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 likes | 950 Views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行政類-綜合校務組 報告人:黃有評.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二日. 一 、 校務發展規劃與成效. 1.1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執行成效. 院系所規劃: 本校現有機電、電資、工程、管理、設計、人文與社會科學等六學院,大學部 16 個學系、碩士班 24 所、博士班 14 所。 學生數成長規劃: ( 一 ) 系所增設以博士班為優先。 ( 二 ) 適度提高管理、設計、人文與社會科學三學院規模。 ( 三 ) 降低大學部學生對研究生比例。
E N D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行政類-綜合校務組 報告人:黃有評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二日
1.1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執行成效 • 院系所規劃:本校現有機電、電資、工程、管理、設計、人文與社會科學等六學院,大學部16個學系、碩士班24所、博士班14所。 • 學生數成長規劃: (一)系所增設以博士班為優先。 (二)適度提高管理、設計、人文與社會科學三學院規模。 (三)降低大學部學生對研究生比例。 (四)提升高中畢業生進入本校之質與量:目前高中畢業生佔四技學生之比例為14%,學測成績平均約為60級分。 2 2
1.1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執行成效 • 師資規劃:目前專任助理教授以上師資已佔91.9%,其中具博士學位者佔85.2%。預估至102年將有430位教師。 圖1-1、師資結構圖。 3 3
1.1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執行成效 圖1-2、教師職級分佈圖。 圖1-3、教師最高學位分佈圖。 4 4
1.1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執行成效 • 設備規劃: 單位:千元 註:上開金額包含購置及捐贈 5
1.1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執行成效 • 圖書規劃:至97年12月止圖書館館藏中西文圖書總冊數32萬餘冊;中西文專業期刊達2,000種以上,平均每一系所專業期刊有80餘種;全館多媒體視聽資料近8,800餘件;每年訂有線上資料庫200餘種,可提供4萬餘種西文全文電子期刊及近7千餘種中文全文電子期刊。未來目標: (一) 均衡館藏發展 (二) 擴充圖書管理軟硬體 (三) 編目標準國際化 (四)強化館際合作 (五) 特藏及數位典藏 (六) 推廣活動 6 6
1.1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執行成效 94-97年度圖書資料採購經費總額 單位:元 7
1.1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執行成效 • 教學規劃:為「培育學生具備專業技術、創意宏觀的視野與服務精神等企業家特質」,以朝向成為「企業家搖籃」的目標邁進。中長程目標: (一) 支援教師教學與研究資源(師資面) (二) 強化學生學科學習能力(學生面) (三) 發展系科本位特色課程(課程面) (四) 充實軟硬體教學資源(資源面) 8 8
94至97年本校教師SCI論文篇數統計表 SCI論文篇數----資料來源: Web of Science資料庫 資料統計時間:98/03/12 Results Address=(學校) AND Year Published=(年度) Timespan=All Years. Databases=SCI-EXPANDED. Document type=Article or Review 9 9
