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第八章 文献法

第八章 文献法. 文献法既是社会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又是使社会 调查少走弯路的预备步骤。利用文献法,我们收集到的是第 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当然它的价值比原始资料要低,还 得分析其可靠性。但是,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信息 社会的特征就是信息共享。文献法使我们在利用信息方面跨 越了时空限制。因此在现代社会研究中,它的地位不是降低 了,而是提高了。更何况,我们就是用问卷法、访谈法或观 察法等搞社会调查,也无不是从文献资料开始的。因为在不 占有前人的有关资料的情况下,是难以展开卓有成效的研究 的。.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法. 一、文献及其要素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文献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文献法 文献法既是社会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又是使社会 调查少走弯路的预备步骤。利用文献法,我们收集到的是第 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当然它的价值比原始资料要低,还 得分析其可靠性。但是,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信息 社会的特征就是信息共享。文献法使我们在利用信息方面跨 越了时空限制。因此在现代社会研究中,它的地位不是降低 了,而是提高了。更何况,我们就是用问卷法、访谈法或观 察法等搞社会调查,也无不是从文献资料开始的。因为在不 占有前人的有关资料的情况下,是难以展开卓有成效的研究 的。

  2.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法 一、文献及其要素 文献就是人们用一定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储存与传递信息的载体,其上有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纪录。文献有三个基本要素,即(1)有一定知识内容或信息;(2)有一定纸质或非纸质的固态载体;(3)有一定纪录手段。

  3. 二、文献法及其特点文献法,又称历史法,则是指从前人或别人留下的资料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文献法收集的是文献资料,因此相对于其它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它体现出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二、文献法及其特点文献法,又称历史法,则是指从前人或别人留下的资料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文献法收集的是文献资料,因此相对于其它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它体现出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 • 没有时空限制 • 没有反应性问题 • 效率高、花费少

  4. 但是,文献法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有倾向性 • 针对性差 • 整理困难 • 滞后现实 • 可靠性难以评估

  5. 三、文献资料的种类 • 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文献资料可分为一次文献和多次文献。 • 根据文献的来源,文献资料可分为公事文件、发表读物、私人性文件三种。 • 根据文献资料的形式,则可以将文献资料分为文字文献、统计文献、视听文献。 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带来数字化革命,上述各种文献形式都可以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现。“电子出版物”是将文字、声音、动画等信息数字化以后存储于磁盘上或光盘上。从信息记载和传播的角度来看,它们可看成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纸张”。 互联网被付诸广泛应用后,层出不穷的“网络文献”又开始为知识人所青睐。

  6. 第二节 文献资料的收集 • 浏览 • 检索 • 筛选 • 阅读 • 记录 • 鉴别 一、文献调查的意义 文献调查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它能够使我们的研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 文献调查是任何一项社会调查研究的初始工作,也就是文献回顾(即查新)。 所谓文献调查,实际上是一种文献资 料收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步骤是:

  7. 二、检索 1、工具法 工具法,即利用已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所谓文献检索工具也就是指用以积累和查找文献线索的工具。工具法可以细分为手工检索工具查找法和机读检索工具查找法。我们去图书馆查资料时,常用检索工具有书目、索引、文摘等。 • 手工检索工具查找法 • 顺查法 • 倒查法 • 抽取法 • 机读检索工具查找法 • 脱机检索方式 • 联机检索方式

  8. 2、追溯法 追溯法是以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为基础的检索方法。也就是从已有的文献后边所附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始文献,再从这些原始文献后边所附的参考文献进一步跟踪追查,如此“顺藤摸瓜”,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下去,你手头获得的相关资料会随之越来越丰富。 3、综合法 综合法又称为循环法,就是将上边所讲的工具法和追溯法交替使用的一种综合性方法。

  9. 三、浏览 • 速度要快 快速浏览的要领: • 一要坚持视读,不要音读 • 二要根据阅读目的不断调整阅读速度,没有有价值信息的段落,要大段大段地跳过;反之,则应放慢速度。 • 三要善于抓住要点,迅速抓住重要内容 • 四要善于上下联系,了解作者基本思路 • 五要脑眼配合,做到眼到脑到 • 六要平时注意训练,多多掌握词汇。 • 善于抓要点

