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60 Views
第六讲 历史教学技能 听课、评课与说课. 一、历史教学技能 (一)教学技能的概念 1. 技能 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行为方式或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联系而获得的。 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前者需要后者来调节和控制。 与技能相近的还有“技巧”,这是一种巧妙的技能。 2. 教学技能 是一般技能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迁移和具体表现。. 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 课堂教学技能是与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相联系的。离开了教学活动就无法谈及课堂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可以表现出来的,因此是可以被观察、记录、研讨、评估的。
E N D
第六讲 历史教学技能听课、评课与说课 • 一、历史教学技能 • (一)教学技能的概念 • 1.技能 • 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行为方式或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联系而获得的。 • 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前者需要后者来调节和控制。 • 与技能相近的还有“技巧”,这是一种巧妙的技能。 • 2.教学技能 • 是一般技能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迁移和具体表现。
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 • 课堂教学技能是与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相联系的。离开了教学活动就无法谈及课堂教学技能。 • 教学技能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可以表现出来的,因此是可以被观察、记录、研讨、评估的。 • 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有差异,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恰当培训、联系,教学技能水平是可以提高的。 •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学技巧就是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境界。 • 从(教师)掌握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获得(教学)技能到形成(教学能力)有一个转化和迁移的过程,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二)教学技能的特点 • 1.教学技能种类的多样性。 • 2.具有知识经验(成正比)的凭借性。 • 3.并非生有之,具有习得性。 • 4.随着课堂教学的演进和科技的进步,而有发展性。 • (三)教学技能分类 • 1.教学语言技能 •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语言技能与讲解技能很重要 • (1)口头语言技能
A.语言技能的构成: • 语音:准确、清楚。 • 语调:声音高低、声调升降的变化,要求抑扬顿挫,恰当适度。 • 语速:适中,每分钟180-260字。语速快慢及停顿等变化称为节奏。要求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 词汇、语法 • 总的要求:教师口头语言应达到语言规范,语调自然,语速适当,语势顺畅,修辞得当,逻辑准确。 • B.常见口头语言的语病 • 无效口语病:“恩、啊”不断;频繁使用同一短语,如“对不对”、“是不是”;重复句末语。
语速失常:过快;过慢;拖音过长 • 语音不清:含糊不清;忽大忽小,过大过小 • 语调单一:语速、节奏无变化 • 语脉不通:话语不流畅,吞吞吐吐;语意混乱。 • (2)板书语言的应用 • 书面语言的一种,有正副板书之分 • (3)教学体态语技能 • 体态语是说话人在说话时的身体状态和面部表情。 • 要注意适当的幅度、力度和频率,避免无意识的体态语动作。
体态语类型: • A.面部表情 • 常态应该表现为和蔼可亲,热情开朗,常带微笑 • 随机(内容)而变 • 眼神是核心,可分为虚视(视而不见)、假视、正视 • B.手势变化 • 邀请手势。忌单指手势 • C.姿态变化 • 站姿;走姿 • D.外表服饰
2.变化、演示与提问技能 • (1)变化技能:不能没有变化 • 变化教态: • 教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口语、动作和表情等体态语,以此向学生传递信息、相互沟通情感的一种行为方式。 • 教态变化有声音变化和体态语变化。 • 变化教学媒体 • 变化作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的转换。产生作用的方式方向有:
教师对学生(个别学生、多数学生和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个别学生、多数学生和全体学生); • 学生(个别学生、多数学生和全体学生)对教师; • 学生对学生(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等)。 • (2)演示技能 • (3)提问技能 • 3.导入和结束技能 • (1)导入技能 • 问题导入 • 故事导入 • 经验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或熟悉的素材出发
其他的导入 • 导入的原则;相关、趣味、启发性。 • 一般不超过5分钟 • (2)结束技能 • 结束的方法: • 总结归纳法 • 拓展延伸法 • 新旧对比法 • 联系评估法 • 承前启后法
4.强化和组织技能 • (1)强化技能 • 语言(口头、书面、体态语)强化 • 活动强化 • 符号强化 • (2)组织技能 • 教学时间的分割(课堂教学管理) •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控制活动过程;定量;定度 • 师生交往方式的组织(全班的、小组的、个别的)
二、听课与评课 •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说课、听课与评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听课与评课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学情况,借以指导教学实践,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的传统方式,它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 “看课”比“听课” • 听课、评课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 • 1.听课 • 听课是评课的基础
首先要做好听课的准备 • 如:认识课堂,把握课堂的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了解所听学科、任教教师及教学的意图和设想;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选择听课的方式方法,准备听课记录的工具等 • 其次,要善于观察并做好记录 • 2.评课 • 课后的分析评价是听课的继续,也是备课和上课环节的进一步延伸,富有意义的课后分析评价会反过来提升教师备课的质量和上课的水平 • 评价的标准 :