94至97年本校助理教授以上教師SCI論文人均值統計表94至97年本校助理教授以上教師SCI論文人均值統計表 SCI論文篇數----資料來源: Web of Science資料庫 資料統計時間:98/03/12 Results Address=(學校) AND Year Published=(年度) Timespan=All Years. Databases=SCI-EXPANDED. Document type=Article or Review 助理教授以上專任教師人數----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10
1.1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之規劃與執行成效 • 校務發展-中長程發展重點策略 (一) 在教學方面 (二) 在研究方面 (三) 在國際化方面 (四) 在推廣教育方面 (五) 邁向數位化校園 (六) 規劃推動單一窗口
1.2 規劃校務發展計畫之相關組織及運作成效 • 為規劃校務發展之重點與方向,以有效推動本校中長程發展,本校成立「校務發展委員會」,並於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校務會議通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務發展委員會組織章程」。 • 校發會依組織章程之規定,每學期至少開會一次,其成效包括: • (一)研擬訂定本校中長程發展計畫之架構,提校務會議討論。 • (二)討論本校系所增設、更名及博碩士班等申請案,並提具體 建議供校務會議參考。 • (三)研議本校校園發展及規劃事宜,並提供建議。 • (四)討論本校學術發展與行政制度,修正本校「組織規程」, 並提校務會議審議。 • (五)規劃校務基金之運作。 • (六)研議其他有關本校發展之重大事項。
1.3 財務規劃與校務發展之配合情形與成效 • 財源籌措:本校資金來源,主要為教學研究補助收入、學雜費收入及五項自籌收入(捐贈收入、場地設備管理收入、推廣教育收入、建教合作收入及投資取得收益)等。 圖1-4、94-97年度各項收入情形。
1.3 財務規劃與校務發展之配合情形與成效 表1-1、最近4年收入與費用(決算)。 單位:千元
1.3 財務規劃與校務發展之配合情形與成效 • 優點及特色: • (一)為配合校務發展,本校財務規劃,係以支應教學研究及行 政用儀器、資訊、圖書等設備與無形資產之需求,以及校 務正常運作所需之經常性支出等。 • (二)本校實施校務基金後,均積極善用學校優勢,努力拓展各 種自籌財源,因應校務成長所需。故多項收入,每年均有 成長。 • (三)每年均作財務預估,將校區建設發展、特色發展項目等經 費需求部分,衡量整體財務狀況及計畫優先順序,納入分 年度支出項目編列。經由上開財務預估,本校財務健全, 尚足以支應校務發展所需。
1.4 學校落實全人教育執行情形 • 在基礎學科教育方面: • (一)建置微積分輔導機制。 • (二)強化基礎英文與職場英文能力。 • (三)充實物理、化學、生物基礎教育。 • (四)提升資訊科技能力。
1.4 學校落實全人教育執行情形 • 在人文通識方面: • (一)以「主題式博雅講座」提升認知廣度。 • (二)以「通識系列活動」建立非教室學習環境。 • (三)推廣「好書推薦」與「書香計畫」。
1.4 學校落實全人教育執行情形 • 在營造國際化教學環境方面: • (一)於教務處設立國際學生教務組,專責規劃國際學生招募、 課程規劃、學分承認、章程制訂等相關教務事宜。 • (二)研發處負責與國外優質大學簽訂合約,推動進行交換學 生。 • (三)擴大招收外籍學生提供全英語課程。