  10. 四、筛选 • 筛选依据 • 必用信息 • 应用信息 • 可用信息 • 不用信息 • 筛选关键 掌握比较这个技巧 • 筛选顺序 • 当手头资料比较多时 • 当手头资料比较少时

  11. 五、阅读 • 先读文摘,后读原文 • 先读综述性文献,后读专题性文献 • 先读现刊文献,后读过刊文献 • 先粗读,后精读

  12. 六、记录 许多人阅读文献都曾有过这样的教训,即只注意阅 读而忽视了及时记录,结果阅读时发现的许多有用信 息,到用的时候却找不到了。这说明,及时记录非常重 要。所谓记录,就是把通过阅读寻找到的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使用。 常用的记录方法: • 提纲 • 标记和眉批 • 抄录 • 心得

  13. 七、鉴别对于准备使用的文献进行真伪、可靠程度的判定,即鉴别。由于文献是第二手资料,所以在文献收集的过程中,鉴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鉴别的方法因资料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通过对同类、同年代文献的相互比较,对文献做出鉴别。还有请专家鉴别,尤其是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对于当前资料也要核对,尤其是统计数字,一定要查看其来源的可靠性。根据鉴别,我们可以对文献做出取舍。七、鉴别对于准备使用的文献进行真伪、可靠程度的判定,即鉴别。由于文献是第二手资料,所以在文献收集的过程中,鉴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鉴别的方法因资料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通过对同类、同年代文献的相互比较,对文献做出鉴别。还有请专家鉴别,尤其是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对于当前资料也要核对,尤其是统计数字,一定要查看其来源的可靠性。根据鉴别,我们可以对文献做出取舍。

  14.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文献法种类繁多,且在不断发 展之中。内容分析是在20世纪才开 始兴起的文献研究方法。在非介入 研究中,内容分析法的独到之处在 于:能将文字的、非定量的文献某 种程度地转化为定量数据,这样某 些质的内容就变成为可测量和可进 行数学运算,分析结果的客观性自 然也就有了提高。

  15. 一、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内容分析( Content analysis )是不进行实地调查,而 是直接利用现有文献和文本,如报纸、电视、书籍、杂 志、照片、广告、歌曲、诗歌等,并对其明显内容进行客 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客观、系统、定量。 对于内容分析,其研究路径首先是在对象文献或文本之 显性内容中决定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该内 容中所占比重(即频率)等等;然后再通过对显性内容的数 量特征的系统分析,得到与之相关的潜在内容的推论。

  16. 二、内容分析案例 内容分析作为一种非常具有灵活性的方法,已经时 日不短了。二战期间,美国的情报部门就通过监听欧洲 电台播放的流行音乐的数量和类型,并将德国电台与其 它德国占领区内电台的音乐节目相比较,用来推测欧洲 大陆上盟军反攻的战况。战后,日本人摸清中国大庆油 田的具体情况,更是内容分析法成功使用的一个著名案 例。

  17. 三、内容分析法的实施 内容分析法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如何对一份内 容资料进行分析以取得量化的结果;二是如何根据课题 的需要,设计选择系统化分析的模式,合理地把各种内 容分析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并定量地说明研究的结 果。内容分析的基础性工作是对样本的每一个分析单位 就分析内容加以编码以取得量化结果,

  18. 内容分析的一般过程包括(参见图8.1):① 确定课题,即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② 抽样,即确定总体与分析单位并抽取分析样本;③ 类目设计,即依据测量和量化的原则就分析单位内容资料之维度分解设计出编码单;④ 编码记录,即按照预先设计的编码单对样本中的每一个分析单位就分析内容完成编码工作,从而把分析样本转化成分析类目的数据形式;⑤ 信度评判,即对量化结果,关于样本两个以上的独立编码之间要有满足一定要求的一致性;⑥统计分析,即最后要靠数据作出事实判断。

