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likes | 265 Views
李春生傳奇. 設計者 + 編輯者 : 陳秉駿 班級 : 102 座號 : 28. 目次. 維基百科的資料 http://www.plps.tp.edu.tw/%E8%BF%AA%E5%8C%96%E8%A1%97/l53.htm 擷取下來的資料 台灣人物小檔案的資料 結論. 李春生 ( 1838 年 — 1924 年 ),本籍 中國 廈門 , 1868 年 移民到台灣從商。他是 清 末的知名 買辦 ,也是從事中台兩地貿易的富商。除此,他且為台灣仕紳中少見的 基督教 徒,是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 的根基打造者。.
E N D
李春生傳奇 設計者+編輯者:陳秉駿 班級:102 座號:28
目次 • 維基百科的資料 • http://www.plps.tp.edu.tw/%E8%BF%AA%E5%8C%96%E8%A1%97/l53.htm擷取下來的資料 • 台灣人物小檔案的資料 • 結論
李春生(1838年—1924年),本籍中國廈門,1868年移民到台灣從商。他是清末的知名買辦,也是從事中台兩地貿易的富商。除此,他且為台灣仕紳中少見的基督教徒,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根基打造者。李春生(1838年—1924年),本籍中國廈門,1868年移民到台灣從商。他是清末的知名買辦,也是從事中台兩地貿易的富商。除此,他且為台灣仕紳中少見的基督教徒,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根基打造者。 生於中國廈門的李春生從小失學,不過經由受洗於基督教原因,歐美外語能力頗強。除此他於成年後,也積極自學漢文,因此成漢人與洋人間的溝通橋樑。 1858年,在四處遊歷後他投身商界,以外語能力於廈門英商怡記洋行擔任地區負責人。1868年,他再受推薦,來到台灣台北大稻埕擔任英商的買辦,該期間,推廣台灣茶與煤油,並與林維源合組建昌行號。1896年乙未戰爭,因所居台北城動盪混亂,他特別引日軍入城。為此,台灣總督府特授與他參事一職,為台灣人於總督府體制中最高的官職。 除了政經方面,李春生也是台灣基督教的推廣者,台灣多座基督教教會用地係他捐地捐款興建,例如:濟南基督長老教會、李春生紀念基督長老教會等。
白手起家的富商──李春生 好學向上:李春生生於西元1838年(清道光18年)出生於福建廈門。自十五歲信奉基督教,宗教信仰使他接受西方的思想,也藉著和外國教士接觸的機會,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奠定日後成功的基礎。 台茶之父:由於李春生精通英文,二十一歲起擔任廈門英國商行的買辦,李春生有傳統中國商人勤奮細心 的特質,業務因此而蒸蒸日上。但好景不常,受戰亂影響,洋行倒閉,李春生便離開廈門到台灣艋舺為杜德工作,當時杜德發現台灣北部丘陵地適合茶樹生長,特地從福建省移人優良茶種,教導農民培製茶業的方法,並讓李春生成為茶葉產銷。在李春生細心 經營下茶業銷售突飛猛進,成為台灣北部出口的產品,外商相繼來設廠,大稻埕變成北部最繁華的港市。台灣茶業雖不是由李春生引進的,但他對台灣茶業產銷,費心最多,因此被稱為〔台茶之父〕,李春生也自製茶業外銷南洋美國,獲利很多,成為鉅富。當時大稻哉和台北城內之主要房屋,大部份為李春生所有,據說財產僅次於板橋的林本源,成為台灣第二鉅富。 熱心公益:李春生在致富後對於地方事務非常熱心,像台北城牆、基至新竹間的鐵路,及大稻埕港岸提防的修築工程,李春生都出錢又出力。李春生與富紳林維源合建建昌街、千秋街(今貴德街)蓋洋樓店舖,出租給外國商人對企進大稻埕的繁榮,有莫大的幫助。 革除舊習:李春生在事業有成後,不斷寫作發表,鼓吹變法維新的思想,可謂當時台灣第一位維新家。為了改革舊有習俗,他率先剪去辮子,並倡導婦女不要再纏足,創導新生活的風氣。
結論 雖然這裡有3個版本的資料但其內容都差不多指示插在資料的細膩程度所以多找幾個就可以有比較詳細的資料