1.4 學校落實全人教育執行情形 • 優點及特色: • (一)落實全人教育,規劃加強學生基礎學科教育,奠定專業領 域學習、深植學生專業能力,透過人文通識教育課程與國 際化的教學環境,拓展學生專業科目外之視野,形塑高品 格專業人才。 • (二)引導大一新生體認大學教育的重要,並建立正確的學習態 度,特地開設「大學入門」課程,內容規劃了六大單元, 含「大學理念與社會責任」、「技職教育的特色與發 展」、「台北科技大學的歷史與使命」、「如何學習」、 「如何豐富生活與生命」及「大學生的挑戰」。
1.5 學校人才培育目標及針對學生特質提昇學生素質之具體措施及其成效 • 人才培育目標:培育學生具備專業技術、創意宏觀的視野與服務精神等企業家特質,以朝向成為「企業家搖籃」。 • 以專案輔導方式補足身心障礙生、國際學生、離島生、運動績優生、原住民學生、技優保送生等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 • 提升學生素質之具體措施及成效概述如下: • (一)入學前,以補足學生基礎能力為首要:建置自學網站、開設暑期先修課程、IEP個別化教育計畫預修課程。 • (二)入學後,培育服務精神、強化身心適應與課業輔導:新生服務學習課程、啟航計畫、分級測驗與教學。
1.5 學校人才培育目標及針對學生特質提昇學生素質之具體措施及其成效 圖1-8、新生課業學習及生活適應輔導流程圖。
1.5 學校人才培育目標及針對學生特質提昇學生素質之具體措施及其成效 • 畢業前,深化專業技術與創意宏觀的視野:創意的發想與保護、創意及專業的展現與分享、專業競技放眼國際。 • 多元化培育宏觀的視野:在創新創業學程下開設「國際觀培養」、「國際觀培養Ⅱ--台灣國際品牌」以及「國際觀培養Ⅲ--大使新視界,國際新視野」3門課程。為鼓勵本校學生提升個人國際化能力,積極推動「飄洋過海交換學生計畫」及「出席國際會議補助計畫」。
1.5 學校人才培育目標及針對學生特質提昇學生素質之具體措施及其成效 圖1-11、本校「伯樂計畫」社團成員榮獲2007年國際技能競賽第2名。
1.5 學校人才培育目標及針對學生特質提昇學生素質之具體措施及其成效 • 優點及特色: • (一)IEP個別化教育計畫預修課程本校為全國大專校院之首創, 對身心障礙學生甄試管道入學的新生,於入學即以「個別 化教育會議」(IEP會議)評估,規劃「大一身障新生入學 前預修課程」。 • (二)自97學年起規劃推動全校服務學習課程,並於97學年度大 一新生以『必修,零學分,一學期』全面推展服務學習課 程。 • (三)本校參加2009國際性模擬聯合國會議(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NMUN),增進學生代表對全球事務的參 與感、興趣與實際經驗的累積,並擔任校園國際化種子學 生;本校學生代表隊並於全球350所大學中脫穎而出,獲頒 榮譽獎。
1.6 學校執行之教學策略與資源調配和人才培育目標配合成效 • 改善基礎實驗室設備與實驗課程教材之數位化:截至目前為止,本校已投入約新台幣7,000萬元,用以改善各系所實驗室的軟硬體設備並將全校1/2以上的實驗、實習課程製作成數位教材,成為國內製作實驗教材完整度最高的技職院校。 圖1-12、數位學習環境架構圖。
1.6 學校執行之教學策略與資源調配和人才培育目標配合成效 • 教室全面E化及E化成效的加值:本校運用「教學全都錄計畫」,在E化教室內增設影音錄製系統,讓教師在上課時快速地錄製高品質的數位教材。 圖1-13、教學全都錄課程轉錄畫面。
1.6 學校執行之教學策略與資源調配和人才培育目標配合成效 • 學習資源的共享:在學習資源的管理上,本校教師以「網路學園」作為教材線上管理平台,教師不僅可進行線上教學,其豐富多元的教材內容更讓學生便於進行預習、複習等自我學習,亦可透過線上討論區或同步視訊會議功能進行學習交流。 圖1-15、線上英語教室首頁。
1.6 學校執行之教學策略與資源調配和人才培育目標配合成效 • 優點及特色: • (一)本校自95年度起進行E化教室的建置,有效地促進教學資 源的數位化,提昇了教學品質與教材保存的功能。 • (二)本校從學生主體角度出發,以專業、通識及基礎知識為軸 向建置e-learning平台,用以提供學生多元化的自我學習 資源。