  19. 确定课题 和其他方法的具体实施一样,内容分析也是由选题引领 的。所以依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选取适合研究专题的文 献或文本资料就是内容分析首先要展开的工作。当然这些文 献或文本资料有的是现成的,如将小说《红楼梦》用于电脑 红学研究;有的也许要征集,如个人日记、信件、手稿等; 有的则需要长期积累,如奈比斯特写作《大趋势》所做的准 备工作。无论哪种文献或文本资料都要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 性,达到规范性要求。

  20. 抽样 内容分析抽样就是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先要界定 总体,在确定总体时,必须注意总体的完整性和它的针对 性。完整性是指要包含所有有关的资料,针对性是指要选择 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特定资料。抽样是就分析单位而言的。分 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 最小、最基本单位。选择分析单位与具体的研究目的、研究 总体密切相关,并以它们作为确定和选择的基础。

  21. 内容分析抽样通常要涉及到三种方式:① 来源 抽样,这是指对资料来源的取样,如选择怎样的报 刊、杂志、教育电视节目、书本、演讲、学生作业 等等。② 时段抽样,这是指选择哪一个时间的资料 进行分析。但在按日期抽样时,必须注意某种资料 周期性的特征。如果以报纸为研究对象采用等距抽 样时,日期间隔就应该注意避开七或它的倍数。否 则会使分析单位会集中在同一个“星期×”。③ 单元 抽样,即确定抽取资料的单元是整份,还是一段、 一篇、一页。

  22. 类目设计 内容分析中,类目设计是和抽样平行展开的另一项工 作。类目设计之于分析内容就如同抽样之于分析单位。但是 类目设计很专业,故初学者对它的了解远逊于“抽样”。 所谓类目,即根据研究需要把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编码的 项目。类目设计是内容分析法能够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 为定量的数据的关键环节。 通常类目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据传统的理论或以 往的经验,或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二是由 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自行设计而成。

  23. 类目设计产物就是如表8.1所示的编码记录表(简称编码单),即对文献或文本材料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工具。类目设计产物就是如表8.1所示的编码记录表(简称编码单),即对文献或文本材料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工具。 在设计分析类目时必须注意:①在对分析单位进行编码前 标准就应该确立;②类目的意义要有明确的限定范围,而且彼 此不重迭,对分析单位编码要避免既可归为这一类又可归为那 一类的情况发生;③分类的项目要使每一个分析单位都能被编 码,不能出现有某些分析单位无处可放的情况。分类有时会有 “其它”项,但被这一项编码的分析单位应该很少,否则就表示 维度分解有重要疏漏。

  24. 编码记录 内容分析法在本质上是一种编码运作。编码包含着概念 化和操作化逻辑,研究者必须推敲概念框架,并发展出与框 架相关的具体方法,即确定分析单位的归类标准,也就是说 要把分析单位分配到最能说明分析目的逻辑分类框架中去。 编码的实质是:在如表8.1所示的记录表上实现分析内容和分 析单位的交融。

  25. 信度评判 内容分析必须经过信度评判,分析结果才会可靠有把 握。内容分析的信度评判是指对同一样本两个以上独立编码 (如双编码或三编码)一致性的比较。一致性愈高,内容分 析的可信度愈高;反之,可信度愈低。由此便有内容分析的 信度( )计算公式如下:

  26. 统计分析 一旦完成编码记录及信度评判,内容分析就融入了常规 的统计分析流程。频数计量法是文献定量研究中使用最广泛 的统计分析方法。常用做法是用频率、百分数、平均数等统 计值来说明要说明的问题,并将结果用图表等形式反映出 来,形成内容分析分类统计表。对于统计数值的简单描述往 往就能够传达蕴含在这些数据之中的很多生活现实。

