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39 Views
第十三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 B 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 B 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作用。. 第一节 B 细胞对 TD 抗原的免疫应答 一、 B 细胞对 TD 抗原的识别 1. TD-Ag: 蛋白质抗原 2. 识别与提呈 ( 1 ) B 细胞表位 与特异性 BCR 结合 ( 2 ) T 细胞表位 - MHC-II 类分子复合物 表达于
E N D
第十三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作用。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1. TD-Ag: 蛋白质抗原 2. 识别与提呈 (1)B细胞表位与特异性 BCR结合 (2)T细胞表位- MHC-II类分子复合物 表达于 APC细胞表面 TCR识别Th细胞活化 辅 助B细胞活化
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 (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1. 第一活化信号经由Igα/Igβ传入胞内 2. B细胞活化中共受体的作用 (二)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B7与CD28结合 CD40与CD40L(CD4+T细胞)结合
(三)T、B细胞相互作用与B细胞免疫应答 1. 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活化T细胞 2. 活化的T细胞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并分泌多种CK(如IL-2、4、6等)协助B细胞的分化和Ig的产生。
三、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 • 对TD-Ag的应答,在B细胞激活、增殖 与终末分化过程中,均需Th细胞辅助,B细胞最终形成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 • Th1细胞:分泌IL-2和IFN-г等CK • Th2细胞:分泌IL-4、5、6等CK
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一)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 (二)Ig的类别转换 (三)浆细胞的形成 (四)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
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一)B细胞 对TI-1 Ag发生的应答 识别TI-1抗原(细菌的脂多糖LPS等) ●高浓度TI-1: 与B细胞丝裂原受体结合,多克隆激活B细胞 ●低浓度TI-1: 与BCR结合,激活结合TI-1抗原的B细胞
(二)B细胞对TI-2抗原发生的应答: 细菌胞壁、荚膜多糖等 ● TI-2抗原结构特点: 具有多个重复出现的抗原决定簇(表位), 呈线形排列,在体内不易降解。 ●活化特点: 与特异性BCR结合 BCR交联 传入活化信号B细胞活化。
B细胞活化信号 1.TI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 —— 直接作用 2.TD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 —— 需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 第二信号(Th细胞信号)Th细胞-B细胞间接触作用 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绝大多数是由TD抗原引起
细胞的协同作用 抗体产生过程中细胞的协同作用
信号2 T细胞辅助 B Th Th Y Y Y T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 CD40 MHCII 1. TCR 2. CD4 信号1 抗原/BCR 3.CD40 L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1.概念: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2.特点 (1)潜伏期(诱导期)长(约7~10天) (2)抗体的种类以IgM为主 (3)抗体亲和力低 (4)维持时间短 (5)总抗体水平低
(二)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1.概念: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2.特点 (1)潜伏期短(约2~3天) (2)抗体的种类以IgG为主 (3)抗体亲和力比初次应答明显增强 (4)维持时间长 (5)总抗体水平高
(三)意义1.证明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2.是疫苗接种的理论基础3.非活疫苗预防接种常需二次以上(三)意义1.证明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2.是疫苗接种的理论基础3.非活疫苗预防接种常需二次以上
思考题 1.TD-Ag 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不同 2.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包括哪两个方面? 各有何特点?在医学上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