1.7 學校針對學生特質及社會期望對學生進路規劃相關就業輔導之狀況 • 校園企業徵才說明暨博覽會:本校固定每年三月下旬舉辦,95年至97年參與此活動廠商家數分別為123家、105家及110家,而98年因全球經濟不景氣,有徵才需求廠商銳減為38家。 • 廠商求才及研發替代役說明會:每年舉辦多場。 • 企業參訪:每年約有百餘件申請案。 • 就業學程:自93年度起,即開始協助各系向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申請就業學程,分別有「數位化精密機構快速研發課程」及「半導體及光電廠廠務設施學程」獲補助;97年度則有「九十七學年度半導體及光電廠廠務設施學程」獲補助。 • 磐石計畫-提升大四學生就業力團體講座:本講座共分「我的就業力」、「就業準備」及「模擬面試」等三大單元。
1.7 學校針對學生特質及社會期望對學生進路規劃相關就業輔導之狀況 •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置:本校與「104人力銀行」共同設計與建置「北科夢工園」,協助學生在畢業時能憑藉其「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力與可塑性」及「主動積極態度」等優點,輔以履歷的數位化,與職場立即銜接。 • 開設工程倫理課程,培養自律自制的精神:從學理上探討科技工程與人文倫理的關連,針對實用的主題,邀請學有專精有實務應用的賢達人士,提供知識與經驗的交流。
1.8 自我評鑑之相關辦法與規章、自我評鑑規劃、執行及後續追蹤機制 • 本校依據教育部規定並參考各大專院校相關法規,訂定「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自我評鑑辦法」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行政單位自我評鑑作業要點」,並於民國九十八年一月二十日行政會議通過,據以有效推動本校自我評鑑制度。 • 本校組織規程內所設置之所有教學及研究中心、行政單位及任務編組之各級單位,每五年應定期實施自我評鑑二次。 • 評鑑結果經評鑑委員會公布後送受評單位參考改進,並列入年度追蹤考核。 • 受評單位若獲國際專業機構評鑑認可通過,且在認可有效期限內得簽請校長同意後免辦理評鑑。
1.9 針對前次評鑑(訪視)建議事項處理情形 • 建議事項:教授級師資僅占全體教師之17%,宜積極鼓勵教師升等,或設法留住資深教授,以利經驗傳承。 • 處理情形: • (一)本校訂有「新聘教師限期升等辦法」,規定86學年度起新聘講師、助理教授須於起聘6年內,副教授須於起聘8年內通過校教評會之升等評審。截至98年2月底止教授師資占全體教師之比例提升至23.15%。 • (二)另本校訂定「新聘專任教師資格審查要點」,各學院並應對所屬各系所擬聘之各級新進專任教師訂定足以評估其最近五年專業研究能力之量化或質化基本門檻。新聘專任教師除經三級教評會審議外,於校教評會召開前,尚須送經「新聘專任教師資格審查小組」通過,始得提送校級教評會審議。 • (三)為留住優秀教授,本校訂有「講座教授設置辦法」及「特聘教授設置辦法」。 • (四)截至97學年度第2學期止,本校有:專任講座教授:4人。 • 特聘教授:6人。
1.9 針對前次評鑑(訪視)建議事項處理情形 • 建議事項:兼任教師人數比專任教師多,雖因承擔回流教育之負荷甚重,如確無可避免仍宜酌予增聘專任師資,以降低全校生師比外,並能提高專任教師之教學與研究效能。 • 處理情形: • (一)本校配合教育部政策,日間部班級數從94學年度159班增至97學年188班。 • (二)由於本校定位為「實務研究型大學」,隸屬技職體系高等學府,重視專業與實務,需聘請業界具實務經驗之專業人才,因此聘用兼任教師有其實質意義。 • (三)專任教師數從94學年度395位到97學年度418位,增加23位,期能降低教師授課平均鐘點及全校生師比。 • (四)訂定「專任教師及兼行政職務教師授課時數辦法」,條列減授鐘點之各項規定,以研究代替教學時數,並改善教學環境,建立數位化教室及鼓勵教師製作數位教材,輔助學生學習,減輕教師授課負擔,以提高專任教師之教學與研究效能。