  27. 四、内容分析应用及评价 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基于图8.1,内容分 析的应用模式则主要是比较模式:① 对同一对象的不同情景 或不同场合的内容资料进行比较的分析模式(参见图8.2); ② 对同一对象的不同时间的内容资料进行比较的分析模式 (参见图8.3);③ 对两个(或以上)不同对象的相同分析类目 的内容资料进行比较的分析模式(参见图8.4)。

  28. 第四节 现有统计资料分析 在社会研究中,统计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参见第九章),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社会调查能够采集 到足够的所需数据。但有时我们会碰到诸如要测算非正 规就业规模这样的事情,问题本身很重要,但由于客观 条件所限,研究者无法使用抽样调查等直接采集到所需 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另辟蹊径,利用统计文献(即现 有官方或准官方统计资料)来从事相关社会科学研究, 也就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了。毫无疑问,统计文献也是 社会研究不可缺失的资料来源之一,随着信息社会来临 和发展,如何充分加以利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利用现 有统计资料,在文献法中也可以给我们打开“二次分析” 这个窗口。

  29. 一、迪尔凯姆的研究 现有统计资料也可以作为社会调查的主要资料,迪尔凯姆的经典研究《自杀论》是一个范例。分析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功能是社会学研究的两大任务。在迪尔凯姆研究自杀现象之前,关于导致自杀的原因或因素,主要有两种观点:心理论和自然论。迪尔凯姆的假设是:自杀的原因既不是心理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的(见表8.4)。这样他就面临着双重研究任务:否证(也就是证伪)关于自杀现象的心理论和自然论,证明关于自杀现象的社会论。

  30. 要令人信服的完成这两项任务,唯有依靠实证。然而就像我们在迪尔凯姆论著所看到的那样,作为分析单位,每个自杀案无疑都有其独特的案情和解释,这也是相对容易得到的。但是对于人们为何要自杀,更有价值的是通则式解释。因此,迪尔凯姆被要求采用政治地理的单位:国家、地区、省以及城市。这样一来,直接采集到足够的所需数据,对研究者个人来说就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要令人信服的完成这两项任务,唯有依靠实证。然而就像我们在迪尔凯姆论著所看到的那样,作为分析单位,每个自杀案无疑都有其独特的案情和解释,这也是相对容易得到的。但是对于人们为何要自杀,更有价值的是通则式解释。因此,迪尔凯姆被要求采用政治地理的单位:国家、地区、省以及城市。这样一来,直接采集到足够的所需数据,对研究者个人来说就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31. 《自杀论》既为西方社会学的异常行为研究奠定了基 础,也结束了西方社会学中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 状况。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迪尔凯姆对待研究既基于 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实证主义方法。他发 现,面对研究主题,只要研究者加以挖掘,其实往往不费太 多功夫就可以找到许多既有统计资料。尽管这些统计资料存 在两大不确定因素:一资料本身的质量问题,它们能准确反 映所要反映的东西吗?二既有资料很难准确包括研究者所感 兴趣的事物。但是通过逻辑推理以及复证,许多对否证或者 实证有作用的社会事实还是可以从中得到的。

  32. 二、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估算 利用现有统计资料这种特别的文献法,也是笔者在测算上海市非正规就业规模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差值法的使用,使估算上海市非正规就业规模成为可能,虽然不够精确,但毕竟有来源可靠的统计数据的支撑,估算的任意性因而大大降低。实际上,这一估算的更大意义在于进行动态比较,即汇多年来有关数据成表8.6,时间序列反映出来的变化和趋势,由于绝对值上的误差可以被消减,信度就相当高了。可以肯定,随着时间推移,有更多年份的数据被深度挖掘,其价值还会增加。

  33. 三、文献定性分析回眸 • 善于比较 • 慎待数字 • 大胆联系 内容分析和现有统计资料分析,无疑都加深了我们对 文献法的理解,特别在文献法的范畴中提升了我们对定量 分析的认知。但这是不够的。固然包括内容分析和现有统 计资料分析,二次分析全都具有省时、省钱、省力的优点。但如果对文献法利用我们只看重定量分析,而冷落了定性分析,就可能本木倒置,那么回眸定性分析,对于充分利用文献法,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些什么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