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并实现了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 • 选材是否得当,内容是否科学合理; • 教学结构是否严密,内容之间的过渡、转折是否自然得当; • 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合理; • 课堂教学秩序及学生的积极性; • 语言表述;板书;教态等 • 每部分可以赋予一定权重。但仅是一种量化评价方法,它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
要防止指标烦琐化、绝对化,要防止分数偶像化,不能为评课而评课,要以改进教学,优化教学为目的,并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 • 要有利于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 要注意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尊重教师的个性,要本着关心、爱护教师的态度,诚恳地提出意见,鼓励教师扬长避短,敢于创新,教出自己的风格
三、说课 • 说课是教学研究改革的产物,是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活动形式。 • 这种教学改革实验活动,1987年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首创。并逐渐成为在素质教育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的有效途径 • 说课可以达到训练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语言表达能力。因而也应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所谓说课,是执教者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将要上的或已上过的课,较为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同学科教师、评委或有关专家、学者、领导等)进行评价的活动过程 • 说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 • 构成说课的基本要素主要有这样几个部分: •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在说课前,教师可以按照这几个部分编制成说课稿。
1.说教材: • 要对教材所在的知识系统做简要分析,通过分析某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本课教学内容与先前掌握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说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通过对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具体要求的概括分析,说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 通过对学生知识水平的简单分析,确定并说明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2.说教法: • 至少要说明选择何种教学方法,以哪种方法为主,以哪种方法为辅,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并说明这些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 说教法时最好能说明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贯彻什么教学原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并做出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3.说学法及学法指导: • 要结合课题教学内容,说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或学会使用什么学习方法。 • 说学法可以与说教法结合进行,就是说教师在说明如何巧妙地组织教学的同时,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即说明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教学活动学生应该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在处于学习困境时,教师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应采取的对策
4.说教学程序: • 是简要说出该课的各个教学步骤的具体教学环节名称及相关教学内容、步骤、教学活动组织和安排,即在哪个教学环节教哪个(些)知识点,提出哪些问题,做哪些练习,组织哪些教学活动,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么教)等。 • 在叙述教学程序时,要按照教学步骤说清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活动,包括讲授的知识内容、练习、小结、反馈、矫正及作业布置等安排。要说明如何通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 • 说教学程序要求既有具体步骤的安排,又要有针对
性的教法理论阐述。 • 5.说板书设计: • 说明板书的整体布局,要求语言简练。 • 说课与上课: • 作为一种活动过程,都是教师为了搞好学科教学而做出的努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一节或一堂课为单位。 • 说课和上课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而说课的对象则是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学识水平的同行、专家或领导。说课的主说人在事前要有
充分的准备,而听课者也是有备而来,这是在一种更高层次上教育教学技艺的切磋,经验的交流。充分的准备,而听课者也是有备而来,这是在一种更高层次上教育教学技艺的切磋,经验的交流。 • 上课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把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怎么教”,还要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 • 上课通常是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进行的,要受教学进度的制约;说课则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因而说课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便于推广与普及。 • 总之,上课是一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品德情操、锤炼个性的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说课是一种系统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是教学与教研的结晶,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说课是教学与教研的结晶,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说课稿也有别于教案,它比教案更具有理论性; • 说课稿也有别于教学论文,它比教学论文更具实践性。 • 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课的类型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不同,说课稿的撰写也不应拘泥于单一的、固定的模式。 • 教师能准确地把握说课的要素和要点,透彻分析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采用综合论述(说课的各个要素不逐一列出)或分块论述(说课的各个要素逐条列出),都能达到说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