1.9 針對前次評鑑(訪視)建議事項處理情形 • 建議事項:學校各個學院之規劃,宜強化其均衡發展,不致有所偏廢,以進一步發揮學校整體特色。 • 處理情形: • (一)由於管理、設計、人文與社會科學三學院的規模較小,故本校在辦理增調所系班作業時特別協助其成長,各額外給予班級成長之額度。97學年度人社學院增設「應用英文系碩士班」,98學年度管理學院增設「資訊與運籌管理研究所」、設計學院增設「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期使六學院均能齊一發展、有所精進。
1.9 針對前次評鑑(訪視)建議事項處理情形 • 處理情形: • (二)為鼓勵人文領域教師參與研究計畫、提升研究能量,特於「講師及人文領域教師參與研究計畫補助辦法」中規定:應用英文系、通識教育中心、體育室教師擔任計畫主持人,申請或執行政府機關、公民營企業計畫者給予補助。 • (三)由於通識教育中心尚無研究生,本校在教師教學評鑑辦法中另予以規定如下: • (1)當學年熱心協辦通識相關活動,每次加4點。 • (2)當學年指導博士生每位加5點、碩士生每位加3點、大學部專題學生每位加2點(講師指導專題學生每位加3點)。 • (3)通識教育中心、體育室、應用英文系、光電系、化工系、生技所等教學單位協助開設本校共同科目,每學年教師教學平均鐘點超過基本鐘點1小時加5點,依此類推。 • (四)本校考慮人社學院性質與其他學院不同,故研究能量不以SCI為計點方式,「研究成效評量表」規定:人社學院教師參與校內外補助之各項計畫並有結案報告書者,比照本項按其執行之項目金額計算點數。
1.9 針對前次評鑑(訪視)建議事項處理情形 • 建議事項:產學合作為學校一大優勢與特色,建議宜更重視專利及技術移轉。 • 處理情形: 表1-3、本校94-97年專利申請、通過件數及補助金額統計表。 表1-4、本校94-97技術移轉列表。
1.9 針對前次評鑑(訪視)建議事項處理情形 • 建議事項:校區之開發與建設決策,對於校務之正常推展甚有影響,建議在過渡期間,宜用心考量與宣導,並研擬適當對策與配套措施,以舒緩在教學、研究與師生生活方面之壓力。 • 處理情形: • (一)本校科技研究大樓於興建過程中,重要施工皆加強對全體 師生宣導。 • (二)科研大樓工程已完工,校園逐步恢復原有景觀及綠化;停 車已地下化,校園內僅保留貴賓停車。 • (三)校園規劃與公共藝術小組,負責規劃未來校園景觀。 • (四)空間規劃小組共同商討空間調整事宜。 • (五)有關校園綠化美化問題,目前委請建築系老師協助規劃, 再提案至本校校園規劃與公共藝術小組審議,通過後據以 實施。
2.1 學校研究重點特色與應用發展成果 • 積極推動各項獎補助措施,提升研究能量: • (一)傑出研究、傑出產學合作獎、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國際學術論文獎勵…等。 • (二)主動推舉競選中國工程師論文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等。 • (三)陽光獎助金-教職員及學生論文獎助、陽光獎助金-專利及技術移轉獎勵…等。 • (四)其他(國科會整合型計畫獎勵、講師及人文領域教師參與研究計畫補助、新進教師研究經費補助、產學合作案績優獎勵、文教基金會論文撰稿補助…等)。
2.1 學校研究重點特色與應用發展成果 • 建置與落實系所院績效自我評量制度: • (一)訂定各項制度與辦法:本校教師每三年應評鑑一次,以推動教師研究評量,提升全校研究量能績效。 • (二)逐年量化值(全校、各系所院):以多元客觀指標呈現各系所學術研究績效之成長率、達成率等相關指標值,將做為學校各項經費補助或其他行政管理之參考。 • 推動重點特色領域(中心)發展 • 推動跨校際及科研單位學術合作計畫:目前已與臺北醫學大學、馬偕醫院及三總等單位達成合作協議,並共同研擬學術合作計畫等相關辦法,為配合本項計畫之執行,98年度已編列1,000萬元(設備費600萬元,經常費400萬元)補助經費。
2.2 研究與產學合作應用在教學上的成果 • 推動產業人力札根計畫:目前已在模具、表面處理及紡織等三方面,獲得教育部約780萬元之補助。 • 推行「雙師計畫」與「最後一哩產學結合模組化課程」 • 舉辦「金手獎」 • 開設「管理講座」 • 開設「創新與創業學程」 • 舉辦「創業競賽」 • 將研發成果製作成教材教具
