式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我们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是吧?来了话你要先说个欢迎光临,然后再说事。我在我们保卫处的同志讲过课,我跟他讲,“那要来了客人的话,你首先要问先生你好,然后再说事,你不能上来问,找谁,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吗?”你打电话也是,拿起话筒第一句话,“你好中国人民大学”,然后再说事,不能上来就喂喂喂,再问“有人吗?”那人家不是人吗?那你这是基本礼貌,你这个“三声”没有,你算什么? 有关礼义 一、教学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43.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