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輕度帕金森氏症患者與ㄧ般高齡者對交通安全影響之差異比較

輕度帕金森氏症患者與ㄧ般高齡者對交通安全影響之差異比較. Introduction. 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 PD) 為一老年退化性的疾病 隨著時間變化病人的一些動作症狀 ( 如顫抖、僵硬與步行問題 ) 與非動作症狀 ( 憂鬱與認知問題等 ) 會慢慢加重. Introduction. 根據 Olmsted county (Mayo Clinic) 研究指出,一生中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機率男生為 2% ;而女生為 1.3%[Elbaz et al., 2002] 。

Download Presentation

輕度帕金森氏症患者與ㄧ般高齡者對交通安全影響之差異比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輕度帕金森氏症患者與ㄧ般高齡者對交通安全影響之差異比較輕度帕金森氏症患者與ㄧ般高齡者對交通安全影響之差異比較

  2. Introduction •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為一老年退化性的疾病 • 隨著時間變化病人的一些動作症狀(如顫抖、僵硬與步行問題)與非動作症狀(憂鬱與認知問題等)會慢慢加重

  3. Introduction • 根據Olmsted county (Mayo Clinic) 研究指出,一生中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機率男生為2%;而女生為1.3%[Elbaz et al., 2002]。 • 65歲~69歲大約有0.5~1%的人罹患帕金森氏症,80歲以上罹患風險將增加至1~3%[ Tanner and Goldman, 1996]。

  4. Introduction • 由於目前台灣帕金森氏症尚未有大型且完整的調查,而以宜蘭社區樣本調查,盛行率大約每10萬人中有130.1人[Chen et al., 2001] • 金門做為樣本,大約每10萬人中有119人[Wang et al., 1996],發病年齡主要都集中在55歲以後,特別在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由此可知,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帕金森氏症盛行率越高。

  5. Introduction • 帕金森患者會隨著發病前的嚴重程度會有不一樣的病症,病患的退化包含了感覺處理的改變及智力的退化[Demirci, et al., 1997; Jobst, 1997; Zia, 2000] • 最明顯的重要特徵為動作障礙

  6. Introduction • 在臨床或研究中,常會使用一些評估量表評估PD病人,例如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與Intermediate Scale for Assess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ISAPD)。

  7. Introduction • UPDRS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評估量表,內容共有四個部份 • 第一部份主要測量動機、行為及情緒(1-4題) • 第二部份為測量日常生活功能(第5-17 題) • 第三部份則主要是動作測驗(第18-31 題) • 第四部份是評估治療之併發症(第32-42 題)。

  8. 帕金森氏症與感知 • 大腦基底核(Basal ganglia)路徑影響患者偵測肢體位置及動作的能力[Schneider, 1987; Sathian, 1997] • 過去學者認為帕金森氏症視知覺能力缺損來自於患者的速度與手部靈巧度影響,而不認為是廣泛性的視知覺能力受損(Brown and Marsden, 1986)。

  9. 帕金森氏症與感知 • 亦有學者認為,視知覺能力的受損可視為帕金森氏症的特徵(Cummings and Huber, 1992)

  10. 帕金森氏症與感知 • Maschke et al., 在2006年對帕金森氏症、小腦萎縮症與正常老年人進行深度知覺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帕金森氏症與小腦萎縮症在視覺判定上確實較正常老年人差。

  11. 帕金森氏症與駕駛行為 • 帕金森氏症駕駛風險包含了非自願的顫動(involuntary movements)、動作遲緩(bradykinesia)、注意力(attention)、資訊處理的困難(information processing difficulties)與視知覺功能的衰退(visuoperceptual function deficits)[Cordell et al., 2008]。

  12. 帕金森氏症與駕駛行為 • Uc et al., (2006)評估帕金森氏症患者駕駛時,對auditory-verbal 分心情況,其結果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在分心干擾時有較差的駕駛安全性,車速較慢且車速變異大的情況發生 • 導航任務來評估帕金森氏症的認知資源與潛在的駕駛能力,實驗結果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相對於控制組有較差的認知能力、視覺與行動能力,並且花費更多的時間完成道路跟隨任務[Uc, et al., 2007]。

  13. 帕金森氏症與駕駛行為 • 實車實驗上,學者Cordell et al., (2008)探討帕金森氏症患者與正常老年人駕駛績效差異,受測者駕駛自己車輛大約15km路程,受測地點皆在受測者住家附近 • 對受測者評估繞路(roundabouts)、交通號誌(traffic lights)、行人穿越(pedestrian-crossings)與T字路口(T-junctions)等駕駛行為 • 駕駛行為利用Road Assessment Index進行評估。結果發現,控制組老年人在任何情況下皆顯著較帕金森氏症組較佳,帕金森氏症患者在盲點偵測、車速穩定性、方向盤的移動、不適當撥動方向燈、無法判斷T字路口決策點、無法使用後照鏡與方向鏡。

  14. 帕金森氏症與駕駛行為 • Worringham et al.,(2006)評估帕金森氏症患者與年齡控制老年人做駕駛績效評估,實驗前先針對受測者評估視覺功能(Visual function)、認知與感之測驗(Cognitive/Affective tests)與行為績效測驗(Motor Performance Tests) • 評估駕駛者駕駛市區間道路約19.4公里,由專家於前座進行10點尺度評估駕駛安全行為。結果顯示,帕金森氏症患者於駕駛失敗率(<5分)較正常老年人高。

  15. 帕金森氏症與駕駛行為 • Heikkila等人評估20位帕金森氏症患者與20位年齡性別相同控制組,首先由駕駛者自行評估其駕駛能力,接者評估Visual short term memory、Perceptual flexibility and decision making、Vigilance、Complex choice reaction time與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pacity and reactive等測驗,最後進行實車測試。 • 結果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在認知與心理能力及駕駛測試結果皆顯著較控制族群差

  16. 帕金森氏症與駕駛行為 • 帕金森氏症即便是在初期,其駕駛與認知能力皆顯著退化[Heikkila et al.,1998]。

  17. Estimates speed • 車速 - 60,80,100,120 • 車速變化 – 加速度、減速度 • 道路複雜度 – 簡單、複雜 • 駕駛者觀看駕駛模擬畫面,每段畫面開始時保有初速度(高或低於目標車速20公里) • 到達目標車速後,保持5秒穩定車速請駕駛這反應

  18. 預期結果 • 速度低會有高估情況,速度高會有低估情形 • 老年受測者在速度上可以判斷出差異,而AD與PD可能在100km/hr上就無法判斷出差異 • 有駕駛經驗受測者在速度判斷上會顯著較無經驗駕駛準確

  19. 時間知覺之判定 • 車速 – 40 vs. 70 • 距離判定 – 8個實驗路段,表示不同時間點 • 道路複雜度 – 簡單,複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