2.3 校內跨院、所、系整合研究、產學合作之組織、策略及成效 • 產學合作之組織 圖2-1、產學運作之組織架構。
2.3 校內跨院、所、系整合研究、產學合作之組織、策略及成效 • 產學運作平台 圖2-2、產學運作平台。
2.3 校內跨院、所、系整合研究、產學合作之組織、策略及成效 • 優點及特色: • (一)已成立以研發總中心為產學單一窗口,統一負責產學媒 合、專利、技轉及育成工作。 • (二)共有30個跨領域研究中心,包含奈米光電磁中心、電能科 技中心、區域產學中心及創新育成中心等4個校級有特色的 中心。 • (三)區域產學中心目前帶領18個聯盟學校,分8大領域對區域廠 商從事產學合作。 • (四)育成中心成立10年,已成功培育101家廠商。
2.4 產官學研間的專業服務、技術開發、移轉及育成之鼓勵機制與運作績效 • 產學鼓勵機制:例如 • (一)本校傑出產學合作獎設置辦法—獎勵名額每年至多以3名為限,獲獎者給予42萬元獎勵金(其中含研究獎勵金12萬元及設備費30萬元)。 • (二)本校特聘教授設置辦法—本校教師曾獲國科會傑出產學合作獎或曾於五年(含)內獲本校傑出產學合作獎者,可提聘為本校特聘教授,受聘期間每月支領壹萬伍仟元至貳萬元獎助金,聘期3年。 • 產學併入升等考量要素
2.4 產官學研間的專業服務、技術開發、移轉及育成之鼓勵機制與運作績效 • 優點及特色: • (一)育成中心分別於95及97年獲中國工程師學會之建教合作績 優獎。 • (二)已積極跨入國際產學之領域。 • (三)爭取政府大型產學案有實際成效。 • (四)區域產學中心已由教育訓練為主進步至以產學研發為主。 • (五)產學合作金額近四年(94-97年)成長42%,97年已達約 1.9億元。
2.5 學校與產業界合作辦理專班之執行情形 • 產學碩士專班之開設:本校與產學界合作辦理專班最具特色者,為產學碩士專班之設立,其經費來源為經濟部(1/4)廠商(1/2)學生(1/4)。 • 優點及特色:本校產碩專班的開設,自94年起,共計24班,其數目為全國之冠,領域包括電機、電子、機械及材料等工程領域,為本校與業界密切接合之最好證明。
2.6 針對前次評鑑(訪視)建議事項處理情形 • 建議事項:部分系所教師之教學時數過高,教學負荷偏重,恐影響教學與研究品質,建議酌加改善。 • 處理情形: • (一)為減輕教師授課負擔,本校訂有「專任教師及兼行政主管職務授課時數辦法」;此外承辦工程認證、系科本位教師視其狀況給予減免鐘點。基於提升教學品質,本校「教師以英語教學開授課程辦法」鼓勵教師採用英語授課,上課鐘點以1.5倍計算;如課程超過一定人數,則依「教師授課鐘點核計要點」加乘1.5倍或2倍計算,確實達成減輕教師教學負荷。 • (二)本校積極推動外語學習環境,97學年度第2學期增聘兩位專案講師,負責推動英語教學行政事務並加入授課行列,大幅減輕應用英文系支援全校英語教學之負擔。本校教師授課時數逐年調降,94學年度各類教師平均授課時數為9.755(時/週),95學年度為9.312(時/週),96學年度為9.275(時/週),97學年度降至9.030(時/週)。
2.6 針對前次評鑑(訪視)建議事項處理情形 • 建議事項:教師的升等及研究,宜強調其研究成果之質量並重。 • 處理情形: • (一)為使研究成果之質與量均能達到一定之水準,相關配合措施如下:訂定各該學院及系(所)著作升等送外審查標準;建立嚴謹之外審委員資料庫。 • (二)本校除已於93、94年訂定「傑出研究獎設置辦法」、「傑出產學合作獎設置辦法」、「特聘教授設置辦法」及「講座設置辦法」等獎助辦法外,爰自95年度起訂頒各項措施如下: • 自95年起規劃每年編列1000萬元,從優補助校內2~3個特色領域研究計畫。 • 95年分別通過「陽光獎助金—專利及技術移轉獎勵辦法」、「國際學術論文獎勵辦法」、「教師研究成效評鑑要點」、「教師執行國科會整合型計畫獎勵辦法」及「新進教師研究經費補助辦法」、「產學合作獎勵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